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30阅读
  • 0回复

(重大争议) 揭密:到底谁是淮海战役真正总指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23
                揭密:到底谁是淮海战役真正总指挥
                                                                            蔡洪堂
    淮海战役是谁指挥的?如果出这个题目让人们回答,恐怕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会回答是邓小平或者粟裕。君不见邓小平曾亲口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毛主席亲自把淮海战役的指挥权交给我”。 此语在《邓小平文选》和毛毛的《我的父亲邓小平》等书中均有记载。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电视剧《解放》等文学影视作品也是这样描述的。并有邓小平担任淮海战役总前委书记一说。书记就是一把手,谁都得听一把手的。这是常识。挺粟裕的人却说淮海战役实际上是粟裕指挥的,因为毛泽东曾说过:“淮海战役粟裕立了第一功。”再说粟裕当时已经是华野代司令员了。似乎都很有道理,网上常因此争得沸沸扬扬如果说淮海战役真正的总指挥是饶漱石,此语一出可能会引起了网友的热议。更多的人持质疑态度。君不见,《大决战――淮海战役》、《解放》、《建国大业》等有关影视文学作品中那里有饶漱石的影子。淮海战役究竟是谁指挥的?笔者依据有关史料,谈谈个人看法

   一、邓小平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但不是最高指挥者,淮海战役总前委也不是淮海战役的军亊指挥机关,而是负责筹备后勤的临时机构。
    目前,不少文章对邓小平说毛泽东亲自把淮海战役的指挥权交给他一说提出了质疑,因为在淮海战役发起前至结束,毛邓都没有见过面,因此不存在亲自交给一亊。那么,邓小平为什么会这么说,笔者认为这源自中央军委的一封电报。1948年10月31日,即淮海战役发起前夕,粟裕征得饶漱石同意,向中央军委发了一封电报:“此次战役规模之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中央军委11月1日复电“整个战役统一受陈邓指挥。”这本来也可以算毛泽东亲自把指挥权交给邓。但陈邓商量后即复电中央军委:“本作战我们当负责指挥,唯因通讯工具太弱,故请军委对粟谭方面多直接指挥。”(以上电报均见罗英才《陈毅元帅》第308页)这就是说陈邓自己已婉拒了这一责任。谁都知道,通讯工具太弱只是借口,当时陈邓和中央及华野电报一直通畅。据传,当时陈邓收到中央军委的电报后很不高兴,两个四川老乡用四川话骂骂列列,怪饶粟贪大,怕中野被打光。再说陈邓对整个淮海战役无任何构想,情况不熟,要他们来指挥,实在是免为其难。他们推脱也在情理之中。
    饶漱石和粟裕之所以会提出请陈邓来指挥,主要是因为战役规模大,深知单凭华东野战军是啃不下这块硬骨头的,必须有中原野战军全力配合。而饶粟又难以指挥陈邓。而要取得中野的全力配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出指挥权。当粟裕向饶漱石请示,请陈邓来指挥时,饶漱石很爽快地答应了,说:“只要能打败蒋介石,谁指挥都一样。”
    另一个问题是总前委在淮海战役中究竟起过什么作用?在解放战争中, 凡属一些重大战役, 为了解决战役的统一指挥问题, 中央一般都会在战前成立总前委。但淮海战役总前委却是在淮海战役发起后十天成立的,中共中央也具体规定了其职能。11月16日,毛泽东致电中野、华野及华东局、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华北局等,指示成立淮海战役总前委,主要任务是解决该役的后勤统筹问题,电文曰:中原、华东两军必须准备在现地区作战三个月至五个月(包括休整时间在内),吃饭的人数连同俘虏在内,将近八十万人左右,必须由你们会同华东局、苏北工委、中原局、豫皖苏分局、冀鲁豫区党委统筹解决。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国局面亦可基本解决。望从这个现点出发,统筹一切。统筹的领导,由刘、陈、邓、粟、谭五同志组成一个总前委。可能时,开五人会议讨论重要问题,经常由刘、陈、邓三人为常委,临机处里一切,小平同志为总前委书记。
    这份电报内容非常明确,总前委负责协调解决八十万人的吃饭问题,军亊上一点也没有涉及到。毛泽东要刘、陈、邓三人做淮海战役统筹后勤工作的总前委常委,其目的就是要促中原局加强后勤工作的领导,确保战役所需的粮钱到位。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总前委没有开过一次会, 五位委员也不曾在一起, 也没有使用过这个机关名称, 现有的资料证明, 淮海战役总前委连后勤工作都没有协调过,实际上有其名无其实。当年邓自己都不看重这个总前委, 从不用总前委的名义向中央汇报工作。现在把总前委吹到这么高的地位,同历史的真实是不相符的。在淮海战役的整个过程中, 由饶粟谭指挥华野, 刘陈邓指挥中野, 刘陈邓打黄维时, 兵力不够, 只好向华野求援,《陈毅元帅》一书中有一个情节很能说明当时中野和华野的关系。在研究打黄维兵团时, 陈毅说, 华东野战军打黄百韬, 中原野战军在战略上进行了配合, 现在打黄维,华东野战军自然也会配合。“我同他们孰, 至少可以随时传话, 起到一个联络员的作用, 要人有人,要枪有枪。”(《陈毅元帅》第316页)陈毅当时还是华野挂名的司令员, 却不能直接指挥华野, 只能起一个联络员的作用,可见邓小平更不能指挥华野。又因为“淮海战役主要是华野打的”( 刘伯承语)。整个淮海战役,华野第一阶段至少歼敌14. 08万余人,第二阶段至少歼敌10.8万余人,第三阶段歼敌17. 6万余人,合计华野至少歼敌42. 5万余人,占歼敌总数55万的80%以上。中野第一阶段歼敌约2万人,第二阶段歼敌约7.9万人(其中歼黄维兵团约7. 8万人,。南线歼李延年兵团约0.1万人黔,第三阶段休整,合计中野歼敌约10万人,占歼敌总数约18%。从歼敌数看,华野是中野的4倍多;从自身损耗看,兵员伤亡数和弹药消耗数,华野都是中野的3倍以上。再说当年中野在军亊上排名也是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但淮海战役必竟是华野和中野共同合作的胜利,邓小平理所当然是指挥者之一。

