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作文有利于学生终身成长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编审、原教育文摘周报主编 蒋峰
各位教育同仁,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今天,我们在百年名校清华大学举办第八届文化作文现场总决赛,上接千年文化之根脉,下连百年清华名校之精华,为万千学子的文化灵气灌顶,为中华文化复兴祈祷。受大赛组委会的委托,要我给在座的各位讲几句话,讲什么呢?我想向大家先讲一句“真话”:“文化作文有利于学生终身成长”,然后还要讲一句“实话”:敬畏中华文化;不讲一句“套话”,更不讲半句“空话”,率性而为,随情发言,随意拉扯。
看到第八届文化作文大赛主题词,“文言文,妈妈喊你回家过年”,我不由为之一振。这样的话在耳边已经回响了百年,时下我们吃着文化染色馒头,喝着文化三聚菁氨,操着粗糙不堪,庸俗不通,无关痛痒的网络大白话,浑然忘却了绵延千年的文言精华。文言成了诗经的绝版绝唱,白话却像地沟油恣情泛滥,倒了我们的胃口。
先贤们智慧地创造的古代文章语言:文言。但经历一场新文化运动的大火,我们抛弃了文言经典,剪断了文化脐带,烧毁了后人回家的路。我们开始使用白话,但白话短短百年时间,如何能承载一个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重量?
幸而有之,谭蘅君先生以深厚的文化积累和教学积淀,敢为天下先,提出并践行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实验研究。为民族的明天计,大胆提出打造“现代文言”,让白话在古代汉语中汲取精华,融入现代汉语先进文化因子,使语言重新回归神圣与庄严,让语言回归优美、简洁、文雅、弹性、余音袅袅的效果,给学生的心灵种下终身追求文字之美的信念。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文言,是我们回家的路,现代文言是我们的新路标。
文化就是一粒种子,开始在华夏土地上落地生根发芽。敬畏中华文化,就是敬畏教育。余秋雨在《千年庭院》中说:“教学,说到底,是人类精神和生命在一种文化层面上的代代递交”。这与文化教学在精神上是相通的。
从巴蜀山川,到京畿腹地,从东海之滨,到西域雪原,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已经蔚然成风,文化教学因其最前瞻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支重要流派。在这个技术宰制一切的时代中,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对文化的异化和遮蔽使其迷失了方向,越来越远离教育的原点。一个以文为本,以文育人的时代的到来,呼唤教育回归生命本真。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适应了中华文化复兴的需求,经世致用,修齐治平,以文为本,化育学子,国脉所系,文脉所存,香烟不绝,源远流长。这是一次来自民间的教育自觉与文化自省,是对文化断层和教育断层的自觉修复和对文化基因的主动修补,是教育本真的回归,重新回到育人与传承文化的良性轨道。
谭老师和他的课题组现在所做的工作正是听从了历史与时代的召唤,以数十多年的文化积累,在系统研究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之后,经过文化思辨,从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两个方面向文化阵地迈进。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体系从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诞生,并在各地实验学校的教学实验中完善提升,至今已经形成四大系统:理论系统、操作系统、实验系统、资料系统。
我欣赏理论系统拥有教育界首创的十大概念:素写、素读、素思、素解、素教、盲写、音训、现代文言、文化作文、文化教学等。拥有高效实用的十大理念,前瞻的文化教学十大目标,灵性的文化教学十大追求,感性的文化教学十大思维。操作上形成了完备的文化作文九步课堂教学模式:活动、素写、展示、范例、仿写、创写、自评、互评、盲写。
他们怀着对文化的敬畏和尊崇,以热切而理性的思索努力追寻教育的本真,将文化融于教育,将文化溶于生活,让教育成为文化生命的诗意存在,凸显文化生命的灵动,自由和独特,并以此渐臻生命的完满与幸福。
幸而有之,目前有一群人,热心于文化教学事业,对此进行艰辛的创建、引领、实践和推广。
敬畏中华文化,为“文化教学”的明天谋福祉。当下的教育,割裂了与文化生活的联系,失去了育人的意义,丢掉了文化的灵性,应试功利充斥学生的生活。断裂了文化血缘和根脉,学生找不到精神的家园,这值得我们所有人反思。为此“文化教学”倡导“游学”教学,这又让教育有识之士倍感鼓舞。“游学”是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的传道与治学精神是现代游学的起源。可惜的是,游学的传统教学在当代几乎被中断,这是一个非常痛心的现象,非常不利于学生的终生成长。”今天,我们相聚清华紫光,在皇城根下寻访历史,重新开启传统教育的“游学”探索,回归文化教学的本质。这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气魄。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说:“游学——对于当今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青少年来说——可以看作是对‘远方的呼唤’的第一声回应。” 而我套用一下俞敏洪的说辞,游学是对文化唤醒的第一声回应,游学的本质是文化融合下对生命终极目的的追寻。
我无意抨击时下的教育,只是围绕“文化作文大赛”“文化教学研究”,说几了句“真话”和“实话”。生活是诗意的,教育即文化,在文化教学中,也就是在生活中诗意地生存。最后再讲一句诗话:“文化,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让我们以真心祈想明天——文化化的教育。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