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204阅读
  • 0回复

民营书业老总们聊编辑那些事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7-12
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以书为乐,宁愿把身体埋了,也要让思想发芽;他们偶尔发发微博,点评时事,也往往因某个偏激的点评,而引来网友们的集体“围攻”;他们不忙、或忙里偷闲时,一切正变得越来越“儒雅”:有的打高尔夫球,有的找几个臭味相投的哥们一块喝点小酒,有的选择健身,有的是“数码控”,有的选择旅行……他们,是一帮民营书业的老总们。
    


    民营书业里,关于“老总”有林林总总的称谓:“董事长”、“总经理”、“总编辑”、“总裁”……这群老总们大多地位显赫,又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而在一个公司里,“人事变动”、“薪酬制定”、“选题”、“长远规划”等,似乎大大小小的事情他们也都直接或间接经手、拍板。

    在单位的一次内部会议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社长谢寿光曾说:“一个社长必须是一个好编辑。”这话套用到民营书业老总们的身上同样适用,即“一个老总必须是一个好编辑”。《中国图书商报·中国编客》关注的编辑们最关心的事儿,与上期关注最底层的“营销编辑”相反,这一次,我们关注点是处于最顶层的老总们——这群神秘的、有故事、有争议、有八卦的“头头”(语出方干《献王大夫》诗)。我们试从“编辑管理艺术”、“编辑用人之道”、“编辑拍板指数”、“角色转换”和“个性标识”等维度来了解这些民营书业老总们的出版理念,以及他们出版事业之外的“私生活”。

    采访过程中,9大民营书业老总丰富多彩而深刻的理念,完全可以说是“出版思想”的盛宴大餐。值得一提的是,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晓晖为了配合我们这次采访,他委托公司的同事在全公司上下近100名员工中间展开了一次不记名的“公司史上最民主的民意调查”,收集员工对他个人的“正反面评价”,并为其形象“打分”——老总与员工的此种“零距离互动”,令人唏嘘不已。与陈晓晖相映成趣的是,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刘洪则显得有些“低调”——不过,“低调到尘埃里”本身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和处世风格。限于篇幅,我们现在力争把采访过程中他们最精彩最重要的观点拣选出来,供各位分享(排名不分先后,以下排序以采访先后为序)。

○朱大平(北京时代华语图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尚红科(北京汉唐阳光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晓晖(北京湛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

○桂 林(深圳中资海派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 洪(中南博集天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编辑)

○甄煜飞(天津聚石文华图书销售有限公司总裁)

○张天罡(北京博爱天使出版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

○于飞翔(北京含章行文图书发行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振忠(开智书坊总经理兼总编辑)

编辑管理艺术

    一个优秀的民营书业老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素养?

    朱大平:公司管理者应具备两种能力,既能用“望远镜”看方向,又能用“显微镜”看问题。就像一个司机,如果不识路,方向搞反了,驾驶技术再好,他不可能到达目的地;相反,如果方向感很强,但驾驶技术不足,操作层面出了问题,同样不能到达目的地。

    尚红科:强烈的愿望、比较好的运气、抗打击的能力、对选题和市场的敏感、知道哪些是有本事的人,至少这几点是一个优秀的民营书业老总必备的,缺一不可的。

    陈晓晖:就管理而言,图书行业和其他任何行业相比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任何一个行业或者公司领导者所具备的素质图书行业的老总都应该具备。例如领导力、战略制定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建设的能力等等。具体到图书行业,一个卓越的领导人除了必备的管理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对于图书行业特点的深刻理解和未来发展的深刻洞察。

    桂林:其一,国际大视野。在一个信息畅通无阻、人才跨国互动、国外作者和出版机构对中国这块热土保持强烈的向往、国民素质不断提高的社会大背景下,作为图书公司的管理者,尤其是以引进版为主的图书公司的管理者,要培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国际大视野。其二,复合型的专业背景。对于出版公司,提供给广大消费者的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产品,而是带有精神内核的智力结晶;另一方面,我们正处于文化跨国传播更加频繁和密集的高速发展阶段,读者的审美情趣、专业技能和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专业化;最后,出版公司本身需要承担引进和输出的功能:将国际优秀的文化引进到中国,将本土的文化传播到世界。其三,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将读者的利益作为考虑的第一要务,为读者提供高品质、高品位的产品,但同时需要考虑如何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真正阅读到这些优秀的作品。脱离市场的作品是没有生机的,脱离读者的产品是没有生命力的。

