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176阅读
  • 9回复

(7届初赛联播)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级中学分赛区快讯(高中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6-04
— 本帖被 长河 从 课题活动 移动到本区(2012-08-09) —
  
 

简  报

   2011526日下午,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中全校30个班,有1320余名学生在语文组教师的宣传、动员并主持下,参加了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我们三个年级学生除一年级部分参加外,其余年级全员参加。每个年级一个作文题,先年部评出等级,最后由大赛初评委员会,认真评审,按比例分等级选出佳作。本次大赛共评出一等奖18名,二等奖 20名,三等奖22名。本次大赛是清河高中历年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作文赛事,得到了校方领导的大力支持。  
辽宁 周增金  报道) 








我们组织高中三个年级都参赛,每个年级一个作文题,除一年级部分参加外,其余年级全员参加。组成初评委员会,认真评审,按比例分等级选出佳作。











第七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
辽宁省铁岭市清河高中参赛初赛获奖文稿




图片:1.jpg
[删除]
图片:2.jpg
[删除]
图片:4.jpg


 


题目一(共6篇):
一等奖【共18篇】


                        我爱上你自信的样子
                        二年三班 王丹妮


     我尊重自信的人。自信的人,不畏生命的坎坷,愿为生活增光添彩;自信的人,相信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崇敬自信的民族。自信的民族,即使忍辱负重,仍能坚定地奔向历史的光明;自信的民族,有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佛开历史的云翳,终于触摸到新时代的脉搏,任过往化在日月辗转中,你定是后来人心中的永恒。


   而在我心中,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似乎不总是一个自信的民族。你似乎总在踌躇着,犹豫着。你有五千年生生不息繁衍而来的文明,可西方人的一套说辞你却依然仿着;你有几代爱国人呕心沥血的奋斗,文化科技欣欣向荣,但与他国的携手之路你仍走得小心翼翼;甚至于,你还要假借外国人的肯定,中国文化被贴上洋标签,就重新有了份量。


   可是我最亲爱的人们啊,这绝不是我爱你们的样子!我爱盛唐的你,颇具影响的大唐文化圈引得日本人十三次赴唐,高效的体制,繁荣的经济,影响了半个地球,以及此后的岁月流年;我爱宋代的你,你的美浸润于浩渺的海中,时而婉转隽永,时而粗豪放。方块字,文人画,一样美丽。我更爱今天的你,悠悠古国站在新起点,继续焕发朝气。博鳌会议,金砖五国,今天的你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谨记儒家经典的指导,身披和平的戎装,以一贯温和的态度于世界独占一席。


   也许在这期间发生了太多。英国人的鸦片麻了一代人的心智,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比得一度的天朝之人无颜自持。也许,这只是历史与我们这群黄色皮肤的东方人开过的一次玩笑,中华民族在时间奔流的河水边一个驻足,有一份自信和坦然就遗失了。


   骄傲如你,坚强如你,文化是你的坚守,那么今天的你何不笑得更自信,做得更有把握一些?


   在我看来,如今的你已迎来一个时代的转机。改革开放这三十年的休养生息,让你获得强大的竞争力,那安如泰山,坚如钢铁的民族凝聚力是你的实力。它使我们这些爱你的人们,一如继往地沿着你手的指向奔往锦绣前程。再环视你的周围,东亚的朋友们正相互携持,赶超发达国家这些领路人;非洲的黑人兄弟们都诚心感谢你的扶助,在成长自己的同时,仍不忘予你衷心支持——那里都是你的文化延伸到的地方,这些都是光阴赋予你的力量。


   伟大的中国,自信起来吧!坚强的中国人民,自信起来吧!历史的沉浮只能让你更加深沉,它不能使你退却,更不能放你沉沦。自信的微笑是你坚强的标志,我相信,明天的东方巨龙定会托起世间最美的彩虹!
 





                          还中国文化一个自信

                          二年三班 刘晓婷


  鲁迅先生的一声疾呼: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惊醒了一些蒙昧的国人,而今,面对文化现状,我不禁也想问一句;中国文化失掉自信力了吗?

    我的疑问并不是凭空而来,近来,我们的许都做法表现出了对我国文化的不自信。海外回国的学者总要比国内同等位的学者多许多待遇;著书作说的作家定是在海外奠定了其写作基础;大型学术论坛必然少不了外国专家的点评;就连节日也是洋节要比传统节日要过的精彩……这就是国人普遍而错误的心态:我国文化低人一等,只有和外国文化带点关系地位才会上升。而我们完全没有理由这样做,因为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化绵延千年不间断的国家,是世界文化史上独一无二的奇葩。所以我们有充分的信心说,我国文化并不比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化差。
 
     找回文化自信力是极其重要的,因为一个民族只有拥有文化自信力才会有其存在的凝聚力,才会有其繁荣强大的内在动力。在都德的《最后一课》中,法语老师对他的学生说: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好好保存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牢狱的钥匙。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民族可以被奴役,但人民只要坚定地相信自己民族的文化是优秀的文化,不放弃自己民族的文化,就总有一天会冲破枷锁,重新崛起。
 
     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现代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时空距离的相对缩短,还有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猛烈碰撞。而为了使中华民族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更应增强国民文化自豪感,扩大我国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力,将我国文化中最优秀的部分展示于世人。孔子文化. 唐诗宋词. 雷锋精神……每一种都是历史所沉淀下来的精华,每一种都是闪着耀眼光芒的瑰宝,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每一种都值得作为国民的我们为之自豪学习传承 并将其发扬光大!
 
    让我们回归民族文化,在传承文化的同时紧随时代,出去浮躁的心,还中国文化一个自信!





                      中国人失掉文化自信力了吗?
                      二年九班   吴德慧


   被称为“中国的脊梁”的鲁迅先生曾经批判过一些没有骨气的中国人,揭露了他们崇洋媚外,没有自信力的丑恶嘴脸。然而百年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已经完全摒弃了这种现象吗?


  答案是:没有。


  前几年,据说在巴黎的一次会议上,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汲取中国古代孔子的文化精髓:”可经过李慎之等学者的调查,发现会议结束时并未提到孔子甚至中国。还有人说:“美国西点军校挂有雷锋画像。”可经核实,此事也属空穴来风。


  这一桩桩、一幕幕无不反映出中国人的一种心理:中国的东西,只有经过外国人的认可才叫好,即使没有,也要贴上“外国人认可”的标签。这是一种十分可怕的心理,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奔腾不息的血液,如果国人对此失掉了自信力,怎么能够支撑着整个民族向前发展?后果将不堪设想。


  其实,穿过历史的长廊,中国的各种文化元素在历史的舞台上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学画廊中,诸子百家的思想文集和唐诗宋词还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科学文化中,四大发明,地动仪无不展示着古人的智慧;艺术殿堂里编钟、《霓裳羽衣曲》的旋律不绝于耳;经济文化交流,更有丝绸之路和郑和远下西洋。可见,每个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都有中国人的足迹。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足够让中国人站在世人面前,骄傲自信的昂起头。何必失掉自信力,盲从他信力,强求外国人的认可呢?


  可事实往往并非如此。部分中国人对民族文化的精髓没有足够的自信力,非要等到外国人认可之后,把中国文化的精髓吸干了,用尽了,才回过头来想到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好东西。这就如同是吃别人嚼过的馍,既没味道,也没营养。


  可种种事件仍在上演,二OO五年的“端午节保卫战”就是一个例子。明明是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却因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而被韩国人抢了去,申请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无疑是给了中国人一个耳光,总是想要给中国文化灌上“外国人已认可”的名号,这次终于成功了,可又有谁能笑得出来。


  中国的文化元素多姿多彩,中国的文化名人,文化遗产总要强加为外国人认可,是自欺欺人的做法。相反,如果中国人能够重视自己本民族的文化,拥有自信力,甩掉他信力,以全新的姿态站在世人面前,一定会换来外国人的尊重。例如北京奥运,开幕式中融入的中国元素令全体外国人为之赞叹;再如一直以来被人们信奉的孔孟之道,如今也先后在世界各地创立了“孔子研究会”,学习中国的儒家经典。


  总之,中国人就是要挺直脊梁,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拥有充分的自信力,而不是一味地崇洋媚外,才能支撑着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不倒!






                         文化的葬礼
                       二年七班   潘洪鑫


  一朵积淀着文化的七色花,悄然间凋零,我独有拾起凋落的花瓣,静静埋葬。


                                       ——题记


  尘封在轮回中的文化渐渐在人类的记忆中抹去,而遗失的过去往往是文化的真谛。拾起过去﹑追寻文化的足迹,不要在当代举办文化的葬礼。


  文化是传承,而不是遗失在过去的美好,中华上下五千年,积淀下来的文化可谓是无价之宝,可试问几十亿的华夏子孙几人问津更有几人甚解。就每日的晨读来说它给我的是悲哀和恐惧。我们日日吟诵的古诗词不能说是传承文化,但至少我们在了解文化,可我们有几人能真正领悟其中的含义。更有甚者,在晨读期间:“之乎者也”咿呀的“颂读”着,当你叫起时,哪首哪句都不知道。“岂不令人笑乎?”看到这样的现象我怎能不悲哀,看到文化在凋零我怎能不恐惧。左耳进,右耳出,而遗留在脑海中的那点滴记忆就是对文化的传承吗?而此等现象难道不是对文化的亵渎吗?如果人人皆是如此中华文化何谈继承,何谈宏扬!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它记录着古人的文明。而中华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那怎么会出现如此现象,难道中国人再度失去自信力了吗?


  一个人用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他就是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孔子的思想言记已跨越了时代,跨越了国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这本值得骄傲,可留给我的却是痛心。因为孔子的形象在中国人的脑海中已经越来越模糊,孔子的言记不及茶余饭后的闲谈记的清晰。更滑稽的是越来越多的西方人在汉语方面表现十分积极,视孔子为神圣,甚至一些国家开设《论语》方面的专门课程。此时,我深深的意识到,我们的文化在遗失,可一些无知的中国人还在故宫中品尝着“星巴克”的咖啡香。回往历史,我们批评清政府的无能和慈禧的谬论,可现在想想,我们的所作所为同当年的慈禧尽中华之国力令各国俱欢颜有什么两样。


  我们的文化无需外国人来传承和发扬。那么,一场文化的革命便就此打响,一份文化,便是一份责任,是紧握还是放手就看我们自己。让我们重新寻回中国人的自信力,呵护那积淀着历史的土色花,让它在中华大地上绽放。


  我跑去葬花的地点,心中早已明白:“文化没有葬礼”。于是我轻轻挖开中华的土地,慢慢拂去花瓣上的尘埃,放于掌心,寂静喜欢!






                               握紧手中的中国文化
                   二年九班  张思瑶


  近一百年来,中国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社会在不断地转型,经济在一步步复兴,而中国的文化却失去了原有的辉煌,陷入了自我沦陷的困境。在这危急关头,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当加入到文化复兴的道路中,树立文化自信。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不能让自己的文化走向毁灭。


  不知从何时起,中国人喜欢给自己起“安娜”“南茜”这样的名字,而外国人却寻了中国姓氏起中文名字;中国人拼命地学英文、法文、日文等,而外国人却反过来学中文;中国人争先恐后地出国留学,好像留学就等于成功,而到了外国却频频被外国学生请教中国文化,答上来还好,答不出更可悲!这难道不是一种极大的讽刺吗?就好比一场战役,在你不遗余力地冲向对方营地的时候,人家早已不知不觉地端了你的根据地。


   这就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总觉得外国的什么都比中国的好——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外国人比较高贵,甚至外国街上的垃圾箱都比中国的好看。但是中国人,你不觉得虽然拉丁文很流畅,但方块字更端庄吗?你不觉得虽然金发碧眼很妖艳,但黑发棕眼更迷人吗?你不觉得虽然迪士尼乐园很刺激,但西藏布达拉宫更令人心驰神往吗?我们不能做学人的八哥,我们有自己的文化!外国有好的文化我们可以适当地汲取,但一定要遏制极左思想,不能全盘西化,我们要铭记,中国文化沉淀了几千年,是精华,是财富,外国人也在绞尽脑汁学我们的文化,而我们应当先握紧属于自己的好东西,再去拿别人的。


  在学英语之前请先说好普通话,在读莎士比亚之前请先读孔子,在看歌剧之前请先欣赏京剧。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感到无比骄傲自豪,因为祖先前辈留给我们的任何一件文化遗产都值得我们向世界炫耀——《红楼们》先后被翻译成英日俄等多国语言,但他们只是僵硬地翻译了词语句子,而《红楼梦》的情感内涵只有曹雪芹那清代文言才能呈现,如此看来我们比外国人幸运得多,看得懂那些含义深远的诗词歌赋。还有景德镇的瓷器,纵使外国人有再先进的机器也烧不出来。许多东西是中国独一无二拥有的。对这些优秀正统的文化,我们要世代将其传承延续,肩负起中华民族社会正义与文化建设的双重使命,争取创造一个更强大的文化声音。


  记得新闻报道苹果ipad2的首发会,中国人排队购买的样子,就像难民在领救济粮,没人想到要努力超过苹果,只知盲目追风购买。自十九世纪中叶,西方民族迫使中华民族看到自己科学、物质方面的落后,中华民族就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越感与自信心,以致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敢尝试西方没有的东西。我们应当意识到,中国要谋求世界政治新规则,首先要复兴文化,建立独立的文明自信。


  在这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我们不能丢失自己的文化,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自己的文化,就等于放弃了生存权,终会被时间湮没。“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现在起,让我们一起走上文化复兴的光明大道,一点点拾起曾经被我们遗弃的文化,为创造更辉煌的中国文化贡献一份力量。


 


                       浅谈文化之“炫” 
                      二年十班  吴丹阳


   我曾看过这样一句话:人越是炫耀什么就越是证明他缺少什么。当今时代,我们不断向洋人炫耀孔孟之道、雷锋精神,甚至以捏造的形式来向国人展示一种中国文化在世界极为盛行的假象,这只能说明中国人对于精神的华夏文明本质的一种缺乏。


  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并不缺乏深厚的文明,我们缺少的是对中华文化正确的传播形式及和西洋文化更好的融合。我想问题主要在于现代人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渐为肤浅。在这个少了“四书五经”的时代,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对古代优秀思想的研读愈加淡薄。人们只知道中国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至于这些文化是什么,这些思想有什么好处就鲜有人知了。现在很多人说孔孟之道好,而究竟好在哪里,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自己还没弄懂这些文化的大成,就急于向洋人炫本国文化的精深,岂不是很可笑?


  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中国人在对待华夏文化上的一种轻视。孔孟之仁,庄子之道。这些精优的传统在石头森林般冰冷的城市几乎荡然无存。辛苦半辈子只为一房一车,而对于自己精神上的要求几乎为零。“钱”成为中国城市的精神向往。而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他居无定所,在各国间游学讲座。不仅自己悟到了生命的真谛,还提高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认知。这种精神上的财富怎是钱比的来的。我们要先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理解才能真正提高其在国际的影响力。一味的炫耀中国文化博大的空壳又有什么用呢?


  其二就是对西洋文化盲目的崇拜。


  我不是说西洋文化前线淡薄。事实上,西方同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莎士比亚的歌剧,莫泊桑的小说,但丁的诗篇……这些无不向世人展示西洋文化的博大。而我们看到的西方文化过于狭隘。人们只向往LV、阿玛尼、爱马仕这些物质上的奢华,而对于真正的艺术却毫不关心。诺贝尔文学奖出了这么多年,又有多少人读过这些作品呢?在对本国和外国文化都极度缺乏的情况下,盲目的大谈特谈中华文化的重要,这有什么意义呢?