    二、粟裕也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但不是最高指挥者
    大家知道,战争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决定战争的胜负军事上仅仅是一个方面, 其后勤保障、兵员补充及情报策反都是相当重要的。彭德怀对此深有体会,他曾经说过抗美援朝的胜利主要是高麻子(高岗)、洪麻子(洪学智)的功劳.主要是说他们后勤工作做得好。淮海战役期间,来自苏、鲁、豫、皖、冀5省的广大民工云集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忍着风雪饥寒,翻山越岭,破冰渡河,日夜兼程,长途跋涉,支援子弟兵作战。运输线上,人如潮涌、车轮滚滚,车队、人流,日以继夜,川流不息。人们背杠、肩挑、车推、船载、担架抬、毛驴驮、牛车拉,组成一支亘古罕见、气势磅礴的支前大军。后方群众不分男女老幼,积极参加冬耕生产,昼夜突击碾米磨面,加工军粮,赶做军鞋、军衣,筹集粮草,照料伤员。整个战役,动员了支前民工,包括随军常备民工、二线转运常备民工和后方临时民工共543万人(不包括后方碾米、磨面、做军鞋等广大群众),为参战部队的九倍。动用了担架20.6万副、大小车辆88万余辆、挑子35.5万副、船只8500余艘、汽车257辆。向前线共运送了1460多万斤弹药、9.6亿斤粮食等大量军需物资,并向后方转送了11万名伤员,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运输任务。广大群众一心一意支持前线,不仅在物质上,而且在精神上给子弟兵以极大的支持与鼓舞。广大群众和民兵参军参战,支持主力部队。人民群众热烈响应饶漱石提出的“到前线去,到主力去”的号召,掀起了参军热潮。战役前后,仅山东省就动员16.8万名青壮年人伍,强大的后备兵团源源开赴前线。广大民兵,担负了保卫生产、护送物资、保护交通、清剿土匪、维持治安、捕捉散兵、看押俘虏、打扫战场等繁重的战勤任务,积极配合解放军作战。战役中,有40万地方武装直接或间接地配合主力作战,成为支持主力部队作战的一支强大力量。勘称人民战争的典范。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巨大支持和牺牲,淮海战役是不可能取得胜利的,另外在淮海战役中,策反国民党部队也是淮海战役中决定胜负的重要一环,在淮海战役,何基沣、张克侠率先举行战场起义,给国民党军以沉重打击,在打黄维时,廖运周又率师临阵倒戈。原国民党作战厅厅长,中共地下党员郭汝槐及时把国民党军队的作战部署传给了华东局等都是淮海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
    粟裕当时任华野代司令员,但由于资历浅,职位低,当在华东,他只是饶漱石的部下,而当时张鼎丞、张云逸等人在军队的地位都比他高。粟裕只是得到饶漱石的器重,才当此大任,他一直是饶漱石军事上的主要助手,但没有调动,指挥整个华东部队的权力。更不能调集战役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饶漱石与粟裕之间的关系为:一个是元帅,一个是先锋。因此,粟裕也只是淮海战役的指挥者之一,不可能是最高指挥者。