    甄煜飞:包容是最重要的一个管理素养。图书毕竟是一个创新的行业,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更不能用某一个言论来判定某个创意的标准与否。还应该具备知识素质、创新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

    张天罡: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图书公司老总,首先应该是个称职的职业经理人,应该具备传统职业经理人具备的基本素质:沉稳、谨慎、胆识、勤劳、大度、睿智、责任、按市场规律办事。除此之外,应该具备出版人的人文情怀和文化素养,出版业不只是一种商业,更是一种精神文化的传承者。

    于飞翔:任何一个企业的管理者都应该具备很多管理素养,例如优秀的决策能力、良好的团队管理能力、勇于创新的品质、财务管理能力、坚韧不拔的品质等,但对于一个图书公司来说,有着其行业的独特性、产品创造的独特性,因此,一个图书公司的管理者在具备企业管理者应具有的素养外,还应该具备一些本行业所需的独特品质:首先,创新是公司的灵魂;其次,打造核心团队能力;第三,睿智的市场觉察能力;第四,不怕累死的工作精神。

    张振忠:第一是要有品德,不能自私,凡事能先以别人为出发点,然后再满足自己。也不能自我,能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和宽容别人。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质,也是领导魅力的核心。第二要有智慧,头脑灵活,有主见,能主动思考和不断创新。第三要有比较过硬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用人能力、营销能力、经营能力以及图书出版的专业技能等。第四要有执行力,能果敢行动,踏实行动,将构想和规划完美地执行出来。

    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曾说,“管理被人们称之为是一门综合艺术——‘综合’是因为管理涉及基本原理、自我认知、智慧和领导力;‘艺术’是因为管理是实践和应用”。请你谈一谈自己都有哪些独特“管理艺术”?或者说朋友眼中你的领导风格是什么?

    朱大平:在管理实践中,我们发现“流程”和“效率”是一个悖论,滴水不漏的流程,往往会牺牲效率。在我们公司,会发现一种很独特的管理现象:“一把草”加“一条鞭子”,鞭打快牛,前面是草,后面是鞭子。再详细点,可分解成四个步骤,第一步,先把所有员工的激励通道全部打开,包括加薪、晋升、期权、股权、荣誉和年度激励,不计代价地激励员工;第二步,设定个体和团队目标,通过公司绩效评估体系,把指标和激励对接起来;第三步,各级主管挥动鞭子,快牛和慢牛一起抽,时间一长,慢牛变成快牛,快牛跑得更快,实在跑不动的,就把它宰了;第四步,打完仗,再休养生息,在这种高激励、高压力环境中,难免受伤挂彩,我们的HR部门会四处“抓药方”,想一些人性化的和轻松的办法,给员工“疗伤”。

    尚红科:不知道什么是管理艺术,但要说管理有什么特点,我的特点恐怕是没有管理。发行还好说,编辑就很难用条条框框去管,关键是荣誉感、责任心和悟性。这是软的东西,不好用硬的东西去管理。

    陈晓晖:既然管理是一门实践的艺术,那么更多的情况是因人而异,因行业而异。在我看来管理和领导有着很大的不同,就管理而言无非就是两件事:第一,选择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第二,创造一个公平、和谐的竞争环境。

    桂林:我很欣赏德鲁克基金会创始人弗朗西斯·赫塞尔本所说的:领导力是一门关于内在“如何做人”的艺术,而不是外在“如何做事”的学问。我深信:领导者的品质和性格决定了企业的业绩与成效。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我一直是一位“专注于目标,以价值为导向,以多元化为驱动”的践行者。

    甄煜飞:“无为而治”——个人认为是一种比较恰当的管理方式。用严格的制度去约束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规范。而用开放式的管理方式,来容纳员工的新鲜创意。主要是严格的规章制度加上人性化的管理。朋友眼中的领导风格:知人善任,雷厉风行,睿智。

