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352阅读
  • 0回复

“辛亥洗冤录”之一:袁世凯——窃国大盗OR救国的无名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2011,辛亥百年。该如何纪念?纪念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如果没有辛亥革命,中国历史该如何走向?辛亥式的革命是历史必然还是或然?辛亥前后的那些人和事到底是怎样的面孔?回溯辛亥革命,我们需要考量多长的历史维度?辛亥革命这个“道岔”对中国近代历史的走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今日纪念辛亥,你我最应关心什么?
        距辛亥革命百年祭还有75天,新华社区历史论坛和两岸论坛联合出品此纪念专题,不为其他,只为回溯这最遽变的一百年,如何被开启,如何被促成;厘清辛亥革命被蒙尘、被误读、被夸大、被卑鄙的部分事和人;借此机会认清、纪念、追慕、反思那段过往,发挥历史鉴今的作用,为现代中国日后的抉择廓清尘蔽,为两岸寻求最大认同提供血脉依据。
        辛亥不是课本上的辛亥,袁世凯不是课本上的袁世凯。谈共和,谈辛亥,谈革命成果,绕不过这个人。没他,辛亥前后的历史也许就是另个样子。
1.百年激辩:窃国大盗 or 救国的“无名英雄”
民间印象里的“他”
          对袁世凯,人们有过许多称呼:袁项城,是借用他的祖籍地;袁宫保,是用清廷所赐“太子少保”衔,当上民国大总统之前,这是他最喜欢的称呼;大总统,从他53岁叫到56岁,但长子袁克定即使在新中国成立后,提起父亲依旧称“先大总统”;洪宪帝,从1916年1月1日到3月22日,共83天;卖国贼、窃国大盗,从民国叫到新中国,出现在历史教科书里。
        “窃国大盗、复辟先锋、卖国奸贼、独裁枭雄”等等这些词,后来都用到过袁世凯身上,一言蔽之,袁世凯在历史书里的形象是20世纪中国“最卑鄙的告密者、最落后的政客、最凶残的独裁者和最反动的军阀头子”。 [详细]
观察家眼里的“他”
        民初著名记者黄远生评价袁世凯:“手执政权者十余年,天下之大、变故之繁,无不为其牢笼而宰御,则益骄视一切,以为天下事不过如此。于是其手段日以老辣,尽中国国家之所有,供其政治演剧之材料。某今敢断言于此,长此不变以终古,袁总统者,在世界历史上,虽永不失为中国怪杰之资格,而在吾民国历史上,终将为亡国之罪魁。”史学家唐德刚称袁世凯为“社会转型期间的不幸产物”;当代作家刘忆江:“青年为爱国之英雄,中年为治世之能臣,晚年为误国之奸雄。”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2.袁世凯的关键词
1、小站练兵 ——门生遍地
        中国近代军事上有两大突破之一是袁世凯在天津小站以德国军制为蓝本,制订了一套近代陆军的组织编制、军官任用和培养制度、训练和教育制度、招募制度、粮饷制度等为内容的建军方案,基本上摒弃了八旗、绿营和湘淮军的旧制,注重武器装备的近代化和标准化,强调实施新法训练的严格性,成为中国近代陆军的草创先河。
        小站练兵培养了大批近代军事人才和将领,成为中国近代军事体制变革的一个起点,为中国军队近代化拉开了序幕。与此同时,小站练兵也为北洋军阀政治集团,奠定了政治基础,后来北洋政府的历任总统、执政,大多出自小站练兵。袁世凯借此,前后培养出五位民国总统和九位总理,在中国近代史上,这也算是独特一景。袁世凯后又挪用经费创办保定军校,21年培养2000少将。袁世凯培养了自己的班底,这些人大都成了北洋军阀政治集团的骨干,后来分散到全国各地。 [详细]
2、戊戌变法——告密vs变法失败,谁先?
       袁世凯在戊戌变法期间一度倾向于维新派。他通过徐世昌与维新派保持联系,与闻和支持他们的密谋。并且做出了使用兵力的承诺,当事机紧迫时,他又不敢做杀荣禄、兵围颐和园、劫持西太后的冒险举动。八月初五日回天津后尚未告密。八月初六日晚,听到杨崇伊带来的政变消息,袁世凯以为事情泄露,为保全自己,和盘托出围园劫太后的密谋,致使事态扩大,大批维新派被捕、被革、被逐和六君子被杀。袁世凯的告密真相及他和维新派的关系即是如此。 [详细]
3、创建巡警——现代警察制度先驱
         “庚子事变”后,按协约中国无权驻兵天津,慈禧逃亡回京得知天津全是洋兵,一点安全感都没有,很气愤,袁世凯急中生智,钻了洋人协约的空子,打了个擦边球,把部下制服换成巡警服装,进驻天津,洋人指责他违反协约,袁声称“此非军队,乃警察尔……”洋人大惊,从此中国有了警察。这就是中国现代警察制度的肇始。天津警察队伍建立不久,袁世凯又委派赵秉钧在距今中山路不远处的堤头设立巡警学堂,次年将保定的巡警学堂并入,改称“北洋巡警学堂”。学堂聘请日本警视厅警官三浦喜传为总教习,聘英、德、日三国警官多人充教习。 [详细]