    三、谁是淮海战役的最高指挥者――饶漱石,中共中央华东局是淮海战役的最高领导机关
    1、饶漱石是中共华东战区的最高统帅,也是淮海战役的最高统帅
    解放战争期间,饶漱石任中共华东局书记,华东军区政委,是华东党政军一把手,他所担任的职务决定了他是中共华东战区的最高统帅。战争年代,我们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战役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地方的党委为最高领导机关,淮海战役是在华东地区进行的,中共中央华东局无疑是这一战役的领导机构,饶漱石无疑是第一责任人。在华东,也只有饶漱石能才能调动指挥华东所有的部队,调集为这场战役所需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2、饶漱石亲自主持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计划
    1948年10月5日至24日,华野在孔庙召开了有华野前委委员,各兵团、纵队师以上主要负责干部参加的前委扩大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传达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精神,以加强纪律性为中心内容,进行全面的思想教育和整顿。饶漱石主持会议并作了报告。
    会议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孔庙奎文阁举行,传达中共中央9月政治局会议精神。会议通过学习讨论,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一致通过了华野前委扩大会议《关于加强纪律性,克服党内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状态的决议》。第二阶段研究制定淮海战役作战方案。10月9日晚,会议移到孔林二林门望楼举行。饶漱石召集粟裕、谭震林等人就淮海战役的作战方案,根据敌情变化进行反复研究,然后上报中央军委。凡上报中央军委的电报,一般都署名饶、粟、谭。
    在此期间,饶漱石还就淮海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及策反工作进行了部署,整个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局、华北局均未完成后勤保障任务,为此,饶还向总后勤部长扬立三和分管后勤的周恩来发过火。得罪了不少人。

    3、饶漱石直接指挥了淮海战役
    饶漱石为了集中精力指挥打好淮海战役这一仗,在华东局成立了军务、党务、政务三个委员会。中共华东中央局关于设立军务、党务、政务三个委员会的通知(一九四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是这样说的:此次淮海战役规模空前巨大,为迅速处理工作问题,以适应当前繁重之工作需要,特决定在华东局常委会下哲设军务、党务、政务等三个委员会,在常委会领导下分工处理日常工作。其组成及职责如下:
    甲、军务委员会:由饶漱石、舒同、郭子化、袁仲贤、朱则民、刘贯一、陈车人等七同志组成之,并以饶漱石同志为书记,舒同同志为副书记,掌管有关军事、支前工体(包括军事情况、部署、兵源、弹药、民力、运输、伤员、俘虏等工作),并负责处理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华东支前委员会、华东局人民武装部等单位及各战略军区请示的问题。
    乙、党务委员会:由康生、张鼎丞、李林、魏文伯、任质彬等五同志组成之,并以康生同志为书记,张鼎丞同志为副书记,掌管有关地方党务工作,并负责处理组织部、宣传部、城工部、社会部、统战部、青委、妇委、农委等单位及各区党委、直属地委、市委请示的问题。
    丙、政务委员会:由曾山、郭子化、方毅、艾楚南、顾准等五同志组成之,并以曾山同志为书记,掌管财经、粮食、职工及政府民政、司法、教育等工作(其中财经、粮食、职工工作主要由曾山同志负责,民政、司法、教育等工作主要由郭子化同志负责),并负责处理华东财办、省政府、职工会等单位请示的问题。上述三个委员会对重要问题的处理,应提交常委会解决,并定期向常委会正副书记汇报工作。华东局原有各部委之组成及分工照旧。
    这个通知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说明了华东局是淮海战役的最高领导机构;二是说明了饶漱石是淮海战役的最高统帅,直接指挥了淮海战役,掌管有关军亊支前等各项工作。
    整个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者为饶漱石、粟裕、谭震林、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但最高统帅为饶漱石。另外有两个情况也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一是陈毅自1948年5月调出华野后,华东野战军军亊上排名为饶漱石、粟裕、谭震林;二是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任命刘伯承、邓小平为华东局委员,而饶漱石是书记。

