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54阅读
  • 0回复

(写作修炼)文化作文名句积累之一:山——20句写山的古诗名句及运用(适合小学初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60

文化作文名句积累之一:山
——20句写山的古诗名句及运用(适合小学初中)‍

本素材适合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

建议:1、学生每天可积累2-4句。2、每周总汇。3、写作中逐渐有意识去运用。4、由直接引用到化用。

本公众号将逐步推出系列名句分类及运用,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积累。

一、名句亮相
01一、名句亮相‍

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  

   翻译:终有一天我要登上那最高峰,俯视群山,它们都显得那么渺小。

2.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轼《题西林壁》  

   翻译:从正面看是山岭,侧面看是山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

3.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翻译:远处的青山隐约可见,江水悠长,江南的秋天虽已尽,草木仍未凋零。

4.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翻译:空旷的山林刚下过一场新雨,傍晚时分天气凉爽,仿佛到了秋天。

5.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翻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的真实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

6.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翻译:天门山被楚江劈开中断,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里折回。

7.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翻译:在东边的篱笆下采摘菊花,悠然自得地看见远处的南山。

8.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杜牧《山行》  

   翻译:沿着弯曲的小路上山,在白云缭绕的地方有人家居住。

9.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翻译:独自坐在幽静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长声吟唱。

10. 艅艎yú huáng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綦毋潜《春泛若耶溪》  

    翻译:小船在若耶溪上轻轻飘荡,水天相接,一片悠远宁静。

11.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翻译:山中的景色使鸟儿欢愉,潭水倒映让人忘却尘世烦恼。

12.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翻译:高山随着平坦广阔的原野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在广阔无际的田野中奔流

13.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酬张少府》  

    翻译:松风吹动衣带飘飘,山间的明月照着我弹琴。

1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翻译: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沉,黄河水奔腾着流入大海。

15.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李白《独坐敬亭山》  

    翻译:群鸟高飞远去尽消失,一片孤云独自悠闲飘荡。

16.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独坐敬亭山》  

    翻译:彼此相对而视永远不感厌倦的只有眼前的敬亭山。

17.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  

    翻译: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人影,只能听见说话的声音回荡。

18.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翻译:明月的光辉洒在松林间,清澈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

19.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  

    翻译:阳光照射香炉峰升起紫色烟雾,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练挂在山前。

20.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  

    翻译:所有的山上都没有鸟儿飞翔,所有的路上都没有人的足迹。

二、运用片段‍

片段一:山的壮丽与征服欲  

山是大地的脊梁,是自然的奇迹。古人面对山时,常常心生敬畏与向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杜甫笔下的泰山,不仅是自然的崇高象征,更是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写照。站在山脚下仰望,群峰巍峨,直插云霄;登临山顶远眺,则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山的壮丽不仅在于它的高度,更在于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古人对山的征服欲望从未停止。“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天门山的险峻被李白赋予了诗意的想象,仿佛天地为之震撼。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则展现了庐山瀑布的磅礴气势,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雄伟,更在于它激发了人类探索未知的勇气与决心。

片段二:山的温柔与宁静  

山不仅有壮丽的一面,也有温柔的一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陶渊明笔下的南山,是田园生活的美好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自在。这种宁静并非死寂,而是充满生机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雨后的山林清新宜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洗涤一新。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山间景象,蜿蜒的小路上通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山顶上有几户人家若隐若现。这种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安详。而“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更是将山的静谧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山的温柔让人忘却烦恼,回归内心最真实的感受。

片段三:山的神秘与敬畏  

山的神秘往往让人产生敬畏之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苏轼通过描写庐山的多变面貌,表达了人类对真理认知的局限性。这种敬畏不仅源于山的形态万千,更源于它蕴含的哲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在深山之中,王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也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夕阳西下,黄河奔流不息,这种壮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渺小。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则通过描绘山间的孤寂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山的神秘让人明白:人类虽渺小,但心灵却可以超越一切。

片段四:山的险峻与挑战  

山的险峻常常让人望而生畏,但也激发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决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山林的寂静与荒凉,仿佛整个世界都被冰雪覆盖。然而,在如此险峻的环境中,依然有人坚持前行。“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綦毋潜《春泛若耶溪》)小船在若耶溪上轻轻飘荡,水天相接,一片悠远宁静。这种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在深山之中,王维通过弹琴与自然对话,展现了人类在险峻环境中的坚韧与智慧。山的险峻虽然让人感到畏惧,但也让人明白:只要心中有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片段五:山的精神象征  

山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人类精神的象征。“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李白笔下的敬亭山,是他一生中最忠实的伴侣。无论外界如何变幻,敬亭山始终如一地陪伴着他。这种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永恒的温暖与安慰。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这首诗描绘了深山中的寂静与神秘,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笼罩在一片寂静之中。然而,在这片寂静中,却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让人感到安心。“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山光水色不仅能愉悦鸟儿的心灵,也能净化人类的心灵。这种力量让人明白:山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人类心灵的寄托。

通过这五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到山不仅是自然的存在,更是人类情感与精神的象征。它既有壮丽的一面,也有温柔的一面;既有神秘的一面,也有险峻的一面。正是这种多样性,让山成为了人类永恒的朋友与灵感来源。

三、作文呈现

《山的风骨》
一考生

山是大地的脊梁,是自然界的灵魂。千百年来,人文墨客对山的赞美从未停歇,山的雄浑与灵秀也成为了无数诗篇的灵感源泉。

山的风骨不仅体现在它的形态上,更体现在它对人类精神的启示中。  

山的雄浑壮丽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站在山脚下仰望群峰,仿佛置身于巨人的怀抱中。古人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这种征服山峰的豪情壮志,不仅是对自然的敬畏,更是对自我极限的挑战。

山的壮丽不仅在于它的高度,更在于它让人产生无限遐想。正如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林西题壁》)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山,总能发现新的视角与感悟。

山的温柔宁静又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雨后的山林清新宜人,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仿佛世界整个都被洗涤一新。陶渊明曾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这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的宁静与安详。

而在深秋时节,“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蜿蜒的小路上通向远方,白云缭绕的山顶上有几户人家若隐若现。  

然而,山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外在,它还是一种精神象征。

在深山之中,“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人们可以远离世俗的纷扰,找到内心的平静。正如“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酬张少府》),在自然的怀抱中,心灵得到了真正的自由。

总之,山的风骨不仅是自然的奇迹,更是人类精神的寄托。无论是它的雄伟、秀美还是险峻,都深深吸引着人们的目光。正如古人所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中与裴秀才迪书》)在山水之间,我们能找到心灵的归宿。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