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092阅读
  • 1回复

燕赵文化概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13

 


燕赵文化概述


 


一、地域的界定



  燕赵文化是在燕赵区域内产生的一种地方文化,燕赵区域的划分应当以今黄河为它的南界,以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界。



  燕赵区域不能仅仅依据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疆域来划分。一是因为战国时期在燕、赵两国中间还有另外一个大国中山国存在,二是因为燕、赵两国自己的疆界也常因战争的胜负而变化不定。所以,虽然燕赵区域以战国时期燕、赵两国的疆域为主体,但是完全依照两国的疆域来划定燕赵区域的界线则是不够确切的。



  燕赵区域也不能以今河北省的省界为界线。今河北省又别称燕赵,其省界大体与战国燕、赵二国疆界相合。然而一般所理解的地域文化,是指在一个大致区域内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其地域的区分往往是比较模糊的自然区分,因为历史上持续存在的文化特征绝不会由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截然分开。今河北省的行政设置开始于1928年,由直隶省改为河北省,至今不过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因此用河北省这一行政区划来涵盖以往数千年的文化发展也是不够确切的。特别是在河北省行政区划的四围之内还独立出了北京市和天津市。



  今河北省简称为冀,其渊源来于冀州,是《尚书·禹贡》所记载的古九州之一。冀州的范围起初很大,包括今山西大部和山东西北部在内。在冀州成为一级正式的行政设置以前,它是一个地区的泛称,其界线划分比较模糊,唯一可以确切作为标志的就是黄河。《尔雅·释地》和《周礼·职方》二书都说“两河间曰冀州”、“河内曰冀州”。事实证明以黄河等大河、大山自然屏障来划分地区以及这一地区的文化是十分有效的,具有一种模糊的准确性。比用某一时代的行政设置来划分更加确切,也更加稳定。 



  当然,黄河的河道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西汉以前黄河绕出龙门、砥柱以后转向东北,几乎横贯今河北省的中部,大略沿今撑沱河一线入海,另在荥阳附近分出一支济水东流入海,当时黄河下游的位置较今偏北很多。但自汉代以后,黄河虽屡次变迁,基本上是自砥柱东流入海,占据了原来济水的河道,与今黄河走向大体相符。所以,以今黄河划分燕赵区域的南部界线是切合实际的。



  唐代贞观年间划分全国州郡为十道,开元年间划分为十五道,河北道居其一。宋代至道年间改道为路,划分全国为十五路,河北路仍居其一。在诗文中河北又别称河朔,河北与河朔的称谓在当时是非常通行的,而且也非常准确,确实是指黄凋以北这一地区。唐代河北道的北部包括今北京市、河北省和辽宁省大部,南部包括今河南省和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宋代河北路的北境面积缩小,但是南境仍旧包括今河南省和山东省黄河以北地区在内,是名副其实的河北。



  太行山和燕山山脉是燕赵区域的西界和北界。由于燕赵区域东面濒海,太行山和燕山就成为除黄河以外界定燕赵区域的重要标志。



  从文明的发展进程上看,太行山和燕山山脉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从新石器时代直到战国秦汉时期,燕赵区域内的先民居住点和人口聚居的城邑,都是沿着太行山东麓一线和燕山南麓一线排列的。文明起源和发展于山脚,那里有条条小河和道道山谷,为文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而在深山之中,平原深处以及像黄河那样的大河附近,先民的居住点和城邑就十分稀疏。不过,并不能认为燕赵文化是一种山岭文化,它仍然是平原文化。太行山和燕山只是为燕赵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独特环境,并具有了独到的特色。



  在民族冲突剧烈时,太行山和燕山是保护内地的天然屏障;在和平到来时,通过山海关和桑干河谷等众多通道,平原内地与山外草原之间可进行广泛的交流。在新石器时代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文物中,都可以明显地看出燕赵文化所夹杂的草原游牧文化色彩。



  太行山和燕山都是一条山脉,其横向的宽度有限,可以在短时间内越过。在这里没有可能产生出独立的山岭文化,太行山和燕山都只是内地与草原之间的交叉和过渡。这里的经济可以是半农半牧式的,文化可以是半内地半草原式的。



