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00阅读
  • 0回复

文化应考改革的前沿宜昌:拓展语文的维度,彰显人格的高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衡水草根
 

发帖
13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9-28


拓展语文的维度,彰显人格的高度
               ——2011年宜昌市语文中考质量分析报告
李祖贵  蒋元梅  向德金  陆美娟

第一部分:试题说明
从07年的“经典阅读”、08年的“自然情怀”、09年的“优雅生活”,到10年的“姿态与风骨”,宜昌市语文中考试题已成为全国初中学业评价的一道独特风景,散发着幽幽的翰墨书香,透露出浓浓的文化气息。今年的语文中考命题,我们继续秉承这样一种思路,筚路蓝缕,开拓出了又一片新天地:以文人自然、高贵、生趣”的生命状态为载体,拓展了语文的维度,彰显了人格的高度。

一、语文的维度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目标。今年的语文中考命题我们继续坚持能力立意的方向不变,注重从选文的高度、试题的深度、考查的广度等多角度来还语文教学于本真。

1、“无限风光在险峰” ——选文的高度
  有专家曾经指出:“一本书,如果有10-30%是有阅读障碍的,那么对读者而言这就是极有益的阅读;如果有50%以上是有阅读障碍的,那么这种阅读就会显得很艰难,难以为继;但如果几乎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可以一目十行地从头看到尾,那么这本书对阅读者而言就几乎没有价值可言了。”据此,我们在文本的选择上,拒绝肤浅、平庸与低俗,有意识地选取了一些格调高雅、行文典范、结构严整、语言精当、过渡自然的文段,使得学生阅读在“山重水复”之时又“柳暗花明”,顿生“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的亲切之感。
  如:文言文阅读不是学生熟悉的山水游记,而是苏辙以物喻人的散文《南康直节堂记》,却因其典范的行文、对照的结构,使得杉树与徐君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再如:议论文阅读的主题是初中生几乎不曾涉猎的“魏晋风度”,但提纲挈领的分论点以及右边对照阅读的文段,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打开了便捷之门。
所以,尽管站在一定的高度来选择文本,却并未对学生阅读造成较大的障碍。相反,在这“险峰”的高度之上,我们引导学生领略到了语文的“无限风光”。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试题的深度
  十年课改,我们也曾走过不少的弯路,表现之一就是某些试题的命制脱离文本、信马由缰,注意了广度而忽视了深度,联系了生活而淡化了语文。几年来,我们在不断反思的基础上调整,在不断调整的基础上创新。今年的试题命制,我们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深度解读,以期尽可能地避免随意答题、投机得分。为此,以下三点是我们关注的着力点:
  观照全篇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是今年试题命制的重点。对文本的整体把握,是评判阅读理解能力高低最好尺子。任何题目都必须在观照全篇、把握整体的前提下才能准确理解,如果与全文割裂开来理解,都将会断章取义,失之偏颇。所以,我们在试题命制中,把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作为重点来考查。如第1516题,对麈尾的知识了解及对麈尾的准确定义,不潜心深入文本整体把握是不能准确作答的;第23题,必须整体把握了全文才能给大先生的“好看”与“好玩”给予准确评价;第25题,只有把握了全篇的主旨才能准确拟定标题。第12、24两题的“积累链接”,也必须关照全篇的主旨才能准确默写,第33题的“积累链接”甚至要观照全卷才能领会。即使是词句的考查,如第18“不买账”的含义;第19“长得非常的‘中国’,同时又非常的‘五四’的真正意思;第21“刁”字用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替换;第30题“愿”的言外之意,也只有关照全篇,深入文本才能深刻解读。
  进一步加大文言阅读的分量,是今年试题命制的特点。文言文是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语言之根、道德之根、情感之根。加大文言阅读的分量,既是母语学习所必需,也是初高中衔接教学所必要。今年的试题,除了16分的独立文言文阅读语段之外,还在第四篇现代文阅读里嵌入了三段古诗文,既有与现代文对照理解的命题(29题),也有独立的文言知识的命题(30题、31题、32题),以凸显文言文阅读的特殊地位及我们对文言文教学的格外关注。
  注重对照阅读与对应理解,是今年试题命制的亮点。往年的试题,在观照文体、兼顾主题的多重要求下,以五篇独立的文本呈现,分值几乎平均分布。今年我们做了大胆的创新尝试:以四篇的形式呈现,达到五篇的阅读量;第四篇改为左右对照阅读、前后对应理解的方式呈现,分值达20分之多。其目的不完全是追求形式上的多样,而是想传达我们的两个基本理念:一是把加大的文言阅读量巧妙地嵌入现代文阅读里,使学生对应起来理解感觉轻松自如,做到文言文加量不加难度;二是用右边的实例为左边的论说佐证,使学生学以致用,考查语文的实践能力。
我们预计,这样一份试题,必将是每一个有静心阅读习惯的学子喜获丰收的麦田。只要他们沉下心来“独上高楼”,就一定会有“望尽天涯路”的收获。
  3、“接天莲叶无穷碧”——考点的广度
  我们虽然注重文本解读的深度,但作为初中学业的终结性考试,考点覆盖的广度和分布的均度同样是我们所追求的。据初步统计,今年的语文试题,汉字、阅读两部分的70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均呈现科学合理的分布态势。从评价层次看:记忆层次占8分,理解层次占31分,运用层次占17分,评析部分占6分,创造部分占8分。从难度估计看:易度题占26分,中度题占28分,难度题占16分。从考点的覆盖与分布来看,阅读部分既有对文言词句(6、7、9)、朗读节奏(8)的考查,也有对句子理解(19、27)、语段解读(14、22)的考查;既有对语法句式(7、31)、表达方式(15、27)的考查,也有对语感差异(28)、知识迁移(12、29)的考查;既有对整体理解(15、16、23、25、)、思路把握(20)、要点提炼(26)的考查,也有对词语鉴赏(18、21)、文章结构(13、26)、分析点评(32)的考查。而且有些试题涉及多个考点,交错相杂,难解难分,使整份试题呈现出“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独特风景。
  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点,就是知识浩如烟海却缺乏系统。所以,一份试题总是难于承载语文学科所应该承载的全部,但我们总在努力展现“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绚烂,并努力追求“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浩淼。愿今年做的更好!

