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笔】 [size=+0][size=+0] 发表于《扬子晚报》 □ 罗朗 李清照十八岁的时候嫁给赵明诚,他们在青州过了
刚开始,李清照倾吐的是思念之苦,“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从朝到晚都盼望有锦书送来,然而,眼看着大雁排成人字掠过天空,银色的月光又洒满西楼,却等不到片言只字。
到了重阳佳节,人们登高、赏菊,热闹而喜庆,但李清照只能一个人把酒独酌。对着栽满菊花的东篱,她喝了一杯又一杯,不知该跟谁讲一句贴心话。“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阵夹带着花香的秋风吹来,她感到一股透骨的凉意。孤独和苦闷,把人折磨得比黄花瘦。
她继续借酒浇愁,常喝得酩酊大醉,而且,她也懒得妆饰了,“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闲掩”。她本来十分爱美,尝以“花中第一流”的桂花自喻,但赵明诚不在身边,“女为悦己者容”完全失去了意义。她生活无趣,心情恶劣。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这时,她终于知道赵明诚在外面有了“小三”,心有另属,她的心一下子达到了绝望、崩溃的边缘。除了夫妻长久两地分居,她久婚不孕,也是赵明诚背叛和出轨的原因之一。总之,再也挽留不住他了。曾经的甜蜜美满成了梦幻泡影。
不久,赵明诚病逝于建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事事休,包括生命、人生和爱情,有一点终极意味。一切都无法把握,一切都要消逝了。她的一生有过一段快乐时光,但总的来说,她并不是一个幸福的女人。此后,她过的是一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日子,直到老死……
宋代的另一个词人秦观,他的名篇《鹊桥仙》中有一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为世人所传诵,他写的是牛郎织女隔着耿耿银河两地分居、每年七夕一会的故事,其中心思想是,爱情的质量是以两情相悦的长久来衡量的,而不是以日夜厮守的形式为依据。然而,那毕竟是神话传说。
世俗之人总是难耐分离的寂寞和冷清。特别是现代人,讲求实际,活在当下,而且身边充满了五色斑斓的诱惑和选择,因此离多聚少的爱情和婚姻大多会亮红灯。“距离产生的不是美,是小三!”这句话有点调侃,但有一定道理。 10年琴瑟相和的生活,之后,赵明诚北上做官,夫妻开始遥分两地。从李清照所写的词,可以看出他们的婚姻从美好走向破裂的心路历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