    四、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饶漱石是淮海战役的最高统帅或真正的总指挥,这本来是不争的亊实。但时至今日,却什么也不是,问题到底出在哪里。笔者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1、 饶漱石被打倒的时间过早,他的事迹人们知之甚少
    1954年,饶漱石因高饶亊件离开了中国政治舞台,在这之前,很少宣传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功绩,人们对他的了解自然又知之甚少。饶被打倒后,又把饶作为反面人物来批判,什么野心家、阴谋家,什么内奸、反革命。对他的人格也极力中伤,什么虚伪、善谋权术。那里还会说他的功绩。最近我在凤凰网上看到一篇有关饶漱石的文章,题目为《虚伪弄权的饶漱石为什么能长期主持新四军的工作》。文章的内容倒是肯定饶漱石为我党我军建设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也肯定了饶在淮海战役中的作用。而虚伪弄权却无多少亊实。作者为什么要取这样的标题,对饶漱石这样的死老虎可以任意侮辱,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亊实上,当年新四军处在日、伪、顽军的四面包围之中,时刻都面临着被歼灭的危险境地,单靠虚伪弄权怎么能够长期主持新四军的工作?新四军怎么能够发展壮大?饶漱石之所以能长期主持新四军的工作,靠的是卓越的政治才干和军亊才干,靠的是秉公办事和清正廉洁的优秀品格,因而赢得了新四军广大指战员的尊敬和爱戴。

   2、 党史、军史常为政治服务而造假
    以前党史、军史常常因政治需要而随意篡改。人所共知的有朱徳的扁担曾经一度变成了林彪的扁担,少为人知的有上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肃反扩大化,明明是毛泽东的责任,却硬要记在王明头上,说是王明搞的,其实王明当时已在苏联,对中央苏区的亊知之甚少。西路军在西征中全军复灭,明明是执行中革军委毛泽东的命令,却硬说是执行了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路线。好在徐向前保存了中革军委的电报。徐死后,由于李先念的努力,才还了那段历史的本来面目。听说济南战役纪念馆曾经有陈毅指挥济南战役一说。其实打济南时,陈早就调出了华野,是饶漱石坚决张要打济南的。
    3、 文学影视作品推波助澜
    截制目前为止,饶漱石以正面形象出现在影视作品中只有二处,即《新四军》和《叶挺军长》,而且是同一内容,即饶漱石极力说服叶挺下山同国民党谈判。几乎所有的文学影视作品都极力回避这个人物。《新四军》结尾展视了团以上领导人的头像,唯独不见饶漱石这个一把手的头像,部分领导人的名单中也不见饶漱石的名字。显而易见,因为要回避饶漱石这个名字,只好打部分领导人名单。电视剧《解放》的字幕中出现陈毅任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粟裕任副司令员兼副政委,唯独不见饶漱石任华东局书记兼华东军区政委的字幕。连这种历史的亊实都要掩盖,还有什么不能胡编乱造。有人说饶漱石的功绩都被人瓜分了不是没有道理的。难怪有人一看到《淮海战役的真正总指挥是饶漱石》就嘲笑作者无知,甚至把饶漱石看成监军之类。其实是人们对当年华东的军情、政情不熟识。饶漱石是中共军队里最牛的政委,当年华野是在华东局、华东军区领导下,饶漱石不仅仅是华东战区名义上的统帅,而且掌握直接指挥华东军区部队和华野东兵团(约四十万)的权力,饶漱石在华野的威望如日中天。这是当时几个大区政委无法相比的。现在的人们,对历史知之甚少,把文学影视中经过艺术加工的东西误作成历史的亊实。