  我想真正的文化是不用通过“炫”就能沟通交流的。如果每个中国人对华夏文化都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屈原精神、汉唐文化、孔孟之道都有更深刻的理解,这样盲目崇拜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吧。设想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文化的丰碑,自然而然的,那些优秀的中华文化就会被世人所知了。


  读书要得其本质,融合中西文化,提高自身的文化境界才是现代人更需要的吧


 


题目二(共6篇):
                      冷香飞上文化
 
                               三年六班 汪冰冰


     华夏悠悠五千载,岁月的积累,时间的沉淀。文化以他特有的大手笔书写着数千年来精神的高尚,初民的纯朴,文人的智慧,名将的血泪与心灵的澄净。


  有阳春白雪的优雅,有下里巴人的质朴,雅俗共赏,相依相偎,才有了如今多姿多彩的文化。但是,这俗却并不是低俗,不是恶俗,“娱乐”不是“愚乐”。


  忧郁的非主流,悲伤的90后,这不该是青春一代我们该有的基调,伤感、阴柔、颓废的文风与那颗所谓“受伤”的心不是成熟长大的借口,不是对文字的热爱追求,更谈不上与文化有关。但文化毕竟是“长辈”,阳刚作文的呼吁,似一股清新的风,一扫阴雨连绵。


  文化允许各有不同,但文化不能容忍被萎靡。自古自今,文化以其千变万化的姿态,用其丰富多样的形式,凭其亘古流传的精神化去了人们身上的野性与兽性,呈现出人性乃至神性。


  一个民族的情感,精神,行为,思想,价值取向等,精装在各样经典之中。思之,悟之,践之,化之,你的血液里,就有了文化的元素,就传承了文化的精髓,日积月累,生命中自然充盈了文化的博雅之气。


  这气刚大正直,至强至柔,塞于天地,浩然长存,这是骨气,大气,豪气,侠气,正气,是氤氲了文化气息的心灵之气。


  诸子百家,先秦经典,汉赋乐府,扣人心弦;盛唐之诗,光芒万丈;南北宋词,牵动心魂。文化,以文化之,圣人文者,以其亲身感悟与见识将自己的精神与文化气息融入了千百年来文化积淀之中,彰显着生命的气度,提炼着生命的浓度,展示着生命的广度,赞美着生命的深度,拓展着生命的韧度,憧憬着生命的强度。


  文化许我们一份“天长地久”,我们自然应还以一份“至死不渝”,我相信文化必定会延续着他生命的精彩,永放光芒。正所谓“嫣然扶摇,冷香飞上文化。





                   找回精神信
                  三年四班  陈鹤垚


  信仰是一株氤氲着哲学香馨的兰草,需要人把力量与坚持和着智慧的闪烁,化作甘霖来浇灌。她绽放出的美与收获是人对自我哲学化的认识与升华。


  然而红尘滚滚,物欲横流,世事沧桑,人们的精神信仰一步步迷失了方向,低俗文化风行,请找回我们的精神信仰吧!找回我们人类的本真情怀。


  当前流行的前线不断暴炒新名词,从“蒜你狠”到“糖高宗”,“涨”的冲击力应声而起。不断的错别字,人们见怪不怪。词语的属性错误连连,火星文在网络中无处不在,一位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错误连篇,而英文他却认真研写无一处错误,这样忘记了本国语言,而“从洋媚外”之行是那样不可能视而不见。


  找回精神,找回人们真知道文字,不要让我们这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断送在我们手中。


  精神信仰在双肩,忠肝义胆国是天。忧国为酬心中志,志在心间路在前。让“媚俗”文化随他而去,让高尚情怀住心间。因为有你,有你的忧国不谋事,精神信仰便有了那传颂千年的伟大。


  从著名作家郑渊洁发出博文,宣布退出中国作协。郑渊洁在文章中称,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难以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曹文轩在玉树地震发生后对灾区人民表现的冷漠,令人失望,自己不能与如此“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为伍。与退出中国作协。前有圣贤作楷模,后有继者续华章,人们找回精神信仰,因为正义的立场,高尚的品格,这些不能放弃必须坚守。物虽无主,我心有主。如果其他外物阻挡了我们前进的脚步,该放则放。


  因为每一条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走下去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


  找回精神信仰,当失落的精神如同泻了一地的水银,我手捧着人类生存的难题,找回精神信仰,企图在史书中的扉页中寻找难题的解答。精神信仰就像一列车,车上总有形形色色的人穿梭往来,可能留下来的便是真理。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6-04



文化的“力学定律”
三年九班 洪洋


    文化是一种信仰,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无数人智慧的结晶,它是生活的积淀,是人生的导向。如今,低俗文化风行,我们不禁要用:“文化怎么了?中国人怎么了?”我门不禁思索,怎样的文化才是我们想要的文化?
    文化力学定律之一:文化是平凡的。
    面对低俗文化的风行,我们不禁寻找文化的“力学”在哪里?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绝不是身处神坛,只可能远观的文化,更不是俗不可耐,让人丧失精神信仰的,我认为,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平和、包容、雅俗共赏、荡涤人心的文化。那样的文化必是平凡的,因为只有平凡,才能最贴近心灵的本真,才能久盛不衰。平凡,就是文化最稳的着地点。
    文化“力学定律”之二:不恶意中伤、炒作,保持文化的和谐与平衡,才能有更完善的文化。
    文化如今已被人们贴上了太多的标签,任何炒作、恶搞都是以文化为途径进行的,这无疑是玷污了文化。文化要想回复原有的风貌,必须有一个平衡点,即在人的意志与社会发展中寻找平衡。文化不是个人的文化,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如果每个人都加上了过多自己的爱恶,那么文化不就该称之为文化。如今,低俗文化的风行令人心痛,如何让文化不低俗,首先要我们内心不低俗,还文化一片净土。
    文化“力学定律”之三:深沉的积淀与深邃的思想是促进文化健康发展的最大动力。
    “高山仰止”是一种境界,是文化的一种高度,文化之精髓在于深邃与包容,它可以兼收并蓄,但若想让它更健康地发展,则需要我们不断注入力量——维持文化生命力的力量,那就是我们精神的坚韧与思想的深邃。我们需要大师级的作品,我门需要禅语般的文章,我们更需要的是先培养一颗尊重文化的心。以我之深邃与我之智慧为文化注入更新的力量。
    文化是民族的根本,找好文化的着地点、平衡点、施力点,用我们的力量还文化一片净土,为精神添一抹芬芳。  




文化“力学”不能没有精神信仰
三年九班  张小爽


    现如今,流行前线不断爆出新词,媒体炒作力也逐渐升温,从小沈阳一夜走红,到鲁迅退出教科书……这一系列的文化现象已让我们的文化愈发低俗,让我们的精神信仰被遗弃。
    精神信仰是文化“力学”的基石。
    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人也不是真正的文化。文化若没有精神信仰,其就失去了其本质,其意义也就是会好少坏多。若文化只含娱乐而不含精神信仰,那么国人是不是该会是一个只知道玩而不懂得思考与创造的“低级”动物?那么中国是不是一个圈养着“低级”动物的动物园?用心去思索一下吧!精神信仰是否能抛弃,是否能遗忘关乎着中国人是否会倒下,关乎着中国是否会衰颓。
    精神信仰能让文化走的更远。
    倘若我们的文化已没有精神信仰,他将只是一个躯壳没有丝毫的生命力。那么他只能站在原地,而不能前进,更别说是进步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若没有能走远的文化,那么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终是要灭亡的。这不是玩笑,而是一个不变的真理。所以为了让中华民族能永久的存在,为了让中国“茁壮”发展,精神信仰切不可丢哇!
    精神信仰能让文化发挥价值。
   一个高雅的,蕴含生命力的文化才能让我们活的更有价值,才能让社会和谐,才能让中国更强盛。如今,低俗的文化风行,精神信仰遗失,我想象这样的文化能带给我们什么,能发挥什么价值?文化是不能缺少精神信仰的,只有蕴含精神信仰的文化才能让国人的精神品质强壮有力量。不然我们终会被外界不良干扰打倒,被自己的遗失所惩罚。让文化中充满精神信仰,文化才能拥有生命力,才能发出炫彩的光芒,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精神信仰是文化“力学”的基石,能让文化走地更远,能让文化发挥价值,才能让生命更绚丽多姿,让生活更精彩美妙。



文化的长河不可断流
三年十班  吕娜


    跟着时代的步伐,许多新名词不断的别爆炒。媒体的每一次炒作都成为众人的焦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话题。然而,是否有人注意到,在黑色幽默盛行的同时,人民的精神信仰在逐渐缺失,传统文化在不断的淡却,低俗文化正逐步取代着那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
    是什么造就了低俗文化的风行?是什么抹去了传统文化的意义?有是什么删除了文化精神的地位?是时代前进的必然吗?不,不是。对现实的感慨和无奈让人们屈从于黑色幽默带来的一时畅快。然而,一时的畅快过后,带来的是更多的感慨和无奈,这也就要求着流行的前线要爆炒更多的新名词来满足人们的文化空缺。否则,它将被淘汰,而后,由新一代的流行前线取代它的位置。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文化的世界也就难免走到今天的境况。
    但是,难道我们就任由这样的恶性循环继续下去吗?任由我们的文化素养不断被抽空直至完全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吗?那是的我们是否还会记得凝结古人心血的“四书五经”?是否还会记得抒发文人志士情感的古诗文?是否还会记得中国四大经典名著?那是的我们是否能够体会“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志,是否能够读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写雪而非写花,又是否能够明白《红楼梦》所影射的旧社会背景?想我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化积淀难道还抵不过那一时兴起的新名词吗?
    为了不让文化的长河在我们这一代断流,为了不让祖辈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神在我们这一代消散,我们应该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找回那缺失的精神信仰,抬起那被我们抛到身后的传统文化,尽自己的力量将文化传承下去。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汇聚了多少先哲思想,不该别埋没在一代代的华夏儿女手中,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将自己也融入历史的长河,文化的长河中,让这份文化精髓继续流传下去。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三年三班  王霓


    网络上的文化恶搞一次次走红。“社会活动家”型学者到处奔走,官员诗人车延高的口水诗可以获鲁迅文学奖… …似乎我们的文化已不再纯粹,它被拉去娱乐,去商业化,去做官员的勋章。可这不可能也不应该是文化的归宿,当代文化独自神伤,不知何枝可依时,应是我们放心的时候了。
    文化依附于金钱,权利,低俗,造就了一批无用的文化人。士之无耻,是为国耻。当急功近利的学者文人还未成长成大师,就以大师自居时,我怀念辞掉“大师”季羡林,远离喧嚣的钱钟书,无欲求名求利,所以是真正的大师,给生命留足的空白,才给学问留下了空间,才有我们读不完的《谈艺录》、《管锥编》。当学生、教授,甚至是院士卷入一轮轮文化造假时,我怀念爱真理不爱权威的钱学森,当他推荐指出自己学术错误的年轻人去报社发表那篇文章时,我们看到的是何等光明的文化未来。如果今天的学者在制造的只是文化泡沫,那明天我们将收获什么呀?今天尚知文化精神的我们还可以辨别,明天如果孩子们从小接触空了壳的文化,中国的未来也就永远缺了精神基石。
    文化的沦落不仅是文化的悲哀,更有可能造成精神危机。
    一直以为复旦黄门山门决不仅仅是教育的问题。高校学子再救护自己的工作人员掉悬后安然离去,甚至宣称“保护纳税人是他们的义务”,“他们的职业技能有待提高。”这更接近精神及文化沦丧吧。如果社会给文化的定位只是为权利、金钱搭台的角色,那么怎能期望社会文明程度有多高,怎样期望下一代青年思想道德有多好?社会物质财富可以慢慢累积,但如果牺牲了文化来换物质,丢失的文化就再也找不回了。随之消失的很可能就是生命的希望和追求。是支撑人和社会生活的支柱。
    当文化在绕树盘旋,不知何枝可依时,希望所有的声音这样想起:有精神信仰的地方才是文化栖依的地方。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6-04



金子的光芒——文化自信
二年三班  尹可心


    “在巴黎会议上提到的孔子的智慧,在西点军校出现了雷锋的画像。”前些年流行的传说被一一盖上了否定的印章。但是却无法掩盖一个事实:当一个人或一件商品好像获得洋人的夸奖或者起一个洋式的名字就觉得脸上特别有光。这算不算是崇洋媚外的一种呢?即使欧美国家在国际地位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以我们自身博大精深的文化就已经足够证明中国是文化大国,为什么还须借洋人之口为原本就是发光的金子增添色彩呢?
    物极必反。这四个字是作为中华文化的经典流传至今,它也在告诫我们:如果在中华文化这块金子上镀上更多艳丽的色彩,终会有一天它将暗淡。因为这光耀得刺眼使所有的人都无法看清它本来的模样,最终选择离去。随着时间的走过,耀眼光芒虽也逐渐变淡但是却没有人会理睬它。
    中国的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古巴比伦文明已经覆灭,古印度与古埃及的文明随着殖民与侵略也不见踪迹。文化延续至今我们为何变得自卑,不再笃信文化的优越?我们需要自信、需要文化的自信来支持我们的信仰和国家。
    文化自信在古代树立。孔子的儒家思想,曾作为封建统治的工具一直被视为文化的主流。不仅在中国影响深远,也在世界范围内也掀起狂澜。韩国人用它树立礼仪典范,日本人用它进行思想的熏陶,美国人用它作为经商宝典,欧洲人用它修身养性。而中华文化岂止仅限于孔子。老子的道家思想是哲学的前身,孙子的兵法在战场上淋漓展现,还有唐宋元时期的诗词曲,明朝的科技群英……如此雄厚基础,如何使我们卑微?
    文化自信在近代中延续。在近代文化发展中,中国经历了坚忍、耻辱、反抗的斗争。新旧交替的年代,思想文化正在巨变。林则徐、魏源将眼界开阔到当时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励志图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此时,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重,也随之出现维新思潮、戊戌变法等思想文化上的转变。直到1911年孙中山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国内环境相对稳定。三民主义、科学民主思潮风也蔓延开来。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现将这股风的威力变得更为猛烈,为以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打下了基础。
    文化自信在现代中却出现了动摇。通讯的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完善,使传统文化在社会上已不能站稳脚跟,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更新。而在这过程中,我们仍要始终不移地保持一颗坚韧的心,相信中华文化的伟大与精深。再次树立对文化的信心!
    中华文化这块金子终将凭借自身光芒,无需任何粉饰,耀眼于世界!




祈盼你的声音
二年三班  李心慈


    你无声无息的流入到我的头颅中,不带有一点杂质,留下持久的痕迹;你顽强的抵抗外界的阻挠;融入我的肠胃,成为我充饥的食粮;你美丽的外壳不断脱变,为我们思维更好的转变。而你只有一个简单的名字“中国文化”。
    空气中挤满了你的思想,而你正以不同的情感,不同的音调拨动人的心弦,倾听你无边的诉说,在商业化、娱乐化交织的宇宙中、总是缺少让人心灵伫足的天地,当人们被闲杂的事物熏染得光怪陆离时,你的自信让天空更多的是星点。
    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诗书,在尘封落幕之时,穿透文化蒙眬的美韵,细细品读经典,这是文人追求的典雅,闲杂的文化改编,腐朽的文化内容打破这一安静,真正的文化被镶嵌在尘封的书页中,于是我努力追寻被遗忘的星点,我发现中国文化似乎是道菜,越是五味俱全越叫人回味无穷,其中我品味
   《红楼梦》中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荡气回肠的悲痛让人潸然泪下。品味《水浒传》中108位好汉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豪情壮志,让我肃然起敬。品味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的悲凉孤寂,让我为之动容。中国文化凝聚在这片土壤中,迸发出自信的光芒闪耀华夏。
    今天,溪水依旧向前高歌,华美的书页页页在腐朽,各种山寨版的《静夜思》成为人们的口头时尚,但中国文化以一种铿锵的自信力呼喊着,反抗者,它具有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多艰的不屈气节,”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不渝的信念。李羡林曾说:人应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才会有信心,如果完全放弃传统,我们就无法理解文化的真正内涵,就会缺乏自信。
  中国的《论语》孔孟思想在外国历史课本上频频出现,让他们穿透中国文化的   道领略我们昨日的风采,中国文化已树立起自身的   本,让外国人苦苦的追寻,孔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学”思想给中国文化增添自信,韩愈的传道受业解惑,更是让中国人大有作为。中国文化影响的并非是一代人,而是整个中华民族,一棵璀璨的古国,文化的自信需要我们自己建立,让心中的水滴荡起一片涟漪,将自信写成永恒的丰碑。
    文化似乎是一种让人窒息的东西,由悲凉到繁华的邂逅 ,迸发出最嘹亮的歌声,传播华夏,希望再次听到你的声音。
    



弘扬中华文化——我们义不容辞
    二年六班   王敏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他的名字就叫中国。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此过程中,除了涌现出无数的英雄人物,更为我们留下了无尽的民族文化。于是我们身上多了一份无形的责任——弘扬中华文化
    弘扬中华文化,我们崇尚真实。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以诚实守信为准则的国家,在文化方面,更应如此。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人,违背诺言。他们散布谣言说:有一批诺贝尔的得主在结束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涉及孔子的智慧。但是经过核实后,并无此事。这使得我们的文化遭到了外国人的置疑!我要说;我们的民族精神是真实的,我们的民族文化更是不容置疑的!
    弘扬中国文化,我们坚守自信。一百多年来,我们的某件事情或某个商品只要得到洋人的夸奖,就觉得脸上特别有光。而某些商品一旦贴上“洋”标签,价格便会比普通的贵上几倍!为什么呢?就是因为缺乏自信,缺少一种对文化的自信!朋友们啊,我们的东西哪点比外国差,难道我们的文化一定要得到外国人的认可才是文化吗?我们要自信,我们要对我们的文化自信!
    弘扬中华文化,我们重在复兴。朋友们,当英国占领香港时,你们不会心痛吗?当韩国人说端午节的所有权是他们时,你们不会心生怒火吗?当日本人说茶道是从日本产生并发展时,你们不会为之愤恨吗?难道我们不该自觉的扛起复兴文化的责任吗?难道我们不该力争将中华文化弘扬吗?文化复兴,刻不容缓,我们,义不容辞!
    中华文化自从产生以来持续不断,一脉相承的发展到现代。世界文化支脉很多,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等两河流域文化及古美洲玛雅文化等早就夭折了;曾辉煌一世的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也经历了中断发展。然而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文化虽屡经曲折磨难,甚至几经倾履消亡的厄运,却一次又一次地哀而复兴,蹶而复振,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这使得多少国家为之惊叹!
  朋友们,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我们是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是我们的责任!




