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74阅读
  • 0回复

(民国与当代)教材不完美,小学语文课该怎么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璧山状元
 

发帖
2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8-03

前段时间,一篇民国时期的小学作文在网络广为流传,民国系列小学语文教材在网上数度留到脱销。有网友评论,如今学生的现代文作文水平大不如前,是我们的教育一代不如一代!
是我们的教育水平不如从前,还是我们缺乏对现行教育理念的专业解读?日前本周刊联合鹿城区教师培训与科研中心,围绕小学语文教材组织了一场讨论会。来自教研中心的专家、小学校长及一线骨干教师,与家长会聚一堂,围绕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民国时期小学教材以及《美国语文》(美国小学课文经典读本)三套教材展开讨论。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民国与美国教材,带给我们怎样的教育启示?对于现行小学教材,各界褒贬不一,面对不完美的教材,一线的老师该如何教学?学语文,教材到底占多少分量?
不同的教材,
带来什么启示?
顾书华(鹿城区教师培训与科研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很多家长追捧民国的教材其实并不奇怪。因为那是叶圣陶先生自己创作、丰子恺先生手绘插图,以及一批大家合作的教材,整套教材编写从儿童视角出发。教材中有许多教孩子如何做人,如何学会倾听的启蒙性的文章,如《开明国语》教材的第一客?就教孩子如何向师长问好(见插图)。浅显易懂,读来琅琅上口,这都是值得我们现在学习的教育方式。
李碧(百俚路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其实美国公立学校没有统一的语文教材,我们今天讨论的这套读本,是用于美国家庭阅读的。在美国的小学课堂,会让孩子们大量阅读,中午集体诵读。虽只有教学大纲没有统一教材,但美国小学生阅读能力与知识面并不比我们差。这就说明教材并不重要,大量的阅读才是学语文的关键。
沈益芬(温七中退休教师):我是读着民国的教材长大的,新中国成立后在市立第一小学(广场路小学前身)当过教务主韧?在温七中任教20多年。如今80多岁的我,还能回忆起叶圣陶、冰心等一批大家编的课文,《华木兰的故事》、《寓言故事》张口还能背上几句,感觉那时学习很轻松很愉快。而现在的课文没有以前童趣,孙子在读小学,他不喜欢读课文,好像对语文课兴趣也不高。
邓夏秋(广场路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我对民国教材中蕴含的自由、开放、民主的精神充满了敬意。这套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为学生写作内容提供了很好的范式。我曾让学生模仿课文《盐的说话》、《糖的说话》来介绍一种调味品,学生兴趣很高。
教材不完美,
二度开发是关键
顾书华:现行小学人教版教材,与以往几套教材相比,题材更广泛,图文并茂,第一次提出生字读写分开的理念,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任何一套教材都不可能十全十美,人教版的教材,老师反映,一年级教材识字量大,孩子负担重,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个别课文,选材成人化政治化,缺乏儿童视角。另外这套教材在使用中也发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一些农村孩子或阅读量小的学生接受有困难。
潘旸(广场路小学副校长):尽管我对民国教材满怀敬意,但用民国教材取代现行教材并不现实。小学语文新课标要逑,语文课程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现行的教材是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就要逑教师既是课程的编写者,也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实施者,做好教材的二度开发,把更多适合于现代孩子阅读的文章引入课堂。在对现行教材的二度开发时,我经常会引用民国教材的一些优点,如循序渐进学习习作;有针对性地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在课堂多实践等等,效果很不错。
余佳莉(温州市绣山小学副校长):在现行的人教版教材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一些《开明国语》教材的影子,如注重阅读、注重人文感悟等。但几年实践下来,人教版教材的问题也开始凸显:一是缺少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二是弱化了系统的语文知识,造成学生阅读能力低下;三是过于依赖教师对教材的二度处理,使教学过程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四是重感悟轻实践和表达。

