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倡议
建议设立“中等师范教育节”
——兼谈全国性纪念中等师范教育活动的最佳时间
全国唯一的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位于重庆江津白沙镇朱家洋楼,作为一个抢救和展示消失近20年的中等师范历史陈列馆,每年要做一些全国性活动来宣传中师文化,传承中师教艺,弘扬中师精神,同时也宣传江津地域在文旅方面的创新。
这带来两个问题:一是纪念活动选择哪个时间最有意义?二是有没有必要为这段历史或这个群体设立一个节日,如“中等师范教育节”(简称“中师节”)?如果设置这个节日,选择哪一天最有意义?
我们不妨先梳理一下跟中等师范教育有关的重要日子。
壹
NO.1
从中等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教育视角看最佳日期
首先,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面向全国,而全国中等师范教育源点,来自盛宣怀创办的南洋公学。虽然南洋公学是一所著名大学,但它最初的师范院,却是地地道道的中等师范性质,是中国新式中等师范教育的最初肇始,因此南洋公学的创建时间(1896年12月)或其师范院招收创建时间(1897年4月8日),是可供选项之一。
其中,考虑南洋公学当时有四院:师范院、外院、中院和上院。从中等师范角度,以师范院创建的4月8日为最佳。
第二,中国第一所官立师范学校的诞生时间,有更精准的时间意义和指向 。1901年由涪州(涪陵)知州邹放创建的“涪州官立师范中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它比南洋公学的师范院更符合标准的中等师范学校要求。但很可惜,《涪陵县志》只有它创办的年份,却没有月日,需要含恨继续寻找文献,努力挖掘关键日期。
第三,中等师范学校包括普师,也包括幼师和清末特殊时期的女子师范。从这个角度讲,1902年3月由四川总督岑春煊创办于成都的中国第一所幼儿师范学校——“成都蒙师师范学堂”,也符合特殊时间的意义要求。可惜有年月记载,却无具体日期。
第四,中等师范学校如果以官立和私立来划分,那么诞生于1902年的泸州川南师范学堂,以民间集资6000两白银率先扬起私立师范学校大旗,雄居全国第一。比1903年4月27日开学、由中国近代教育家张謇创办的“民立通州师范学校”更早。但依然找不到由川南经纬学堂转为川南师范学校的朝廷批复时间。
综上所述,从中等师范学校和中等师范教育诞生时间看,因文献记载的缺乏,只剩下南洋公学师范院创建的具体时间:4月8日。
但因南洋公学是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师范院到1903年停办,只有短短7年时间,它们与中等师范百年教育比起来,时间长度还是太短,以此作为中等师范教育的全国性活动的法定纪念日,还是会让教育界有点懵。
其他几所占据时间意义的学校,却还需深入挖掘具体日期。
贰
NO.2
从中师陈列馆和江津师范教育视角看最佳日期
我们不妨将视角由全国转向陈列馆和它所在地的师范教育本身。
重庆江津中等师范教育历史陈列馆开馆日期选择了孔子诞生日,即9月28日。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私人办学者,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及启发式等教育思想影响深远。
但由于孔子兼有多重文化身份,单纯选择孔子诞生日作为中等师范全国性纪念活动的法定日期,还是缺少个性。毕竟这一天在全国甚至全球华人圈里面,都在开展以孔子为话题的各种活动。
我们不妨继续拓展视野。在重庆档案馆里面,赫然记载着:1933年10月1日,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江津县城第二公园举行成立典礼。
中国民平教育思想受美国学者杜威影响而形成风潮。杜威于1919年5月登陆上海,在中国各地讲学传播教育哲学两年多,于2021年7月返美,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1923年8月,基于平民教育思想,陶行知、朱其慧和晏阳初等人成立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高举平教旗帜。1926年晏阳初选定河北定县为“华北实验区”,“博士下乡”的实验成果震惊世界,晏阳初应邀到美国巡讲,全国许多省市开始成立中华平教会省级分会。
▲重庆档案信息网记载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诞生时间和地点。
