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新帐号
10分钟建站
社区服务
银行
邀请注册
勋章中心
道具中心
论坛电视
轻松转换
统计排行
基本信息
到访IP统计
管理团队
管理统计
在线会员
会员排行
版块排行
帖子排行
标签排行
站长大会
帮助
快捷通道
关闭
您还没有登录,快捷通道只有在登录后才能使用。
立即登录
还没有帐号? 赶紧
注册一个
门户
论坛
图酷
资讯
群组
帖子
日志
用户
版块
群组
帖子
搜索
蓝色天空
水墨江南
wind
zw99999
wind8green
>
两性文化
>
(古典爱情)古人的幸福生活(北宋)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新帖
1873
阅读
0
回复
(古典爱情)古人的幸福生活(北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
长河
UID:3
注册时间
2009-08-22
最后登录
2024-10-28
在线时间
13388小时
发帖
4718
搜Ta的帖子
精华
35
访问TA的空间
加好友
用道具
管理员
关闭
个人中心可以申请新版勋章哦
立即申请
知道了
发帖
4718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22
婚姻是一个人一生中的大事,从一个人对于婚姻的态度,能够了解一个人内在的修为与品性。对于婚姻对象的选择,应该重视对方内在之贤德与否,胜过外表的年轻貌美,这正是《论语》中所谓「贤贤易色」的观点所在。现代人的婚姻观日渐淡薄,往往因为一言不和或是一时的经济问题而宣告破裂,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是否还存在呢?夫妻之间的恩爱到底是从何而生的呢?且读完这一篇故事,让我们闭起贪婪美色的双眼,回味一下这古典而温暖的人情味吧!
刘廷式是北宋齐州人氏,在苏轼任密州(今山东青岛市高密)太守之时,前来接风洗尘的正是密州通守刘廷式。当时年约四十岁,河南口音,衣着朴素,为人忠厚、老成。在他年轻时发生了这么一段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也因此苏轼为文赞美他人品的高洁。
刘廷式年轻时与一位邻家女子订下婚约,后来他进入太学,经过五年的苦读终于考取了进士。心情雀跃的他迫不及待地回家乡准备成亲,谁知等他回到家乡时,早已人事全非,邻家老翁已经过世,家道顿然中落,邻家女子伤心悲痛以致双目失明。刘廷式明白了这个情形,却不因此违背婚约,依然选择吉日良辰要举行婚礼。
邻女却推辞说:「我如今双目失明,形同废人,门不当户不对,怎能嫁你为妻呢?」刘廷式回答说﹕「既然我早与令尊翁有约,岂可因为尊翁已死、孝女哭瞎了双眼,而违约忘信呢?这可是一生的承诺啊!」
刘廷式有情有义的一番话,让所有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两人终成眷属,婚姻生活和谐而幸福,并且生了两个儿子。
一直到刘廷式到密州城任官时,夫人因病而逝世,他哭得很伤心。
当时任太守的苏轼安慰刘廷式说:「我听说悲哀是由爱念才产生的,爱念又是由于美色所引起的。你娶了盲女,爱从何而生呢?」
刘廷式回答:「我只知道死去的是妻子,所哭的也是妻子而已,她是否目盲并不重要啊!如果真是因为美色而产生爱念,因为爱情而产生悲哀,当美色衰退而爱念断绝时,哪里还有所谓的情与义呢?难道在街市上倚门卖笑,骚首弄姿的风尘女子,都可以娶回家做妻子吗?」
苏轼听了,十分感叹佩服。后来盲女所生的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考试也都登第。
自古中国社会安定的基础,即在于重义轻利,为所当为。大至家国往来、君臣应对,小至人我相待、夫妻相处皆然,做人定要有格、有原则,而不随顺习气放纵自我。在这大前提下,夫妻结合的意义,绝不是只追求现前的欢乐,而是要互相扶持照顾,苦乐与共,一同成长。透过家族的群体生活,了解彼此的责任义务,所谓「家庭即道场」,即是能在家庭中焠炼出人性光华的本质,实践生命的意义。
现代夫妻的婚姻相处中,就是缺乏这种「一体同心」的观念与志向,因此婚约价值浅薄,难以持久。误以为沟通就是伶牙俐齿的谈与说,其实真是大大的错解了沟通的本意。沟通应重在心意的相通,只要时时「知寒送暖」,两人之间就没有沟渠,一家和乐融融、同心同德同志向,古人能拥有,今人为何就独无呢?只要细心、尽心、恒心经营,相信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共
条评分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回复
举报
分享到
淘江湖
新浪
QQ微博
QQ空间
开心
人人
豆瓣
网易微博
百度
鲜果
白社会
飞信
发帖
回复
返回列表
http://www.zw99999.com
访问内容超出本站范围,不能确定是否安全
继续访问
取消访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
或
注册
进入高级模式
文字颜色
发 布
回复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上一个
下一个
隐藏
快速跳转
名师工作室·文化教学联盟
文教联盟
工作室名家
工作室主持人
文化作文·大决赛
全国大初赛
全国总决赛
全球总决赛
课题中心
课题论文
课题活动
理论探讨
文化中心•主流文化
文化反思
教育文化
科技文化
未来文化
热点文化
历史文化
文化国学
艺术文化
文化争鸣
铁血文化
学术文化
商业文化
两性文化
宗教文化
西方文化
亚洲文化
养生文化
中师文化
文化中心•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
赣文化
燕京文化
岭南文化
荆楚文化
巴蜀文化
吴越文化
中原文化
西域文化
三秦文化
闽南文化
三晋文化
徽州文化
云贵文化
齐鲁文化
文化阅读
文化诗歌
文化美文
文化作文·大考场
文化素材
中考作文
高考作文
优秀习作
应试绝技
课件中心
小学课件
初中课件
高中课件
课件素材
应试中心
高考通道
中考通道
教学中心
英语学科
文科教学
理科教学
综合学科
工作室•满分作文
初中
小学
高中
视频中心
全国七届大赛教学视频(大足)
全国八届大赛教学视频(江津)
总决赛游学培训教学视频
全国九届大赛视频(张家界)
全国十届大赛(千年古镇白沙)
数字中心
数字中心
创作中心
散文
小说阅读
关闭
关闭
选中
1
篇
全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