    张天罡:公司管理上我比较推崇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图书出版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特点是它的创造性,图书作为一种特殊产品,既有商品成分,也有文化属性,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的需求,也要关照人们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于飞翔:管理艺术?我不是学管理的,所以不懂什么管理艺术。我认为所谓的管理不能千篇一律,也不具有完全模仿性。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不同情况,每个个体有每个个体的独特性,管理是人的因素,把管理套一个模式本身就是错误的。我的管理方式是大家即可以成为同事,也可以成为朋友,用一种理想加现实的思想将一个团队整合在一起,为了一个目标能力。作为一个图书公司的管理者,我认为要感性和理性并存。

    张振忠:我应该属于实战流,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管理学的教育,是在边实践边学习边思考边修正中,形成自己对管理的认识的。如果追究思想形成的根源,有两个:一个是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和松下幸之助等人,受他们影响比较大,将他们的传记和著作都反复读了很多遍;另一个就是中国儒家的东西。我认为,管理并不复杂,做管理其实就是做人。

编辑用人之道

    有人曾说,“一个优秀的图书编辑,不仅是文字处理的艺术家,还需要懂经营,能创新,有思想”。图书编辑这一行,绝非只是文字工作那么简单,个中学问,大了去。那么,你心目中理想(优秀)的图书编辑是什么样子的?

    朱大平:中国的图书界,很难碰到既懂策划又懂管理、既有执行能力又有思想深度的图书策划人。如果有这样的人,一定会受到图书公司的强力追捧,像这样的人,可以不惜千金,为我所用。因为一旦拥有这样的人,就可以带活一个团队,甚至盘活整个公司。

    尚红科:优秀的图书编辑肯定是一个爱读书的人,一个善于观察和思考的人,一个什么都知道又什么都不知道的人,一个善于沟通交流而不孤僻的人,一个悟性高而不自以为是的人,一个敏锐而行动能力强的人。当一名优秀编辑其实很不容易,不是说你干了几年就可以成为优秀编辑的。 

    陈晓晖:图书编辑的确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职业,在美国出版业中每个人都承认编辑工作是一门艺术,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成为一个熟练的、成功的编辑,而伟大的编辑实在是凤毛麟角。一名编辑必须喜欢阅读(而且是广泛的阅读),必须充满好奇心,并且形成坚忍不拔的性格。编辑的英文是“Publisher”,在我看来一个优秀的编辑就像“Publisher”中的各个字母一样要具备下面的不同能力:Professional(专业性),Understanding of human & organization(对组织特性和人性的洞察),Business-sense(商业嗅觉),Learning adaptively and quickly(快速的善于调试的学习力),International vision(国际视野),Situated empathy(共情力),Hardball hitter/doer(善于处理麻烦),Enthusiasm(热情),Responsibility Professional(责任)。

    桂林:我心目中优秀的图书编辑要具备三种身份:一是顶尖的营养师。无论是引进作品还是本土作品,都需要我们的编辑进行再处理、再升华,找出哪些地方需要“大补”,哪些地方“营养过剩”,缺什么微量元素等,并为其开出偏方和秘方。二是优秀的化妆师。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们不仅希望她“身体”健康,也希望她看起来光彩照人。这就需要我们的编辑能够将“面子”这件事认真对待。三是人气营销大师。她是一个美女,但现在的美女太如云了,这就要求我们的编辑要经常将其推到观众面前,参加这个秀、那个赛,在公司内、公司外都需要向你的“观众”炫耀她的美丽和魅力。

    刘洪:我认为编辑必须会两个“全”,实际上也是这么要求的。第一个叫“全能”,就是你要掌握这个产业链的所有环节,从选题的第一个创意点到市场调研,到文稿组织、文案处理、封面制作、营销策划,包括生产印制,你全都懂。我举过一个例子,美国人都有很大的地下室,所有工具都有,包括电锯,可能他一辈子用不到电锯,但是他有。同理我们的编辑可能一辈子都不用排版,但他不能不懂排版。而且只有理解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课量、工作难度,才会在相应的环节为别人着想,实际上为别人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第二个就是“全情”,这个项目就像你的孩子一样,你必须为它负责,全情地投入,你要感觉自己处于一种孤独的状态。

    甄煜飞:在编辑所具备的基本要求上,时尚、新潮、思维活跃,要有“杂家”的眼光、敢去想。图书编辑的眼光很重要,所以,我要求图书编辑放低姿态,把自己当成普通读者,恨不得一目十行地把一本书看完,如果它能感动你,才算是一本好书。

    于飞翔:我心目中的理想的图书编辑是要有良好的社会价值取向、有良好的市场感觉、宽阔的知识结构以及尊重读者的良好的态度。

    你的编辑“用人之道”、“选人之道”是什么?

