弱问当今教育,还有多少谭蘅君这样的优秀教师?
河北黄骅衡渤高级中学 魏平
图注:魏平老师在全国文化作文高三一轮复习会上发言
读了河北衡水中学原语文教研组长、教科主任杨忠信老师的文章《重庆最优秀教师的精神长相》后,我颇有感触。杨忠信老师可谓荣誉满身了:全国优秀语文教师、衡水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衡水中学高考功勋教师、高考明星教师、高考优秀教师、首席教师……让这样一位语文大咖敬佩并加叙述的谭蘅君老师,他的精神长相,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杏坛佳话,让我情不自禁地引申思考:当今教育,还有多少像谭蘅君老师这样自觉地把祖国教育与文化自信的责任承担融合在一起的优秀教师呢?
我也算是一个有点小成绩的语文教师吧,跟谭老师也算是多年的朋友,忝列在谭老师的旗下,参与过谭老师组织的一些文化教学和文化作文活动: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的初赛和决赛,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全国文化作文高考一轮复习会等。亲临了谭老师的活动实践,再读杨忠信老师的文章,我想:谭蘅君老师的“精神长相”,大致可以界定为老师的精神风貌、品格特质与价值追求中的那一份最基础、最厚实的对教育事业的责任感、对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对中国教育思想主权回归的迫切感吧。他扎实的专业素养,二十多年的孜孜以求,专注于民族文化传承与世界先进文化吸收的前瞻性实践,不正是源于此吗?
读了杨忠信老师的文章,辅之以我参与文化教育活动的印象叠加,对谭蘅君老师我拼接成了这样的一段认知轨迹……
图注:第八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清华总决赛现场
他曾在教学一线中砥砺深耕过,也曾在硕果累累中收获过。
教慢班赶上快班的优异成绩;任教重庆郊区江津县城第二梯队的学生,在中考作文中轰动重庆阅卷场,横扫重庆全域的辉煌;重庆市语文教研组长黄新生在重庆市骨干教师会上,对其“指导有方”“学生作文,篇篇不同,篇篇精彩”的连连称赞;《江津实验中学校报》的整版报道; 江津区首届语文教师业务能力竞赛,谭老师的写作与讲课喜获双魁,江津区获奖名单的通报上,谭老师的名字排在第一位的响亮(显赫?)……
试问:有多少老师曾达到过这种高度?
图注:谭老师在第六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上作讲座
他曾在同研共进中磨砺求索过,也曾在言传身教中幸福过。
谭老师不仅在重庆市江津区教研会展示中学语文研讨课、示范课、送教下乡课,在重庆市初三中考复习会展示文化作文优质示范课,还在全国各地讲座中展示中考、高考各级示范课,其课堂艺术和教学质量获得高度认可。
谭老师策划、主编、编著、著的图书杂志200多种。有教师阅读的教育科研专著、有文化教学大赛课堂实录、有师生共同阅读的文化作文和文化阅读系列丛书,还有连续出版物《满分阅读》《时文鲜读》以及期刊等。其3万多字的论文,开创了“文化阅读”理论及其操作的先河,《中学语文》杂志分4期连载,这是极有分量的作品,从理论到实践,雨露般沐浴着全国各地的语文人。
特别是谭老师任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题规划中心副主任期间,他基于教育与文化的关系和中国文化复兴的思考,推出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并主持该课题向全国发布,前瞻与实用的普及效果,遍及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带动了一大批有志于文化教学的同行同仁,步步紧跟,践行“教育文化化”的理念,幸福而坚定地站在培养植根中国文化基因、传承中华五千年智慧的讲台上。
试问:有多少名家曾享有过这种启智润心的沉浸式幸福?
