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47阅读
  • 0回复

韩信经典战例之——背水一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王海龙
 
发帖
4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28

韩信经典战例之——背水一战


作者:东莱逍遥生

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连百万之军攻必取战必胜”,以其灵活巧妙的极富创造性的天才军事指挥艺术为后世兵家留下众多充满传奇色彩的经典战例以供研究学习,当然也为我辈网虫板油们神侃胡吹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话题资源。逍遥生以为,韩信最为后人所熟知的也最牛B最富传奇色彩的战例便是井陉口的背水一战了。

公元前204年十月,韩信统率3万新兵蛋子越过太行山向东发起对赵国的进攻,赵王歇和赵军主帅陈余收到红色警报立即吹响集结号,以二十万大军在井陉口严阵以待。以战前形势论,韩信相对于赵军的劣势简直跟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遭遇巴西国家男子足球队有一拼,不,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论兵力,三万对二十万;论兵员战斗力,韩信的精兵已被刘邦调走对付项羽去了,现在手下是刚刚招募来的一群乌合之众,赵军没有第二战场所以这二十万必是全部精锐;论地利,井陉口乃太行山八大隘口之一,其西只有一条狭长隘道易守难攻,赵军先至居高临下以逸待劳,韩信千里行军人疲马乏且道远路隘后勤补给困难——这仗还有法打么?典型的不对称战争哦!这事要是挪到现在,十个得有十个要赌韩信输——所以您也就别忙着嘲笑赵军主帅陈余的愚蠢了,那时如果有人对他说不好好打会输的,他八成是要说:“我会输?你脑子进水了吧?”

还别说,当时还真有这么个慧眼独具的另类,谁?李左车,后来传说中的秃尾巴老李!那时的老李虽然还没有下雹子的神通,却也差点成了韩信的克星。他向陈余认真地分析了敌情和地形:韩信越过黄河实施外线作战,擒魏王豹、夏说并乘胜攻赵,“其锋不可挡”,所以赵军必须暂时避开汉军的锋芒。但是汉军本身也有很大问题,这就是汉军的军粮必须从千里以外运送,井陉口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因此汉军粮秣输送一定滞后不济。鉴于这一分析,李左车向陈余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汉军的辎重,切断韩信的粮道;而由陈余本人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如此则韩信求战不得,后退无路,不出10天韩信就得玩完;否则,赵军必为汉军所败。那陈余一听,切,我开局优势如此明显还用得着偷鸡摸狗的下三滥招数?“义兵不用诈谋奇计”,就是堂堂正正的打,三万汉军也不够我塞牙缝的!

这边韩信谍报工作很到位,马上就知道了陈余不用李左车之计的情况,欣喜之余心中却也悄悄记下了李左车这个人。他立即实施作战部署:部队开进到距井陉口30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到了半夜时分,一面挑选2000名轻骑,让他们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的红色战旗,由偏僻小路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今河北井陉县北)潜伏下来,准备乘隙袭占赵军大营、断敌归路;一面又派出1万人为前锋,乘着夜深人静、赵军未察之际,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以迷惑调动赵军,增长其轻敌情绪。
赵军对潜伏的汉军毫无觉察,望见汉军背水列阵,无路可退,都不禁暗暗哂笑,认为韩信置兵于“死地”,根本不懂得用兵常识,因而对汉军更加轻视。今天看来,当时赵军的哂笑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兵法上明确规定,布阵要“右倍山陵,前左水泽”,韩信反其道而用之,岂不是可笑之至?

天亮之后,韩信亲自率领汉军,打着大将的旗帜,携带大将的仪仗鼓号,向井陉口东边的赵军进逼过去。赵军见状,果然踌躇满志倾巢而出。两军戈矛相交,厮杀了一阵子后,韩信就佯装战败,让部下胡乱扔掉旗鼓仪仗向绵蔓水方向后撤,与事先在那里背水列阵的部队迅速会合。赵王歇和陈余误以为汉军真的打了败仗,岂肯轻易放过机会,于是就挥军追击倾全力猛攻背水阵,企图一举全歼汉军。汉军士兵看到前有强敌后有水阻无路可退,所以人人死战个个拚命,赵军的凶猛攻势就这样被抑制住了。这时,埋伏在赵军营垒翼侧的汉军二千轻骑则乘着赵军大营空虚无备,突然出击袭占赵营。他们迅速拔下赵军旗帜,插上汉军战旗,一时间红旗林立迎风招展,好不威风。赵军久攻背水阵不下,陈余不得已只好下令收兵。这时赵军才猛然发现自己大营上插满了汉军红色战旗,老巢已经易手。这样一来赵军上下顿时惊恐大乱纷纷逃散。占据赵军大营的汉军轻骑见赵军溃乱,当即乘机出击,从侧后切断了赵军的归路;而韩信则指挥汉军主力全线发起反击。赵军仓皇向泜水(今河北获鹿南2.5公里,现在已被湮塞)方向败退,被汉军追上全部就歼。陈余被杀,赵王歇和李左车束手就擒。井陉之战以韩信大获全胜一举灭赵而降下帷幕。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皆服。

不过,不知马谡辈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