  2 ---燕赵文化---



  总之,如果认为燕赵区域主要就是古代燕国、赵国的区域和现在河北省的区域是不够准确的。这里特别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要把燕、赵二国中间的另一大国中山国包括在燕、赵区域内。第二,要把元代以前的北京包括在燕赵区域内。第三,要把今河南、山东两省的黄河以北部分包括在燕赵区域内。



  二、文化的界定



  从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上看,燕赵文化是一种平原文化、农业文化、旱地农耕文化。在民族上,它是一种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这些情况对燕赵文化而言并不是唯一的,与它相邻的三晋、关中、中原、齐鲁各区域大体也是这种情况。但是燕赵文化是一种典型。在漫长的历史转变中,燕赵文化甚至比处在核心位置上的中原、齐鲁各区更具典型。



  从文化特征上看,燕赵区域也具有独特的文化特征,这就是慷慨悲歌、好气任侠。“慷慨悲歌”一语可以用来形容各个地区的人物和现象,但是在历史上,它是由燕赵区域而产生的,是以燕赵区域为典型的。在其他区域,慷慨悲歌并没有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在燕赵区域,慷慨悲歌却已是普遍的特征和特殊的标志。从时间上,慷慨悲歌文化的特征在战国时期形成和成熟,在隋唐时期仍然为人们所称道,到明清时期其余音遗响不绝如缕,前后持续二千余年,确已形成了悠久而稳定的传统。所以,燕赵区域的文化特征就是慷慨悲歌,也只有慷慨悲歌才是燕赵区域的文化特色。



  燕赵区域在文化上的特征就是慷慨悲歌、好气任侠,具有既不同于中原、关陇,又不同于齐鲁、江南的特点。



  司马迁在论述燕赵区域内各地的风气时说,种地(今山西灵丘一带)和代地(今河北蔚县)靠近胡人,经常受到侵扰,师旅屡兴,所以那里的人民矜持、慷慨、嫉妒、好气、任侠为奸。在血缘和文化上,这里胡汉杂糅,从春秋晋国时起就已忧患其剽悍难制,中间又经过赵武灵王的胡化变革,风气更加浓烈。中山土地狭小,人口众多,人民性情卞急,拦路锤杀剽掠,或者盗掘坟墓。男子相聚在一起悲歌,辞气慷慨。燕地(蓟城)距离内地遥远,人口稀少,经常受到胡人侵扰,风俗也和代、中山相类似,人民雕悍少虑。



  燕赵地区的文化风气确实显得十分突出,甚至就连这里的女子也都有不同寻常的表现。《汉书·地理志》中说到蓟地的女子是:自从燕太子丹开养士之风、不爱后宫美女以来,民间演成风气,至汉代依然如故。“宾客相过,以妇侍宿,嫁娶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



  在这方面,赵地(邯郸)的女子表现又有不同。司马迁说,邯郸城中的女子一向以美貌闻名,她们自己也擅长修饰容貌。平日她们弹琴,穿长袖衣,脚穿轻便的舞鞋。凡是富贵人家,或者各国君王的后宫,不论距离有多远,都能在那里找到她们。“目挑心招,游媚贵富,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在历史上,阳翟大贾吕不韦娶的就是邯郸诸姬中一位容貌绝好的女子,她擅长歌舞,而且还是邯郸豪家之女,后来做了秦庄襄王的王后,秦始皇即位后尊为帝太后。汉文帝慎夫人、尹姬和汉武帝王夫人也都是邯郸人。此外,汉文帝窦皇后为赵清河人,汉武帝钩戈赵捷妤为赵河间人,汉武帝李夫人为赵中山人,父母兄弟世代为乐人。这三处地方均属原赵国,邻近邯郸。



  邯郸男子的社会交往更是有弹琴、悲歌、斗鸡、走犬、六博、蹴鞠、饮酒、狎妓等等许多名目。战国时齐国的都城临淄也是一个大都邑,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蹴鞠。邯郸人也和临淄一样,活跃自信,“家殷而富,志高而扬”,具有大都邑的人们所共有的自信和高姿态。司马迁说他们是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相聚游戏,悲歌慷慨”。这种任侠、放荡的风气在临淄、洛阳等大都市都是普遍流行的,不过邯郸却要比临淄和洛阳更为狂放,更为豪雄,这都是受了燕赵区域任侠勇武传统的影响。历代文人凡是歌咏邯郸,都免不了在六博、狎妓诸方面回顾和咏叹一番。比如唐代诗人高适的《邯郸少年行》指明是描写邯郸的,诗中说:“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像这样的诗篇还有很多很多,自晋唐至明清层出不穷。