4、非暴力“劝退”——改朝换代不流血
      1912年1月12日,袁世凯终于把牌摊了出来,他指使奕劻在宫廷会议上提出了皇帝退位和民主政府优待清室的条例,大多数王公是哑口无言,以良弼为首的少年亲贵是坚决反对,会议意见分歧不欢而散,1月16日,袁世凯终于亲自出马,上朝向隆裕太后奏道,自古无不亡之国,亡国之君身受杀戮,古今中外,斑斑可考。他先把隆裕太后吓了一跳,接着又劝诱道,今天大清皇帝退位,仍然保持尊号,享受辞费,这是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创举。 [详细]
        “清室逊位”之不流血的宫廷政变,使民国在武昌首义后迅速建立,而全国不至于陷入旷日持久的内战。要知道,孙文宁愿把临时大总统让给袁世凯当,这说明,没有他在清政府内部“配合操作”,要大清皇帝自动退位,恐怕很难。
5、辛亥节点——众望所归,是耶非耶?
        为什么1911年辛亥革命前后,“窃国大盗”袁世凯那么受欢迎?袁世凯确实有诸多好条件:
        一,带过一支最好的军队(稳定因素保证);二,汉人 (革命党主张驱除鞑虏,袁世凯逼清帝退位,于革命有功);三,官僚队伍中的改革派(各省咨议局议员喜欢);四,和清廷有千丝万缕联系 (清贵指着他得到退位优厚待遇);五,列强的不二人选(能保护人家在华利益);六,能干(工作经验丰富);七,受过不公正对待(为汉人受过);八,人缘好(为他说好话的人多);九,不极端,不保守,各方都能接受(最大公约数)。 [详细]
6、“二十一条”——换人未必比他强
        张学良在“九 一八”事变后曾说:“当年袁世凯应许‘二十一条’时,,我是学生,一腔热血,誓死反对;及至二十年后我执政,还不如人家”。
        据记载,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批示非常详细:对于开商埠问题,袁批示:须用自开办法,并应限制,免日本人充斥而来,反客为主;对汉冶萍铁矿厂问题,袁批示:这是商办公司,政府不能代谋;对福建让与问题,袁批示:荒唐,领土怎能让与第三国;对内地杂居事宜,袁批示:治外法权未收回之前,不能允以杂居。对于第五号,袁批示:此项限制我国主权,简直似以朝鲜视我,这种条件岂平等国所应提出,实堪痛恨;日本自己亦觉不妥,故注“希望条件”,不理可也。万万不可开议,切记切记(两句袁世凯特意加朱笔密圈)。 但若把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要求”原件和签订后的新约相比,二者还是有宵壤之别的。即使是已经签订的几条,后来也大多被袁世凯设法破坏掉。 [详细]
3.称帝——抹不去的污点
历史逆流—— 一件事抹杀一辈子
        在清末民初中国政坛上,袁世凯无疑是一个强有力的人物。当此帝制与共和两个时代交递的关键时刻,他确曾起过重要的桥梁作用,既使中国有效地避免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通常所发生的大规模的流血斗争,又较为平和地使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原则迅速在中国得以确认和确立。他本可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是不多的杰出政治家,本可以成为他曾经期望成为的中国的华盛顿。然而,由于一念之差,由于传统文化意识的深刻影响,由于错综复杂的现实环境,其晚年帝制自为的一幕丑剧,使他本可辉煌灿烂的一生黯然失色,使他本可获得名垂青史的美谥一夜之间变成遗臭万年。当书写的历史不得不再次提到他的时候,差不多无不予以全盘否定。在人们的心目中,袁世凯只不过是一个利欲熏心、狡诈阴险的小人,他给人们的形象自然只能是反面的。 [详细]


哪些人忽悠袁世凯“称帝”?
袁世凯自挽联: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杨度挽袁世凯联:共和误民国,民国抑误共和,百世而后再平此狱;君宪负明公,明公实负君宪,九泉之下三复斯言。
黎元洪挽袁世凯联:华夏日重光,回思缔造艰难,亿兆生灵应感泣;勋名天不朽,太息受终危急,万几擘画失师赀。
冯国璋挽袁世凯联:为天下痛,更哭其私,一柱存亡关气运;如四时行,成功者退,千秋华夏仰威灵。





        编后:因篇幅所限,只能撷取某几个点来观照袁世凯和后续的辛亥话题。我们这些年的历史教育,有时真会让人生出“罪过可惜”的感慨,几十年过去了,对很多史实还得“返工”,时间和心力,更多时候都浪费在给书本纠偏、纠错上。我们有责任、义务、权利接近历史的真相,由史实生发的史鉴才更有意义。

来源:发展论坛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