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763阅读
  • 19回复

关于举办2011年“全国第七届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 暨新课程改革教育名师专家高峰论坛”的通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9-28
— 本帖被 admin 执行取消置顶操作(2013-03-06) —



    关于举办2011“全国第七届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
        暨新课程改革教育名师专家高峰论坛”的通知



市教研室、各省市课题实验学校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总组决于201111242526号,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重庆大足区举办“第七届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新课程改革教育名师专家高峰论坛”年会选择“感恩节”召开,是想借此表达我们对所有支持者的感谢与敬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宗旨:倡导“文化教学”先进理念,落实课程标准要求,交流成功教学经验,引导课堂教学研究发展方向,推进中学课程改革。特别是文化传承与育人理念;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理念;课堂素教、素学、素解、素写理念;学力培养与文化熏陶理念;人格养育与文化拯救理念。
  本届优质课大赛也是课题年会交流时间,对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研究新方向、新突破、新亮点以及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实践操作中取得的经验与模式向参会学校老师和来宾汇报。

  二、参评对象:全日制普通中学教师、课题承担学校教师


  三、参评内容:参评的具体内容由参赛选手自定。如果是课题实验学校,则所参赛课必须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联。无论怎样的选题,必须与文化教学关联,突出文化熏陶与人格养育,体现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结合。课堂时间40分钟


  四、时间地点:
  1、2011年1124日至26日在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中学举行。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则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总课题组、重庆大足区教育委员会、大足区教师进修校联合主办,由重庆市大足区第二中学、重庆大足区弥陀中学、重庆大足区双塔中学联合承办。
  2选手和评委23日中午报到;各省市实验学校观摩教师23日下午报到
  3、报到地点:重庆市大足区广场宾馆
  4、会议地点:重庆市大足区二中(大足二中接待组负责人:胥主任,手机:13996368946)
  5、重庆江北机场、重庆菜园坝车站、重庆龙头寺车站均有直达大足的大巴客车,下机(车)可直接乘车到达。(详细路线图看附件)


  五、活动经费:大会本着普及文化新理念,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探索中国教育改革新思维的宗旨,对所有参会教师免收任何费用。且对实验学校所有教师免费提供三餐。
  住宿费、交通费回单位报销;专家出场费、评委餐费、专家食宿费用由会议承担
  非实验学校教师,欢迎观摩,不收任何费用。报名方式:可直接与大会专用邮件联系,注明学校、姓名、参会人数,发送到:tt90hh@163.com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总课题组
                                              2011928









附:重庆江北机场到大足乘车方案


  方案一江北机场——龙头寺汽车站——大足客汽车站——广场酒店
  从机场直接乘车到大足的长途客车,一天两班;或从机场直接打车到龙头寺汽车站需要45左右,大约30分钟时间。然后在龙头寺汽车站坐班车到大足。也可在机场乘机场公交车到菜园坝长途汽车站购票乘车直达大足(时间每半小时发一班车)下车后打的直到(五元)也可乘公交车(一元)到宏声广场下车,约200米(大足党校左边);
  方案二江北机场——上清寺民航售票处——陈家坪汽车站——大足区汽车站——广场酒店
  陈家坪汽车站乘大足的长途汽车直达大足区汽车站,下车后打的直到(五元)也可乘公交车(一元)到宏声广场下车,约200米(大足党校左边);
  方案三:火车北站——龙头寺——大足汽车站——广场酒站;下车后打的直到(五元)也可乘公交车(一元)到宏声广场下车,约200米(大足党校左边);
  或火车南站——菜园坝长途汽车站——大足汽车站——广场酒店;下车后打的直到(五元)也可乘公交车(一元)到宏声广场下车,约200米(大足党校左边);
  会议报到处:大足广场酒店。(联系电话:023—43789745)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9-29
中国的世界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
  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作出决定,将中国的三处明清皇家陵寝--明显陵(湖北钟祥市)、清东陵(河北遵化市)、清西陵(河北易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999年12月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3届会议上表决通过,将重庆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大足石刻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行列。 

  大足石刻位于四川省重庆市,以大足县、潼南县、铜梁县、壁山县为范围,在此地可赏到代表中国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艺术。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躯,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教造像并陈,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规模之宏大,艺术之精湛,内容之丰富,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齐名。 

  大足石刻因地处中国内地山区,过去交通不便,幸免了历代战争的浩劫和人为破坏,具有很高的文物、雕刻和旅游价值,尤以北山摩崖石刻和宝顶山摩崖石刻最集中。 

  北山摩崖(石窟)石刻位于大足县城北两千米处,开凿于唐代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历经五代,两宋,相继在佛湾、营盘坡、观音坡、北塔寺、佛耳岩等处造像近万躯。长达500米余,共编为290号龛窟。其中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55处,经幢8座,银刻线阁1幅,石刻造像364龛窟。 