二、人格的高度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也就足以说明: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丰富自我精神,培育自我思想,形成自我个性的过程因而,作为一套评价性的语文试题,不仅应该具有知识考查、能力检阅、方法引导的功能,更应该起到个性展露、人格塑造、文化传承的作用。而我们的这份试题,从历代文人的生命状态切入,用不同的素材展现了语文“自然、高贵、生趣”的美好境界
  1、展露个性,追求自然的境界
  教育的本质必须植根于对“人”本质的理解之上才能得到说明。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始终被定位于工具层面进行思考,对“人”的认识也始终“停留在国家机器的螺丝钉的水平上。”培养了按图施工的“建设者”和按部就班的“接班人”,却消解了具有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的个体。所以,要恢复教育的本质,就是要从人本原点出发,对“人”进行启蒙。即“通过教育的引导,使人自己从奴化状态中摆脱出来,站立起来,从而自己把握自己的命运,自己创造自己的人生——这正是本真教育的内涵所在和绝对使命”。学业评价考试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有责任与义务为完成这一使命而努力。今年的文本选择,特意体现了对独立人格和个体生命的重视。如:《笑谈大先生》,以“大先生”激愤而放松、深刻而游戏、挑衅而自嘲、批判而反省的多重写作张力以及淳厚沉郁、辛辣顽皮、平实郑重、苍老精辟、温润出神、绝望虚空的多重写作维度,引领学生去感悟鲁迅先生自然而不矫情,诙谐而不戏谑的人格。又如陶渊明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愿同流合污而“种豆南山下,魏晋士人孙楚为吊唁王济而责怪宾客“诸君不死,而令王济死乎!”,都是个性生命与自然人格的生动写照。


  2、塑造人格,彰显高贵的境界
  个性需要尊重,人格更需要塑造。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是课程总目标所要求的,我们在试题命制中始终牢记这一宗旨。如我们遴选的《魏晋风度的内涵》,以魏晋士人们在生死荣辱关口所流露的从容不迫、镇定自如在权势显贵面前所展现的不必刻意、随心任情;在拘谨尴尬之时所表现的调侃机辩、适度诙谐,引导学生领略他们开阔的精神空间、活跃的自由思想,以及任情觉醒、清峻透脱的高贵人格境界
  我们不仅在选材上注重价值取向,而且在阅读命题的选点分布上力求与之相吻合。如第25题“魏晋风度的内涵”的拟题;第26题概括内涵的分论点的提取;第27题“雅量”的简洁概述;第32题谢安神色的描述;第21题对鲁迅先生“刁”的准确理解,均从不同的考查角度命题,观照人格境界的塑造这一主题,引领学生与历代文人共呼吸,同天地精神相往来。