    “崇洋主义” 可休矣
    二年十班  李姗珊


    常言道:外来的和尚会念经。毫无疑问这句俗语正是对当今中国民众普遍倾向于外国文化的趋势的一个鲜明诠释,一切都要向外看齐的思想对中国人民来说已是根深蒂固,众所周知的洋文化也可逐渐替代了由来已久的中国传统文化。
    然则依我看来这种势头无疑是源于国民对本国传统文化不自信造成的,所以“崇洋主义”可休否,实则取决于国民能否树立起对本国文化的自信心。
    英国学者李约瑟认为中国传统中保存着内在而为诞生的最充分意义上的科学,说到这里你在向他人盲目地炫耀《圣经》的无限美好而无睹《论语》的精华所在时,你可曾对自己的愚昧做法而感到一丝羞愧呢?
    目前,国外多数国家纷纷与本国开办“孔子班”深入透彻地从娃娃时期来学习儒家思想,可叹道:中国今昔能完完全全领悟到“孔孟哲学”的精髓要义又会有几人呢?
    在从经济社会向智力社会的转变中,科学可能不在完全沿着十七世纪欧学革命时期确定的路线前进,当你慨叹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汽轮机、蒸汽机等的纷纷问世之余,你又可曾想过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火药的早自欧几百年的巨大成果源自一个响亮的国家——中国,而你正是这国家中的一分子。
    曾有人这样说过:“前进的唯一道路是转过身来重新面向东方,带着对它的兴趣以及对其深远意义的理解离开西方的污秽,朝着神圣的东方前进”。
    作为一名不折不扣的东方人,我们有责任甚至有义务接受并传承本国文化而不是一味地轻视遗忘。
    但请不要误会地以为这样做便是抵制所有的外来文化,形成封闭的国际体制,中国曾有这样一句至理名言:“君子和而不同,草异色而同芳”冥冥中暗含了文化各异的美好向往,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认为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由土、金、木、水、火五种元素合成的,就像由各种高度不同的音阶可以谱写和演唱一首首协奏曲。倘若在文化思维的形式上,一味地强调外来文化的主导,那么意味着人类的文化思维势必会走向枯竭和衰退。
    虽说仰望是件好事,但也请垒好脚下的木台,否则尽管前方风景再美也不过是如同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空中楼阁,毫无实在意义,那座被众人遗弃的木台便是源自你心底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心。
    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意识到了这一点,那么“崇洋主义”必在时间的齿轮中渐渐风化,悄然离去……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6-11
远古的呼唤
二年九班陶月


    苍茫的黄土孕育的文明足以耀眼于世界文化之林。我们的文化纵横五千年,源远流长。
    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柔和中不乏刚强;从“有志者,事竟成”到“磨刀不误砍柴工”坚韧中不失变通。我们有从远古流传到现今的诗词歌赋,有孔孟“仁者爱人”的伟大思想,有老庄“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我们的四大发明开天辟地,我们的丝绸瓷器惊艳世界。永乐年间,七下西洋,郑和的船队将中华文化传播到异国,庞大的宝船震撼世界,我们何等自豪!
    虽然曾有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这些对文化的摧残,但我们的文化坚不可摧,阻碍的巨石只会使原本壮美的它涌起更强的波澜。
    中华文化就这样保持着强盛的生命力,因为我们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然而,当中国人谣传西方学者认为孔子的思想能拯救世界并以此为荣时,当人们觉得中国产品有了外国名字才名副其实时,中国文化的火种暗淡了——若一个民族费尽心力要让自己的文化得到别人的认可,得不到便觉脸上无光,得到了便万分荣耀,那么这个民族的文化岂不愈显卑微?
    今天的国人为什么要以异国对中国的承认为自豪?需知,我们真正引以为豪的不应是别人的认可,而应是中华文化本身所蕴涵的精神!当年鲁迅曾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进行了否定,而今天,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又到哪里去了!
    我分明听到了一声来自远古的叹息。
    难道蒹葭苍苍却已被时间的长河所淹没?难道远古的雎鸠鸟在异国文化的挤压下而停止了鸣叫?难道传承久远的中华文化就要像嵇康的《广陵散》一样“今日绝矣”?
    我不愿相信,亦不敢相信。我坚信这场危机是中华文化正在遭受的磨难,它若经受住了,日后定会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是该拯救我们的文化的时候了。
    中华文化虽博大精深,却也有不足之处,应舍其糟粕。西洋文化虽是“舶来品”,但我国自古讲究“兼容并蓄”,应取之精华。谦虚固然重要,但我们切不可过于贬低自己,抬高外来文化。炎黄子孙就要用自信挺起中国的脊梁,迎八方风雨。
    如果你注意,会听到中学校园里传来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迎着朝阳,与那远古的声音相应和······
    原来,我听到的那一声不是叹息,而是呼唤,呼唤国人对我们的文化充满信心,将中华文化像挥洒甘露般挥洒到着苍茫大地的每个角落。

    
    抬起头来
    二年一班  孙梦伟


    当今世界,各国在伴随着经济腾飞的同时,对文化发展也毫不懈怠。而一系列的文学、艺术的奖项,也推动并促进着文化事业的发展。
    近几年,中国人出境旅游成为一种时尚,而伴随着这种时尚所产生的,竟是各国以简体中文形式示出的警示牌。试想,如果是你看到这种现象,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明、礼仪,其本质就是一种文化素养。“文化”,貌似针对这个词,中国人……不!是古代某一阶段的中国人有话要说。
    时光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个思想流派“纵横”的年代。诸子百家,各抒己见。有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有道家思想的奠基者——老子;还有集法家思想之大成者——韩非子。在“众说纷纭”的动乱年代,中国人为后世留下了多少思想宝藏啊!
    再往后推,汉唐两宋时期的“四大发明”,为中国文明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且对当时的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中国曾辉煌过,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都达到了当时世界的顶尖水平,且那一时期的唐诗,至今也无人能及。
    可白衣苍狗,物是人非。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近代中国竟沦为“双半”社会,在被统治者控制的那一时期,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停滞了……
    再到今天,中国人文化素质的低下,文化创新意识的缺乏,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落空”,还有近期“抢盐事件”和“弱国心理”,无不体现出“中国文化”的没落。
    可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是不再有孔子似的人物引领风尚?还是真的因为被“侵掠”的遍体鳞伤而无遐去想?还是…… 事实上,我们不能把文化的没落简单的归结成这几个原因,要知道,一定的政治、经济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
    当前,面对世界文化发展大潮的挑战,我们不应退缩,更不应弄虚作假,追求“洋文化”。就像前些年那个流行的“传言”: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的会议结束时,大赞孔子智慧对现世的重要意义。而后被证实,整个会议过程甚至连“中国”二字都未曾提及。
    不论是什么样的原因,国文化现在都面临着“文化复兴、文化自信、文化真实”的巨大挑战。我们无疑要使曾经辉煌过的中国文化重新振作;我们更坚信国人能够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我们同样可以做到自己文化的光明磊落。
    “抬起头来”是又一次庄严的宣誓。
    “抬起头来”是一个自信的昂首。
    “抬起头来”是一种能面对真实的淡泊。
    让中国的文化事业“抬起头来”,重拾当年的辉煌!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二年九班  赵宇


    纵观中国语言文字,吸收外国语言并加以形体化的例子不胜枚举,咖啡、可乐、沙发、醋、粉丝、伊妹儿、比萨……而例如美国是否吸收了中国的语言文字呢?就诸如功夫等颇具特色的寥寥几个吧!当然,日本就另当别论了。然而,国民却总是妄自尊大的认为中国不少文化均被外国奉为经典,得意忘形。究其实质,无非是披着自信外衣的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
    不同地域,不同国家有不同的本土文化,文化也是因地域而异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长期的演化完善,文化之间存在冲突或相悖实属历史必然。如是美国人奉龙为神物则纯属天方夜谭,这便是文化差异。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对于文化等也要做到“己所欲勿施于人”。对待本土文化要充分认可并以弘扬继承为己任,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难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对待外来文化应从他国历史国情出发,给予理解,量体裁衣。
    中国有孔子,可谓妇孺皆知。但本土敬仰并奉为经典的是否外国会同视之?意大利有但丁,英国有莎士比亚,法国有雨果。这些国家传出过全世界要想生存则必须接受这些伟人的思想吗?这些文人在本国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故后人敬仰尊奉,但他国人民即使再能感同身受,也难以体会到那种民族自豪感。一个国民充分自信的国家会充分认可本土文化并对他国受否吸收客观平和的对待,试想,一件好东西别人同赞你会觉得正常,但如果一件坏东西别人看到后连连称赞,你会有何感觉?你可能会高兴吧,因为你有高雅的审美。
    有传出外国某军校塑有雷锋的雕像,国民欢呼雀跃并有内心的极大满足感,看似爱国,看似有民族凝聚力!试想该国是否不具有工人尊奉之者,非从中国搬来雷锋?外国的雷锋也不少吧?只有一个自卑的人当他某件事被人认可时才会欢呼雀跃,民族同理吧!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千年来满足着国人的精神需求,陶冶着国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直至今日,我们应感恩其给予我们的养分,只需尊奉、汲取、继承。国人应该在快时代生活中学会放慢脚步,圣诞节、元旦节、愚人节过的有声有色,反而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遭人冷漠,无奈之下定为法定假日。直至韩国传出端午节为其传统节日时才引起国人重视,顿时骂声连连,是否可归为爱国?要重视文化在时代发张中的主导作用,只有文化灌输入国民,国民精神水平方可提高!
    上世纪中国是有屈辱的历史,但终究取得了胜利。中国百分之七的土地养活着世界百分之二十的人,也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国家,已然是世界上大国。文化的程度直接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忽视文化的盲目发展经济无非空中楼阁,一个文化茂盛的民族令人尊敬,中国满足!但无需枝遍四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让我们因浩如烟海的中国文化而自豪,摆脱虚荣,心必静,沐浴自身,国必强!
    

中国文化的姿态
二年九班    康贺


   我所说的文化是广义的,是对异国正确的认识,是对本国的信任和支持,是中国人对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的敬畏。
   现在中国的许多商品都印上了英文名称;外国商品也比国产的贵很多;中国人名洋化,街上“肉丝(Rose)”一堆一堆的;张家界景区又将某一名山改名为“哈里路雅山”,只因《阿凡达》……
    看到这些,我们才意识到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发生着戏剧性变化:从以天朝上国自居,对本国文化地绝对推崇,到如今只要事物得到外国人的认可就无比自豪。面对这些,无奈苦笑的同时,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人何时让自己的文化展现出如此卑微的姿态。
    中国文化以前是如此的辉煌:《离骚》中的赤诚,《孙子兵法》中的智慧,庄子的淡泊宁静,墨子的兼爱非攻,唐诗宋词,汉赋元曲……这些和华夏儿女对文化的敬畏共同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洪流。那时,没有异国的赞扬,但它们仍是人们精神的支柱,是所有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宝藏。璀璨的浪花翻滚着,引领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今天呢?孔子似乎沦落到只有外国人赞扬才有伟人的风范的境地,这不得不让人汗颜。“洪流干涸了”,是叹惋,是痛心,亦是愤慨。那外国人不是神明,因什么让我们如此景仰?得到赞扬便如此骄傲,似乎扬眉吐气了,实际上却比人矮了一截。是中国人心里扭曲了?思想畸形了?似乎都对。
    穷怕了?打怕了?便对有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国家产生了崇拜?无论如何,中国人甩下了夜郎自大的包袱,但现如今文化的卑微姿态,着实令人失望。如果鲁迅先生仍健在,应该会“哀其不幸,怒其不争”,高声呼喊“救救中国人吧!”总之,这样的“潮流”应到此为止,中国的文化可受不住这样的打击。否则中国将毫无自信,毫无尊严,毫无地位。让文化有如此卑微的姿态,中国的脊梁也将会断裂吧!更何况,连“自我”都没有的国家又怎会去发展竞争呢?
    于是,文化复兴的重任就落在了我们身上,让中华文化不再卑微,让中华文化挺直了腰,抬高起头,以巨人的姿态永远站在世界之巅。

    
    生生不息的中国文化
    二年五班 张静

     “中国文化”即华夏文化,华夏文明,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一直延续下去,将成为子孙后代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正在形成社会风气和国民行动。“八荣八耻”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很好的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精髓,因此深入人心。中国民族曾创造了‘汉唐文明’和‘康乾盛世’中国文化曾长期辉煌于世,惠及千秋。进入现代,中国落后了,中国文化也经历了外族的入侵和本组的菲薄,然而历史并将继续证明,中国文化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她历经外族入侵而不衰,遭受本组菲薄而不萎,她正在大步走向世界,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世纪。
     中国文化之所以生生不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构成其核心的“仁,义,礼,智,信,忠,孝,和,善,忍”等理念不仅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而且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欣喜地看到了“孔子学院”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建成开学,传播中国文化。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特别是那些年轻人崇洋媚外,妄自菲薄,他们对西方文化只知皮毛,却盲目崇拜,极力追求的是个人价值,个性张扬,无情竞争,物质享受。却淡漠了伦理道德,忠孝礼让,节俭善良,只知道过洋人的“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而淡忘了我们自己具有文化内涵的“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作为一个日益走向开放的民族,我们不反对引进有价值的东西,虚心学习,但我们决不能忘记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实践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可以在较短的时期内崛起,而一个民族的文化却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很久的历史才能积淀一定的文化,而文化一经形成将会影响巨大,流传久远,因此,我们必须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国的优秀文化。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6-11
二等奖佳作:题目二6篇
题目二(共6篇):
                            让文化回归纯净
                          三年三班  朱诣鸣


    从网络上的“蒜你狠”、“被就业”,到媒体的大肆炒作。再到“羊羔体”获鲁迅文学奖……
    这一件件事,折射出了中国当今文化的浮躁。人们内心深处对现实的无奈,从精神文化上反映出来,使得文化被披上一层黑色外衣。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不禁呼吁:让文化回归纯净。
    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民经济稳速发展,然而文化却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想想过去,新文化运动推动国人思想解放,他所传播的“民主”、“科学思想受到广泛认同;鲁迅、巴金等文学家一次次解放人们的思想,其影响甚至至今然而现在的文化却不再“给力,似乎成了“浮云”。所以文化丞待回归本身与纯净,那么,我们要如何做呢?
    首先,文化要脱离经济化。
    如今“快餐文化”的流行,让人们很难再深刻感悟作品,而一批“快餐名人”却迅速走红。如今,我们似乎看不到司马迁三十年著《史记》”,曹雪芹十年语《红楼》的现象。而且,一些文化活动也基本上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所以,文化要远离经济化,这需要政府加大整治力度,需要文化企事业的共同努力。
    其实,文化要脱离政治化。
    车延高因似诗非诗的《海青》《刘亦菲》获奖,很难说这语气纪委书记的职位毫无瓜葛。这需要人民的监督,以及转变原来“官本位”的思想,不要让文化成为政治的附庸。
此外,文化一定要远离娱乐化。
    近几年影视界的发展,伴随而来了许多庸俗的文化。如大改历史,这对人们原来的英雄观造成了极大的冲击,更影响了一些正在成长的孩子们的历史文化素养。一些网络新语,如“床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等文化,虽然反应了一定的社会现实,但这种黑色幽默还是不利于文化的健康传播。所以要重视文化的净化。
    类似“羊羔体”等现象虽然是个案,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社会的一个侧面。当文化被金钱之上的阴风所掩埋,当人们要净化文化的意识日趋淡薄,是文化界的耻辱,民族的悲哀。当我们认真审视文化,重视文化,我们会得到精神境界的提升。
    那么,让我们共同努力,让文化力熔铸在民族凝聚力之中,还文化一方乐土,给文化一片纯净的发展空间,让文化“给力”。
    让文化回归纯净。