  北山石刻以佛湾造像最为集中,共编290号龛窟。在长300多米、高7米的崖壁上,有碑碣6通,题记和造像铭记55则,经幢8座,阴刻“文殊师利问疾图”一幅,石刻造像264龛窟。佛湾佛像雕刻精细,体态俊逸,风格独特。“心神车窟”中的“普贤菩萨”造像精美,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转轮藏经洞”被称为“石雕宫阙”;“韦君靖碑”、“蔡京碑”、“古文孝经碑”为世所独存,既是书法珍品,又可补史料之遗缺,价值极高。佛湾石刻分南北两个区域,南区大多是晚唐、五代作品,北区大多为两宋时期作品。晚唐时期的作品,人物造型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饰简朴、线条流畅。五代时期的作品,玲珑精巧、多彩多姿,衣着服饰由简到繁,逐渐摆脱了外来文化影响,具有石刻造像过渡期的特征。两宋时期的作品,民族特色已十分突出。 

  宝顶山摩崖(石窟)石刻距大足县城东北15千米,石刻创始人为宋蜀中名僧赵智凤,建于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祐九年(1179—1249年),历时70多年,石刻共13处,造像数以万计,以大佛湾和小佛湾规模最大。宝顶山是佛教圣地之一,有“上朝峨嵋,下朝宝顶”之说。 

  大佛湾为幽深的马蹄形山湾,雕刻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先以小佛湾为蓝图,后在此雕造。由19组佛经故事组成的大型群雕,各种雕像达15O00多躯,设计之精巧,竟无一雷同,破了“千佛一面”之说。宝顶圆觉洞,为整石开凿,宽敞如室。洞正壁刻佛像三尊,主佛前有跪菩萨一尊,俯首合十,恭敬虔诚,左右壁为十二圆觉菩萨,跌坐莲台,妙丽庄严,姿态不一,衣服、肌肉质感真实,似薄纱突身,衣裙流畅自如。壁间刻楼台亭阁,人物鸟兽,花草树木,幽泉怪石,近似写实作品,是大佛湾雕刻的精华。巨型雕有30多幅,著名的有:六道轮回、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像、千手观音像、释迦涅槃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崔明石经变、毗卢道场、父母恩重经变像、大方便佛报恩经变像、六耗图、地狱变像等,以佛经故事为主要题材,造像旁还刻有经文、颂词等文字说明,宛如一幅幅图文并茂的连环图画,是不同于中国其他石窟的显著特点。 

  大足石刻不仅有规模巨大的佛教造像和体系完整的道教造像,还有石窟造像中罕见的纯儒家造像,而且“三教”、“两教”合一的雕刻也很多。大足石刻的这种文化现象作为实物例证,反映出在中国文化史上儒、道、释三家长期以来既斗争又融合,到宋代时“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三教皆可通行”的“三教合流”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局面已经巩固。 

  大足石刻,“凡佛典所载,无不备列”,在艺术上“神的人化与人的神化”达到高度统一。 

  大足石刻纵贯千余载,横融佛道儒,造像精美,完好率高。同时伴随造像出现的各种经文、傍题、颂词、记事等石刻铭文有15万余字,而且多为金石史中的佳品,是一座难得的文化艺术宝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在我国古代石窟艺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国内外誉为神奇的东方艺术明珠,是天才的艺术,是一座独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宝库。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9-29
    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中文名称:大足石刻
    ●英文名称:The Dazu Rock Carvings
    ●批准时间:1999年12月
    ●遗产种类:文化遗产
    ●遗产遴选标准:根据世界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VI),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摩崖造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大足地区的险峻山崖上保存着绝无仅有的系列石刻,时间跨度从公元9世纪到13世纪。这些石刻以其艺术品质极高、题材丰富多变而闻名遐迩,从世俗到宗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这一时期的日常社会生活,并充分证明了这一时期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的和谐相处局面。