    朱大平:用人把握三个原则:一看这个人有没有上进心。有上进心就好办,不用鞭子抽,他自己会跑。二看这个人有没有学习能力。有学习欲望的人,会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反省自己的短处。三是最大限度地信任对方。不管他的背景如何、经历如何、口碑如何,暂时抛到一边,是驴是马,拉出去遛遛,说不定能遛出一匹千里马出来,以前我们经常遇到这种情况。

    尚红科:老话一句,“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陈晓晖: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优势,对于普通员工,想办法发现他的优势在哪里,然后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对于中层管理者,要尽量弥补短板,使之可以全面发展。

    桂林:领导力大师比尔·乔治的作品《真北》给我了极大的启示:真诚领导(Authentic Leadership)——无论是用人还是做事,我都坚守这一点。

    刘洪:人的能力像跷跷板一样,一头上去,另一头就要下来。如果老总选题能力很强,编辑就会进入到一个操作层面,做到老板满意就算合格,执行能力强,但是综合能力就比较弱。反之老总把资源全部下放,机会全部下放,让编辑去产生选题,让编辑去推动项目,这样编辑的综合能力就比较强。

    张天罡:人们常说:制度第一,经理人第二。一家公司首先要制定适合的制度,有了游戏规则每个人就会知道自己的位置。另外民营公司的老总一般都大权独揽,事无巨细亲历亲为,大概没人细究《三国演义》里诸葛亮是怎么死的,是累死的。经理人要学会授权,“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于飞翔:用人不是要用能力和才华最好的,能力和才华只是一个人成功的条件之一,要用最适合公司的、有共同理念,有勤奋敬业精神的。一个再有才华的人也可能在抱怨和碌碌无为中死去,但勤奋敬业的人总会创造更多价值。

编辑拍板指数

    听不少策划编辑经常发“牢骚”:做哪个选题,不做哪个,其实并不是他们说了算,最后大多都是由老总拍板说了算。换言之,策划编辑的决定权并不大,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朱大平:在选题立项上,“由策划编辑说了算”,或者“由老总说了算”,都不对,风险很大,我们倡导一种会商机制,由策划、发行、推广团队从不同角度,对该选题做出分析和判断,公司老总作为选题立项终审人,需要听取不同部门的意见,甚至是反对意见,然后才能做出相对正确的决定。一个选题拿错了,特别是大选题,极有可能吃掉公司全年的利润,这种风险让人不寒而栗。

    尚红科:做什么选题当然要老总同意,损失的是他的钱,负总责的是他,而不是编辑,但并不是不允许编辑们试,没有试错的机会就没有新编辑成长的空间,如果在“什么选题是好选题”的问题上,编辑和老板达成共识的程度越高,编辑策划的选题获老板通过的几率就越高。你曾策划过几个好选题,事后真的市场证明是好选题(别自己骗自己)而老板没采纳,你就炒老板鱿鱼,他肯定是个笨老板,而你一定是前途远大。

    陈晓晖:出现这种现象一般有几种原因:第一,公司的定位或者产品线的定位是什么没有让每个策划编辑都清楚,很有可能出现产品不符合定位的情况。第二,时刻要让策划编辑牢记,你到底想要什么,而不是你能得到什么。第三,策划编辑的水平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例如,对于本领域的理解程度,对于成本核算的能力,对于风险的把控等等都可能造成选题通不过。第四,也有可能是公司其他一些因素的考虑。因此,这个现象有公司问题也有编辑本身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

    桂林:其一,我非常崇尚权威,所谓的权威,就是权力和威信的结合体,权力是他人授予的,但威信需要自己去建立,靠什么建立?靠我们的领导魅力、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他具备这方面的能力,那为什么不听取他的意见呢?其二,忌讳外行指导内行——这是致命的错误。如果我们的策划编辑是某个类别的行家,那我们的管理者为什么不听取他的意见呢?其三,忌讳讨论的结果没有落地。