                      与友书——李白致杜甫的一封信
                           三年三班  孟然然


子美吾兄:
    初得吾信,弟甚欣喜。感兄至诚之怀,至善之意,又念及经年别离,俩地牵心,难聚一堂,遂深思数归,殚精竭虑,成此信笺,不期文质华美,万望不负兄之恩德也。
    白虽驽钝,才逊于兄,信中之言,亦略知一二。兄欲效弟之愚状,借彼“穿越”之法而至现代之世,谋功建业,大展经纶,此等韬略,诚为宏阔,指诚日月。弟自愧弗如也。然弟窃以为此言尚待斟酌,亦实有不得诉之苦衷,非独食富贵,苟顺私情也。
    弟自盛唐来,至此现代世,初甚为兴悦,目之所及皆为新奇,手之所触俱为高妙,以为至此人间绝境,世外桃源也。弟遂不甘人后,重操旧业,执文学之旗登高而呯,期有小成,无愧世人厚爱也。不料遍遭艰辛,屡遭困苦,洞悉现世之弊,尝尽世态炎凉。弃古绝宗,炒作泛滥,陷吾等文坛义士于不仁,流封建余毒于今世,此为其弊之一。舍义取利,聚财忘本,文学饱受迫害,生民广遭贻害,此低俗高洁,此为弊三。此三子者,吾甚恨之。世人不察,竟奉为大热,广为流传,不惠甚矣。弟久陷其中,深感可恶,已是无奈之至,万望兄长深思,切勿轻入其中,再难自拔。
    既有感于今世之弊,又感谓大唐之盛,想吾大唐,文士多骄,朱玉琳琅,一片盛景。兼容并蓄,文化力学,尤胜后也。边关情重,长烟落日,大漠孤烟,似利剑直击三千里;闺怨宫阁,缠绵悱恻,凝妆翠楼,陌头杨柳,似洞箫顿入心脾;山水之乐,采菊东篱,种豆南山,似兰幽香,风润物无声。一字一词,皆为上品,力透纸背,千载传颂。此乃文化力学之真写照也。想兄天纵才智,领袖文坛,艺冠群英,必已所闻。由是,一天一地,一海一河,孰为优者,不待弟辨,兄有自明。
    弟观之今世文坛之怪现状,深感积垢之多,已远非弟力所能及。然弟不忍见苍生受难,文化无力,遂作最后一搏,尽力而为,思重整文坛,,重拳出击,以一己之绵薄微力力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之短梁。命数若何,仰赖天命。若未成吾去,吾当隐世不出,或“穿越“而回,再与兄并肩作战,驰骋山水,不亦快哉?弟不胜思念之情,谨致书以闻。
    时辛丣年五月九日。


                                文化的原动力
                                 三年十班 孙哲


    今年来,大量的流行元素冲击着人们的视线。从郭敬明、饶雪漫等青年文学作家的大批涌现,到火星文、蜜糖体的窜红网络。我们愈发感到这个世界太拥挤了。当低俗文化冲击高雅文化,当“下里巴人”对阵“阳春白雪”,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前者占了上风。是现在的人太庸俗吗?不懂得欣赏?还是高雅文化不够有吸引力呢?都不是。是高雅文化缺少一样向前发展的动力。只有人们拥有欣赏文化的动力,才能推动它稳步向前,跟上时代的车轮。
    而现如今,民众的表现却不容乐观。当今的文化讲究的是时效,就像新闻,过了最佳报道时间则没有了价值。因此,网上名人打口水战来吸引眼球便是常有的事,各类低俗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更是家常便饭。而这种低俗文化的热衷者逐渐低龄化更是让人堪忧。在今年的作家富豪排行榜上,青春儿童文学作家占了半壁江山。杨红樱、童话大王郑渊洁、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韩寒等。低俗文化盛行也标志着一个国家传统高雅文化的衰落。这表明民众既缺乏思想深度也没有欣赏高雅文化动力和追求。
    人们热衷于低俗文化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文化信仰和精神追求。就像一个傀儡,没有了灵魂的行尸走肉,只能靠恶作剧来打发时间。因为,这样的人内心缺少一根精神支柱支撑着他。低俗文化的盛行让人们找到了躯壳的去处,宣泄他们的不满与压力。因此,小沈阳的一夜爆红,周立波受到众人追捧。可有谁还会去重温经典,细细品味高雅文化的魅力?你可曾知道,四大名著百年来经久不衰,红色精神仍受到人们赞扬?人们被喧嚣的世界冲昏了头脑,迷了方向,找不到自己的精神归宿.
    我们的文化动力究竟在哪里?
    我们的精神追求又在何方?
    仍然是,只有动力,高雅文化才会向前,才会发展


                        文化乃根
                      三年十班  杨丽丽


    树无根,则无可谓树;根腐烂,则树无以长久。文化乃根。一个民族倘若没有文化,那也无法称之为民族。一个民族的文化倘若变质了,低俗了,则这个民族恐怕无以长久。所以说:文化乃根,我们应该呵护,珍惜它。
    文化乃根,应该立于民心,稳存于民心。
    文化就像民族的“魂”。如果“魂”都不在了,那么这个民族的生存又有何意义呢?如果“魂”背叛了它的民族,变得低级庸俗,那么这个民族又怎能生生不息的繁衍下去呢?文化应深深埋藏在民心,稳存于民心。如堡垒般坚固,如城墙般坚定,不会被任何势力冲垮,不会轻易塌陷。只有文化深存于民心,这个民族才有能力跨过层层阻碍登上世界之巅。所以,文化乃根,必应立于民心,稳存于民心。
    文化乃根,应该受到保护,受到滋养。
    文化之于民族就像海洋之于鱼儿。鱼儿失去水,必将走向死亡。而一个民族丢掉了文化,没有珍惜文化,没有来保护文化,也会逐渐走向衰亡。当鲁迅退出教科书,当中国节日从人们心中淡去,我们是否该反思一下?为什么以前我们的祖先们很追求的东西,传到我们这里,就要销声匿迹了呢?我想那是因为后人没有好好的保护,珍惜我们的传统文化。鲁迅也好,中国节日也罢,他们仅仅是当代文化流失的个别例子。反映我国某些传统文化丢失的现象真是不胜枚举。为了让文化之花不那么过早凋残,我们应该携手努力。文化乃根,应该受到保护,受到滋养。
    文化乃根,应该发扬,让其枝繁叶茂。
    文化是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根,她有能力长的枝繁叶茂。但她的枝,她的叶一定是美丽的,健康的,而不是低俗,庸媚的。当今有很多低级趣文的文化现象,而且这种文化正如瘟疫般散播着。有很多人迷失了双眼,免疫力极低,所以便被这种瘟疫感染。我觉得这是非常可怕的。文化是神圣的,不该镶嵌低俗不堪的东西。所以,文化乃根,应该发扬,让其枝繁叶茂。
    跟着风走的叶子只会在水上打转。脱离了文化轨道的民族只会迷失方向。
    文化乃根!  

                   我们的文化拿什么“给力”?
                             三年九班   李嘉琪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一直遭受着或多或少的冲击。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逐渐渗透进来,改变了国人的不少观念,洋节日也愈渐火热,中华文化遭受冲击。如今,网络上爆炒的新名词、新文体,以及流行于90后之间的火星文等,再次强烈的冲击了中华文化。
     难道,我们给自己文化的力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冲击力吗?我们应当深思,应当反省……
   面对低俗文化的风行,我们的文化“力学”逐渐瘫痪。要想重振中华文化,势必要在坚守自己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适应新的文化潮流,使我们的文化既保存着原有的精髓,又能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趋势。  
  所以,我们要给自己的文化的力是一种顺应人心的支持力。
  事实上,各种新文化的诞生都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必然产物,关键是如何让这些产物帮助传统文化顺应人心。
   这几年,中国人过洋节日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人们喜欢情人节互赠礼物的情义,喜欢愚人节互开玩笑的热闹,也喜欢圣诞节大家共同狂欢的热情。为什么这些洋节日可以如此风行?我们是否应当从中吸取一些经验?试想,如果中国的七夕节能够不拘泥于牛郎和织女的神话上,而是赋予它一些流行的元素,那么七夕节自然可以在青年人中流行起来,成为真正意义上中国式的情人节。还有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等均被赋予一些符合当今人们思想趋向的内涵,那么中华文化的复兴便指日可待了。
    小沈阳的一夜走红,鲁迅退出教科书,着实考验着国人的取舍力。小沈阳带给观众的不能简单地定义为低俗文化,因为它的确带给大家许多由心而生的欢乐。所以这类愉悦性情的文化应当适应发展。鲁迅退出教科书,也并非一无道理。处于那个白话文刚刚兴起的年代,鲁迅的文学之于我们难免存在晦涩难懂之处。教科书中选取几篇鲁迅的文章没学习其精神所在便可不必斤斤计较于他的文字。
让我们的文化复兴,需要我们这辈人对传统文化的理性地取舍,给我们的文化一种可以顺应人心的支持力。


                      文化,你该“给力”了!
                          三年九班  孙嘉宝


     我们可能都感觉到了,这些年来文化现象千奇百怪。什么“蒜你狠” 、“大核民族” 、“神马都是浮云”,汉字被挖掘了新的“魅力”;像“凤姐”、“小沈阳”、“芙蓉姐姐”的迅速走红,我们从中看到了文化正在给娱乐让路。另一方面,郑渊洁退出作协,认为“中国作协全国委员会难以促进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鲁迅同志也被请出了教科书。文化越来越“不给力”了。
    文化,你该“给力”了!
    不由得想起古代世界的那些为文化奔波的先贤们。在周武王灭商而代有天下后,其弟周公旦便大刀阔斧地开展了礼制改革,即在所有封国实行《周礼》。这是巩固统治的措施,当然,对接受改革的诸侯国来说是一次文化的沐浴。《周礼》将中原先进的文化传播至夷狄之地,使其文明开化。外国人,像亚历山大大帝,并非穷兵黩武,在征服波斯之后,有感于波斯人的愚昧落后,便出资让数万名波斯男童学习先进的希腊文化。
    若先贤们泉下有知,相比会“泣下沾襟”吧。文化,你为什么不“给力”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人的腰包越来越鼓了。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物质生活的改善必将带来精神生活的需求。因此,“娱乐王国”壮大起来了。起初,娱乐与文化基本上还可以和平共处。但后来,人们对娱乐的需求与日俱增,娱乐与文化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终于有一天,娱乐对文化“宣战”,这一场“战争”已持续多年。我们看到娱乐节节得胜,比如:“羊羔体”入主鲁迅文学奖;“火星文”大行于世;各种恶搞作品抢走了大量读者……怎么形容我纠结的心情呢?套用鲁迅的话说: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文化,犹使我耳不忍闻。我懂得衰亡文化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娱乐啊,娱乐!不在娱乐中愚昧,就在娱乐中颓废。
    文化,你再“不给力”就无力回天了!
    我想,文化若想反败为胜,需做到一下几点。首先,应求助于征服,使其积极建设先进文化,限制、打击庸俗的娱乐文化;其二,要发动群众积极传播优良文化,集体排斥只求娱乐而低俗的不良文化,以上两点必为文化的制胜法宝。
    文化,我期待着你“给力”!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6-11
Re:(7届初赛联播)三等奖佳作:题目一9篇
三等奖
题目一(共9篇):

          “守望”中华之魂
           二年三班 郎秀美


    文化,一片土地的体香。文化,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一个国家的希望。一代人的方向。
    中华文化,中华之魂。如那圣洁之水,浸透中华每一寸土地,洗礼着一代代中华儿女。中华文化,东方巨龙的魂,从古老的华夏大地走来,引领时代新风。它古老却不腐朽,它亘古却有历久弥新,它带着孔孟之学,儒家经典,支撑着一个时代,支撑着中华民族。
    几千年来,中华文化一直被守望着。它是每个炎黄子孙的骄傲。古代,无论是战乱频频还是繁荣稳定,中华文化如另一个太阳,永远笼照着这片国度,使它神奇而又神秘。近代,鸦片战争使这片土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但仍有许多中国人守望中华文化——坚决捍卫中华文化。因为他们知道,只要这面墙不倒,中华民族就永远不会倒。现代,我们走上了飞速发展的轨道。是中华文化,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大步向前走。但近年来,中华文化却屡遭冷落。
    中华文明,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经得起风吹雨打,因为有每个守望着它。它经不起的是被中国人逐渐遗忘冷落。近些年来,崇洋媚外之风甚是强烈,洋文化在中国成为时尚标杆。“洋节总比传统节日好,洋货总比国货好”之风日益强烈。端午节江边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已渐远,清明节成了只走个形式,而那圣诞节,情人节,却被如此如此精心安排,视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节日。面对西方国家无声的侵略,我们还欣然接受?美国电影,日本动漫,将中国的国产影片一再拒之自己的家门外,;令人痛心疾首。难道只是因为外国的影片好?iPhone在中国市场频创新高,畅销不衰,甚至有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你那回家苹果(iPhone)4代,而我却拎回家4袋苹果。普通工薪阶层两三个月的工资,如此昂贵的价格却丝毫没有影响iPhone的抢购之风。难道,购买iPhone就能提高身份?面对端午节被韩国申请专利,面对朱元璋是高丽人的谬论,中国人,还无动于衷吗?
    守望中华文化,守望住中华之魂,守望这堵墙。将目光移向中华文化,将追求时尚之心放在中华文化上,深入挖掘中华之精髓,努力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守望中华文化,让传统节日再次热热闹闹的展现在这片国土上。守望中华文化,让孔孟之学的和谐之音,传遍世界。守望中华文化,坚决抵制外来的邪恶之手夺走中华文化。守望中华文化,不是一味的泥古不化,不是一直固步自封,而是不断将时代新风注入其中,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内涵,不断为之注入新的血液!守望中华文化,在固守中放长眼光!在固守中彰显伟大,永远循着时代的步伐,守望中华文化,中华之魂,让这堵透明而坚韧的墙,永远守护这片国土!
    中华文化,中华之魂,你我的骄傲!


重拾回文化的信心
    二年三班  王冬日


    中国,作为一个五千年文明的大国,我们有如同晨星般耀眼的人或物,我们有现在人人尊为圣人的孔子;我们有影响了几乎整个亚洲的大唐文明;我们有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人物,如雷锋……
    平地一声雷,不知何时他们都去了海外,充当了一把‘海归派’;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们开会说孔子思想是支持人类发展的动力;西点军校挂着雷锋的画像以当作榜样学习……结果证实,他们其实连中国的门槛都没迈过。
这让人不禁慨叹这是怎么一回事,为何我们的文化竟要靠外国人发扬光大?这才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基石’吗?
    我国的文明至久远的夏朝而来,一直源远流长,生生不息,我国的文化史从未间断,与外国长达几百年的黑暗时代相比,我国诞生了一批批的文化名人,如飘逸的李白,沉郁的杜甫。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苏美尔文,楔形文字已经消亡的年代,成为了当今唯一存留的象形文字……,除了这些这些还包括风行全球的儒家思想,还不足以说明中华文化之丰富,生命力之顽强吗?我们在古时候曾经假托外国来宣扬自己的文化吗?在时间长河之中,他们从未因时间的冲刷而褪色,可是我们中国人,那颗被称为文化信心的心脏却褪色了。
    有一句话叫:“毁灭一个民族,必须先毁灭它的文化”,程度上可能有点夸大,但若仔细思索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入我国的外国文化越来越多,同时随着外国文化色彩的愈发鲜艳,中国的文化反而开始暗淡起来。只有当听说孔子、雷锋他们出了国,才终于激起国人的信心。人们眼前浮现的却渐渐全成了外国的文化,从节日到日常生活,我们在津津乐道的总是外国的文化,却对本国的文化十分的淡漠。也许正因为如此,国人才想到要让本国的文化到外国去接受‘熏陶’,带回来一身洋气,甚至为了那身洋气而胡诌了一些莫须有的东西,这种种只能体现国人的心褪色到了何种地步!
    几千年来,历史早已证明中国文化那强大的魅力,可是作为文化的拥有者的我们却主动的去背叛它,对它失去了引诱的信心。中华的文化像一颗种子,只有在我们的共同呵护下,它才能茁壮成长,所以,请拿去作为‘保护伞’的外国文化吧,用我们的热心去浇灌,这样总有一天,种子会成大树,而我们也将品尝到那累累的硕果!