    ●概况:
    大足石刻位于中国西南部重庆市的大足等县境内,这里素有“石刻之乡”的美誉。大足石刻最初开凿于初唐永徽年间(公元649年),历经晚唐、五代(公元907~959年),盛于两宋(公元960~1278年),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亦有所增刻,最终形成了一处规模庞大,集中国石刻艺术精华之大成的石刻群,堪称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与云岗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相齐名。
    大足石刻群共包括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余尊,其中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五处最为著名和集中。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北2公里处,始刻于唐景福元年(公元892年),至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62年)结束。北山石刻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共51种,以当时流行的佛教人物故事为主。它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不同于中国早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精细、技艺高超、俊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中国公元8世纪至14世纪时,民间佛教信仰及石刻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始刻于南宋淳熙六年(公元1179年),至南宋淳佑九年(1249年)结束。宝顶山石刻以圣寿寺为中心,包括大佛湾、小佛湾等13处造像群,共有摩崖造像近万尊,题材主要以佛教密宗故事人物为主,整个造像群宛若一处大型的佛教胜地,展现了宋代(公元960~1278年)石刻艺术的精华。
    南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南,始刻于南宋(公元1127~1278年)时期,明清两代亦稍有增补。南山石刻共有造像15窟,题材主要以道教造像为主,作品刻工细腻,造型丰满,表面多施以彩绘。南山石刻是现存中国道教石刻中造像最为集中,数量最大,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一处石刻群。
    石篆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西南25公里处,始刻于北宋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至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结束。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共10窟,是中国石窟中典型的佛、道、儒“三教”结合造像群。
    石门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城东20公里处,始刻于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至南宋绍兴二十一年(公元1151年)结束。凿刻有造像的崖面全长约72米,崖高3~5米,共16窟,题材主要为佛教和道教的人物故事。此外还包括有造像记、碑碣、题刻等。石门山石刻是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的一处佛、道教结合石刻群,其中尤以道教题材诸窟的造像最具艺术特色。作品造型丰满,神态逼真,将神的威严气质与人的生动神态巧妙结合,在中国石刻艺术中独树一帜。
    大足石刻以其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它集中国佛教、道教、儒家“三教”造像艺术的精华,以鲜明的民族化和生活化特色,成为中国石窟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中国石刻艺术的风格和民间宗教信仰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具有前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文化遗产价值:
    ●阐述意义
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佑十二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微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整而著称于世。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可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可能的比较分析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3世纪传人中国后,分别于公元i世纪和7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8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后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例证。
    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4至5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6至9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作为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末时期,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
    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公元11至13世纪中叶的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以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亦极为罕见。
    就保存状况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保存最完好之一。


    ●真实性及完整性
    “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龛窟与造像,除历史上对少数雕像肢体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外,未遭受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以确凿文献、碑刻题记为依据,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在对“五山”造像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因此,从总体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


    ●列入遗产所依据的标准:
    ●大足石刻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都堪称是一件伟大的艺术杰作。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道教和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大足石刻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
    大足石刻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在立体造型的技法上,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对不同的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务求传神写心。强调善恶、美丑的强烈对比,表现的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达意简赅,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又有着极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在选材上,既源于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反映出世俗信仰惩恶扬善、调伏心意和规范行为的义理要求。在布局上,是艺术、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审美上,融神秘、自然、典雅三者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鉴戒的审美要求。在表现上,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旧程式,有了创造性的发展,神像人化,人神合一。极富中国特色。总之。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同时,作为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大足石刻所出现的许多有异于前期的新因素又极大地影响了后世。


    ●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裸露;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公元9至13世纪间(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的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大足石刻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的一页
    按过去佛教史籍记载,中国密宗盛行于公元8世纪初叶,流行于黄河流域,至公元9世纪初日本憎人空海东传日本后,中国汉地渐至衰落。而北山、宝顶山大量造像及其碑刻文字无可争辩地表明,公元9至13世纪,密宗在四川不仅未见绝迹,而且处于兴盛。
    公元9世纪末(晚唐)四川西部的柳本尊自创密宗,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苦行传道,弘扬大法。到公元12至13世纪中叶间(南宋中期),高僧赵智凤承持其教,号称“六代祖师传密印”,在昌州大足传教布道,创建了宝顶山摩崖造像这座石窟史上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密宗道场,从而把中国密宗史往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


    ●大足石刻生动地反映了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便是其重要实物例证。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体的儒家、道教及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总趋势是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其表现之一,是使原本属于佛教产物的石窟艺术为道教和儒家所借用,且“三教”创始人不分高下的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之中。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这些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迎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另一方面,大足石刻丰富多样的造像题材又有力地反映出这一时期源于印度的佛教神抵和道教早期的神仙系统已与中国民俗信仰的神灵融合,呈现出信仰多元化的趋势。大足石刻所展示出的这种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成为后世民间信仰的基础,影响深远。
    综上所述。大足石刻突出的地位和普遍价值,符合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化遗产标准的第Ⅰ、Ⅱ、Ⅲ、Ⅳ及第Ⅵ等五项。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9-29
重庆大足石刻:与石俱在的永恒艺术