  3、传承文化,凸显生趣的境界
  体现文化特色我们宜昌市语文中考命题追求的理想境界。虽然还不尽完美,但我们一直在不懈追求。我们认为,一份语文试卷不仅应是一项测量工具,更应是一份文化读物。中华几千年的文明传统一脉相承,代代相传,从战国雄辩、魏晋清谈到汉唐气象……无不彰显出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精髓。语文试题也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传承的媒介,去丈量中华文化的厚度。
  本套试题,我们从厚重如山的中华文化长廊里,选择了清朗俊逸的魏晋士文化作为主打色——以魏晋名流执麈尾而“清谈”的生活表象,以孙楚学驴叫的怪诞行为,魏晋士人的“不可太窘迫”“不可太紧张”“不可太乏趣”的人格追求,并辅以鲁迅先生“写作的愉悦”,凸显了生趣的人格境界。尽管魏晋士文化只是中华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片风景,但它反映的却是人类精神空间开阔、思想自由活跃的极致境界,我们期望通过这种传统文化的浸染,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和对自由的向往,从而理解那种超脱、通透、智慧的生趣境界。
  尤其是今年的作文题,集中反映了我们对这种境界的追求:以“好玩”为题材,自拟标题,自选文体,站在教育的起点,还学生于天性,让其在与生俱来的,生机盎然的“好玩”中写出“身之所历,目之所见”及“心有所思,情有所感”的真实生活。我们期冀通过这样一道题,让学生在笔下再现出童真与童趣,还原生活应有的生趣活出生活的好滋味。
  一份语文试题只是语文世界的一个窗口,但我们总是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来展示更宽广的语文维度,追求更理想的人格高度,并希望这种努力能够不断得到广大师生的理解和认同。


第二部分:图表反馈
  以下是宜昌市城区2011年语文学业考试数据分析情况:
  (一)测得各等级分布情况如下图:(参考人7566)
A等: 2 0.03% ;      B等:42 0.56%;     C等:229人 3.03% ;
D等: 540人7.14%;      E等:844人 11.16%;    F等:1009人13.34%;
G等:1055人13.94%;   H等: 1733人 22.91%; I等: 2112人 27.91%
  (二)测得全卷难度为0.633。均分76.06。具体各题难度如下图:


(三)测得各板块得分情况如下表:
题型板块
满分
平均分
难度
汉字
10
6.61
0.66
《南康直节堂记》
16
8.61
0.54
《麈尾》
10
5.29
0.53
《笑谈大先生》
14
6.17
0.44
《魏晋风度的内涵》
20
12.19
0.61
写作
50
37
0.74

(四),测得各题基本情况如下表:
题号
满分
高分率
平均分
标准差
难度
1
2
51.35%
1.54
0.6
0.77
2
2
7.85%
1.03
0.52
0.51
3
2
41.05%
0.96
0.93
0.48
4
2
89.18%
1.83
0.51
0.92
5
2
62.29%
1.25
0.97
0.62
6
4
5.01%
1.92
1.05
0.48
7
2
46.91%
0.94
1
0.47
8
2
13.01%
0.88
0.63
0.44
9
2
7.20%
0.91
0.65
0.46
10
2
67.76%
1.36
0.93
0.68
11
2
71.49%
1.65
0.66
0.82
12
2
27.33%
0.95
0.77
0.48
13
2
62.57%
1.49
0.72
0.75
14
2
11.67%
0.82
0.62
0.41
15
2
24.76%
1.05
0.67
0.52
16
2
0.13%
0.88
0.32
0.44
17
2
40.63%
1.04
0.88
0.52
18
2
32.54%
0.8
0.9
0.4
19
2
18.49%
0.39
0.78
0.2
20
2
84.52%
1.73
0.65
0.87
21
2
26.10%
0.76
0.84
0.38
22
2
33.54%
0.78
0.94
0.39
23
2
15.23%
0.78
0.69
0.39
24
2
38.49%
0.93
0.92
0.46
25
2
35.94%
0.78
0.94
0.39
26
3
33.07%
1.4
1.2
0.47
27
2
52.11%
1.41
0.68
0.7
28
2
13.39%
0.88
0.54
0.44
29
3
65.82%
2.21
1.14
0.74
30
2
12.17%
0.66
0.69
0.33
31
2
88.09%
1.76
0.64
0.88
32
2
74.76%
1.59
0.75
0.79
33
2
68.17%
1.5
0.79
0.75
34
50
8.47%
37
7.57
0.74