四川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国时期个性化的军阀范式,二刘之战后,刘湘取胜,为稳定政局,争取民心,刘湘高度重视教育,希望以教育为抓手,重振巴蜀经济文化。因此他结交知识分子、重用四川大学资深教授高显鉴为江津县长。
高显鉴拥有教育家、实业家、政治家(时任江津县长、后在多地为官)三重身份,能够运用商界力量、学界力量和政府公权力为教育服务。便效法晏阳初定县实验区经验,邀请在定县实验区工作2年、北大毕业的江津人吴太仁先生一道,共同推进四川的平教运动。
于是1933年10月1日,独立于中华平教会的另一个平民教育系统——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在江津县城第二公园举行了成立典礼。与中华平教会主要利用民间力量不同,它一诞生就有强大的官方力量介入。
10月10日,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江津实验区宣告成立,吴太仁任平教区干事长。一年后,高显鉴在江津实验区成立周年大会上激情演讲:《为四川平民教育江津实验区成立周年纪念敬告同仁刍言》。
1934年的《驴溪报刊》第二三期合刊,全文登载。
▲1939年江津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教师阵容,前排左起十二为吴太仁校长,背景为学校办公主楼。
在一个月之前,即1933年9月1日,江津县政府委托四川省平民教育促进会江津实验区办理的江津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正式开学。
也就是说,江津县立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先诞生,四川平教会和四川平教会江津实验区后诞生,虽然如此,江津实验区却早就在开展工作,才有实验区代理的江津乡师如期开学。
高显鉴是希望先有江津实验区的经验,再通过四川平教会向四川其他地区推广。
▲江津简易乡村师范“田字形”平房教室,由著名学者叶广度设计。
江津实验区借助定县经验,在吴太仁等平教会同仁的努力下不负众望,成果显著,随即进行推广,便出现了抗战时川东地区“十县实验乡”的可喜局面,包括:临江实验乡、龙隐实验乡、淞溉实验乡、石角实验乡、邮亭实验乡、马方桥实验乡、板桥实验乡、云门实验乡、回龙实验乡、睾高实验乡。
某种角度讲,中等师范教育与四川平民教育促进会在追求上具有极大的相通之处,虽然平教会的对象和振兴乡村的出发点不同,过程不同,手段不同。
中等师范教育百年历程更多是向乡村出发,去点燃荒僻之地的文明火种,改变农耕为主的中国社会绝大多数儿童的成长环境,因此,这两者的结合,更符合百年中师的教育理想。
10月1日,对于诞生中等师范陈列馆的江津或重庆来说,具有了时间意义上的另一种历史价值。
但同样的理由,10月1日是法定的共和国诞生日,用它作为中等师范教育纪念日,依然存在问题。
换一个思路,如果学习民国“师范教育周”的智慧,将中等师范陈列馆的开馆时间与四川平教会的成立时间组合起来,中国中等师范纪念活动的法定时间确定为每年9月28-10月1日,上承中华教育之滥殇,下启新式教育之理想,贯穿古今,承前启后,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振兴乡村的今天,具有特殊的组合意义。
该活动通过举办“全国中师生教学才艺大赛”“全国中师生教学理论研讨会”“全国中师生班主任工作交流大会”“全国中师生教育科研成果博览会”“挑战‘教霸’中师生教学大赛”等系列活动,带动教育界对百年中师教学智慧的挖掘与传承,并适用于当下。
与民国“师范教育周”7天时间相比,由于8月是大月,有31天,所以刚好5天,也符合当代一周工作日的时间跨度。
有这样的时间弹性,可以根据各种活动的需要来确定不同的时间节点,相对更宽松。
参
NO.3
“中师节”落地:上海、重庆、四川、江苏最有机会
纪念活动的最佳时间,各有选择的理由,并无定论。但在全国争夺文化话语权的时代,哪一家会最先想到并落地“中等师范教育节”(或简称“中师节”),则必将增加话语力量。
从1931年民国开始,中国有了教师节,即孔子诞生日:9月28日。
但如果希望中等师范百年教育不被遗忘,甚至未来在某种时代条件下死而复生,凤凰涅槃,再铸辉煌,那么成立“中等师范教育节”则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人的一种智慧。
作为曾经培养了一千万中师人,目前尚有数百万中师人战斗在教学一线的中等师范教育,在全国拥有一个庞大而忠诚的群体,他们对中等师范教育抱着强烈而赤诚的情感。虽然从行政角度已经取消中师教育,但这本身就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它积累的百年教育经验,是一笔巨额财产。
因此成立“中师节”本身,并不存在太大问题,甚至是理所当然的事。只是它的层次可能最初并不会直接上升到国家层面。
那么哪些省市或城市最有资格来扛起这面大旗呢?
