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佩荣:诸位观众,欢迎收看《国学天空》。本周我们要介绍的是老子的“三宝”,而今天的主题是老子的第一宝“慈”。
说到“三宝”我记得我小时候听到的“三宝”,是指的是三宝饭,是一种广东馆子的餐点。那么后来念点历史知道说在明朝有一个郑和,他的故事就写成“三宝太监下南洋”。
那么学了老子之后才知道这一切的典故,来自于老子,他说我有三种法宝,一直很珍惜很保持着。
我们就要问三种“法宝”,对老子来说第一个是什么呢?就是“慈”。慈就是慈爱。慈怎么来的呢?因为老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母亲,宇宙万物都来自于道。
所以道就像母亲一样,母亲的特色就是慈爱。西方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上帝不能照顾每一个人,就给每一人一个母亲。
那么说到慈爱呢?是我们应该在学习道家之后,所具备的心态,就是心态上我们对于每一个人,对每一样东西,都要能够有一样像母亲对待孩子一样的关怀,母亲的关怀有什么特色?所谓的女子虽弱为母则强,她在关怀的时候,她非常的刚强,也非常的坚强。碰到任何困难她都会设法解决。
那么我们在儒家里面也提到,他说仁者必有勇,一个真正有仁德的人,他一定会有勇气,勇敢去做他认为该做的事。同样的一个人有真正的慈爱,对于说该怎么样的帮助别人,该怎么做对大家都有利,一定会勇于去做的。
所以老子会说因为慈爱,所以能够勇敢。那么我们在进一步看,他另外两宝,我们后面会接着说明,我们今天特别要谈到的是,老子怎么样在其他地方发挥他这种所谓的慈的一种态度呢?
我们在这里特别引用到老子第二十七章,老子第二十七章是底下的我们要说明的,他这边所说的“慈”跟“俭”不敢为天下之后,专门就“慈”来看,这一章可以说明。
他说因此圣人总是善于帮助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总是善于使用物,所有没有被丢弃的物,这叫做保持启明状态。
因此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镜,不尊重老师,不珍惜借镜。即使再聪明也免不了陷于困惑这是个精微奥妙的道理。
所以在老子这一章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呢?他提到圣人,我们再一次强调,老子笔下的圣人是“悟道的统治者”,他面对的是百姓,所以他本人需要采取一些作为,但他的作为又恰好是一种无为。
那么老子本人有时候提到圣人,提到我,提到吾,有道者,悟道者。所讲的都是同一个人就是老子自己的化身,所以老子会说,圣人善于救助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每一个人都是父亲所生,在最后可以推到道,每一样东西我们讲自然而然产生出来的,也都可以推到最后是道。
那道让这些人跟物可以出现的话,一定有他出现的理由,我们讲到说每一样东西的出现,都需要各种条件的配合,条件配合了,他自然出现了,所以他的出现,可以说是经过某种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选择,就好像母亲生出孩子,生出子女也是某种有意或无意的选择。一旦生出来之后,就有他存在的理由,跟他的价值。
所以老子很强调这一点,你不要有一种人的观点,说我喜欢这个,讨厌那个,所以做父母的他不会说,假设我有两个孩子念书念得好的,真是好孩子;另外一个念书不好的就说怎么搞的,生的这个孩子书念得不好,没有这样的父母。
如果有的话,那是做父母的他本身应该去想一想,自己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所以老子后面就提到善人跟不善人分两种,他说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师。
为什么?老师他是先了解道理,走在前面,那不善的人,就好像学生一样要跟着走。所以善人可以教导不善的人,那倒过来不善人是善人的借镜,借镜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提醒自己说,如果你不小心就会变成不善人的样子,所以这个师跟资这两个字今天普遍使用,作为一个学校,师资好不好?但是师跟资在老子这边是第一次出现,等于是善人跟不善人要互相配合。
那对于老师当然要设法去尊重,那对于借镜也要设法珍惜,这两个要相互为用。所以了解这个道理才能称作是懂得道家,懂得老子。
所以在老子的思想里面他第一个宝贝,第一个法宝我们再简单的说一下:人活在世界上你要带着什么样的心态?你最好是学习道,你学道了之后自然而然就会有一种非常慈悲的胸怀,非常宽容的心态,对每一个人都会去尊重,对每一样东西都会去珍惜,那么你活在世界上就没有一种特定的压力,说我一定要怎么样,我一定要求别人如何,要符合我的要求跟我的标准,就不需要如此,完全接纳,完全接纳之后,才能够真的去欣赏。
所以道家的精彩就在这里,让你把宇宙万物包括人在内都回溯到他最初的根源,从最初的根源来看的时候,宇宙万物每一样,他的存在都有他的理由,都是不容易的,因此值得我们去珍惜。
所以我们学老子什么?能够把老子提到善人不善人,一个做师一个做资,做老师做借镜,互相配合起来。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在某一方面可以做别人的老师,而别人也在某一方面可以做我们的老师,大家互相来学习,这个路是永远可以走下去的,学习道家永无止境,因为他的智慧会让一个人的生命得到真正的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