第三部分  归类分析
【基础部分】
  考查情况良好的方面:
  1联系实际生活的语言感悟能力强。如第4题对汽车品牌命名的理解,得分率相当高,高分率占89.18%,满分2分,均分达1.83,难度值为0.92。而且出现了许多富有创意的回答。如捷豹:命名者不仅希望这一款车在行驶中如一只敏捷的豹子,也希望这敏捷的豹子能带来销量的捷报(捷豹谐音)频传。之前,很多老师担心学生没关注过汽车而考不到,数据显示这担心是不必要的,我们考查的是学生语言的感悟能力。
  2基础字词落实比较扎实。如第1题注拼音写汉字:广袤(   )无yín(   )、深邃(   )、精zhàn(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出题涵盖了四个方面的考点——①“无垠”的“垠”与“精湛”的“湛”形近字的辨析,②“深邃”涉及iu声调标注位置的问题,③平舌、翘舌的分辨,④ ü上两点是否去掉的辨别。 这四点对正确书写是有一定障碍的。但考试情况基本良好。
  3对文本的篇章结构把握较好。如第20题“文章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尽管部分学生把“承上启下”的“承”和“启”写错,但高分率占84.52%,满分2分,均分达1.73,难度在0.87,足见在这个知识点的教学上是成功的。
  4对句式特点的辨析比较准确。如第31题,对双重否定句的辨析、找例句高分率达88.09%,满分2分,均分1.76,难度值0.88。
  5筛选信息的能力较强。如第11题,要求摘录原文回答徐君一生被人所称道的德行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尽管是文言文,但高分率达71.49%,满分2分,均分有1.65,难度值0.82。