    刘洪:最终的选择、决策和甄别,不可能编辑提出什么选题我都让你做,要考虑实际操作的问题。有这种情况,比方说编辑给你提一个选题,它超过你的认识范围,就是你看不懂,这就需要判断力。我们允许一个范围内试错的空间,我们鼓励创新,但是做企业鼓励创新也要控制风险,这是个度的问题。

    甄煜飞:在聚石没有这种现象,80%的选题上,编辑的权力比我大。聚石文华不是“一言堂”。如果是好的选题,编辑可以说服我,我们可以讨论、分析。

    张天罡:这个现象经常出现,其实并不是策划编辑的决定权不大,而是策划编辑考虑的问题往往不够成熟,一般会偏好个人兴趣,而忽视了其他因素,老板一般来说经验比较丰富,他做的决策考虑得比较周全,例如:市场情况、财务预算、营销宣传、公司美誉度、产品线的归属等等,一旦一个策划编辑身经百战,能从全局的情况分析选题,做出的决策一个明智的老板是不会“枪毙的”。

    于飞翔:我想没有哪个老板明知道这个选题会成功而去否定编辑,老板否定选题自有自己的考虑,他可能考虑得更全面,当编辑因为一个选题被否定后可以这样想:如果这个选题是我自己出资金去做,我会这样一如既往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想编辑可以用更多的证据证明来说服老板。但是,老板否定选题,一定要和策划编辑沟通,指出道理:为什么不做这个选题,从发行、制作成本、市场等讲解道理。这样编辑也会在这样的沟通中,知道公司否定这个选题的原因和考虑。

    从你自身的公司来说,你认为自己在选题方面决断或拍板占的份额(以百分比计算)有多少?这样做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朱大平:中小选题,尽量让下属独立判断,并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样更容易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并提高他们对选题的判断能力。下属的判断能力提高了,老总自然就可以放手。只有重大选题,由老总最后把关。

    尚红科:我们公司选题我拍板的比例很高,但拍板前经常征求编辑们的意见。当然并不是他们说好我就定,他们说不好我就放弃,有时刚好相反,否定性的意见也很重要,我们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公司,我热切希望我们的编辑们越来越会策划出更多的好选题。

    陈晓晖:出版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一个优秀的编辑需要多年的成长,一个伟大的编辑是凤毛麟角。所以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在编辑方面我不是专业的人士,因此在选题方面我一般不过问。在我们公司有选题委员会,会有相应不同的人员参加,我仅是参与者之一,只有建议权没有否决权,选题的否决权在总编。一定要相信,只有专业的人才能做好专业的事情。

    桂林:我在管理、经济、社科、两性关系和家庭教育(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方面的选题决策权重约50%;但在金融投资、小说、时尚生活等方面则只有20%~50%。

    甄煜飞:10%——这10%差不多都是重点选题,由我来决断和拍板。发挥每个编辑的主动性以及创新能力是提高编辑的策划方面的最好方法。

    于飞翔:我个人在选题上的决断份额应该在60%,但我们每个选题都会在选题论证会上沟通,有发行、企划、各出版部门的主管,无论是哪个部门的选题,其他部门都可以提出中肯意见,这样大家的选题的意见综合,可能决定这个选题的做与否。

    张振忠:应该在80%左右。我是做策划出身的,同时自己也写作,能从一个选题的内部来判断其情况。我也长期持续关注市场和读者情况,对选题相关的外部情况把握得也比较好。

角色转换

    作为一个图书公司的老总,你需要不断地在“图书策划编辑”和“职业经理人”之间转换角色,你是如何处理这两个角色的?

    朱大平:图书策划编辑要做的事情是如何把书做好,追求最大的发行量和影响力;而职业经理人要做的事情,是如何以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效益,以最快的速度把稿子加工成书。两者的定位不一样,但目的是一致的。只要把管理流程设计到位,业务推进才会顺理成章,否则就会顾此失彼,部门内部和跨部门之间,因缺乏流程指引而打乱仗。先把渠道挖通,然后再放水,这是明智之举。

    尚红科:我没这种意识,更没有来回转换的意识,这么转来转去早晕过去了。

    陈晓晖:第一,我根本就不是图书策划编辑,所以不存在角色转换问题。第二,每个人在一个时间只能扮演一种角色,这样才能达到演出的完美。我的定位很清楚,我是公司的管理者而不是图书策划编辑。