为什么要挂一个“洋”标签
    二年八班 奚英达


    随着中国近八年来的迅猛发展和沟通的日益方便,外国文化以及西方流行的东西开始在中国侵占市场。
    各种繁多的欧美以及热汗文化、产品开始在中国的各大中小城市普及、以至于出现了“哈日族” 、 “80后” 、 “哈韩族” 、“街舞” 、 “极限运动”等等新名词,那么这类文化为什么能够给中国社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呢?
    在中国的流行乐坛,大多数歌手都受欧美、日韩等国的影响,歌曲旋律、歌词中包括的文化内涵也都是有较多的外国文化的味道,而写中国文化的音乐人却很少,即便有,也不太受到国内歌迷的欢迎和支持,手支持的,大多是一些20岁出头的年轻歌手、而恰恰是他们的歌是属于欧美风格的。
    我们知道,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是与他们国家的社会背景以及发展状况慢慢的演变出来的,所以每一个国家他们的文化分支都是具有本国的文化内涵在内的,这也造成了不同国家文化内涵的不同,中国的文化是古老而传统的,因为发展的历史比较久远,文化也就有了一些传统和古老的味道,这正是重点,正因为中国的文化很古老,使得很多国内的年轻人认为中国的文化老土,以导致崇洋媚外,文化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但可悲的是,中国的年轻一代受到的都是外国文化的熏陶,而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再举个例子,前些天,李连杰先生的新片《霍元甲》上映了,整部片子重整体上来说很不错,让人看了很感动,李连杰的古装功夫片总是能体现中华儿女的英雄气概与霸气,但在这一次的《霍元甲》中,在霍元甲因为日本人的毒害而倒下的时候,也正是全剧最高潮的时候,却突然蹦出来一个周杰伦开始嘻嘻哈哈,一下子打断了影迷先前的情绪,于是整个高潮片段都让一首歌给搞砸了,这就说明不同社会背景下发展出来的文化,在很多场合下是无法融合的。
    外国文化确实绚丽多样,我的目的不是要抨击外国的文化,也不是说不能太欣赏额爱国文化,但是,我们中国的娘清一代中,能够意识到自家民族文化重要性的人已经少之又少,我认为不一定所有的东西都要有一个“洋”标签才好,我们千万不要迷失了自家的心智,过于的崇拜,我们自家的民族文化也有它瑰丽炫目的一面,
      最后我套用一句经典的台词:“取洋人之长,补国人之短,耀出千分光,发出百点热。”


中国文化失掉自信力了吗?
二年六班  邓子峰

    
    中国文化失掉自信力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文化正一点一点失掉自信力。
    首先来讲文化。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教育,科学等。中国文化,是指在中国土地上的人在社会历史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如唐诗、宋词、孔子的教育方式,张衡的地动仪等。
    其次,来讲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历史久远,最早具有代表性的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到文明时期以五帝为首,夏为初,一直到爱新觉罗氏的清朝,发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今天,中国文化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一部活画卷,生动展现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但是,中国文化这样一位文化巨人似乎有着几分羞涩。前些年有一个流行的传言说:一批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开会,结束时宣言,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去汲取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智慧,但是,经李慎之等多位学者反复核实后的结果是,根本没这回事。还有一个谣传。是美国西点军校挂有雷锋的画像,而最后调查的结果也是,根本没这回事。
    好像,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到现在还没有摆脱一种心理,一个人,一件事或者说是一件商品只要让洋人移夸耀,脸上就特别有光,但为什么?中国文化失掉自信力了吗?真的是经济实力决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孔子的理论在没有洋人的夸奖下就毫无哲理可言了吗?雷锋同志扔去洋人的光环就不值得我们学习了吗?中国文化失掉自信力了吗?
    答案固然是否定的,中国文化是中国人的骄傲,或许洋人的夸奖好似光亮的外表,但孔子曾告诉过我们:“不义而富且贵,与我如浮云。”
    可见中国的自信是有的,孔子不需要洋人的帮助也能发挥作用。中国文化是不缺少自信力的。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中国文化只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文化的自信力才可得以彰显。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让我们认清中国文化的本质,中国文化没有失掉自信力!



自信的力量
二年二班  马雪


    是什么支撑着我们到现在?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我们现在的中国为什么会这么强大,因为我们有信念,有自信,相信我们自己的祖国,给予它自信.拥护他,他会带领我们走向光明。
                                                                 ---- 题记
      回望历史,我们有多少曾经失败的场面,如今也都历历在目,离我们最近的清朝,政府腐败,无能,慈喜太后更是如此,战败,求和,签约,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我们不禁要想,我们为什么会是这样?就算战争胜利了,也跟人家签约,我想这里出于我们胆小,懦弱,不自信的造成的.中国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何要受这般侮辱,并不是我们没有能力,而是我们不够团结,不够努力,最重要的是不够自信.试想,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没有坚定的信念和果断的判断力,百姓怎能安居乐业,怎样在社会,世界上站有一席之地。?
    当你充满自信,昂首挺胸的向前走,你就会发现,原来世界是这么美好,世界是充满阳光的,自信有时候真的可以改变很多.我们历史人物李大钊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当他在建铁路时,外国人都在嘲笑他,说他不自量力,说中国建筑铁路的人还没有出生,李大钊就是不服气,不认输,经过他一番的刻苦努力,终于创造出属于中国的第一条铁路,时间短,花钱少的特点.让那些外国人另眼相看,不得不佩服这个中国人,李大钊说:相信我们本民族自身的实力,国家给我们支持的力量,更是一种依靠。.
    我们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先生曾以<<阿Q正传>>成功塑造阿Q这一形象,在当时的世界上有不同的反响,之后他又相继的发表一些书籍,使他成为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鲁迅为什么会成功?他与旧势力相斗争,不屈不挠,他坚信.只有给予民族自信心,民族才有能力,有魄力的在世界上崭露头脚。
    我们应该有李大钊的坚持,鲁迅的自信,我们有气魄,一个缺乏自信的民族就如同是一个生病的老人,浑身无力,无精打采,面如黄土,要想把民族的自信传递给每一个人,我们首先要有自信,相信自己,相信别人,相信民族会给你带来一个美好的明天。

“繁华”与“沧桑”
二年四班  李敏


    2011年3月,日本发生了高达8级的强烈地震!瞬间,天昏地暗,房屋倒塌,日本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各国纷纷伸出援手,运送物品。可即使在这么沉重的打击下,那一排排整齐等候分发救援物资的长队依然刺痛了我的神经,晃花了我的双眼……    
    是什么使这些日本居民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保持着井然有序的队伍?依然将文明礼貌放在第一位?毋庸置疑的,这是因为文明,一个民族的文明,一个国家的文化!
    这让我不禁想到“5月12日汶川”地震的那些场面……同样是地震,同样是沉痛的灾难,同样是无法忘怀的伤害。可为什么日本却依然表现得那么文明,那么令人尊敬?而我国的“汶川”却完全方寸大乱了呢?难道说这是因为两国的文化不同而造成的吗?难道我国那五千多年的文明及不上日本吗?可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两者之间产生这“天壤之别”呢?
    是中国人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对历史的不了解,是其内心的“弱国心理”!
    我国地广物博,文化源远流长,流传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了。文化初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唐朝达到了文学的巅峰。那一首首家喻户晓的唐诗宋词充分证明了我国文化的魅力!可到了清朝,由于清政府的庸俗﹑无知,文化不得不停住了前进的脚步。不得不承认,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令我国的文化与世界的文化拉开了遥远的距离,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一百多年来,文化的遗漏,精神文明的匮乏令我们无能为力。即使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贸易,科研领域等许多其他方面都相继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可这些还是弥补不了那些我们丢失的“文化”与“精神文明”。可这些难道就成了我们“弱国心理”,“自欺欺人”,不自信,“打肿脸,充胖子”的借口了吗?那五千多年的文难道不值得我们去汲取,去挖掘吗?国已不弱,那么国人应该强大起来啊!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我们是龙的传人。曾经,这巨龙将一次次的辉煌载入史册。如今,我们更应该将这龙的文化,龙的精神,龙的文明传播四方,弘扬天下!别让那不朽的辉煌成为如今沧桑!看巨龙腾空飞翔,辉煌出现!


可悲?可恨?
二年四班黄瑞


  中华传承两千五百年的文化,起于战国,繁盛于唐,衰退于清。而如今,我们的文化是被传承发扬了?还是被遗失淡忘了呢?答案每个人心中都有所不同。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周宁这样说过:所有后进的现代国家,进入现代社会体系都面临一个如何被接受、认同的过程,这往往容易形成文化焦虑:想向外界证实自己的文化多么优秀,而潜意识里却要取悦西方的文化……中国的文化自信还远没有建立起来。
  正如院长周宁所说的,中国的文化自信确实还远没有建立起来。中国曾经是世界文化的中心,而如今却要靠取悦西方文化来让我们的文化得到认可。中国的文化迫切需要建立自信。现在,中国文化建立自信的机会已经来了。
  2008年西方金融体制和经济模式下爆发的危机,使西方文化的优越性消失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榜样作用也在丢失。作为人类政治天空,中国与西方同时进入了不明之域。中国要谋求建立世界政治经济新规则,这也是建立中国文化自信的绝佳机会。
   西方文化影响并主导了中国一个多世纪的文化景观,以致当代中国在全球化背景下经济不敢尝试西方没有的东西,没有明辨西方制度和价值观的合理性,缺乏批判其明显荒谬之处的道德勇气。
   中国传承文化中的丢失,是造成国人对文化自信程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儒家,起于战国,是我国文化中重要的代表思想。《四书五经》儒家思想的代表著作,然而这样的文化历史瑰宝却只能在几乎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中见到。但在韩国至今还有三百多所孔子学院,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也是在2004年底在韩国首都挂牌成立的。韩国还将儒家文化的思想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可以说韩国是以儒家文化为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被西方许多学者称作“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
   中华泱泱礼仪大邦,拥有两千五百多年的文化底蕴,可却在文化传承中丢失了如此之多的思想文化,如儒家文化一样重要的文化。各种起源于中国,繁盛于中国的文化,现如今却要到别的国家去借赏。这不知道是可悲呢?还是可恨呢?


输得坦荡    赢得漂亮
二年一班  孙梦璐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着土地爱得深沉。         ——题记
    
    中国有句古话:女为悦己者荣。意思是女生以喜爱自己的人为光荣。是的,我们都需要认可,需要爱。
    多年来,我们都被“面子问题”困扰着。认为只要是面儿上过得去就足矣。古时候,皇帝都要下到民间体察民情,当地的县令为了使自己的管辖地看起来华丽,物产富饶,不惜民之疾苦,收苛税,民不聊生。当今,我们又为了“面子问题”倾尽了什么呢?
    我想,不过是挥霍了父母的爱。
    那些日子,日本历尽磨难,受地震和海啸的双重折磨也没有使他们忘记秩序和本性。和我过不同的是,我并没有看到日本人的惊叫和哭闹。他们的眼神也许不够坚定,但足够淡定,纵然自然灾害使他们流离失所。
    我见过很多人听到日本大地震消息之后高兴得手舞足蹈。不可否认的是,他深刻的爱着祖国和人民。可是,这种叫好与嘲笑又有什么用呢?出了降低自身的素质。爱祖国的话,请在战争时冲锋上阵。爱人民的话,请不要自己人祸害自己人。制作含瘦肉精的香肠,添加尿素的豆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是我们文化的代表,更是世界的楷模。其主张“仁者爱人”,后世都受益匪浅。是的,孔子是我们中华的骄傲,他的内涵本来最应该有我们来继承,负责。可是,我们又记得多少呢?
    日本学去了文字,把方块字快成圆体字,就成了他们的文化。换过学去了利益,待人友善,“友善”倒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美好的东西,我们都意识了。记住的只是空中楼阁的夸奖。
    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会断条。我们这一代以孔子为骄傲。难道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还拿儒家文化论英雄吗?到那时,我们还拿孔子说事还站的住脚吗?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是贝壳,不是缺少海,而是缺少反思和关怀。


赏   画
二年九班 梁童


    老师年事已高,退休家中,学生海外归来,前来探望。
    他是老师最喜欢的弟子,天生聪慧,教什么都能熟记于心,老师画得一手好墨竹,便将平生所学都传授给了他,后来他去了海外深造,老师心里总觉得他少上了一堂课,如今他学成回国,何不借此机会以了心愿,于是起了个大早在画室里忙来忙去。
    “叮咚”门铃声响起,老师兴奋得只拖了半只鞋前来相迎。门外站着学生,手提皮包,西装革履,意气风发,门内立着老师,身体瘦弱,满脸慈祥。
    “快进来吧,”老师把学生拉到桌旁,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摆在上面,“还没吃饭吧,这是你最爱吃的,我知道在国外千金难求,所以亲自下厨,快尝尝吧!”
    盛情难却,入座,打开皮包,学生将一套锃亮的刀叉握在手里,看到老师一脸诧异,学生笑着说:“噢,在国外习惯用它了,因为外国人认为使用它更优雅,所以带去的筷子一直没有用。”说罢,开始对那个晶莹的饺子又割又切,几刀下去已不成模样,又难以入口,到头来碗里碗外都是碎了的陷和皮,学生因为自己的笨拙一脸尴尬,老师只好赔笑。
    饭没吃成,他又从包中小心地抽出一幅画,“这些年,我在国外深造,颇有进步,这一幅是我的获奖作品,特地带回来送给您。”学生满脸得意地展开卷轴。
     绚丽的色彩顿时射入老师眼帘,学生看出了老师的不解,便介绍说:“鹰是美国的象征,他在红日下翱翔,意味着美国的强大,西方画总是这样绚烂,感觉就是不一样!”
    “那就挂到画室去吧。”老师微笑着说。
    学生欣然走向画室,那是昔日他学画的地方,然而当他推开门,正欲进入时,却又突然止步,眼前的场景令他震惊:小小的画室仍是他走时的模样,四壁上却挂满了浓淡相宜的墨竹图,一棵棵竹子苍翠挺拔,清秀俊逸,这一笔笔都是老师当年悉心的教导,这一幅幅都是自己刻苦的画作。但只记得当初自己画完后,就不再理睬,没想到都被老师一幅幅的珍藏,如今又挂在这里,当年学画的情景历历在目,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这些画我仍然保留着,每一幅都展现了不同时期的你,竹子谦逊而又坚韧,是我们中国人的灵魂所在啊!”老师凝视着画卷。
      学生顿悟,顺手丢掉手中的画,站在老师面前满脸的惭愧,又给老师深鞠了一躬。
      老师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又拾起画卷,挂在了墙上早已留出的位置,又仔细端详了一番。
      学生不解。
      老师笑答:“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的代表,都蕴含了他独有的文化,不分贵贱,无关雅俗,我们尽可以欣赏异域文化,只是万万不能忘本,这一点我们都要牢记啊……”
      当晚,学生在老师的指点下,又画了一幅墨竹,取名为:民族魂。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6-11
Re:(7届初赛联播)三等奖佳作:题目二7篇
题目二(共7篇):

                       呼唤文化“力学”
                         三年十班  胡瑞


    从“蒜你狠”到“糖高宗”,网络新名词层出不穷。从郑渊洁退出作协到“羊羔体”的高调闪现。媒体的爆炒力实在不小从小沈阳一夜走红到鲁迅退出教科出。国人的取舍力值得思考。在这种低俗文化的爆炒与冲击之下,我们的文化“力学”是否能抵挡的住,不能被低俗人话所侵噬,消灭?我们无人敢保证不能,因此我呼唤文化“力学”。
    走在街上,你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商店的店牌得标语把一些原来的汉字改为与它谐音的字,以此来招进客人,打开电视,一些成语,名词更是被广告所扭曲。从算你狠变成了“蒜你狠”。从唐高宗变成了“糖高宗”。无不展现着一种文化扭曲的现象,人们利用文化来取系,这种低俗的做法不反应出其自身素质的低下,更显示出其精神苍白,扭曲了这些文化,会使得一些刚刚接受教育的孩子陷入误区,对他们的未来影响极为不利。经常听到一些孩子念一些被改篇的诗,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等。这充分说明他们已经被这些扭曲的文化的侵噬。因此我呼唤文化“力学”。还给那些孩子们一片更蓝的天,一些更为纯净的空气,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
    不仅仅是文化的扭曲。同时在文化扭曲的影响之下,国人的素质,精神也被扭曲了。郑渊洁为什么退出了作协,不是因为曹文轩的冷漠无情吗?这是一种精神的扭曲。经常听到各大媒体报道血荒,是真的血荒吗?不是的,是一些人的精神扭曲了,鲜血的人并不是没有,而是那些医院管理血库的人不尽职尽责,有的护士竟然用鲜血去浇花,这是何等的残忍,不难看出精神扭曲的严重性。因此我呼唤文化“力学”。让我们淳朴厚重的文化去教育那些失去了人性光辉,失去了人类精神的人,让我们着个苍白的社会变得鲜红有生机吧!
    面对低俗文化的盛行,文化“力学”日渐衰退。影响着人们的心灵,社会的健康,国家的安危,让我们呼唤文化“力学”。还国人一个原来的文化,让文化“力学”重新燃起生机。


