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文明史到底有多长,一直是中外学者的争论焦点之一。国内习惯说法是“上下五千年”,而中国学者依据最新研究成果推断,中华文明实际比这“老”得多。
10月中旬,在“上下一万年——武安磁山文化与中华文明”论坛上,与会科学界、考古界和史学界专家提议重新审视“上下五千年”的说法。
争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吉怀说,西方学者20世纪初期提出“中华文明西来说”,认为中华文明源于巴比伦古文明,全长超过4000年。
100年前,我国考古工作尚未起步,用碳14同位素测定古物年代的方法尚未发明。王吉怀说,那种状况下,对中华文明的渊源,人们只能根据历史记载以至传说加以推测。西方国家先于中国着手考古,当初中国人拿不出证据,“中华文明史”渊源只能任人评说。历史学家认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说法本身受到各方面因素局限。
据史学家探究,“上下五千年”之说源头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通电各省,以黄帝纪元4609年为民国元年。专家认定,那是沿用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古史开端的旧说,是清朝末年革命党人的宣传需要而提出,没有经过科学考证。
探源
随着中国考古事业发展,我国境内由南到北、由东到西,越来越多古文化遗址呈现在世人面前。
影响较大的5000年前文化遗存包括: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内蒙古红山文化、河北磁山文化、河南裴李岗文化……另外,河南舞阳遗址出土9000年前的笛子,可以演奏现代乐曲;广西发现1.2万至1.3万年前陶器……
专家说,大量考古发现有力地证明,中华文明史远远超过5000年,西方学者不得不一再改变对中华文明的看法。
2001年,在中国科技部和国家文物局等部委的组织实施下,多学科联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启动,目的是充分揭示早期中华文明的丰富内涵和辉煌成就,解答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地域、过程、原因和机制等基本问题。 磁山遗址位于河北省武安市。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专家在磁山遗址内发现88个粮食窖穴,储存大约5万公斤黍子和粟,同时在遗址内发现大量石质斧、镰、铲、刀等农业生产工具和磨盘、磨棒等粮食加工工具,以及鸡、猪、狗、羊、鹿、牛等23种动物骨骸。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吕厚远带领科技考古课题组对其中一些粮食样品作科学鉴定,结果显示磁山遗址不仅是世界粟的发祥地,也是黍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黍的栽培历史可能追溯至大约1万年前。
“1万年前就有5万公斤黍子和粟的储存量,足以证明中华农耕文明的发达程度,”河北省邯郸市文物研究所所长乔登云说,“动物学家对遗址内家犬、家猪和家鸡等动物骨骸作科学鉴定,证明8000年前磁山人已经开始驯养家畜家禽,推翻了‘家鸡起源于4000年前印度’的说法。”
追溯
专家们认为,从现有考古证据看,中华文明史已超过1万年。而且,科技进步和考古事业发展会更多揭示中国更早时期的文明现象。所以,“上下五千年”的习惯说法明显缩短了中华文明史。
王吉怀说,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一脉相承,新的文明现象以先期农耕和渔猎文明为基础,不能因为没有文字记载而否认文物遗存和文明现象的存在。 吕厚远说,西方学者或研究团体近年沿用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对古希腊文明和古埃及文明的研究经验、成果和“话语权”,积极与中国同行合作,在国际上发表了有关中国文明起源的许多新颖观点,促进了对中国文明起源的研究。同时,更需要我国学者提出自己的证据和观点。他认为,“有必要组合多部门科学家联合开展早期人类文明起源过程的研究。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曹国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