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002阅读
  • 0回复

《让子弹飞》能否树立中国商业电影新标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四木夕
 
发帖
21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来源: 新华网
16日零时,导演姜文的第四部作品《让子弹飞》在全国院线同步上映。据发行方中影透露,16日《让子弹飞》零点场在全国票房已经超过100万元,不但超过年初的《阿凡达》,还一举刷新了近10年来中国电影零点首映票房的最好纪录。据院线方面的不完全统计,该片首日票房已经超过3000万元。

  在影片中,当葛优饰演的汤师爷谆谆教诲县长如何跪着才能挣到钱时,姜文饰演的张麻子县长则果断地将M1911手枪扔到桌上,说:“要站着把钱挣了!”

  一如影片中无数个意蕴深长的台词对白,“站着把钱挣了”可以认同为姜文三年前《太阳照常升起》票房惨遭滑铁卢后,某种情绪的表白。而这句话,也一语中的地道出了中国电影现实的境遇。

  “站着赚钱”还是“跪着赚钱”,体现了中国电影导演目前面临的困境:要高傲地站着,坚持着自己的艺术理想,就意味着曲高和寡,失去绝大多数观众;而当你在艺术上向观众妥协了之后,做得够通俗,则被评价为“跪着挣钱”,不坚持艺术理想。

  17年来,姜文一共只拍过4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三部作品都证明了他并不认可“电影是娱乐时代的消费品”的电影观,他试图在自己的电影中加入大量对于历史、对于社会、对于人性的思辨性内容。《南方周末》评价他的电影:“没有刻意走向世界,却成为世界围观中国精神的样本,影响着中国的气质和进程。”

  这样一位导演投身商业大片的拍摄,在2011年的贺岁档,首次与陈凯歌、冯小刚狭路相逢,与《赵氏孤儿》《非诚勿扰2》激烈厮杀,人们的期待中包含着另一个问号:姜文向商业的靠拢,究竟是又一个大导演的堕落,还是中国电影产业化的一个良好模版诞生?《让子弹飞》上映后,不但要交出票房的答卷,还要给人们交出关于“中国商业大片路向何方?”的一张答卷。

  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影逐渐形成商业化雏形,在一大批电影人的努力下,国产电影在摸索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商业化之路。然而,十几年间,真正“叫好又叫座”的中国商业电影却寥寥。一些胸怀崇高电影及艺术理想的导演纷纷转投商业片,而这些影片在取得高票房的同时,也一次次透支了中国电影人的信誉:面对《赵氏孤儿》的褒贬不一,外界不禁扼腕,《霸王别姬》时的陈凯歌已远去;而《三枪拍案惊奇》《山楂树之恋》,也让张艺谋一次次陷入饱受诟病的尴尬境地。中国导演们忙于跟上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步伐,但无论是电影理念还是电影技术,都表现出无法弥补的差距。

  一度,姜文也在“站着赚钱”与“跪着赚钱”间迷失。2005年,姜文推出《太阳照常升起》,这部积攒了7年力量的爆发之作,票房惨遭滑铁卢,剧情被指晦涩难懂。姜文表示,这部电影给了他一个很大的教训,让他重新思考如何与观众相处的问题。

  不难看到,《让子弹飞》中,商业大片风格颇为明显,姜文也说他遵循的是“好莱坞最遵循的模式”。和以前完全不同的故事架构,《让子弹飞》在剧情上通俗易懂、脉络清晰,同时节奏紧凑,还带着些许荒诞主义的色彩。姜文说:“《太阳》尊重对生活的感觉,而《让子弹飞》更尊重电影的本质,就是要讲一个好看的故事。”《让子弹飞》让姜文从玩转叙事结构转向如何拍出一部能够吸引人的电影。“心态放下,舒舒服服地拍。”显然,姜文所说的“放下”,无疑就是有别于文艺片的心态,只拍一部好看的电影,不言其他。

  此外,在姜文看来,商业片并不只意味着商业化的元素,商业的宣传、包装和发行模式;明星、噱头和俗文化也不是商业的内核,商业电影的真正本质,是用符合商业逻辑的方法来操作电影。从《太阳照常升起》到《让子弹飞》,三年间,姜文的变化,与其说是妥协,不如说是他变得更加圆通了。

  “站着把钱挣了”,也许,在《让子弹飞》后,姜文有可能会为中国商业电影确立一种新的标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