   4、 用一个模式看问题
    这里主要指的是有关司令员和政委的权力和作用问题。一般来说,在军队里,司令员和政委是平级首长,军亊上排名为司令员在前,政委在后。但当年,自从毛泽东制定党指挥枪的原则后,书记这个职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个职位司令员和政委都可以担任,谁担任了书记职务,谁就拥有最后的决定权。以当年的四个大区为例,情况也各不相同,在东北,先是彭真任东北局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政委,林彪任司令员。这时东北的统帅应该是彭真,林彪只是在军亊上负责。但由于彭真不懂军亊,两人分岐较大,1946年6月26日,中共中央对东北局进行改组,由林彪任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司令员、政委。彭任副书记、副政委。林彪成了东北的统帅。在华东,饶漱石一直担任华东局的书记兼华东军区政委,而陈毅这个军亊主官则在1948年5月调离华东,到中原野战军任副司令员。饶从此在军亊上也排名第一,这表明饶正式主管了华东的全部军事工作。在西北,彭徳怀任书记兼西北野战军司令员、政委。彭徳怀是最高统帅。中原局成立后,邓小平任书记,刘伯承连副书记也不是。战争年代,毛泽东在用人用权方面确实做到了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这是毛泽东的成功之处。如在用人方面不唯资格。如重用林彪,他任东北局书记时只有39岁,而且只是中央委员,而他的副手彭真、高岗、陈云、张闻天等人都是政治局委员,其党内资历比林彪老得多。其中张闻天还做过党的总书记。又如重用饶漱石,饶当时也只是中央委员,但却把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康生派到饶手下任副书记。后来有人在总结中共这一时期权力分配时说中共有八大金刚,即最有实权的人。他们分别是: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林彪、彭德怀、饶漱石、邓小平。高岗只是在林彪离开东北后才掌握了东北的大权。在用权方面,可以让你有职有权,也可以让你有职无权,如对陈毅,新四军代军长你可以当,但谁叫你不会指挥打仗,到延安来筹备七大吧。华野的司令员你可以当,但战役指挥你就不要管了,让粟裕去指挥吧。你下下棋就成,只是后来粟裕连棋都不同他下,说尽打败仗,下得一手好棋有什么用。书记政委不主管军亊。我就电报下命令,华东军区部队及东兵团由华东局指挥,让漱石、黎玉学习指挥战争。这毛泽东也真大方,竟敢用40万大军来为饶漱石交学费。其实毛泽东心知肚明,饶漱石这么多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其军亊指挥才能已日臻成熟,已经能指挥千军万马了。要不,他怎么会是中央军委委员?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而军政委员会主席据说一般由大军区司令员担任。有人说,假如1949年授军衔,饶漱石无疑是元帅之一,除非他自己辞去。由于饶漱石被历史和文学影视作品忽悠。不少人认为饶只是文人,搞白区地下工作,不懂军事,怎么能指挥象淮海战役这样的特大型战役。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古往今来,很多军亊家都是文人,象诸葛亮、韩信、毛泽东也不都是文人吗?尤其是毛泽东,当年也曾有人嘲笑毛泽东,说他只凭看了一部《三国演义》就想指挥打仗。但毛泽东硬是指挥人民解放军打败了蒋介石,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随着资料的逐渐开放,人们对饶漱石认识也必将客观公正,他作为中共华东战区的最高统帅,也是指挥淮海战役的最高统帅的地位也必将确立。
    2010年10月11日


来源:中华网论坛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