                          文化“力学”,请“给力”
                             三年三班  陈蕾林


    当我们手拿一本中国古代诗词集时,我们能从中领略出诗人的狂放自信、悠悠爱国情怀和    徘山水之间的情趣;当我们走进古代传统建筑时,我们既能领略到北方建筑的宏伟壮观,又能感受到江南楼阁的婉约别致;当我们感受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时,我们能看到文化独具特色的美。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精神,他深深的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与性格,经久不衰。
    然而,让我们着眼当代,文化又带给我们何种力量呢?“蒜你狠”,等黑色幽默的接连兴起,“羊羔体”的出现,“小沈阳”的一夜走红而鲁迅却“没落”了......无数现象无不体现着现代社会文化“力学”的缺失,人们精神信仰和价值选择的偏颇。那么面对此,我们应如何让文化“给力”呢?
    其实,文化“力学”也有三大定律。
    其一,惯性定律。这好比物理学中的惯性,重力和速度越大,其惯性也越大,走得更远。中国古代文化是辉煌灿烂的,是经过几千年积淀而成,厚重而又绚烂。然而由于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和忽视,致使这种文化惯性变得微小,无法为现代文化添翼。因此,要想让文化给力,必须要重视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其二,“加内容”定律。文化是随着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时代都有不同内容,才会使文化越来越丰富,文化力量才更加有助于人们文化精神信仰的形成。然而,如今,我们这个时代本应是各类文学“百花齐放”之时,但新的文学作品却少之又少,更不必说是优秀作品了。出现的只是一批又一批内容相似,思想消极悲观的文学小说,几乎无益于大众。所以,想要让文化“给力”,则要不断进行文化创新,创造出一批优秀的具有时代性的文学作品。
    其三,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文化“力学”是具有相互作用的效果的。优秀文化的不断涌现,不仅会促进社会思想,人们精神文化的提升,也会作用于自身,促使更多优秀文化的出现。繁殖,低俗文化的盛行,则会使社会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也助长了低俗文化更加肆意横行,阻碍优秀文化的发展。因此要想文化“给力”就要抵制低俗文化,弘扬优秀文化,才能发挥文化对于社会和人的积极作用。
    文化是一种精神,它们塑造人的精神信仰和思想品格,它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所以,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与强大,让我们运用文化“力学”三大定律,让文化重放异彩吧。
    文化“给力”,请“给力”!


                         文化,历史的助跑器
                          三年三班  张腾远


    从童话大王到“羊羔体”,从小沈阳到鲁迅先生,每一个事件都在如实地反应是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弊端与缺陷。文化,本应该是历史的助推器,为何沦落到这种地步了?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商业性不断显现出来,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使当代文化失去了应有的精神面貌。文化,似乎也走入了一种“潜规则”,低俗文化风靡,黑色幽默盛行,相反的,鲁迅的“归隐”郑渊洁的暗然离去,都在预示着文化的堕落与委靡。
    文化的“不给力”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消极的影响。文化的倒退不反没有起到对历史的推动作用,反而对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阻碍作用。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忽视与丢失,不反使人们丧失了对传统文化先生的传统道义与美德,也是人们对现代文化产生了一种歪曲的理解,从而使现代文化“日渐消瘦”与“单薄”。也是人们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主德思想的一样的精神信仰。
    文化是一种对人们思想的启迪,正是由于当代文化的不断低俗化,使人们的思想也变得日渐消极。黑色幽默中展现的正是人们这种对现世的无奈以及内心的迷茫。而低俗文化的兴起更是使人们的心灵蒙上了更为灰暗的阴影。
    低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糟粕,理应得到人们的丢弃与改造,如今却成为人们热捧的焦点。小沈阳的“千娇百媚”,虽博众人一笑,但其低俗之风也渐渐靡滥。
    因此,所谓当代社会的领跑者,我们应端正对待低俗文化的态度,真正做到文化的“给力”,使其实现自身在历史中的价值。
    面对低俗文化,沉着冷静面对,不盲目跟风,认真对待和分辨文化的性质,坚决抵制低俗文化。面对传统文化,积极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内在精髓,使其真正服务于当代社会,使其迸发出活力。
    文化,作为历史的助跑器,应实现自身价值,真正为当代社会与人民贡献出应有的力量。
  

                         找回“给力”的文化“力学”
                          三年九班 王鹏远


    从“蒜你狠”到“糖高宗”,流行的前线不断爆炒新名词;从郑渊洁退出作协,到“羊羔体”高调出现,再爆媒体的炒作力;从小沈阳的一夜走红,到鲁迅退出教科书,着实考验国人的取舍力......黑色幽默中折射出人们对现实的感慨和无奈,低俗文化风行,缺失了文化的精神信仰,我们的文化也不再“给力”。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迷失了自我,迷失了文化的方向,丢失了曾经“给力”的文化力学。我们必须将它重新找回来。
    现今,网络对文化的冲击力越来越大。从“涨”的应声而起,到微博的日益普及,无不证明着网络的影响力。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我们缺少必要的精神信仰来引导我们走出困境,只得将内心的无奈在博客中宣泄出来。在物质与利益的竞争力,我们丢失了心中“给力”的文化“力学”。于是“投机取巧,哄抬物价”成了暴富的手段,“染色馒头,毒豆芽”将信任危机带到了顶峰,利益成了我们唯一的信仰。但我们必须重新找回“给力”的文化“力学”,把社会公德作为最高的精神信仰,重拾丢失的信任,我们的文化才会给力。
    作家应该是一个社会中文化与思想的指导者。可当中国“童话大王”因对某些做些委员对玉树灾区人民表现冷漠而感到失望和耻辱,我开始怀疑他们真的能指引我们改造社会吗?当一首根本不可称之为诗的东西得了文学奖,我不知道他们怎能成为文化的风向标?遥想当年,作家们个个以光复中华文化,解救民族灵魂为己任,文学局面欣欣向荣;而如今却不知多少作家,一心写作只为名利,置文化于不顾,利益成了他们唯一的信仰。但我们必须找回“给力”的文化“力学”,把引导民众思想,创建“给力”文化作为最高的信仰,我们的文化才会给力。
    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正进行着激烈冲撞。某些低俗文化一夜走红,瞬间风行,可作为曾经民族魂的鲁迅却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的文化变得肤浅浮躁而缺乏深刻,但我们必须找回“给力”的文化“力学”,把增强文化深度作为最高目标,我们的文化才会给力。
    建立崇高的社会道德标准,作家引导公众思想解决民族灵魂,我们去创造有深度的文化,这样才能找回我们“给力”的文化“力学”。但这看似简单,却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抛却利益。


                                 让文化更“给力”
                                三年九班  王雪婷


    随着各种低俗文化风行,我们的文化“力学”逐渐失衡,面对如此种种,我们该怎么办?
    让文化更“给力”,要从我们青少年开始做起。我们是祖国的新生力量,我们的发展影响着祖国的未来,所以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担负起弘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任,也只有我们这一代担负起这个责任,我们的文化才能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延续千年而经久不衰的,这就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是非常有价值的,我们不能因为那些低俗文化的冲击,就沉迷于低俗文化表面的娱乐功能而抛弃传统文化。要知道,低俗文化的娱乐功能只是暂时的,一旦有更有趣的,之前的就会被遗忘。而传统文化能给我们更深层的智慧与启迪。
    让文化更“给力”需要政府部门们的支持与配合。随着经济的快迅发展,人与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人的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也导致了许多轻生事件的发生。无奈之下,人们将低俗文化作为精神的依托,沉迷于其中,图一时的快感,熟不知娱乐过后,是更加痛苦,但搞低俗文化也要有一定的限度,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各种恶搞也随之传播,有很多不健康的信息也会被传播,给我们带来许多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有关部门给予严厉打击,不能让其自由发展。
    让文化更“给力”需要全民共同完成。我们的文化虽好,但也不是总是处于被动状态让别人来发觉。那样影响文化的传播。为了让我们的文化更好的发展,我们要经常组织有关的文化活动,并做好宣传,争取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让人们切身感受到文化的力量,发自内心的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会更“给力”我们的“力学”才会找到平衡点。
    文化永远比战争更能让人折服,要想发展,要想赢得尊重,首先要发展文化,只有你的文化力得到认可,你才会有真正的发展,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此之谓战胜于朝廷”吧。


                          拿什么来拯救你,我们的文化
                              三年三班 杨硕


    当网络生活文化主宰着人们的思维;当非主流文学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当人们渐渐忘却历史,只沉迷于流行的琐碎。我们面对这种现状,应该思考一下这个严峻的问题。面对如此文化,我们该何去何从?
    且不说别的问题,我就想问,在现如今的中国,能称得上文学大师的能有几个。大家能脱口而出“季羡林”。可是,逝者以长逝。他的时代以成为历史。那么,新的传承人呢?余秋雨勉强能算一个。然后呢?我想大家绞尽脑汁的去想,也是寥寥无几了。那么,如此状况,身为十三亿大国的中国,作为祖国的一份子,大家不觉得“汗颜”吗?中国的大国身份,何以自居。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必须把文化发展重视起来。承认,中国人参与文化发展的热情是足够的。只是把重心都放在庸俗大众的网络上。什么“犀利哥”“凤姐”爆红完全可以深刻的折射出现代国人的低俗的文化取向,无聊的文化生活。
    我们甚至都不要求现在学子和鲁迅先生的“早”字精神相比拟,只希望他们可以不迟到就可以了。我们甚至不拿现在的作家和诗圣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爱国热情和忧国忧民相比,我们只要求他们能是在的反映现实就好。我们都已经如此的降低要求了,为什么,为什么如今的文化状态还让人如此失望,伤心与难过。为什么文化现状让人这般担忧。
  难道真的要等到,中华民族的文化标签被低俗文化所替换时,中国力年被全盘西化时,中国在世界的文化之林再无立足之地时,大家才会痛定思痛吗?
    真心的希望,不要等到,花谢花落,超退潮去,大局已定时,中国国人才会对现实做出改变。
    沉思吧!改变吧!努力吧!竭尽全力来拯救你,文化生活。


                                请让文化“给力”
                                三年三班 鲍雨含


    现代社会,各种新闻不断爆炒,低俗文化风行,缺失了精神信仰,文化出现一些不良现象,这些都反映出了文化发展的现状,同时也对社会产生着某些消极影响。
    低俗文化的风行,被变质的文学奖项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使国人的取舍力发生变化。
    小沈阳的一夜走红,我们不难看出一些问题,首先我们不否认其节目具有非强高的娱乐性,对人们起到了一种娱乐作用,营造了轻松、自由、快乐的氛围。但其带来的某些消极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其男中带有女性的特点,以及夸张的造型,夸张的腔调不利于人的发展,同时也影响着男性的本应有的阳光气概。同时,这种社会风潮页不利于带动和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一夜走红的这种现象也使更多的人抱着一夜走红这种心理,这也是不好的。
    而我们现实生活中还有更甚的低俗文化。有些公共汽车上播放二人转视频,但几乎都是不健康的,那些演员常说些不文明用语,完全不顾自我形象,给人以哗众取宠之感。甚至台下那些看表演的人还在下面热烈地为之欢呼,积极地配合。难道说,这是正常的吗?不,这是完全不正常的、不好的现象。长此以往会对人产生潜物默化的作用和影响,甚至影响还未形成“三观”的儿童。
    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反映出人们饿一种错误的价值取向、文化取向,如果没有人去观看、没有人去为之鼓劲,那么我想这种现象就不会存在,由此带来连锁反应也就会消失。所以,要让文化“给力”,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正确的文化取向,知道什么才是积极的、健康的,只有这样,整个社会才会变得和谐、美好。同时,低俗文化的存在也反映出某些部门的监管不力,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严厉制止不文明现象。并对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文化取向,从源头上遏止这种现象的发生。
    文化需要“给力”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所以为了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我们应承担自己应有的责任,为和谐文化增添一抹光彩。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6-11
三等奖佳作:题目三6篇
题目三(共6篇):
                        
梦中天堂
一年五班  吴松岩三等  指导教师:张翠萍


    对于小贝诺所评论的大学观点,我持反对态度,他不是中国人,他并不了解当代中国教育体制,大学的精彩并没有被他挖掘,而我想过的大学生活是……

    一 .知识的殿堂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收获的第一次鼓励,收到第一朵鲜花促进我想进入梦中的“天堂”大学,多么神圣而又传奇的地方呀!能在大学中班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迈入知识的殿堂,学习这辈子都在向往的知识,真的想把知识全部吸取,能在大学中学习自己所喜爱的事情该是多么的幸福啊!在我想象的大学生活中,师资力量丰富,在老师耐心的指导中我们可以更好的得到知识,在实践与理论中寻找知识。我想要知道文人骚客是怎么样撰写历史史书的;想要知道历代皇帝是如可执政的;想要知道奥数的秘密是如何发现的;想要知道牛顿是怎样研究万有引力的;想知道火箭是应用什么原理升空的……

                二 . 团结,和谐的殿堂
    在当今这个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相互猜疑相互谈论。这种神会现象让我很是忍受不了,我想过的大学生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能够心平气和的谈论我们所学的知识,人们之间能过建立很友好很和谐的同学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纯洁的如春天柳絮的了然下落,入夏天雨荷的亭亭玉立,如秋日阳光的温暖照人,入冬日火把的光亮无比……

               三  . 环境,景色优美的梦幻殿堂

    拥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铸照你的人生辉煌,在鸟语花香,沁人心脾的梦幻天堂中,乘着翅膀尽情的展现人生的美丽,人生的辉煌,人生的精彩,尽情的释放。在这样美丽安详的环境中,让心灵插上翅膀。在知识的海洋中漫游翱翔。环境的重要体现淋漓尽致,而我们所想要拥有的大学生活,环境是第一位,无与伦比。

    清新的空气含着泥土的芬芳,
    明媚的阳光射在知识地殿堂。
    团结的力量打破困难的屏障,
    典雅的环境铸照人生的辉煌。
    这,变你是我理想中的“天堂”。
                
    
  
    
    冲破束缚的索链——向往那片天
    一年四班   刘  浩  三等 指导教师 雷强


    春天是一首颂歌,她的音符是一阵风,可能是一场雨,也可能是那山巅之上拂过的一朵白云。
    五月的天空湛蓝而深邃,放眼望去是了无人迹的天边,校园中那被风吻弯了的垂柳随着微风摇曳,春天在用一种别样的言语告诉你,一切失去的遗憾在春天得以找回。走在那用红砖铺垫的路上迎接着风的洗礼接受她对你无限的关怀,耳畔不时传来远方的呼唤: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五月的风吹起了我对大学校园的憧憬。我被和煦的风吹向了大学。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划开了寂静的天空,小鸟飞上枝头歌唱着大学校园中传奇。
现代大学生因为交际困难主要表现为不会独立生活不知道怎样与人沟通不懂得交往技巧与原则,心理上压力太大而无处排遣,他们选择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沉迷造成情绪低落等,为了不让我成为那需要“心灵按摩”中大学生的一员,我有着我要过的大学生活。
    怀揣着远大理想和对未来无限遐想的我们,带着一腔翻腾的热血走进了更高、更广的天空。我们像一只笼中的鸟,在羽翼未退化前飞向天空摆脱命运的枷锁,疯狂的去争夺时间,去丰富自己的头脑。拥有孔孟之乡的中华有着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华夏人文,荀子曾说过:“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吸吮知识给养,难道每天对于爱学之人在学校只是“三点”吗?难道对于那些考上大学就放松的人只是浪费时间享受吗?答案是不。适当的休息对于思考了一天的你来说犹如大地需要一场甘露一样重要,它可以放松大脑,让自己保持理性和清醒,曾经一位哲人说过万事开头难,移动伟大的建筑都有一个稳扎稳打的根基,抓住基础教育敢于创新自主让思想不局限于课本之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一方教育成就一片天空,初入大学的我们像一只雏鹰一般,什么都要自己去探索,有一颗勤奋、自主、自强、勤俭的心。大学的校园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着重培养实践能力,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握好每一次机会,别让他不经意溜走,机会有了不要把它拒之门外,创造属于新一代的天空,明天的太阳更加耀眼。
    大学的生活让人濒临窒息,每天都要为学习而火涌心尖,那文凭像一座座高山,让人望而却步,英语回级,计算机二级,有时还埋怨为什么别的国家不学汉语,但是这么多“高山”对于拥有无尽信心坚强勇敢的“愚公”来说都会将他征服。
    虽然紧张的学习让人难以呼吸,不过课余时间感受大自然的抚摸也别有风味,在春风里躺在嫩绿的草地上,望着金黄的油菜花,粉红的桃花,和白蓝相间的天空,这真是一副冲击视觉的画面,传达最感官的信息,这种传达让人陶醉,让人享受大自然的生机与力量。
风夹杂着悦耳的铃声将我从憧憬中唤了回来,我情不自禁的说:我的大学、我的生活,我冲破束缚向往的那片天空,我向你们走来了······