  3 ---燕赵文化---



  燕赵地区的人们性情耿烈。战国初,赵襄子宴请代王,暗中令人用铜斗杀死了他,兴兵吞并了代国,赵襄子的姐姐是代王夫人,听到消息以后泣而呼天,说:“为了弟弟而轻慢丈夫,不仁;为了丈夫而怨恨弟弟,不义。”于是磨笄自刺而死,至今人们仍称涞源东北拒马河上游的马头山为磨笄山以纪念她。燕赵的女子尚且如此,其他人更可想而知。



  燕赵地区的人们擅长骑射,惯见刀兵。北魏时广平(今河北鸡泽)大族李波的小妹擅长骑射,能够“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人们为她而作的《李波小妹歌》中说道:“妇女尚如此,男子安可逢?”北宋时常山郡(今河北定县)北七里唐河店村的一名无名老妇,能够赤手空拳智杀契丹的骑兵。北宋文学家王禹偁在所作的《唐河店妪传》中说道:“一妪尚尔,其人人可知也。”



  王禹偁还说到河北边郡上的人们习于战斗而不怯懦,听到敌虏到来,父母帮助拉出战马,妻子帮助取来弓箭,甚至有不等穿好盔甲就敢于上前的。和南方相比,江南地区经济发达,人们生活自如、达观,甚多温情,结果也导致了南方的奢侈和文弱。



  燕赵地区的马也好,所以自古以来良马已被称为骥或驠,以地名命名。唐人杜牧说过:“冀之北土,马之所生,马良而多,人习骑战。”



  燕赵地区的文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这里的民俗古朴厚重,更近于古。宋人吴曾说:“我看南北方的风俗,大抵北胜于南。”北方人更看重亲族关系,《南史》中说:“北土重同姓,谓之骨肉,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赡助。”南北方的这一差别甚至从人名上也可以反映出来。先秦两汉古人称谓都直呼其名,到南朝时南方人则往往各取别号雅号。先秦两汉人名多用贱字,到南朝时南方人崇尚机巧,取名多用好字。而北方人性情纯真,仍旧在相见时直呼其名,取名也仍用贱字。凡此种种,看似笨拙,其实近古。



  三、岳飞与燕赵名人在文化上的一体相似性



  岳飞从地域上属于燕赵(汤阴北宋时属相州,隶河北西道),从文化上也是如此。



  燕赵之地名将、英雄辈出,仅我们耳熟能详的就有如下:



  春秋战国时有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战国中后期整兵团歼灭秦军第一人的名将赵奢、抗匈奴名将李牧、率弱燕连下强齐七十二城名将乐毅。



  三国时有燕人张翼德、常山赵子龙、河间张郃、东吴名将程普。水浒中有玉麒麟卢俊义、豹子头林冲、入云龙公孙胜、小旋风柴进、浪子燕青、忍者武松的故乡。



  近现代有京城豪侠大刀王五、侠义大盗燕子李三、义和团领袖赵三多、中华英雄霍元甲、抗日英雄马本斋、少年英雄王二小、人民英雄董存瑞、威震敌胆狼牙山五壮士。



  这些英雄、名将无不透着慷慨悲歌、勇武任侠的燕赵情怀,岳飞与他们何其相似。



  另外,在岳飞之前,燕赵大地还出过另一个著名的北伐名将祖狄,岳飞与他简直如出一辙。



  最后,岳飞历来自称起兵河朔(河北),其一生也正是慷慨悲歌的真实写照,其名篇《满江红》等无不透着慷慨悲歌的燕赵豪情。可见,无论从地理还是文化上,应该说,岳飞都是大河之北的燕赵之人,而不是中原人。



  当然,岳飞是河南人,这一点是无可否认的。或者说,河南省作为一个行政地理单元,地跨两大文化地理区域,既包括黄河之南的中原文化,也包括黄河之北的燕赵文化。这是河南省人文地理的特征之一。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tuvw38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1-01
该主题已被管理员屏蔽!
http://www.xxcx007.cn
离线汉之武
发帖
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1-23
燕赵大地上,到处有解不完的历史情结,揾不尽的英雄之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