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三峡为白话文
三峡行吟
刘小波
长江千里,气象万千,而三峡一段,尤为绝胜。自古人称“三峡天下壮”,请君乘舟溯流,共赴这一场山水之约。此处群山万仞,江流如箭,四季景色变幻无穷,朝晖夕阴,气象森罗,非但有大自然鬼斧神工之奇,更蕴着千年诗客的叹息与吟咏。今以白话细细道来,亦难尽述其美,只愿文字如舟,载诸君神游其间。
一、夏季奔流:激浪吞天险
每逢夏水襄陵,江河暴涨,三峡顿时换了脾性。昔日的碧波化作黄浊怒涛,自夔门汹涌而入,填谷奔涌,其势若奔雷,其声如万马齐嘶。两岸青山似乎也被这浩荡江流逼得后退三分。舟行其间,但见浪头拍岩,溅玉飞珠;江风挟水汽扑面,清凉中带着野性。
“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李白轻舟一日千里的豪情,便是借了这夏季水势。纵然今人乘机动船,看两岸群峰疾退如走马,仍不免心生恍惚——似乎自己正随古人扁舟,在激流中与命运相搏。水势浩大时,七百里江陵竟真可朝发夕至,但见浪涛接天,舟楫起伏,人于其间,不过一苇而已。这水让人敬畏,也让人豁达,顿觉天地壮阔,人生须尽欢。
二、春冬清景:素湍绿潭闲
待得春冬二时,三峡却显出了它清丽娴静的一面。急流缓作素湍,回旋处凝成深潭,水色碧绿如玉,倒映着两岸怪柏奇松。峰峦叠嶂间,有飞泉悬瀑自高崖垂落,如银练,如冰绡,在山风中微微飘动。
仰观山势,嶙峋突兀;俯视潭影,清幽见底。山崖之上,多生怪柏,形态奇绝:或如老人垂钓,或如凤凰展翅,或倒悬于危岩,或扎根于石缝,生命之力,令人惊叹。“清荣峻茂”四字,郦道元写得极妙,一字一景,趣韵无穷。若逢晴日,阳光穿过江雾,洒在碧波上,金光万点,犹如仙境;偶有渔舟荡过,橹声欸乃,惊起数只水鸟,翩然飞向远山。此番良景,实可谓“山水如画,画不如山水”。
三、秋日萧瑟:寒猿声里愁
秋至三峡,则别是一番况味。水渐退而谷愈空,山色由苍翠转为微黄。林间树叶渐疏,山涧清冷,时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每逢晴霜之晨,高猿长啸,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一声声敲在旅人心上。
那猿声凄异,穿空透雾,裹着水汽山风,钻进人耳朵里,直教人想起“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古渔歌。此时登高望远,但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江水默默东流,带走无数光阴故事。秋的三峡,美则美矣,却总带着几分苍凉、几分寂寥,引人思索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四、幽境长存:山水忆千年
三峡历经千古,幽奇险峻至今不改。虽时代更迭,江上或闻汽笛代替橹声,然山水之魂,未曾稍减。每至晨曦初露,江上雾起,群峰如岛浮于云海;或当夕阳西下,余晖染得江水半江瑟瑟半江红,仍与郦道元当年所见相去无几。
山水永恒,人生倏忽。三峡曾见证屈原行吟、李白放舟、杜甫悲秋,今又见证我等寻常过客。它不言,却容纳了所有慨叹;它不动,却流尽了古今时光。离舟登岸,回望三峡,但见暮色苍茫,烟云四合,群峰隐入历史深处,而江水依旧东流,载着新的故事,奔赴新的海洋。
山水千年如是,而人间几度春秋?惟愿此中真意,长存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