解析大足
  或许看过龙门,走过云冈,但你可否拜过偏远的大足石刻大佛?享有“北敦煌,南大足”美誉的大足石刻位于重庆市大足县,改革开放以后石刻周围才修通公路,因此,当年的外国侵略者和文革时期的红卫兵都未能有机会染指这一区域,800多年以来,大足石刻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破坏,大大小小的雕像都保存得十分完好。让我们去大足洗涤自己的心灵,为家人求一份平安吧!
大足石刻:一个让人思考的地方
  大足石刻并不仅为一处景点,它其实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总称,这些石窟分散在县内的东南西北,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是大足石刻中最具规模、最有价值、艺术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代表。大足石刻创于晚唐、盛于两宋,以佛教造像为主,儒、道造像并存,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作,很难想象先人巧匠在当时便有如此之高的技术和造诣!大足石刻的特色是石刻极为贴近生活,即便是佛像,也带有凡人的影子,同时隐约表现了中国宗教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的趋势。
护法神龛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是大足县盛大的宝顶香会,各地善男信女会前来拜佛修养,但是游客若是追求安静,可以避开这个高峰,大足县不定期的举行大足石刻艺术节,若恰游客偶遇,便可在看佛之余观赏中央级的大型文艺歌舞表演。
  文殊菩萨手中托起的一个高1.8米,重达1000多公斤的宝塔,下面长长的袈裟在起支撑作用。
  大足看点
  ■宝顶山石刻
  宝顶山石刻位于大足县宝顶镇,那里的石刻极具代表性,很多旅行社推出的“大足石刻一日游”其实就是“宝顶山一日游”,宝顶山石刻有很多生活化的造像,如“父母恩重经变相”展现了求子、怀胎、临产,以及温馨感人的养育子女的过程,这不失为游客向小孩解读儒家孝道的好时机。“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父子不识”、“夫妻不识”、“兄弟不识”、“姐妹不识”等表现了醉酒后的昏态,可能会使饮酒发醉的游客脸带笑意。
新浪旅游配图:宝顶大佛湾牧牛图 来源:亦诺 新浪博客
  宝顶山最负盛名的是千手观音像,这是真正的千手观音,手像孔雀开屏巧妙地分布在88平方米的崖石上,众手千姿百态,无一雷同。释迦涅槃像,又称卧佛,全长31米,只露半身,大有藏而不露的美感。而地狱变相龛刻阴森恐怖的十八层地狱,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等酷刑惨不忍睹,直令人触目惊心。六道轮回图是最受小朋友游客欢迎的,反映了地狱投胎六道轮回的景象。
新浪旅游配图:宝顶卧佛 来源:亦诺 新浪博客
  来到宝顶山一定不能忽略宋代大足石刻巅峰之作———圆觉洞,圆觉洞口守着一只彪悍大石狮,洞内的数十尊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开一天窗采光,而且洞内采用托钵僧手中之钵进行排水,种种工艺巧妙之极!而高大的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衣袖舒展,巧妙地力学构造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九龙浴太子图导泉水至崖壁上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下方的释迦太子,给造像平添了灵气,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新浪旅游配图:宝顶山大佛湾 来源:亦诺 新浪博客
  宝塔顶还有经目塔、圣寿寺、上大下小的倒塔等景点,也值得一看。
  ■北山石刻
  北山造像以雕刻精细、技艺高超、俊美典雅而著称于世,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北山石刻并不是大足县最北的石刻,众位游客可别找错了地方,这里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宋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
六道轮回图
  北山石刻最具代表性的是转轮经藏窟,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反映其内心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示其身份的高贵。造像飘带满身,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中的普贤像,具有东方女性美的特征,表情温柔娴静、典雅大方,被誉为“东方维纳斯”。而数珠手观音容貌俏丽,头戴花冠,腰系围裙,身微前倾,面带喜悦,整个神态天真腼腆,幽思含情,因而被人们昵称为“媚态观音”。
  北山上还有珍贵的《蔡京碑》,喜欢书法的游客们可不能错过哦,虽然看过水浒的人都知道,蔡京是个奸诈之徒,但是不能否认的是,他确实写得一手好字。
新浪旅游配图:华严三圣像 来源:亦诺 新浪博客
  ■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等石刻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主要有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龙洞、真武大帝龛等道教题材。是现存中国道教石刻中造像最为集中,数量最大,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一处石刻群。
  石篆山石刻是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罕见。孔子龛内孔子与众弟子坐而论道,三身佛龛内佛态安然,老君龛内老子与法师们齐聚一堂。游客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宗教和谐共处之相。
新浪旅游配图:大足石刻 来源:亦诺 新浪博客
  石门山石刻是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有特色,如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独脚五通大帝,袍带飞扬,有来去如风之势。三皇洞手法写实,造像“人味”多于“神味”。
  若是看了这么多石刻游客们还觉得不够的话,石刻之乡大足绝不会让你失望,还有妙高山石刻、尖山子石刻、舒成岩石刻、多宝塔、千佛岩等等地方让你一饱眼福。
新浪旅游配图:大足石刻 来源:亦诺 新浪博客
  看佛归来
  看多了佛像石雕,大家还可以在大足县领略一下巴蜀的湖光山色,据说县内龙水湖既有太湖的烟波浩渺,西湖的水平如镜,又有桂林的明媚风光,蓬莱的神奇仙境。而西山森林公园以大为美,风光天然,原始森林桫椤丛生,景致无限。
新浪旅游配图:大足石刻 来源:亦诺 新浪博客
  大足风味小吃邮亭鲫鱼、刘三姐鲫鱼、三驱田凉粉、三驱李甜粑,久负盛名,不可不尝。吃饱喝足之余,游客们可以带点冬尖菜、笛女牌大曲酒、大足竹编知名特产回家馈赠亲朋。同时,大足不仅有“石刻之乡”的美誉,也有“五金之乡”的赞称,“龙水小五金”已有上千年历史,若是行李不多,可以买点物美价廉的剪刀、剃刀、菜刀、门锁居家生活用品。(文/巫松霖 图/CFP)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9-29
大足素称“石刻之乡”,摩崖造像遍布县境。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7j处造像分布于县属32个镇、乡中的28个镇、乡境内。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各具特色和价值。