    桂林:职业经理人的身上体现出对当下市场的运作能力;图书策划编辑身上展现出对未来市场的深谋远虑。时时背负这两种角色,时时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交锋,时时感受到市场竞争的残酷,这将极大地锤炼我们的领导能力——既要关注本行业的竞争现实,更要具备高远的胸怀、包容的气度和世界格局观,让我们时刻保持创新的激情和果敢的执行力。

    甄煜飞:强迫自己成为了一个精神分裂者。在激情和理性之间不断地转换自己的角色。

    于飞翔:这两种角色纠结在理性和感性之间,但两者我认为没有绝对矛盾之处,也不是对立的。我没有过分地区分这两个角色。

    张振忠:我目前不存在“职业经理人”的问题。我是自己创业。我是图书策划和作者出身,后来创业,组建了自己的团队,创建了开智书坊。管理和经营方面,我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都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改进。规模较小的时候,自己都还能处理得来。随着规模的发展,以后肯定会聘请“职业经理人”。因为他们才是管理方面的专业行家。而我不是。

个性标识

    “无能上司”、“偏心上司”、“独裁上司”、“冷酷上司”、“急功近利上司”、“工作狂上司”……这些可能就是下属私下送给你的“外号”,或许你对此还一无所知,或许你就算知道也会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些是下属不够了解你所产生的偏见。那么你觉得自己属于什么样的上司呢?

    朱大平:老总需要承担股东会或董事会的经营指标,为了实现既定的管理目标和业绩目标,他可能在工作方式上“不择手段”,会招致员工的不满,私下里送你几个“外号”,完全可以理解。 要有好结果,过程一定是痛苦的。公司老总唯一要做的,就是分清良莠,把核心员工的成就感体现出来,最大限度地让更多员工享受公司的激励政策。员工犯错,先是老总的错,员工出成绩,让员工先受益,抱着这样的带兵原则,所有的偏见和误解都会烟消云散。

    尚红科:下属怎么评价你,能让你知道吗?要我自己猜,可能是“工作狂”之类吧,当然这是往好里猜了。

    陈晓晖:我以前真的不知道下属如何看待我,就像问题中所提到的一无所知,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委托公司的同事做了一个不记名的调查,反馈回来大家对我们的认识有:“猫头鹰——具有冷静、敏锐的判断力”、“笑面胖子”、“淡定的老板”、“老大”……看了这些有趣的调查结果,加上上面问题朋友眼中的领导风格是什么的答案(也是这次调查的)。我觉得大家对我的认识还挺准确,所以说一定要相信“人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平常你的表现是什么样,反映出的面相就是什么样。

    桂林:我自认为自己是“爱心工作狂上司”。对自己和下属的工作要求严格,工作追求高效和高质;关心下属的情绪、生活和家庭,因为受到“领导力是一门关于内在和做人的艺术”的感召和影响。

    于飞翔:我认为下属肯会了解自己的老板,只是了解的程度不同而已。我不知道下属在背后怎么评价我,但在表面都评价我是“工作狂上司”。无论好与坏的评价我都能接受,每个管理者都应该尊重员工的感受。

    张振忠:我觉得自己应该算个“人道”型的人。我的人生哲学中是:平衡。包含“内外平衡”、“义利平衡”、“人我平衡”三层内涵。这个哲学已经渗透进我的做人和处世,自然也决定了我对待下属的方式。我一直把下属当伙伴,在物质和精神,短期利益和长期发展上,尽我所能为他们做到更好。他们回报我的是一个凝聚力和战斗力都很强的团队。

如果用“出版人”、“商人”、“创意人”、“文化传承人”……这一系列符号中的一个或几个来定义你自己,你更喜欢哪些? 为什么?