    我 的 大 学
    三等   一年五班  韩英华  指导教师:张翠萍


    常言道;无利不起早。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社会。为了青年后的生活,我必须现实地去在高考后选一所适合自己的大学。而在此之前的是认清当代的大学生活。

    在我心目中大学是走在教区内如朱志清的月夜荷塘一样静谧;跑进运动场内如贝多芬一样激情澎湃;坐在课堂里如孔孟之理。这样的大学是学界的天堂,试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怎会有诸多的不雅之举发生呢?其实发生不雅之举的学府还是少数的,中国的大学也为祖国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从政治上看,一位位毕业于中国大学的高管数不胜数,也正是他们,祖国的GDP升涨率才能超越美国,这也正是中国大学成功教育的所在。从学术与科技上看,一项项的科技成果告诉我们知识是切合实际,是具备社会价值的;所以我们去学习去奋斗。

    古诗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你在怎么学业不会无师自通地,老师在整个学业中宛如一座灯塔把正确的方向指给我们一代代的船儿,让我们向更远处巡航。他们自诩为园丁,是园丁的精神,而不是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精神的教师。中国有句古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学者告别的不是糊口的三尺讲台,而是疲惫至极而不得不离开挥洒了一声时光的讲台和衷心挚爱的专业。

    在当今迅速发展的中国没有一分职业,是对生活巨大的隐患。因此上大学如果不是为了求职,谈何美好生活。如果说大学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那么可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母。”人伦道德不能忘,才能对得起叫“人”。在中国古代,百善孝为先,如果孩子对父母不好,传说是会触怒上天的神灵,从而招到诅咒。因此,在罕见的师生“血拼”事件是不具有代表性和决定性的。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中国大学便宛如是一大块玉石,正等待稍加改变就可以跃名校之列。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大学。
    

    我眼中的大学生活
    一年四班   三等  曾博  指导教师 雷强


    每天几乎过着同样的升华,千篇一律,唯独不同的就是自己那颗求知的心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年少的我们常思将来,因为只有思念江梁才能使我们产生希望的心。而我,常常思念着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对着心中生活的神秘的殿堂产生无限的向往和美好的遐想。
    最近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剩公开撰文批判中国的大学,把中国的大学教育贬的一无是处。他的言论,指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病,痛诉中国教授、学者,断言中国没有一位教育家。
其实,像施密德特对中国大学教育的看法,早在几十年前我国学者钱学森就曾说过:中国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冒不出杰出的创新型人才,杨振宁先生却说:中国的大学对社会的贡献非常大,相比之下,中国大一学生比美国大一学生的基础更扎实,学习更专注,更努力。
两人的说法都有道理,只不过是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和外国的教育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事因为,中国的教育方式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孕育的,是在新中国特定的道路上发展的。
    施密德特说“大学应该用好奇心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他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但我却要说:大学教育给了人们知识和算术,随之而来的却是道德的流失。这些知识即使用的再好,如果内心世界缺乏,缺少良知友爱,也毫无用处。不管学习怎么努力,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驾驭知识的人如果站不住,学到的知识反而起坏的作用。正像学软件的变成了黑客,特警官兵成了匪徒。
    中国有着悠长的深厚的文化,如今却把这些知识载入各式各样的书籍中来,将历史的长度浓缩为书本的厚度供我们学习。但当那海量的知识不能凭头脑有限的内存吸收时,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应当有取舍。首先应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美好品德,教育学生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其次才是让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一点大学的教育是完全可以办到的。
综上所述,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课的地方,更是一个传授做人道理,在学业与道德两方面共同发展的地方。大学的生活,就是完善人格的过程。


    大学——蕴含生命价值的地方
     一年二班  申颖  三等  指导教师:闫冬岚


  流星划破天际,与岁月的长河承接递进,看不尽的烟尘,游不尽的河流,扬起一捧水,品味生命的漫溯,拾一粒卵石,抚触时间的脉络。追溯生命的起源,发现生命的价值,从一脉一络渗出,隐于细致,用热情、汗水去浇灌真实亦蕴含价值的大学生活。
  大学生活并不是苦中醇蜜、烦中有乐,更不是镜中月、水中花,它是生命由铁到钢的磨练过程,需要用真心演绎,需要用真心撰写,需要尽全力走好每一步。
  生命的道路是美的极致,大学的道路是美的铺垫。
  大学生活是一个旅程,如果能够乘兴而兴,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是富有价值而饶有风趣的。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要活得充实、活出价值。大学生活对于我们是真实的、诚挚的:严谨的教风、高尚的师德、进取的信心。我们生活在大学的校园里,一切对于我们来说已不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把对我们来说已不能放弃的火炬,要将它燃得旺盛则是我们崇高且光荣的使命!
  亲爱的朋友,请将大学生活这盏明灯点亮,不要碌碌无为,浪费掉这人生中重要的大好时光,放弃努力拼搏的行为都是灰色的,而实现生命价值的行为是挺立的松树,四季常青。
  我们的生命似花,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温柔。
  我们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难以激起美……
  理想的大学生活不仅需要在物质需要上得到满足,还需让精神旨趣上的满足得以实现。我们要做精神价值的朋友,而不是做被物质需要征服的奴役,从而实现生命真正意义上的价值。
  “春蚕到死丝方尽,人至期颐亦不休,一息尚存须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畴,”不放弃生命中任何一次实现价值的机会,不抛弃生命中任何一次实现价值的方式。
  大学校园里,智者如流云,我们面对这充满竞争与挑战的学府,只有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才是最好的出路。
  不断地丰富自己,使羽翼丰满;不断地完善自己,使品德高尚;不断地超越自己,使信心满满,以全新的面貌来面对大学的生活!


    我的大学  我来梦想
一年五班  王晶晶  三等   指导教师:张翠萍


    一花一世界,一梦一千年。
    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而我前进的脚步也无法停歇。江山如画,人生如梦,梦想在这里起航,而我在梦中畅想,畅想未来。我的大学  我来梦想
    
    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曾经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的讽刺,我们怎能无动于衷?
    中国大学教育怎么能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绝大多数的中国大学都会唱响和谐的曲调,迈着统一的步伐,走向美好的明天!我们中国大学有一定的文化素养、社会价值。我们的独立创新精神又在多少企业中展现。我们并非是增长知识,,却减少了素质;我们不是知识的傀儡,而是主宰知识的使者;我们的大学生活并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作为一个不了解中国国情的局外人,他又有什么资格来批评我的国家,我的大学,玷污了我的梦?
    寻梦?梦想在这里绽放。在这里我们接受知识的洗礼,思想道德的灌溉。它象征着努力后的收获。这里是一个文明的殿堂,憧憬未来的登台。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为全世界所认同,而他也恰恰开辟了中国大学教育的先河。中国大学教育可谓是“人类文明史上最璀璨的明珠”!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我所向往的。老师犹如我们的父母,我们要相亲相爱。老师的细心教导会使我们的心无比温暖,我们的一声问候也会使他们心生笑容。点燃一支蜡烛,燃尽了,留给我们的是永远的光芒。老师也如此,我们的财富正是他们的努力成果。所以,我们相亲相爱。融洽的师生关系是体现我们的品质道德的窗口,透过这一个窗口,我们才能真正体会大学的生活。
    大学是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地方,我们接受了知识文化的润养。有知识才能有文化。大学是人生梦想的起航,要想远航一定要有坚实的帆。而学习也如此,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学习知识。做人是前提,知识才是关键。只有有了知识文化的润养,才能在社会生存。
    良好的教学环境使人心情舒畅。优雅闲适的生活使我们陶醉。有了“重湖叠巘清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才能出此佳作。而我们也是一样,有了良好的环境才能创造出更多辉煌。
    这是我的大学,我的梦想。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6-11
Re:(7届初赛联播)补发一等奖:题目三6篇佳作
题目三(共6篇):
                                   文化如水
                           一年四班  亢哲  指导教师 雷强


    大学文化如水一般,只有生活在水中的鱼才会认识到水的价值。       ——题记
    每一个国家的每一所大学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着自己独到的教学方式,不可人云亦云。有人把大学文化比作“风”,也有人把大学文化比作“石”,我却喜欢把它比作“水”,而我们就是那水中鱼。
    曾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曾批判过中国大学的教育,但他毕竟是外者,终究不会理解其中缘由。
    不同的水养育着不同的鱼,但这片水域是否适合生长,只有鱼儿知道。我们在由五千年文化汇聚的大海中成长,在历史文化涌流中游荡。在其中我们懂得了“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道理;我们高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情;我们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们抒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壮志;我们体会“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决心;我们低吟“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的哀愁……
    俗话说:“山青水美育英才”,那么大学就是一泓清泉,清得见底,翠得如玉,静得如镜。大学中有太多水的意蕴,水的气息,水的芬芳,那幽静的水,洗涤着我们的灵魂,浇灌着我们的思想,丝丝微波在我们心头荡漾。
    我们身处大学有如鱼得水,但我们也必须懂得“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如果我们不能保护水源的品质,我们将陷入文化的危机。
   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但水中是否有龙,还要看其水的质量。水清,则孕育灵才;水浊,则庸才辈出,怎还会奢求“龙”的光顾呢?
    保护水源的品质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应该如何保护水源不受破坏?我们应建好绿色的“防护墙”,将大学文化自我封闭,进行自身内部循环,将污水排出,引进新的水源。这样大学文化才会“为有源头活水来”。但大学文化固然不能断绝与外界文化的交流,我们只有经历“千里烟波”的旅程,拥有“衣带渐宽”的执着,最终“蓦然回首”,享受成功。
   大学是一颗朝气蓬勃的树,物质,行为,制度是枝叶,师生行为,态度,做事方式是枝干,而浇灌它,供养他,使其文化滋生出的便是“水”。我们要有“不拒细流”的气度,把握“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的机遇,才能有滴水穿石,汇江成海,使大学文化从“滴水”中升华出“涌泉”的价值。


我心目中的大学生活
一年四班  赵一帆  指导教师  雷强


    从小到大,大学就如同一道金色的光环,笼罩在我的心头,它催发着我为之苦熬十年寒窗,早起晚睡,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几家欢喜几家愁。最后,那十几年的汗水与泪水在一处升华了。
    梦想变成现实的那一天,心目中对大学的千千万万种设想纷至沓来,不可抵挡,我的大学生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
    我想,大学首先应该是一座学术的殿堂。那里学者如云,充斥着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最高新的前沿学术思想。在这座殿堂里,没有世俗的高低贵贱的等级和尊卑,却有的是平等的交流和不同观点的碰撞和融汇,教授与普通的学生可以促膝交谈,精密合作,学者们也永远是用一副平易近人的温和态度来的研究信息和新领域的开拓态势,学校内定期也会举办一些学术论坛以及辩论会等等,尽量使同学们的思维保持在不断的思考、发掘和永无止境的探索之中,从而解决在学术上的争端。
    其次,我觉得大学还是一方安静而干净的乐土,他是如茶那般高雅,如玫瑰那样迷人,那里的学术气氛不为当今社会的物欲横流所困扰,也不为某些世俗的沉渣恶习所污染,它是那么的与众不同。在大学的校园里,没有自私虚伪,尔虞我诈,同学们和睦相处,真诚地为学识和知识而拼搏和奋斗,为不远的将来而储备和打拼,从而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大潮中做一个优秀的掌舵手。
    大学生活是一个多元化的人生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所以,我认为,大学里各色各样的社团和学生会的存在则为同学们发挥个性,创造自我准备了充足的条件,它们便是一个小型化社会,在那里,可以发挥自身的特长,也可以学到实用的人际交往的知识,同时,社团的自我管理和自主教育精神。
    大学生,无疑是最具知识和活力的,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开朗洒脱、意兴飞扬,他们有着指点江山,粪土当年万户般的豪情与壮志;有着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般的耿直与谦逊;有着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般的高尚品质。
    在大学之中,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是大学的主人,是大学的捍卫者,是梦想的追随者,是继往开来的开拓者,是品味生活美酒的幸运儿。
      这是我的大学畅想曲,节奏鲜明、悦耳动听,其间的每一个音符都在远方热烈的召唤……


    大学模拟人生
     一年二班   苏连博   指导教师:闫冬岚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长途旅行,那么拥有大学的生活,便可拥有人生最灿烂的风景。
  大学学院的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育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特点的变化,对自身的教学风格,语言特点等进行相应的改变,更加负责任地尊重和平等地对待学生。老师不会去想是否能成功,既然选择了,便只顾风雨兼程;老师不会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老师不会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只要热爱,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周恩来总理生前,左胸前总是佩戴着一枚长方形的纪念章,他总是以纪念章中“为人民服务”五个字为座右铭,周总理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人民未来的幸福,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大学的生活是独立的,我渴望在大学的生活中学会自主,学会独立,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大学的生活,不仅仅是我们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时光,也是培养自己综合能力的时光,因此要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断地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地完善自己,在生活感知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我渴望无限地接近神圣的太阳,让自己辉煌,我渴望依然望着您,望着您如何在每一个傍晚和清晨放我起飞,您所在的地方是我永久的归宿。我还会受伤,在现实的生活中经历无尽的磨难与挫折,我还会需要您修补我的翅膀,抚慰我的伤口,教我如何应对……可是现在,我只想说,放开牵我的手,让我高飞!
  总是在蓦然回首的瞬间才见出繁华的碎隙,总是在低头的刹那间俯视到尘埃的伟大。我们有着火一样的激情,因为我们年轻,年轻就是人生的资本,大学就是人生的注解。在风雨兼程的人生历程中,大学就像一座灯塔放出智慧的光芒,照耀着人生之梯,为人生的诗意而不舍昼夜地诲人不倦。


                             大学的真谛
                       一年一班  李扬       一等   指导教师:闫冬岚


    理想的大学生活,不是急于求成,而是进一步深造,孟子有云“数罟不入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如果一味地去捕抓小鱼,往后就无鱼可求,应该将眼光放得长远些,只有舍弃眼前的小利,才能成就日后的满载。
    丹麦人钓鱼会拿把尺子量量钓到的鱼,将尺寸不够的放回河中,有人或许会对此生疑,幸幸苦苦钓到的鱼为何要放回去,多可惜,其实这才是智慧的做法,让小鱼继续生长,日后才会得到更多的大鱼,只有舍弃眼前小利,才能得到日后的丰收,当今时代,无数专家迫不及待跳入渔网,以求短期内变为大师,对大师的执著渴望化为一张张细密的渔网,捞起来本该继续成长的小鱼,留下一潭死水.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可见,做学问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需要长时间的,太史公三十年著《史记》,曹雪芹十年语红楼,这其中凝聚着他们的血与泪,超绝的学者必使用超长的时间来完成,由此看来,我们今天那张细网中无数未成长的大鱼的专家大师们背后沉浮的是一个个看似华丽的泡沫,何不将眼光放得长远些,往往追求眼前的利益就不能预料今后的行动方向,常常因小失大.
    学者,本应是耐得住寂寞的,钱钟秋先生笔耕一生,留下无数让人惊叹的文章,《围城》《谈艺录》,先生以他的博学一次次震惊世界,然而人们在惊于其天赋的同时却忽视了先生以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用心苦读,只有宁静淡泊的心才能在文化殿堂中行的更远.
    使鱼们甘入罗网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功名利禄,不可否认求得一桩大富贵自古以来就是文人们读书的重要原因,但那些名垂青史的却大多没入名利场,孔子日:"学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不甚赞赏为名利而做学问的行为,看淡了眼前名利,留得那棵菩提心,学问之门方可开,那是一颗融于学术、融于艺术的心,是一把打开精神大门的钥匙,何妨让我们把手中之网放得更宽些,用心钻研,让急躁的心平淡下来,让理想飞得更远.
    时代发展,物欲横流,必然会有功利之心,但请保持一份宁静淡泊的心,为今后的人生蓝图插上腾飞的双翅.