北山摩匡造像
北山,古名龙岗山,距大足县城龙岗镇北1.5公里,海拔545.5米。北山摩崖造像位于山巅(俗称佛湾),开凿于公元892—1162年(唐景福元年至南末绍兴)。造像崖面长约300米,高7—10米。龛窟密如蜂房,分为南、北两段,通编为290号(1一l00号为南段,101一290号为北段)。其中造像264龛窟,阴刻图1幅,经幢8座。

北山摩崖造像近万尊,主要为世俗祈佛出资雕刻。造像题材51种,以佛教密宗为主,约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以上。其次有三阶教、净土宗等。这些造像题材在当时民间极为流行,是佛教世俗化的产物,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北山造像以雕刻细腻、艺精技绝、精美典雅而著称于世,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2世纪中叶(晚唐、五代、两宋)中国民间佛教信仰及石窟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
公元9世纪末的晚唐造像题材有12种类型,以观音及观音、地藏合塞和阿弥陀佛胁侍观音、地藏居多。造像端庄丰满,气质浑厚,衣纹细密,薄衣贴体,具有盛唐遗风。第5号毗沙门天王龛、第9号千手观音龛、第10号释迦牟尼佛龛、第51号三世佛龛、第52号阿弥陀佛龛等都是其代表作品。尤其是第245号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刻“西方三圣”、 “三品九生”、“未生怨”、“十六观”及伎乐天人、楼台亭阁等;人物造像539尊,各种器物460余件,保存了多方面的形象史料;在中国石窟同类题材造像中首屈一指。公元1O世纪中叶的五代造像占北山造像的三分之一以上。是中国这一时期造像最多的地区,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造像题材有18种,出现了药师经变、陀罗尼经幢等新内容。其艺术特点是小巧玲就,体态多变,神情潇洒,纹饰渐趋繁丽,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的佛、菩萨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73号的千手观音及其侍者、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等,薄衣贴体颇具唐风,仪容秀丽又似宋刻。

公元10世纪后期至12世纪中叶的宋代造像题材广泛,多达21种,尤以观音最为突出,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的陈列馆”。这一时期的作品更加贴近生活,体现了末代的审美情趣。造像具有人物个性鲜明,体态优美,比例匀称,穿戴艳丽等特点。最具代表性的是建于公元1142—1146年间的第136号转轮经藏窟。该窟造像以恬静的面部刻画反映其内心之宁静,以玲珑的衣冠显其身份的高贵。以线造型,线面并重,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璎珞蔽体,飘带满身,花簇珠串,玲戏剔透,装饰味浓;且多保存完好,宛如新刻,被公认为是“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的一颗明珠”。其它如第125号数珠手观音、第113号和第133号水月观音、第155号孔雀明王窟、第177号泗州大圣龛、第180号十三观音变相窟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珍品。这些造像的形象、姿态、性格、神情以至衣褶、饰物等,皆耐人寻味;组合变化丰富,刻工精美,步步移,面面观,出人意料的意境层出不穷。

北山摩崖造像中,现存碑碣7通。其中,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系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所书,为书法艺术之珍品;二十二章《古文孝经碑》,则被史家们称之为“寰宇间仅此一刻”。此外,还存有题刻、诗词17件,造像记77件。对历史地理、宗教信仰、石窟断代分期、历史人物等的研究皆具较高价值。