图注:谭老师在邯郸一中为师生作讲座
他曾在理论创建中苦心孤诣过,也曾在锲而不舍中阵痛过。
《文化教学概论》所蕴含的学术价值,按照杨忠信老师的看法,有7个方面:它是中国本土原创的“教学文化学”系统理论,在世界教育史上开了一个先河:以教学的文化化,促进教育的文化化;它是为解决中国百年文化创伤甚至部分断层而原创的契合中华文化复兴追求的教育理论;它是在中国“教育现代化”基础上内涵式升级为“教育文化化”的探索,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保证中国教育改革坚守中国教育文化本位。它可以全学科、全学段进行推广运用;它是中国目前为止,极少(或唯一)进行了20年大赛检验与纠偏并与实践融合的教育思想;它是中国目前出版的教育专著里面,题词名人最多、题词质量最高的图书之一;它不仅希望解决中华文化复兴这样的局部问题,还希望部分地解决“文明冲突”背景下的世界文化与教育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这7个第一,最耀眼的就是本土原创了。正如谭老师在《文化教学概论》前言里所说,从清末以来,中国教育人一直在西方理论影响下生硬地做着中国教育的事,这是教育思想主权旁落的悲哀。
图注:文化作文系列丛书封面二
中国当代的教育理论原本是为解决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问题而诞生,并在当今教育界产生影响力和实践推广力。为此,谭老师结合当代教育的特点,苦心孤诣,呕心研究。暂不论谭老师四处奔波讲座宣传,从重庆出发,走过四川、贵州、湖南、湖北、山东、广东、江苏、浙江、河南、河北等诸多省市;也不论老师组织了“全国文化作文高三一轮复习暨名校名师名流研讨会”“文化教学‘一带一路’教师素养培训”“新课标新课程新高考教法研讨会”等各类大型教育活动,使文化教学子课题学校遍及全国21个省市;单是谭老师组织了20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和“国文杯”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就足以说明谭老师“文化教学理念”的重要贡献了。
试问:有多少理论创建者曾有过以20届的全国优质课大赛来验证、纠偏和逐步完善理论的这种水滴石穿般的坚持?
在我的认知轨迹中,谭老师是一个社会活动家,还是一个敢于创新的先行者。他以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吸引着全国大量优秀教师以及跨界学者,留下了以文化为纽带的杏坛佳话。
杨忠信老师文章所述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教学优质大赛,“包括了大学教授、博导、博士学者、教研员、明星教师、特级教师、优秀教师等,近千人聚集一堂,通过课堂教学来展示不同层次的研究者对《背影》一课的解读和课堂呈现,此为中国教育大赛史上难得的组合,盛况空前。”
谭老师的大赛,一直在思想内涵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就像一篇篇精美的文章,总让人陶醉其中。比如形式上加入了“特级教师大赛”、挑战特级教师的“超特赛”和大学生文化教学才艺大赛等。内容上由巴蜀文化、湖湘文化到吴越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的地域教学研究;由地域文化到适应城市文化和城市群发展的教学思考;由地域文化和主流文化到跨文化思辨与跨学科融合;由单一学科的跨学科融合到不同学科基于同一文化平台的整合展示等,这些都在中国教育的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迹。
与谭老师结识是幸运的,尽管谭老师教学成绩、教学竞赛、教学示范、教育科研、学术价值、成果品质、理论影响、社会活动等诸多方面,都几乎达到了顶级,但是,他低调谦让,恬静平和,淡然荣誉,默默扶植着同行者。我,还有我身边的人,都是在谭老师的邀约和指导下参与了文化教学的研究和实践,我们都大大小小地成了一个对教育教学有所思考的人,为此获誉的教师遍及全国大部分省市。
是谭老师创立的文化教学平台,使我们、使他们,都有了快速成长的路径,一大批志同道合的追随者通过展示教学才情而获奖,成长为学校和本地区的优秀教师,
结识了重庆的谭老师,让我对重庆产生了强烈的好感与好奇。正如杨忠信老师所言,重庆这个地方对谭老师有着什么样的影响?为什么重庆能产生像谭老师这样放眼全国也并不逊色的优秀教育工作者?
其实,我也这样追问过。拼接而成的谭老师的探索轨迹,也许答案很简单——凭借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爱,植根于地域文化的寒耕暑耘,融汇在血液里文化濡染,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担当,探索中国教育思想本土化的追求——谭老师成了开创教育新生态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