第一是上海。上海可将“中等师范教育节”(或简称“中师节”)确定在每年4月8日,凭借南洋公学师范院的中师教育原点地位,无人撼动,毫无争议。而华东师大完全可以作为每年的主办单位,继承这份遗产,振臂一呼,以此缩短与北师大的影响力。毕竟北师大传承了中国传统国子监教脉,虽然它朝这个方向的努力并不多。
第二是重庆。它几个地方都有实力。
一是重庆涪陵,如果进一步挖掘“涪州官立师范中学堂”的具体诞生月日,背靠1000多年北宋“钩深堂”理学流派底蕴,联合长江学院和涪陵中学力量,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新的文旅打卡网红地,而且文化背景真的没有多少地方可比。但挖掘日期所依文献资料是关键。
二是重庆渝中,1903年重庆女学会女子师范学堂在巴城内全节堂开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女子师范学堂,它的诞生得益于重庆女子在家庭中独特的地位。但同样需要挖掘具体日期。
三是重庆江津,在一批有中师情怀的江津师范人的努力下,创建了全国唯一一个中等师范陈列馆和唯一一所中等师范研究会,在全国反响强烈。由于江津是从宋朝有较完整的科举记载以来的教育大县,如北宋重庆三大书院全在江津,重庆第一位进士出于江津,重庆最小的科举榜眼出在江津人,教育文化自宋以来一直是重庆教育中心,且具有源点性、连续性、可持续性三大特征(可参我们的相应文章)。抗战时期又创造了“津白文化区”,是抗战四大文化区之一,也是当时拥有师范学校最多的文化区,还拥有全国唯一一所女子高等师范学院,因此高举“中等师范教育节”大旗,也是众望所归。
可惜的是:找不到具有代表性的时间节点。它的开馆时间是孔子诞生日,如果同步作为“中等师范教育节”(或简称“中师节”),个性特征不够突出。
不过,江津拥有建于1741年的几江书院,诞生于仲春上丁日,即孔子祭祀日,也具有时间意义。1904年几江书院改为师范传习所,是江津师范教育的起点,还具有孔子文化元素,那么可将1741年上丁日作为江津落地“中等师范教育节”的日期。
总体来说,重庆拥有的中等师范资源较为充足,第一所官立师范学校,第一所女子师范学校,第一个中等师范陈列馆,第一个中等师范教育历史研究会等,关键就看重庆领导的文化意识。
第三是四川。1902年3月第一所幼儿师范学堂诞生于成都锦江书院,即成都师范学堂。第一所私立中等师范学校诞生于泸州,这两个地方都可以挖掘具体日期。
第四是江苏。“民立通州师范学校”在全国影响较大,虽然它的批复时间和开学时间在网络时代都已经不能证明其为第一所诞生的中等师范学校,但基于张謇和通州大生纱厂对江苏教育的贡献,完全可以尝试争夺这个话语权。另外,1902年9月24日南通还诞生了“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使南通成为早期唯一拥有公立和私立两所中等师范学校的地方。这两者联合起来,完全有实力争夺“中等师范教育节”,只是在时间节点上,需要两所学校协调。比如“民立通州师范学校”有几个时间节点很重要:1902 年6月11-17 日两江总督部堂刘一坤正式批复,应准立案;1902 年8月12日破土动工兴建;10月15日张謇作《通州师范学校议》;1903 年3月校舍落成;4月27 举行开学典礼。
当然,这之间最大的矛盾可能是两所学校究竟以哪一所为主?这个问题解决了,才好协调具有时间。第五是湖南。湖南一师是毛泽东母校。
肆
NO.1
时代责任:“中师节”是一面镌刻着文化基因的大旗
“中等师范教育节”(或简称“中师节”)与“中等师范教育纪念周”或“中等师范教育纪念活动”这三者,可以合并为一,也可以一分为二。
如果国家层面确定“中师节”,那么必然合并。如果地方政府自发兴起,那么该省市可掌握“中师节”话语权,在全国率先树起大旗。而另外一些城市如果认为自己更有或也有资格肩负这一历史使命,那么可举办“中等师范教育纪念周”(或简称“中师纪念周”),加上9月10日的“教师节”,使9月成为该城市的“教育月”。
当然,通常节日的确定有一个过程,多数由民间或地方率先建立,然后才能在国家层面落地。
“中师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不仅是团结尚存的中师人,更是那个时代教育救国的行动标志,携带着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文化基因。
因此,期待“中师节”落地为一种行为文化,也希望有城市勇敢站出来,早点为千万中师人扬起一面镌刻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大旗。
为是文,鼓与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