宝顶山摩崖造像
宝顶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由号称“第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智凤于公元1174—1252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历时70余年,有总体构思组织开凿而成,是一座造像近万尊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

圣寿寺依山构筑,雄伟壮观。南宋赵智凤创建,后遭元、明兵燹,明、清两度重修。现存山门、天王殿、帝释殿、大雄殿、三世佛殿、燃灯殿和维摩殿七重殿宇,为清代重建,建筑面积1631.68平方米。

大佛湾位于圣寿寺左下一个形似“U”字形的山湾。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依次刻护法神像、六道轮回图、广大宝楼阁、华严三圣、千手观音、佛传故事、释迎涅磐圣迹图、九龙浴太子、孔雀明王经变相、毗卢道场窟、父母恩重经变相、雷音图、大方便佛报恩经变相、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六耗图、地狱变相、柳本尊行化图、十大明王、牧牛图、圆觉洞、柳本尊正觉像等。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

小佛湾位于圣寿寺右侧,坐南面北。其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高2.3l米、东西宽16.50米、进深7.90米。坛台上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通编为9号。主要有祖师技身经目塔、七佛塞壁、报恩经变洞、殿堂月轮佛龛及十恶罪报图、毗卢庵洞、华严三圣洞、灌顶井龛等。

宝顶山摩崖造像表现出有异于中国前期石窟多方面的特点:
①宝顶山摩崖造像是中国罕见的大型佛教密宗石窟道场。大佛湾是为广大世俗信众进行说教的外道场,小佛湾是信徒受戒、修行的内院,体系完备而有特色。在石窟的显著部位,图文并茂地刻有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柳本尊的行化事迹图,并在二十多处造像的主尊位置刻柳本尊、赵智凤“即身成佛”的形象。

②宝顶山摩崖造像的表现形式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大佛湾数千尊造像题材不重复。龛窟间既有教义上的内在联系,又有形式上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内容始之以六趣唯心,终之以柳本尊正觉成佛。其间有教有理,有行有果,形成系统。经变相对应配刻经文、偈语、颂词等,图文并茂,且与藏经有异,是历代藏经未收入的藏外佛教石刻文献,对佛教典籍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③造像注重阐述哲理,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中国儒家的伦理、理学的心性及道教的学说融为一体,兼收博采,显示了中国宋代佛学思想的特色。

④宝顶山摩崖造像是中国石窟艺术民族化、生活化的典范。 造像内容和表现手法都力求生活化。如父母恩重经变相通过求子、怀胎、临产,以及婚娶、送别等一系列日常生活情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过程,形象生动,感人肺腑。牧牛图长达30余米,刻出林泉山涧,云雾缭绕,其间穿插“十牛、十牧”,抒情诗般地再现了牧牛生活。又如横笛独奏的“吹笛女”,充满内心喜悦的“养鸡女”,酒后昏乱的“父子不识”、“夫妻不识”、“兄弟不识”、“姐妹不识”的“醉酒图”等等,无不活灵活现。雕刻大师们体验生活之精微,再现生活之准确,令人叹服。

⑤宝顶山摩崖造像是石窟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诸多方面都有创造性的发展。造像以能慑服人心为其创作原则,借以激发信众对佛法的虔诚。造像、装饰、布局、排水、采光、支撑、透视等,都十分注重形式美和意境美。如干手观音1007只手屈伸离合,参差错落,有如流光闪烁的孔雀开屏。释迎涅架像全长3l米,只露半身,其构图有“意到笔伏,画外有画”之妙,给人以藏而不露的美感。这是中国山水画于有限中见无限这一传统美学思想的成功运用。地狱变相塞刻阴森恐怖的十八层地狱;牛头马面狰狞强悍,受罪人呼天号地;尖刀、锯解、油锅、寒冰、沸汤诸般酷刑惨不忍睹,令人触目惊心。圆觉洞内的数十尊造像刻工精细,衣衫如丝似绸,台座酷似木雕。洞口上方开一天窗采光,光线直射窟心,使7同内明暗相映,神秘莫测。高大的华严三圣像依崖屹立,身向前倾,成功地避免了透视变形;架裟绉褶舒展,披肩挂肘,直至脚下,支撑手臂,使文殊手中所托数百斤重的石塔历千年而不下堕。九龙浴太子图利用崖上的自然山泉,于崖壁上方刻九龙,导泉水至中央龙口而出,让涓涓清泉长年不断地洗涤着释迎太子,给造像平添了一派生机,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