考查情况欠佳的方面:
  1根据语境推断意义的能力欠佳。如第6题,解释“阴”的含义,许多学生脱离文本的语境,生搬硬套老师讲过的“山北水南”为“阴”,而忽视这里与山水无关的事实。又如,第9题,文言句子的翻译,“吾欲为直,为直必折,直可为乎?”,多数学生遇到了一个难字“折”,学着加字的方法解释为:夭折、曲折、折断、折寿等,就是不会结合语境,用多加几个字的方法解释为“受到挫折”。因这一字的曲解,句意大变而失分。再如第18题“不买账”的意思、第19题“非常‘中国’,非常‘五四’”的意思、第21题“刁”用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替换,都是根据语境推断字、词、句的含义。难度值竟然分别是0.4、0.2、0.38,是全卷得分最低的几题。“不买账”许多学生简单理解为“买了东西不给钱”; “非常‘中国’,非常‘五四’”许多学生撇开语境而一味凭借对鲁迅的生平积累来理解,如理解为“代表了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也是中国文学的救星。”“刁”许多学生理解为“酷”“拽”,且不说是否符合题目要求的双音节词,就看这些词的意思,与语境中的意义截然不同。
  2知识迁移能力有待强化训练。如第6题,“柯”在《与朱元思书》中出现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揭”也可与《陈涉世家》中“陈涉吴广揭竿而起”联系起来,但学生就是缺乏这种知识的迁移能力,答题很不理想。
  3捕捉关键信息的能力很欠缺。一是捕捉题目语言信息的能力欠缺,这是本次考试答题出现失误最多的地方。如第10题要求用文中的两个字来准确概括杉树与徐君的共同点、第21题用贴切的双音节褒义词来替换“刁”、第23题在横线上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二字词、第25题选取恰当的短语给这篇文章拟标题(限7个字)、第32题分别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描述谢安、王坦之赴宴路上的不同神色。这五题共10分,都关乎对题目语言信息的准确捕捉,但考生在考场上粗心大意,未能捕捉到关键的信息字眼,失分严重,实在令人痛惜。二是捕捉文本信息的能力欠缺。如第11题、第22题,都要求用原文回答,只要准确捕捉,原文照抄,几乎是送分题,但答题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尤其是第22题,由于对题目中的“对立统一”四个字没有准确捕捉到,才出现对文本信息捕捉的模糊与筛选的模棱两可,总在准确语句的上下句徘徊不定。再如第27题,什么叫“雅量”,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能捕捉到关键语句,但对捕捉到的信息缺乏必要而准确的提炼整合,答题仍不够完美。
  4缺乏一些必要的答题常识。如第8题文言断句,很多学生不知道断几处,断8、9处的都有。给分是2分,要求用“/”划,那么就只有断2处或4处最容易算分数,到底是2处还是4处?结合语句的长度,只要稍微有一点文言语感的考生,马上就能断定4处。再如第22题,上面刚讲过,能捕捉到关键句的考生很少。改卷老师好不容易看到考生捕捉到了,可惜又回答不完整。这就是缺乏必要的答题常识造成的错误。原文是“激愤,同时放松;深刻,然而精通游戏;挑衅,却随时自嘲;批判,忽而话又说回来……”这题给分同样是2分,原文语句中间三个分号,也就是四个分句。答案就是这四个分句,一个分句0.5分,总共2分。而我们的考生总是忽视了给分与答案之间的关系,缺乏这必要的常识而丢分。我们并不是鼓励考生去琢磨给分与答案之间的关系而忽视真实的理解,但注意了这些常识至少可以辅助自己的判断。
  5抓住中心句来理解全段全篇的方法掌握不牢靠。如第14题“这两则故事说明了什么”,很多学生难以下笔,部分学生也只从一个例子得出结论,却忘记了本段第一句就是中心句:“麈尾实物,有镶牙漆木柄的,有镶玳瑁檀木柄的,显示出贵族用具的风貌。”抓住了这一句,只要扣住麈尾“华丽”的风貌与“贵族”的特质(受贵族重视)就可以作答了。又如第19题,“非常‘中国’,非常‘五四’”是什么意思?本题考生作答情况最糟糕,难度显示为0.2,是全卷得分最低的。表面看是对语句的理解,其实也考查了中心句与阐释句之间的关系。只要抓住本段结尾的总结性中心句“鲁迅先生的模样既非老派,也不洋派,他长得正好像他自己”,答案就显而易见了。再如,第23题是总结全篇,概括鲁迅“好看”“好玩”的特点。许多学生自己概括不准,其实不需要自己概括,同样只要抓住两部分的中心句——(第一部分)“我喜欢看鲁迅先生的照片,我以为他长得真好看”与(第二部分)“以我私人的心得,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人”,再结合整体稍加分析——“好看”谈长相,“好玩”谈为人,正好是作者“笑谈”的两个方面。“恰当的二字词”自然就准确找到了。
  6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极差。最典型的是第16题,“对麈尾有了哪些方面的了解?”满分2分,均分仅为0.88,显示难度值为0.44,高分率为全卷最低0.13%,与全卷高分率最高的89.18%相比,确实显得羞涩。题目其实不难,答案项目也很多,如:了解了麈尾的来历,形状,用途,制作工艺以及它与拂尘、扇子的区别。或者了解了麈尾的使用群体、文化社会背景等,只要从这众多的答案项里任意写到四项就能得满分。而第13题“给麈尾重新定义”,本来预期有一定难度的,由于出题有句式的提示,学生用形象的文字作答倒觉得容易。看来,我们考生的思维长期被限定在一个形象的框框里了,真正放手要他们自己走路的时候,反而不会了。这对我们初中教学和中考命题都是一个警示。
  7古诗文仅注重背诵,而书写和理解落实不到位。全卷共8分的古诗文积累题。第12、17、24、33题。考试结果显示,除第33题较好以外,其它三题都背离预期值很远。第12题《爱莲说》都背得滚瓜烂熟,可惜与阅读文段意义相似的句子就是找不准,即使找准,错别字又较多,“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16字当中,错得多的是“蔓”“益”“亭”“净植”。第17题“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写成“哪”,“为”写作“唯”或“惟”。第24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横”写为“衡”、“指”写为“子”或“脂”、“俯”写为“腑”或“府”、“首”写为“手”、“孺”写成“儒”或“乳”,错别字真是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写错字归根结底都是对诗句理解不到位的缘故。
  8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不到位。如第26题,把抽出的三个分论点还原到恰当的位置、第29题,将左边论说的三个文段与右边链接的三段古诗文(即实际例子)对应起来,均是考查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考试情况很不理想。又如第30题,对陶渊明诗句“但使愿无违”“愿”字的理解,高分率仅为12.17%,难度值竟为0.33,成为全卷第二难的题了,况且是教材中的诗句,这样的结果令人很是费解。究其原因,考生在考场上没有深入解读文本,也透露出教师在平实的教学中,对文本的深度解读引领不够。