等待光明
一年四班  刘芳  一等  指导教师 雷强


    曾经记忆的飘散,幻想着那所谓梦想的东西,然后沉醉于其中,而如今却无力的倒下。
                                                                      ——题记
    静静的等待,希望时间的河流可以再汹涌一些,这样我们便可以走上我们成长之路的又一道门——大学。而现在的一切似乎早已变的不那么单纯,而我们有一天也会像笼罩在那沙尘天的一只蝴蝶,有着美好的梦想,却迷茫的辨别不出梦想所存在的真正方向,只有徘徊等待,最终留下的只是那曾经炽热过的心。
    时间流逝,如今我们也在那尘埃之中迷茫,不知所措的等待着,是否大学是我们真正梦想所在。就像耶鲁大学校长小贝诺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上撰文所说的那样么?其实我的内心不想否定,这本是无疑的事实,我们大学有的确实是这样,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难道只为了国家的尊严,而否定他所说的事实吗?
    旅途中,不知所措的我们,面对着如今大学的种种问题,面对着如今大学的种种问题,面对大学沉重的负担,我不知道是前进还是原地等待,等待我们曾经最美的梦想变得简单,等待大学成为只是为了通往梦想的 最神圣的阶梯,而不是把大学成为,为了获得某种利益的必经之路。
    等待之中,我们虽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气魄;无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柔情似水;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依然闲适;也无李煜“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离愁思念,有的只是那“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的那一种坚持,这便是对梦想的坚持。
    梦想的地方,是否还真正存在。我们梦想的种子,便是飞到这里停息的,而这里是否有的只是那纯正的泥土?还是这里早就被所谓的权力与金钱所掩埋的利益之地。
    时间的脚步,轻轻的前行。现在,我们能做的便只有等待,等待光亮,会照醒一切。用光亮去驱散,阻挡蝴蝶实现的尘埃;用光亮去照醒,只为利益而工作的人儿;用光亮照射我们的梦想的地方,使它变的纯洁。
    曾经的梦想之地,等待有一天它会重新发出那纯本之色,相信那神圣的光亮,可以打破笼罩在它身上的尘埃。
  

    飞向纯白的大学梦
    一年五班  万  畅  指导教师  张翠萍
    


    孩童时期的我,总会信誓旦旦地向家人们承诺;“我要上清华”,想想那时的自己还真是天真得可爱呢。
    
    此时的我在高中路上努力拼搏,努力抓住老师抛出的橄榄枝,努力迈近我的大学梦。疲惫时,心中那个关乎未来关乎大学的梦境就会浮现于眼前:满眼的绿色都一起新鲜的活力恣肆地生长着,空气中挥洒着青春的味道,古朴的建筑,严谨的学风,每个人脸上刻画着执着有人真的深情,溢满整个儿校园的书香,每颗心温存的美好如被冬雪清洗过,月光笼罩着的那般轻亮;那是一片净土,不为名利沾污,那那是一块白璧,没有权利的腌臜,是人性光辉的至美绽放。
    
    可是,如今的中国大学部分都像小贝诺所说:权利当道校领导们利欲熏心;学生们为求职而学,本应纯白的瞳仁染上一抹铜钱色;教师们缺乏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对教学几乎没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还有,让人心寒的应试教育制度……,
    
                            从“卧槽泥马”看学术失德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段凡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结合金融危机下白领们推迟跳巢计划,回答了有关“卧槽”和“卧槽泥马”的有关话题说“卧槽”一词出自:《战国策》,此语一出即引得网上一片哗然。
    
    其实,“卧槽泥马”不过是网友们的杜撰恶搞,但雷人的是竟有一博士像模像样地以其来解释职场“卧槽”之意,还引经据典地说该词出自《战国策》。
    
    一个“卧槽泥马”将一个博士独立思考的能力打回了原形,成了一个博士治学含金量的试金石。作为知识分子,传播知识的时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其该具备最基本的态度和品格。如若这般随意,不以冷静的头脑和独立的思考认知“知识”,就加以胡乱传播,将是公众教育和社会学术的大不幸。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0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6-11
Re:(7届初赛联播)补发二等奖:题目三5篇佳作
题目三(共5篇):
                                我向往的大学生活                                        
                            一年三班  刘湛  二等 指导教师  雷强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长途旅行,那么拥有大学生活的人便看见了最灿烂的风景。
    我理想的大学处处都有浓厚的学习气氛。这里有良好的学风、深厚宽松的学术氛围、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和科学、民主、创新的大学精神;这里有知识渊博的教授传授给我们更多、更好的知识,让我们尽情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
    我理想的大学是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园。这里有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操着家乡的口音,带着丝丝的思乡之情,交流着不同地区文化与习俗;这里有我的知己好友,陪我一起笑、一起哭、一起讨论学业,畅谈理想,一起度过美好四年大学生活。
    我的理想大学是一个放飞梦想、追逐理想的地方;是一个让我成长,让我在大学毕业那一年感到骄傲,并且知道要往什么方向继续走下去的地方;是一个让是一个我舍不得离开,即使以后回顾的时也可以骄傲的说我学到了很多的地方。
    但是,现实则不然。当大学变成消费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了官场、商场与名利场,大学就成了摧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变成了可怕的大学。校长官员化、文凭贬值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生堕落化……
    但即便当今的中国大学如同一个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我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美好的四年时光,依然心怀向往。向往着充满趣味及挑战的课业学习,积极向上、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和学长、学姐口中的“打工生活”。这些向往是我读书的动力,让我愿意在庞大的课业压力下继续与考试搏斗,去考入我理想的学府;让我愿意我的智慧和努力去绘制未来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
    如果说,人生就像饺子,岁月是皮,经历是馅。酸甜苦辣皆为滋味,毅力和信心正是皮上的褶皱。对待大学生活,我们应该端正态度,努力掌握知识、体验生活、经历该经历的活动。因为我相信,只要努力,这些对大学美好的向往将不只是“向往”。


                         “文化自觉”之向往大学生活
                            于晓蒙 二等  指导教师  雷强


  我没有看见过海,对海有着向往之情,那种冲激着岩岸的潮汐,曾多次翻滚着,轰鸣着,诱惑我的梦魂。
                                                                   ——题记
  大学,人人向往的生活,如果说高中是磨练意志的人间炼狱,那么我想大学应该是展现风采的美丽天堂。那是我梦想中的大学,仅此而已。
  我向往的大学是有文化自觉的大学,那么一个有文化自觉的大学究竟会有什么特点呢?
  一个具有“文化自觉”特点的大学,会培养一批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优秀人才。曾担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曾说过中国大学对社会认识不足,导致教学者对教学工作意识不深,多数人为图利而工作。
  由此看来,中国大学并不具备“文化自觉”的特点。
  一个有文化自觉的大学,首先应该重视对通识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探索。
  通识教育是发展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突破单方面的教学体制,力保知识分子群体存在。而这个目标在今天已被遮蔽了,对于大学的教学成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估标准,已被纳入了学分制的轨道,这是一种单方面的教学体制要限制它的缺点蔓延,已经十分困难了。所以对于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的探索,正是一种可以救治机械化学分制的缺点的最好办法。
  其次,应重视对具有文化创造力知识分子群体的培养。
  有些大学过分注重培养适应社会多元职业结构的各类专家,如果照此发展下去,民族精神的存在不再可能在一个特定的人群中获得自我意识和自我表达。社会的所有成员一旦融入到利益中去,民族的命运将危在旦夕。所以大学应该培养一个有文化创造力的有着敢于怀疑,敢于为天下先的批判精神的知识分子群体,这样才能使民族凝聚力增大,使民族精神发扬光大。
  最后,注重培养大学生高远的人生理想并激发其生命的热情。
  年轻一代大学生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获得一席之地,这是十分现实的事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会与志高存高远的人生理想相矛盾,绝不意味着他们将来反能够这样谋生或者成为得到高收入的专家教授,真正的青春包含着生命的热情能够运用思想提出理想并且为理想而从事生命奋斗。
  小贝诺,施密德特曾说过:“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校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这是我设想的。
  一个没有文化自觉的大学,在国际竞争中实力是不足的,他们没有踏实的根基,没有迈向国际竞争舞台稳健的步伐,会被人当做“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来看待”。任何一所大学其国际排名的真实基础都在于能有一个只有领受现代文明精神的,有强烈的民族社会责任感的,具备文化创造力的知识分子存在,这个群体能够发扬其民族精神并且能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大学就是我向往的大海,令我痴迷,令我向往,令我魂牵梦绕,我们现在所看见的只是它的冰山一角,我们还需要继续努力,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蒙太奇幻想的大学生活
                         一年八班 闻哲 二等  指导教师:张莹


    世人皆道大学生活好,可始终没见过大学生活的我却不知其好在哪里,因此我以新闻报导为依据幻想了一番……
    场景一 地点:教室内 时间:上课中
    秃了顶的老教授气定神闲的坐于椅上,左手持扇,右手捧茶。讲课中时不时的用手梳理下本就“寸草不生“的头顶。每到兴起时,略一停顿,浅呷一口清茗,用扇重重的敲击下桌面便开始大讲特讲起来,一时间唾沫横飞,甚得《百家讲坛》之精妙,颇有“魏晋”之风采。完全沉醉与自己的讲学之中,殊不知座下同学早已神游太虚之外了。
    就当教授讲到兴起处,一同学贸然打断其讲学,就起所讲的某一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教授重咳一声,翻了下白眼说:我说的是历来不变的标准答案,坐。”……
    场景二 地点“班长座位附近 时间:期末考诗出分
    班长正畅游在小说的海洋时,忽觉一股杀气正在靠近,立即抬头发现有三人正向他走来。
    见三人气势汹汹,径直奔向自己。三人待走到其座后立即停下围住了班长,为首那人喝道:“为什么我们有奖状、荣誉称号,却不给我们加分,而你有个驾照却给你加了3分。今天你必须给哥几个一个交待,否则……”说着一把揪住了班长的领口。
    “咳、咳,有话好好说,”班长立刻使劲推开了那人,挣开对方的钳制道:“这我也没有办法啊,学校就是这么个安排,你找我干什么?有意见去找校长和主任,跟他们说啊!”说罢,转头离开了教室,留下找事的几人……
    教室外的走廊内,班长倚着墙壁长舒一口气自言自语道:“这次考试的前十必进了,奖学金定是囊中之物了。”……
    场景三 地点:校长办公室 时间:校长离任
    校长“恋恋不舍”的望着办公室的每一件器具,回忆着往昔。回首,望着那堵挂着历代校长照片的墙壁,他轻轻地笑了。
    “铛铛铛……”一阵敲门声凭空传来,接着,门被推开。一个主任走了进来道:“您的东西已经收拾完毕,那么您……”校长闻此,轻叹一声,默默的拿起了自己的iphone4走向办公室的门。这时,主人似乎想起了什么补充道:“对了,您女儿的事,我们已经办妥了。那个出国留学的名额必保给了她……”挺次,校长会心的一笑……
    但愿,这只是我的乱想,并非事实。    


                              我想过的大学生活是这样的
                           一年五班  李  默   二等  指导教师:张翠萍


    作为外国人的小贝诺对中国大学的评判是站在旁观角度所评论的。同样的,正因为是外国人,所见所闻也是片面肤浅的!不了解中国实情的他只看到少数极端的案件,而中国大学并非都是这样黑暗,大学中美好的生活的却存在,可大学生活到底是怎样的呢?透明度高,配合意思强,社会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具备此点,方称王道。

    色彩缤纷的世界只有用透明的镜片欣赏,让人们清晰认识世间的美好。而杂色镜片会让事物更加美丽吗?所以我认为更透明度高会让大学生活更加有保障。

    腐败的势力侵蚀着校园的纯洁,正因为部分仗势利己的存在,才使得校园生活中产生种种矛盾。自私的校长在退休之前便将位置传给家人。可无真材实料的儿子便露出马脚。无法担负此重任的他,将校园弄得一片混乱。师生之间的矛盾,同学之间不满都证明出他的上任是错误的而产生错误的根源便是大学生活之中透明度低的问题上。正是因为同学们不了解学校内部教育师资力量,而让他们浑水摸鱼进入学校误人子弟。因为自己贪婪的欲望让多少人才损失掉?如此严重的后果产生在这混沌的校园中。由此可见,学校的透明度决定学校的成败。我想过的大学生活中,学校干部应由劝他成员选举而成。让学生了解学校实情,选择又责任感又能力的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共同发展奔向成功!高度透明的校园生活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靠近胜利!

    若说高度透明是大学成功与否的重点,那么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配合精神是胜利的关键,是大学生活必备的。
    在大学生活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各自的特点,个体之间都展露个性的光芒。同样在光芒背后,存在着致命的缺点。此时此刻,相互协作便脱颖而出,助你成功。美国以研究人员表明,在美国大学生调查报告中显示对于相互协作的看法,他们认为是胜利不可缺少的行为。而在中国大学中,学生认为相互协作是一个不能显示自己光芒的愚蠢想法。可多少成功人士又能离开它呢?这边是我想过的大学生活中所具备的第二点--——配合意识强。我们应多举行科技展,实验探究等活动,增强同学之间的协作精神,在合作中人优点,补足自己的缺点,请记住,“个性”主义者永不会得到真正的成功,只有在配合之中我们的大学生活才会丰富的多彩,人生奔向辉煌!
    在相互合作中,我们拥有广博的知识,积攒充实的力量,但在大学生活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重点。
    多少能人在校园中叱咤风云可到了社会了无声息,多少风流浪子在园中默默无闻可刀了外界却一展身手,绽放光芒,正因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中真正发现人才。纸上谈兵的能力非常熟练而实际作战又有几人凯旋而归?求职的大门为那些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打开,而空谈理论的学生将永远不会拥有未来!大学生活应在实践中度过,多加动手,在实践中寻找理论重点,这样人才会充满色彩!
    仿古问今论大学好坏,一朝一幕显教育成败。
    大学生活铸生命辉煌,具此良方谈人生豪迈。


                          远处更美——大学生活
                       一年七班  孙瑶      二等  指导教师:王文伟。


    沿途中,壮观的瀑布,会冲刷净你的头脑,平静的湖水,会使你冷静思绪;雄伟的山峰,会唤起你的激情,名胜古迹的美景,会引发你无限的遐想。放飞思绪,插上梦的翅膀,一个完美的、巨大的大学轮廓我脑中浮现……
    对于要步入大学的每一个人来说,大学一定都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没有高中时枯燥无味的学习环境,没有淹没高考中无奈的叹息,一切都是崭新的。
    我理想中的大学:它是一个书香芬芳浓重的书屋,书是知识的海洋,每一个人都想接受它的洗涤。图书馆,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心腹之地,希望同学们畅所欲游,大家在这或其他一角欣赏各种报刊、杂志、教科书等,已了解民生民意,国家方针政策,以及世界形势等世间百态。即充分开拓了自己的视野,又锻炼了自己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两得。在书香芬芳中,大学生活学习实在为一种人生享受。
    我理想中的大学,它是一个勤奋学习的乐园。十年寒窗苦读只为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为了自己以后的人生目标,大家相互促进,勤奋学习,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却莫虚人生。先哲曾言:“人若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在大学这个美好校园里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掌握牢固技能,学习为人处事,待有所成,定能扭转乾坤。
    我理想中的大学:它是一个充满仁爱的场所,各位老师在尽职尽责的忙碌自己的工作之余,花点时间把更多的关怀以爱的形式留给自己的学生,让所有学生感受到如父如母般关怀的温馨,不让他们有除学习之外无谓的压力和苦恼,以体现为人师表的内涵。同学们都是融融恰恰和和睦睦的,没有歧视和阶级的滋生存在。在其他传统的中华民族这个大熔炉里的大学校园里,让每个学生一阳光般的笑颜和心态面对大学的生活。
    大学的生活不只是吸引知识的书屋,也是放松前愉快的场所,轻松而自由,无拘无束,在这个舒适的校园里享受着如春雨般滋润。
    我理想中的大学:有一条长长地林荫小道,不是很宽却很干净,路的两边是两排又粗又高的大树,树荫交叉在一起把天空都遮住,只有一块地方有一个空缺。我就站在那个空缺地下,以45度仰望天空,看天上的云朵缓缓飘过,消逝又新生。走在路上,踩着被树枝分成瓣瓣阳光的碎片。看见远处几个穿着白色连衣裙、长发飘飘的女生拿着网球拍轻轻走过,有几个女生在一边走,一边看书,嘴里轻轻的念着英语单词。下午的时候会有男生穿着足球队服满头大汗地跑过,大声喊着对方的名字,大笑而过……
    理想的大学生活总是最美好的。真心希望理想不只是理想,而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