此外,宝顶山摩崖造像中尚存碑碣16通,11576字;题刻、游记、诗词44件,4020字;培修、装绚记49件,8031字。其中,刻于公元1174—1252年间的《唐柳本尊传》碑,以及公元1425年刘畋人撰的《重开宝顶石碑记》等对研究宝顶山石窟史乃至中国密宗史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南山摩匡造像
南山,古名广华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南2公里处,海拔514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131—1162年(南宋绍兴年间),崖面长86米,高3.5—10.2米,通编为15号。其中造像5龛窟,主要有三清古洞、后土圣母龛、龙洞、真武大帝龛等道教题材。
在大足石刻中,公元11—13世纪的道教摩崖造像,是中国道教石窟造像最多、最集中、反映神系最完整的。保存完好者有5处,以南山为著。如第5号三清古洞共刻像421尊,以道教最高神“三清”为主。 配刻以“四御”及圣母、王母等群神,生动地反映了公元12世纪道教已由早期的老君、“三官”崇拜演变为神系、神阶明确的“三清”、“四御”信仰的历史事实。在中国宋代道教石窟中,此窟雕刻最为精美;就内容而言,是最完备而有系统的反映宋代道教神系的实物资料,有着极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
南山有碑刻题记28件。其中公元1250年的《何光震饯郡守王梦应记》碑记载了公元13世纪中叶四川东部遭蒙古军攻掠后的社会政治历史的基本情况,保存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史料,具有“以碑证史”、“以碑补史”、 “以碑断代”的重要价值。其余碑刻题记,多属上乘作品。

石篆山摩匡造橡
石篆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西南25公里处的三驱镇佛惠村,海拔444.6米。据佛惠寺《严逊记碑》记载,造像于公元1082—1096年(北宋元丰五年至绍圣三年)开凿而成。造像崖面长约130米,高约3—8米,通编为10号。石篆山摩崖造像为典型的释、道、儒“三教”合一造像区,在石窟中罕见。其中,第6号为孔子塞,正壁刻中国大思想家、儒家创始人孔子坐像,两侧壁刻孔子最著名的十大弟子。这在石窟造像中,实属凤毛麟角。第7号为三身佛龛。第8号为老君龛,正中凿中国道教创始人老子坐像,左右各立7尊真人、法师像。据造像记知,以上3龛造像均为大庄园主严逊出资开凿,同为当时著名雕刻匠师文惟简等雕造。

石门山摩崖造像
石门山位于大足县城龙岗镇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胜村,海拔374.1米。造像开凿于公元1094—1151年(北宋绍圣至南末绍兴二十一年)。刻像崖面全长71.8米,崖高3.4—5米,通编为16号,其中有造像12龛窟。此外,尚存造像记20件,碑碣、题刻8件,培修记8件及文惟一、文居道、赛忠进等工匠师镌名。

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如第2号玉皇大帝塞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二像肌肉丰健,筋脉显露,手法夸张。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左脚独立于一风火轮上,广额深目,口阔唇厚,袍带飞扬,有来去如风之势。第10号三皇洞现存造像35尊,儒雅清秀,衣纹折叠舒展,手法写实,“人味”多于“神味”。第12号东岳大帝宝仟变相龛刻像98尊,以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居中。反映出公元10至13世纪(宋代)东岳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

佛教题材主要有药师佛龛、水月观音龛、释迦佛龛、十圣观音7同、孔雀明王经变窟、河利帝母龛等。其中尤以第6号十圣观音窟最为精美。

历史和发展
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建成。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县城北龙岗山(今北山)营建“粮贮十年,兵屯数万”的永昌寨的同时,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仕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直到公元907—965年间(时为五代十国时期。四川为蜀国,史称前蜀、后蜀)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刻史上第一个造像高潮。

公元965—1077年的百余年间(北宋乾德至熙宁年间),摩崖造像停滞,至今全县未发现一直当时的纪年造像。此时寺院内供养石刻圆雕造像兴起。今有遗迹可寻或有文可征者,县东有大钟寺。县西有石壁寺,县北有延恩寺等多处。至本世纪80年代,仅大钟寺一处,就出土佛教圆雕纪年造像百多件。

公元1078—1173年(北宋后期的元丰至南宋初期的绍兴、乾道年间),大足石刻造像掀起第二个高潮。自公元1082年(北宋元丰五年)大庄园主严逊舍地开凿石篆山释、道、儒“三教”造像区起,县境内摩崖造像此起彼伏,先后开凿出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2处。南山、石门山造像区和北山多宝塔均于此间建成。始凿于公元892年的北山造像区,历时250多年,亦至公元1146年(南宋绍兴十六年)建成。

公元1174—1252年的70余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大足僧人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他以弘扬佛法为主旨,清苦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了中国佛教密宗史上仅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使大足石刻造像达到鼎盛。其间县境其他处造像基本停滞。四方道俗云集赵智凤座下,石刻高手聚集宝顶山竞技献艺。宝顶山成为中国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

