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个农业大国。从刀耕火种到曲辕梨的出现,再到现代化的大规模机械作业,农民,农民的劳动,农民的斗争始终支撑着中国文明的天空,推动着中国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正是因为农民的力量如此巨大,所以早在汉文帝时期就提出了“夫农天下之本也”的观点,继而发展成为“重农抑商”政策。这一政策一直延缓到了满清王朝的覆灭。唐太宗也是因为亲历了隋末农民战争的风暴,才发出了“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感慨。不单是汉文帝和唐太宗,历代贤明的君主都极重视农耕。
在古时的祭天大典上,首要的事情就是祈祷神州大地风调雨顺。帝王还要亲耕,以体验民生的疾苦,过去书香门第常悬挂这样的楹联以劝诫子弟——
“一等人忠臣孝子
两件事种地读书”
有句话叫“国泰民安”——国家强盛了,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这话应该倒过来,“民安国泰”——只有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才能强盛。在封建王朝的统治下,农民的地位始终都被列在知识分子之下而远在工商之上。“仕民工商”这一稳定的社会结构一直持续了二千多年。
然而实际上呢?这支农民军的队伍实在太庞大了,庞大到他们只能深居于社会的最底层。即使在“公私仓檩俱丰实”的开元盛世,农民也不过仅仅解决了温饱而已。若逢天灾人祸,号称“礼仪之邦”的泱泱大国,甚至一次次地上演“易子而食”的人间惨剧。
回顾中国近代的历史,人们往往困惑于国民党的失败。一支拥有大批美式装备的数百万大军,一支将狂妄的日本人拉下马的强悍之师,为什么偏偏在用小米加步枪武装起来的共产党面前,表现得如此软弱而又不堪一击呢?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丢掉了中国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河山,这不能不说是战争史上的奇迹。
其实,这很好理解。国民党的政权是建立在以“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上层社会基础之上,它的政权是大资本家、大地主的政权,而共产党则是代表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起码在二十八年的斗争中,这一性质没有改变。
前些年党中央大力提倡的“三个代表”运动,以及现在如火如荼的“保先”运动,是不是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共产党这一根本性质正在逐渐的蜕变,而它的领导人又不希望这种蜕变的发生呢?
中国好比一座大厦,国民党是富丽堂皇的上层建筑,而共产党则是深埋于地下的基石。两次国共合作,使中国的大厦牢不可摧。北洋军阀,日本帝国主义都在这座大厦面前折戟沉沙。而国共合作一旦破裂,共产党撤掉了属于自己的基石,国民党的上层建筑自然土崩瓦解。
曾经和别人探讨过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孙中山不死,国共两党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长期合作?结论是否定的。
在国外虽不乏多党合作的范例,美国也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交替执政,但是却和国共两党有着本质的区别。民主党和共和党都是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执政纲领虽然不尽相同,但政党的根本性质并没有什么区别。
国共两党则不一样,他们是基本性质完全对立的两个政党,虽然他们都抱有“救中国”的同一目标。而一旦完成了这个目标,两者之间的根本利益冲突就会显露出来。这就象六十八年前蒋介石在庐山上的预言一样“中国的事情,只能由中国人来解决。”
可惜的是,蒋介石救中国的办法无异于扬汤止沸,而毛泽东则来了个釜底抽薪!
又一个新的问题出来了,一个成立于1921年的政党,一种由欧洲传播过来的思想,是怎么样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获得了中国老百姓的认同,就赢得了中国老百姓义无反顾的支持呢?
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率先发动了一场历史上最伟大、最彻底的土地革命。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的命运就是农民的命运,而农民的命运,往往也就是中国的命运。
历史上,几乎每一次农民战争的爆发,都是从土地开始的。从陈涉、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到王小波、李顺的“均贫富”;从李自成的“均田免粮”,到太平天国的“四有三无”,以及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无一例外。
然而,他们的革命都失败了。不是失败于官府的围剿,内部的分裂,就是失败于地主阶级的窃取果实。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虽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那样完备的土地革命纲领,但它并没有认真地执行。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才是最伟大、最彻底的。
自从1927年,中共八七会议上第一个土地革命口号——“打土壕,分田地”的提出,到如今已有七十八年的历史了。七十八年,对中国历史来说不过沧海一粟,但是对于中国农民来说,却是经历了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未有过的地狱天堂之间的巨变。
中国农民在七十八年中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命运转折。这里既有坚决、彻底的革命,也有政治决策上的严重失误;有英明、正确的领导,更有大手笔,大智慧的良苦用心。
今天,笔者将带领大家一起走进历史,走进中国农民的命运。只有在面对历史的冰川时,人类才会有明澈、理性、深刻的思考。看过中国农民七十八年的沉沉浮浮,相信每个人的心里都不会平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9-9-12 22:59:1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