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477阅读
  • 2回复

北师大教授发表《狗日的国学》一文 遭校长驳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8


16日,在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召开的“全国中小学校长高级论坛”上,北师大教授肖川在报告中讲到当前学校中各种选修课时,突然放出猛言——“中小学不该学习经史子集”,语惊四座,犹如一瓢冷水泼向当下的 “国学热”。


他放炮:“推广国学也有害”
肖川教授指出,当前各学校推广国学研读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经史子集作品里有太多封建时代的思想,不一定适用现在的学生,思想有很大局限性。”“经史子集里大多都是所谓历史名人的‘经验之谈’,很多前后句都没有逻辑性,只是被俊言秀语包装得让人信服,思维方式并不是很科学。”

他曾写:“狗日的国学”
记者在某期刊中发现了一篇肖川所著的名为“狗日的国学”一文,文中称:“我对所谓的‘国学’素来是抱不以为然的态度的”、“所谓‘国学’,大多是些感悟经验的东西,缺乏充分而严格的论证”。

对不久前复旦8位教授请求录取国学奇才之事,他也称“遗憾”,“这8位教授与其推荐国学天才上大学,还不如联名推动教育体制改革。”

校长、网友拍砖
昨日会后,现场某校长称不敢苟同肖教授的观点,“尽管他是教育界大家,有声望,但对国学也不能妄加评论吧?”

针对“狗日的国学”一文,不少网友在网上贴出读后感。网友“武伐”对其说服力严重质疑,质问肖川其言论可有支撑点与依据。他称此言论:只能说这是新时代的“狂人语录”罢了。

人物档案
肖川,原名肖贵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肖川所列的中小学生不宜读国学原因
太多封建时代的思想
很多前后句都没有逻辑性
思维方式并不是很科学
缺乏充分而严格的论证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11-18
人大校长纪宝成: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
核心观点

对国学所持的否定论、怀疑论、机械论观点,在我看来,有的是对国学的恶意抹杀,有的是对国学的善意疑虑,有的则是拘泥于学理分析的自我设限

近些年来,国学教育与研究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对国学的质疑,依然存在。我把它概括成这样三种:

第一种是“数典忘祖”型的否定论观点,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被认为是封建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是王权专制主义的主要象征,与近现代的民主自由意识相悖,在今天是必须批判和拒绝的对象,没有任何理由加以珍视和弘扬。

第二种是“杞人忧天”型的怀疑论观点,认为国学尽管有合理积极的内涵,但它毕竟是封建时代遗存下来的意识形态,过多地倡导国学,不利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领导地位,全面提倡容易导致人们的思想混乱,价值观错位。

第三种是“抱残守缺”型的机械论观点,认为国学的学科边际相对模糊,国学所承担的学科内涵已基本分别归入文、史、哲等学科,对国学学科属性及其专业的具体界定缺乏充分的条件。

这三种观点,有的属于对国学的恶意抹杀,有的是对国学的善意疑虑,也有的拘泥于学理分析的自我设限。在我看来,都有必要正本清源。

以国学为主要载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固然有时代的局限,但绝对不是只有所谓的专制主义、王权主义。否则,我们就无法想象有孟子这样“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历经千年而脍炙人口,有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戴震《原善》这样充满民本精神、民主色彩的著述流芳百世而振聋发聩!

对第二种观点,我认为,它人为地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逻辑联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外来的理论,之所以能在中国扎根、发展,可能性之一就是契合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不少重要的思想资源。弘扬国学不仅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不相矛盾,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

对第三种观点,我认为,这也是片面理解和认识学科属性的做法。研究国学、重振国学,能有效改变当前人文学术领域普遍存在学科、专业划分过细,学科壁垒森严,知识结构单一的现象, 恢复中国传统人文学术融会贯通的传统,探索新型学科制度和人才培养制度。

国学是文化之根,民族之魂。21世纪的中国人,决不能成为无根的一族,而应当在历史的亘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多元文化的激荡中确定自己的地位。

(摘编自作者在“国学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上的演讲,本报记者杨雪梅整理)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穆先生
发帖
1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11-18
文化应该是一个由萌而明的过程。枝繁叶茂,自有旁逸斜出,不管说的是什么,根总是丢不掉的!国人该有一个立“根”之本(位)了。
(根是原性不变的东西,本是一个顺时合宜的起点。)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