【写作部分】
  本次作文命题以“好玩”为题材,命题的观照角度很广。考生无论成绩好坏,素养高低;无论生在农村,还是城市;无论家世背景的厚或薄均有话可说,有材可选,体现了命题的公平性,也有利于真情实感的抒写。而且与前面的阅读一脉相承,凸显作为个体的“人”的重要性。人活着本质上是为了追求人生的幸福,能体会、能保有生命中的乐趣,是人性高贵的体现。在写作中,要考生用自己的头脑确立自己的主题,在“好玩”面前,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观念。这是本次作文命题的根本精神。因而如何理解和把握本次作文命题的关键词“好玩” 的内涵,成为本次作文得分高低的一个关键。宜昌城区的考卷,基本呈现以下几种理解:
  1将“好(hǎo)玩”理解为不懂事的“好(hào)玩”,在取材上多是叙述自己儿时的种种劣迹,最后在主题上进行自我的道德批判。显然是偏题的。
  2将“好玩”理解为“恶作剧”“开玩笑”,在选材上多是叙述一些对人对物带伤害性质的经历,如愚人节的骗人行为、起立时拉别人凳子的行为、捉弄老师或残疾人的行为、折磨小动物小昆虫的行为,还有打架、彻夜不归玩游戏的行为等,对真善美的乐趣挖掘太少,甚至暴露思想认识上的错误和偏差,主题上格调不高。
  3将“好玩”理解为“开心、有趣”,在选材上多叙述少年时的一些有趣经历,如野炊、春游、钓鱼、捉虾、打球、第一次学做饭、一次手工制作等,停留在高小或七年级的写作水平,不能作进一步的挖掘,未能站在九年级的高度作新的思考,主题仅落脚在“开心”二字,显得单薄。这是正确理解中的浅层次。
  4将“好玩”理解为“好奇的尝试”,选材上多是叙述科技制作、玩具拆卸等方面的尝试,主题多为一次好玩的尝试开启了科学知识的大门或获得了某些生活的感悟,这是正确理解中的较高层次。
  5将“好玩”理解为“童真童趣”,选材上多是回忆童年时的有趣生活,流露出纯真的生活情趣。如屁股底下夹冲天炮想当飞人;“探求”人的形成过程;与童年伙伴用树枝当武器争夺“武林盟主”以及以笔作武器争当“学习盟主”。这应该是正确理解中的高层次。
  6将“好玩”理解为“豁达、乐观的生存态度、生活方式”。此类解题仅仅在一部分优秀考生笔下出现。在选材上多是以“豁达、乐观”(即玩乐)的平和心态沉浸于琴棋书画的世界或诗词歌赋的书香书海,更高者,则是以平和心态玩转平常生活。此类考生能从更深的层次挖掘在学习上、生活上、人生之路上,“好玩”也是一种自然而睿智的生存态度、一种自由而愉悦的生活方式、一种治学和为人的至高境界。这应该是正确理解中的至高层次,也是阅卷老师收获的意外惊喜。
  总之,“好玩”的话题,是一个时代的命题,是一个基于人性的命题。是个性的张扬,是生命的驰骋。考生的作文尽管出现了诸如选材无“好玩”的趣味、“好玩”变成闹剧、生拉硬拽地拔高主题等败笔,令人扼腕。但轻松的话题,有趣的回忆,牵引出诸多考生的奇思妙想:大到世界万象,小到一字一诗、一草一木都是考生笔下的素材;掩卷遐思,耳边依然回荡着考生笔下那纯真的笑声,心中还感念着考生笔下的理性思考。他们用玩乐,试图改变生活,创造一个个令人想象充满期待的世界。可谓亮点纷呈!
第四部分  教学建议
  在归类分析的基础之上,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古诗文的积累。本卷古诗文默写满分8分,平均得分仅4.42,得分率55%,情况较差。建议初中阶段必备篇目一定要落实。除背诵、记忆外,深刻理解、准确运用也要引起足够重视,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储备好第一桶金。
  2.进一步加强汉字教学。汉字部分满分10分,平均得分6.61.得分率66%。建议:汉字不仅会读会写,也需要适时的学得习得它的音形义,站在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探究汉字的规律,领略汉字的魅力,发现汉字的神奇,在学生的精神世界烙上印痕,留下积淀。