自公元892—1252年的360年间(晚唐景福至南宋淳佑年间),大足先后建成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4处,造像数量占大足石刻总数的80%左右。其中除北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公元892年(晚唐景福元年)外,其余均为公元l082一1252年(北宋元丰至南宋淳佑)的170余年间建成。

公元13世纪末叶(南宋晚期),因战乱石刻造像中断。至15世纪末(明代永乐年间),摩崖造像方惭复苏,一直延及晚清。公元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明、清两代)的500年间共有摩崖造像39处,其中虽不乏佳品, 但多为小型造像区,造像数量也不足今大足石刻造像总数的20%。

公元13世纪末和17世纪中叶,大足曾两度遭受兵资。“五山”摩崖造像中,除宝顶山圣寿寺两次焚毁、两度重修外,摩崖造像一直保存至今。

“五山”摩崖造像建成后,除世俗装绚、培修外,直到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当地民众才在造像区旁增刻观音、山神、天公地母等少数几个小龛。现基本上保持了唐、宋时期造像的规模和风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

最近记录的形式和日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逐步完善了记录“五山”造像的档案整理工作。公元1993—1996年,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采用测量、文字记录、摄影、拓片等考古手段,对“五山”等75处摩崖造像进行了系统调查,已获得完整的记录档案。

现有保护状况
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2万多尊, 在历史上未遭受人为和自然灾害的重大破坏。至今除个别龛窟早年崩残、部分造像因受风雨剥蚀、肢体局部残损及细部漶蚀外,大多保存完好,有的还宛似新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保存最完好之
存在问题是:

①“五山”摩崖造像岩体石质均属砂岩,雕像大多裸露崖面,历经千百年风雨浸蚀,风化日益明显,需采取科学保护措施防护。
⑦ “五山”摩崖造像岩体裂隙纵横交错,早年龛窟渗水失治,使部分龛窟雕像漶蚀严重。本世纪50年代以来虽然采取多种措施治理,但尚待根治。
③ “五山”摩崖造像区环境尚需按规划进一步整治,优化植被,绿化美化,以创造一个更有利于雕像永久保存的环境和空间。
与展示和宣传有关的政策和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鼓励和支持将大足石刻向公众进行展示和宣传。公众传媒免费宣传大足石刻,经常在报刊、电视、广播上发布有关大足石刻的信息。国家对大足石刻展示所获得的收入免征税费,以鼓励其展示工作。国家旅游部门将大足石刻作为长江三峡黄金旅游线的起点,纳入国家旅游规划中。重庆市、大足县人民政府将大足石刻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加强了对大足石刻展示与宣传工作的领导。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为满足展示工作的需要,配备有25名讲解员,制订了《讲解员工作职责和奖惩办法》,对青少年、现役军人、残疾人等实行免费提供参观及讲解服务。在参观区内完善了有关参观标志和宣传说明;出版了适应各层次参观者需要的图书。198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技》颁布后,大足县人民政府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文物保护法宣传活动,组织人员到各镇、乡进行宣传,从而进一步增强了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和参与精神。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已在全县城乡蔚然成风。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10-12
大会将增加论文、课件、教案等评比。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tani218
发帖
40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10-13
强烈支持
爱上语文,爱上生活。
离线阳明新学

发帖
242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10-21
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专家袁伦国老师,值得敬仰。大足各学校领导和校长,值得钦佩。
推进教育文化化,复兴华夏文化。
离线枕云听涛
发帖
3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11-11
热烈祝贺,强烈支持,大喝一声,文化作文,了不得;高峰论坛,不得了!
离线7187049@qq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11-11
回 楼主(长河) 的帖子
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离线赵小和

发帖
39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11-11
回 9楼(7187049@qq) 的帖子
最短教学特征和我们学校提倡的只能讲20分钟理念接近,很希望能现实体会如何操作,但路途遥远,学校老师紧张,请假不容易,希望有现场直播。遥祝大赛成功。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11-12
祝大会圆满成功!!
离线曾良策

发帖
93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11-14
祝大会圆满成功!!
离线曾良策

发帖
93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11-14
大足的菜刀很有名!
离线三槐客

发帖
66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11-14
江苏淮安人民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离线陈宏亮

发帖
13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1-11-14
预祝本次盛会圆满成功,参赛选手赛出水平,文化作文、文化教学之风更盛!
离线杜景礼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1-11-14
神往大足——内蒙古赤峰市语文教师愿文化大兴,作文远足,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离线438923461

发帖
23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1-11-14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离线潘洪泽

发帖
72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1-11-23
可惜去不了,预祝大会成功。
离线宋亚军
发帖
18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1-11-25
宋亚军遥祝大赛彰显文化理念,为全国语文课堂示范,取得圆满成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