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878阅读
  • 0回复

齐鲁文化名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潘洪泽
 

发帖
7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0-02

    齐鲁文化名人


   


     孟云卿,山东商河人,725或726~?, 唐代诗人。籍贯河南洛阳。据元结《送孟校书往南海序》推断,其生年约在开元十三年(725),卒年不详。家贫少孤,早年耕读嵩阳,年二十而学成。天宝中应举不第,肃宗乾元元年(758),客游长安,曾和杜甫相晤,杜甫有《酬孟云卿》诗。代宗永泰(765~766)中,始为校书郎,将游南海,时诗人元结罢道州刺史任,作诗文以赠行。大历初,流寓于荆州。大历八年(773),在广陵(今江苏扬州),将北返,与韦应物相遇。韦应物《广陵遇孟九云卿》说:“高文激颓波,四海靡不传,西施且一笑,众女安得妍。“足见对孟云卿文学造诣的推重。孟云卿是元结所编《箧中集》中七诗人之一。他和其余六人一样,长于五古,气格高古,力追汉魏,屏绝藻彩,一归淳朴。杜甫《解闷十二首》其五说:“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论文更不疑,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认为孟云卿诗,源自相传的“苏李诗“。高仲武以为“祖述沈千运,渔猎陈拾遗(陈子昂)“(《中兴间气集》),则说明孟诗在当朝的师承。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孟云卿为“高古奥逸主“,可说明孟诗的高古风格在唐中期确能别树一帜。他的诗歌题材较窄,多慨伤道德风气衰落,但如“虎豹不相食,哀哉人食人“(《伤时二首》之一)这样的诗句,则为人们所称道。
??
??吕彦直,字仲宜、古愚,1894——1929,山东省东平县人,近代建筑师,代表作有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1894年生于天津。他8岁丧父,9岁随姐姐侨居法国巴黎。回国后入北京五城学堂,1911年改入清华学校,1913年毕业后去美国康奈尔大学,初学电学,后改为建筑,1918年毕业。他曾作为美国建筑师墨菲(Henry Murphy)的助手,参与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回国后,先在上海与别人合作东南建筑公司,从事建筑设计,主要设计有上海香港路银行公会大楼。不久,又在上海改办彦记建筑事务所。广东的建筑科技在世纪初也有所建树。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吕彦直一举夺得了设计南京中山陵和设计广州中山纪念堂、中山纪念碑的殊荣。他设计的南京中山陵依山而建,巍峨肃穆,富于民族色彩。他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高57米,是一座八角形尖屋顶的宫殿式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中山纪念堂观众厅钢梁最大跨度30米,中间不设柱,视野开阔,是当时建筑的奇迹;整体建筑布局合理,构思精巧,结构严谨,装修精到,堪称现代营造技术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有机结合的杰作。
??
??武训,原名武七,山东聊城人,1838 — 1896 ,以乞讨办学,清政府封其为“义学正”。武训原本没有正式名字,他和鲁迅笔下的阿Q一样,都是那种“穷得连名字都没有”的贫民。因在家族同辈兄弟中排行第七,故名武七。武训这个名字实际上是个赐名,在他老年时,朝廷为嘉奖他的兴学义举而给他取名为“训”,以示朝廷对他创办义学来训导贫苦学生的支持和鼓励。武七自小家境贫苦,7岁丧父,随母亲乞讨为生。14岁后,武七多次到大户人家当佣工,经常受到欺侮,并遭到家丁的毒打。武训想,周围象他这样的穷人还有很多,如果不念书,穷人永远没有出路。于是他萌发了兴办义学的念头。咸丰九年(1859),21岁的武七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伟大”计划,到各地去行乞集资,几年下来,这个苦并快乐着的乞丐,足迹所至,遍及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经过多年的辛劳,武七终于积少成多,存了一笔数目可观的钱。随着款项的增多,武七开始典买田地,备作学田。同时他以三分息给他人放贷,以获得更多的资金。光绪十四年(1888),武七花钱4000余吊,在堂邑县柳林镇东门外建起第一所义学,取名“崇贤义塾”。光绪十六年(1890),武七与寺院合作,在馆陶县杨二庄兴办了第二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武七又靠行乞积蓄,并求得临清官绅资助,用资3000吊在临清县御史巷办起第三所义学。光绪二十二年(1896)4月23日,武训病逝于御史巷义塾。根据《清史稿》的记载,“(武训)病革,闻诸生诵读声,犹张目而笑”。就这样,武训在众学童朗朗读书声中含笑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五十九岁。出殡当日,堂邑、馆陶、临清三县官绅全体执绋送殡,遵照武训遗嘱归葬于堂邑县柳林镇崇贤义塾的东侧。各县乡民自动参加葬礼达万人以上,沿途来观者人山人海,一时师生哭声震天,乡民纷纷落泪。


 


 ?张尔岐,字稷若,号蒿庵, 1612—1677,山东济阳人,明清之际著名经学家。与顾炎武交往,著有《周易说略》、《老子说略》、《仪礼郑注句读》等。张尔岐自幼聪颖好学,熟读经史,兼及诸子百家,旁及太乙、奇门之学。晚年精研“三礼“(《仪礼》、《周礼》、《礼记》、),造诣尢深。张尔岐于济南讲授《仪礼》时,偶尔为当时著名学者顾炎武听到,顾十分敬佩其见解精辟,翌日绝早即登门拜访,谈论欢洽,遂订交为友。张尔岐品德高尚,为时人所称颂。明末应科举考试,有人送他制艺(八股范文)作备考捷径,他不予理会。张尔岐一生寒素,耿介自持。其门人艾元徵时为康熙朝刑部尚书,每有重礼馈曾,必婉言谢绝,平时更无所干求。曾应聘与修《山东通志》,事毕不受酬礼而归。事亲至孝,因老母多病而研习医道,术后成乡邻纷至求诊,必细心施治,不惮劳烦。与两弟分居,自择劣等田产;其二弟残疾(盲人),甘愿代其承担赋役30余年,临终还嘱咐儿子们为叔父代承赋役。张尔岐一生著作很多,除《仪礼郑注句读》外,其重要者尚有《易经说略》、《诗经说略》、《书经直解》、《老子说略》、《春秋三传驳义》、《蒿庵闲话》、《弟子职注》等,多由后人及弟子刻版问世。
??
??张择端,字正道,又字文友,1085-1145,山东诸城人,北宋画家。张择端早年游学汴京(今开封),后习绘画,徽宗时在翰林图画院任职。善画风俗画,尤擅绘舟车、市肆、桥梁、街道、城郭等。是北宋末年杰出的现实主义画家。其作品大都失传,存世《清明上河图》、《金明池争标图》,为我国古代的艺术珍品,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馆。所绘《清明上河图》卷,描绘当年汴京近郊在清明时节社会各阶层的生活景象,真实生动,是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优秀风俗画。另有《金明池争标图》,亦为艺术杰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