    朱大平:我做出版的目的是以匹夫之勇“思想天下”,浙江省一书店老总说,做发行是做文化,我以为,做出版,核心是做思想,通过产品,让读者思考,给读者“痛苦”,所以我们的书很沉重,不会给人哈哈一乐。这是一种使命。我经常讲,做出版要有尊严,要有敬畏,没有灵魂、没有核心价值的作品我不会让它流入市场。

    尚红科:在中国传统语境下,“商人”肯定贬低了点,“创意人”有点装,“文化传承人”有点大了,有点吹牛了,还是“出版人”中性一点,比较贴近一点,比较敢说出口一点,原来我们都叫“书商”,托时代的福吧。

    陈晓晖:我想更喜欢“出版人”这个称呼,虽然图书出版也是一门生意,但是同时它不可避免地担负着文化传承、引导年轻人的工作,所以应该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

    桂林:“创意人”我比较喜欢,“文化传承人”我比较向往。目前是一个创意大行其道的年代,创意是激发勃勃生机的动力,创意是保持基业长青的源泉。

    甄煜飞:我给自己的定位:不是商人,也不是文化人,我是个创意人。本身这个行业就是一个创意的行业。用一位出版人讲的话,“三流的出版人做图书,二流的出版人做作者,一流的出版人做概念”。

    张天罡:选择“文化传承人”。人类要生存,更要发展,文化何尝不是如此,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不能断在某一时代,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出版人更是责无旁贷。

    于飞翔:如果用一个符号来定义我的话,我喜欢“出版人”这个定义。因为出版人本身就是包含了创意、文化、市场等众多因素——这是个神圣而富有激情的行业符号。

    张振忠:我更喜欢“创意人”和“商人”两个词。我做的事情就是找创意和把创意变成商品卖出去。

    除了做出版,你平时还有哪些爱好?

    朱大平:不停地思考。图书行业实际上是一个传播行业,尤其是传播思想,企业管理者只有具备“思想家”的特质,他才可能站在文化思潮的最前沿,洞察世事万物,把该传播的思想传播出去。没日没夜地思考,脑子是最辛苦的,如果一定要休息,就去打打高尔夫球。

    尚红科:没啥爱好,但要是有好稿子,坐在阳台上,点着烟、喝点茶也是挺美的了,或者找几个臭味相投的哥们一块喝点小酒,胡侃乱说,不是很快乐吗?

    陈晓晖:爱好很多,但是没有什么特别精通的,也许这正好符合出版的要求,因为出版人本身就希望是个“杂家”。

    桂林:健身——拥有丰富的知识是根本,拥有健康的身体是王道。

    刘洪:喝茶、品酒、阅读、音乐、艺术品等都爱好,只要不让我应酬的,都喜欢。

    甄煜飞:旅行、摄影、赛车,什么都玩儿,现阶段是“数码控”。至于玩的程度,能把外行侃晕了。

    张天罡:围棋、电影、游泳、收藏,有动有静,动静相宜。

    于飞翔:除了出版,我个人爱好比较少,因为时间比较少了。一般会在周末到北京西边的大觉寺院里住两天,那里有茶院,可以安静地喝茶,晚上可以听虫鸟鸣叫,还可以在后面的山上爬山,总之,喜欢去人少的地方待着。

    张振忠:我最大的爱好是阅读。基本上是每日手不释卷。我的阅读量也比较大,最近几年每年至少在200册以上。我是个“超级阅读狂”,阅读的品类比较杂。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我做出版的热情也是从这个爱好延伸出来的。其次我喜欢旅行。我的旅行跟别人不一样。别人旅行一般都是为了看风景,而我是为了思考。

● 采访手记

    原来老总都是“基本先生”

    这9位民营书业老总,有的在业界已经赫赫有名,有的却是“行走在希望的路上”。在采访结束后,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如果用“基本是XXX”句式来概括一下这9位老总的话,发现他们都是“基本先生”。不信,大家不妨看看我们的概括——

朱大平:基本是以匹夫之勇“思想天下”

尚红科:基本是“小酒和胡侃结合”

陈晓晖:基本是“淡定的老板”

桂林:基本是“爱心工作狂上司”

刘洪:基本是“低调到尘埃里”

甄煜飞:基本是“把外行侃晕”

张天罡:基本是“有动有静,动静相宜”

于飞翔:基本是“纠结在理性和感性之间”

张振忠:基本是“超级阅读狂”

    这些“个性标识”或者并不能完全概括民营书业老总各自的特点,但至少我们能看到他们做出版内外所展现出来的某种“定见”——一切皆源于个性和创意,一切皆有可能,其他出版人从他们身上可以琢磨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来源:中国图书商报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