  3.加强文言文教学。本次加大了文言文的阅读量,除独立的文言文语段,还有现代文中嵌入的文言语段。这不仅是与高中教学衔接的需要,也是我们一直倡导的经典阅读的需要。独立文言语段满分16分,平均得分8.61分,难度值0.54。建议:文言文不仅讲字词句的翻译,篇章的匠心、思想的精华也是重点。因为它们是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髓。第三、也要重视诵读指导,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对古汉语的语感;熟读和背诵又使学生逐步积累起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对古汉语的用词、造句以及某些特殊的表达习惯也逐渐熟悉,这就为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4.加强语文知识的讲授。本卷涉及的双音节词、褒义词、短语、段落的作用、论据的作用,句式的辨别和转换等语文知识满分为12分,平均得分7.26分,得分率仅60%。建议,这些知识性的东西,还是要讲清楚。诸如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方法”“记叙六要素”“小说三要素”“铺垫”“烘托”等,本次考试虽没出现,但并不代表以后不出现。对语文知识的构建老师们应该引起足够重视。合理的知识结构可以在运用时快速、准确的提取有效的知识,有利于学生提高分析推理、选择判断、综合归纳的能力。
  5.加强文本的深度解读。本份试题,相对于往年有一定难度,老师们反映就是难在阅读上。全卷除却积累的8分,共52分,全部需要深入阅读文本作答。平均得分27.88,难度0.54。我们认为本次考试,确实考查了学生真实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水平。阅读习惯决定着阅读水平!没有静心沉心阅读的好习惯,是绝对不会有高的阅读水平的。阅读习惯包括静心阅读题干和文本的习惯。本次阅读难,其实不是难在文本和题目,而是难倒了考生的浮躁之心。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首先要有效地进行阅读心理的训练,其次才是阅读技能的训练,引导学生静心深度解读文本,切忌浮躁,拒绝肤浅。
  在阅读技能训练中,要树立“字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策略。即首先要指导学生学会整体把握一篇文章,进而把握文章的主旨。指导学生在整体把握的情况下解读文本,不要脱离整体而孤立地支解文章的个别词句。训练学生根据文本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文章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在指导学生解答阅读题的时候,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一些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和考点准确挂钩,避免错误理解。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能力,联系生活体验文本情感的能力,理解语言表达方式及其表达方法的能力,及对事物质疑、释疑的能力等。
  6.加强作文教学。第一,加强作文的分层指导。差生要多进行基本的作文套路的指导训练;中等生多指导锤炼语言,精当篇章结构;优生要放开思想,鼓励写出自我特色。第二,要加强作文审题和选材的指导。审题力求精准是最为迫切的;选材应大力提倡学生写真实生活,在生活中捕捉素材。第三,加强作文细节的训练,重视片断作文的写作练习。第四,加强技法的训练,如:入题、点题、点睛、插叙,倒叙,景物描写,借景抒情,先抑后扬,前后对照等技巧的训练。有针对性加强辅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作文水平。当然,“眼界决定境界”,作文内功训练还在于加强阅读,扩大阅读面。

  2011年的中考在期待与热议中落下帷幕。语文试题历来备受关注,尽管有挑刺声、有批评语,但在漫漫而修远的语文评价的求索之路上,我们每一位语文评价组的工作人员都将与全体老师们一起,一如既往地以虔诚、虚心而坚定的态度,去追求生趣而理性的真实的语文世界。
2011.7



[ 此帖被衡水草根在2011-09-28 09:18重新编辑 ]
衡水是主流文化发源地,希望不缺席新一轮文化复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