林晓操(蒲鞋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如果结合一大批专家集体智慧的教材的指导不给力,能寄希望于教学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的一线老师,在此基础上很好地二度开发吗?很多老师是希望能够淡化教材增加课外阅读,但谁也不敢大刀阔斧,因为我们的考试还是基本围着教材转的。
张驰(少泳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淡化教材会不会影响成绩?这确实是很多老师担心的问题。浙师大曾经对上海一所语文高考成绩特别拔尖的学校做过调研,发现他们学生高一高二根本不学教材,所有语文课都在海量阅读,高三时转为题海战术。最近几年的小学毕业考,我们也发现考能力的比重多于考教材中的知识点。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让我们对语文教育改革以及教材的二度开发充满信心。
邓夏秋:作为一线教师,我曾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做过一些尝试。比如三年级有关于十二生肖邮票的内容。我上课时,和孩子们聊十二生肖各自的优点,联系自己的生肖谈自己的优点和身边人的特点。课后延伸让孩子们收集关于邮票的故事、成语、电影、中药、诗歌等,从不同的途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请他们观察其中一张生肖邮票,写一个片段。感觉有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教师教得更尽兴,学生学得更愉快。
学生作文不如从前,
是教材惹的祸?
方吟吟(百俚路小学校长):各界对于现行语文教材的评价,总体来说褒大于贬。无论哪套教材都不可能完美,关键还是老师怎样理解好课标,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千万不能眼睛只盯在教科书上。
被网友追捧的民国小学生作文确实写得不错,但以此推断如今的教育不如民国有失偏颇。其一,民国学生一篇七八十年前的作文,能流传到现在的一定也是经历了大浪淘沙,万俚挑一的精品和现代普通学生的作品间不具有可比性。其二,民国时期的小学课程,绝大部分精力在语文和算术两门课程,孩子大部分时间在学语文,而现在提倡孩子全面发展,小学学科多,课后学习也多,从某方面来看,孩子全面发展能歌善舞,也是时代的进步。我不否认现在的孩子作文写得不好,但主要原因不在于教材,也不是知识不够,孩子出了校门就进培训学校,缺乏观察能力与生活的经验。
沈益芬:我当年在学校做教导主任时,曾要逑老师“和孩子一起下水”,要逑孩子写什么老师也要一起写,相互点评,孩子有机会点评老师的同题作文,写作兴趣会更高。
谷先生(家长代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有许多亮点,但很多男孩子不喜欢,可能是因为课文中描写华华草草、情景美文等内容偏多,而适合男孩子的科普类和哲理性的课文偏少。
陈钱林(瑞安安阳实验小学校长):这位家长提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太强调美文,哲理性和科普类的文章偏少,这会对一部分男孩子的阅读兴趣产生影响。老师和家长需要针对孩子个体,做一些有益的补充。其实阅读习惯与写作同样男女有别,这就要逑老师不能以一个标准要逑全班孩子,个人认为在小学阶锻?老师有必要淡化文采的写作要逑,否则没有很多生活经历的孩子,容易走入华而不实的误区,只要能表达最朴素观点的文章,就是最美的。
学语文,
教材到底占多少分量?
金子翔(城南小学校长):曾经有专家认为,小学教材是奠定一个民族素质底线的东西,小学语文教科书负担的责韧?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科书都要重大。个人以为这种说法太抬举教材了。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怎样通过教材让孩子喜欢母语才是关键。当然引入课外阅读二度开发是重要途径,我还要建议一线老师,要想方设法活跃课堂,比如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教课文,激发孩子阅读和表达的兴趣,仅仅是朗读、写字、造句的语文课堂是没有生命力的。
徐俊(建设小学集团藤桥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在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语言和阅读是采用两套分编教材,两者目标明确相互促进。而我们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是采用综合体系,语言学习与阅读同步进行,但两者各有优势。其实对于孩子语文素养的培养,教材最多只起到20%的作用,它只是让老师教孩子怎么学语文的载体。要让孩子从语文课堂上爱上母语,老师首先要思考两个问题:你是怎样爱上语文的?最令你怀念的名篇是从教材中学到的吗?所以语文课堂上,老师切忌将课文分析得过于琐碎,而使孩子们失去了对阅读的乐趣。
林晓操(蒲鞋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如果结合一大批专家集体智慧的教材的指导不给力,能寄希望于教学水平和经验参差不齐的一线老师,在此基础上很好地二度开发吗?很多老师是希望能够淡化教材增加课外阅读,但谁也不敢大刀阔斧,因为我们的考试还是基本围着教材转的。
张驰(少泳校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淡化教材会不会影响成绩?这确实是很多老师担心的问题。浙师大曾经对上海一所语文高考成绩特别拔尖的学校做过调研,发现他们学生高一高二根本不学教材,所有语文课都在海量阅读,高三时转为题海战术。最近几年的小学毕业考,我们也发现考能力的比重多于考教材中的知识点。这些都是积极的信号,让我们对语文教育改革以及教材的二度开发充满信心。
邓夏秋:作为一线教师,我曾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做过一些尝试。比如三年级有关于十二生肖邮票的内容。我上课时,和孩子们聊十二生肖各自的优点,联系自己的生肖谈自己的优点和身边人的特点。课后延伸让孩子们收集关于邮票的故事、成语、电影、中药、诗歌等,从不同的途径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最后请他们观察其中一张生肖邮票,写一个片段。感觉有了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教师教得更尽兴,学生学得更愉快。
黄玉晓(建设小学语文骨干教师):现行的人教版教材,将同一主题内容归为一个单元、引入综合性学习、古诗词背诵等方法较以往几套教材有了进步。但一本教科书所承载的内容非常有限,学语文仅仅靠课堂也远远不够,建议孩子们在课外少做练习多阅读,其他版本的优秀教材也可以作为孩子的课余读物,比如北师大的小学语文教材、民国的教材等。采百华才能酿成蜜,孩子们只有走出教材博览群书,语文素养才会有质的飞跃。
夏子 吴瑜珏/文



状元精神,文化气质。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