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715阅读
  • 1回复

2007年湖北高考文化作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8-22
 

回归母语的本源


华灯初上,呷一口清茶,指尖轻轻滑过泛黄的《诗经》,是何等逍遥自在!


雨后初霁,心与天空一样澄明,细细品味宋词的字字珠玑,又是何等的酣畅淋漓!


无论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缱绻,还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迈,都是母语带来的美感与享受。


我们都应远离多元化的浮躁,回归母语的本源,灵魂才更加充实自然。


母语是我们最初的语言,如同母亲的乳汁般滋润心田,哺育灵魂。母语对民族是生存发展之根,对国家是源源不断的动力。在这个喧嚣纷杂的时代,我们开始崇尚最新潮的外来词汇,“酷”、“卡哇依”声声入耳,最传统而丰富的母语却淡褪了视线。我们开始趋之若骛地报考托福雅思,报名的队伍蜿蜒数十米,而母语的等级测试却鲜有出现。


不禁疑惑,我们的母语怎么了?我们究竟应如何对待母语?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肩负民族振兴的大旗,年轻一代怎容得忘记母语?


华中科技大学曾有规定,报考研究生者必须背诵《论语》《老子》。因为这看似艰难难争的古文包含了儒道思想的精髓。此举一出,好评如潮。


真正掌握了母语,回归母语经典,文化的火种才得以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的灵魂将更加充实和美丽。先秦的诗经楚辞,魏晋的乐府双璧,盛唐两宋的诗词雅韵,明清的小说散文,都源源不断地为精神注入营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求贤若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的缱绻情思,“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壮志难酬,“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瑰丽风光,都深深地印在我们灵魂深入。


远离浮躁,回归母语,我们一样跟上时代的节奏。高速发展中的中国,正向世界展示焕然一新的面貌。据资料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加大推广汉语学习的力度。在法国,汉语已将成为第三多的选修语种。那么,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是否应更重视母语的学习呢?学习母语,更能促进对外来文化的学习,更能融入全球的趋势,展望未来,追贤古今。


回归母语,我们将传承文化,提升灵魂,紧随时代!


拨开浮躁的乌云,母语将展现一片明朗的天空。


〖简评〗


文章论述了汉语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和意义,内容充实,立意较高。作者既有热爱母语的感性叙说,又有面对母语在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冲击而作出的理性思考。例证有的放矢,分析准确透辟,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内容判为一等。


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古诗文的引用得心应手,很有文采。比喻贴切,设问合理,文句蕴含丰富,表现出了很好的写作素养。


 


化不开的母语情结


我喜欢听那温柔得如丝竹的吴侬软语,不禁就会想起古代的那些江南华裳,还有那似水的女子;我喜欢听那韵味儿十足的北京腔,那缓慢的语调,不禁让人生出一种怀旧的情愫。是的,它们都是我的母语中开出的最绚烂的花朵,所以我爱我的母语,我与她有着化不开的情结。


喜欢在暮秋的黄昏,捧一本发黄的诗集,斜倚楼栏,轻轻吟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诗句,于是记忆就在那一瞬间飘散开去。暮色四合的时候,夕阳在青石板上洒下它的余辉,朴素的阁楼,孤独的人儿,离愁的煎熬化作点点相思泪。也许这就是我的母语所独有的诱人之处,三言两语,却总是让人思绪飘飞。


喜欢在天光大亮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清静的林子里,品味一篇篇精美的散文,体味文字的温存与深韵。刘卫东曾写到“我一直认为我的母语和中国古代的鼎都来源于青铜的精华。一言九鼎,把语言的美推至一个后辈难以企及的地步。”精到的比喻,它使我一下子就领悟了母语的那一份厚重感。也许这就是我爱着它的原因吧,因为它厚重,总是让爱上它的人防不胜防,我就那么沉醉其中了。


当我看着我的同胞淹没在朗文、牛津的坟墓中,当我看着吃着汉堡、牛排的洋人操着一口极不标准的普通话登长城时,于是我哭了,长长的泪线中我看到的是和我一样黑眼睛黑头发的他们,青衫长褂成了西装革履,低语吟哦也被高声的喧哗所吞噬,我的母语也失落在了无情的江水中。再没有了浅青色的油纸伞,也没有了狂放的胡人铁骑,他们都被囚禁在了历史的铁匣中,只是我的母语,我的中文,你在哪儿?我看见柳永在哭,泪水打落在艳红的花丛中;我看见东坡在哭,泪水雨点一般洒落在黄河的江水中……


但是,我的心突然静了下来,因为透过这些蠕动的人群,我听到了嵇康遥远的绝响,我听到了阮籍的那一声长啸,我听到了李白对月长叹……是啊,他们其实一直都在。我的母语,她一直都没有远离。


我深爱着我的母语。在每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当我面对黑暗时,耳边总会想起母亲的那句“孩子,别害怕”,于是就有了大步前行的勇气。在每一个凄冷落寞的黄昏,当我孤独寂寞时,耳边朋友的那句“朋友是一辈子的事”总是让我倍感温馨。这就是我一直深爱的母语,她总是有一股神奇的力量,让我的生命的路途上布满欢声笑语。


粉黛,朱门,长街,一幅清清街景;斜阳,疏林,老树,一派落寞气象,是文字,使它们有了更深刻的意象,是中文,给了它们新的繁盛。


中文,我的母语。那些以梦为马的诗人,因你们唱响春天的绝响;那些以笔为矛的文人因你们演绎生命的绚烂。那呢喃的声响,就像那些黑眼睛黑头发的人们,永远是那么的亲切。


我的母语,我深爱着你,那化不开的母语情结,永远是我最温柔的记忆。


点评:一、文章结构谨严。开篇点题“我爱我的母语,我与她有着化不开的情结”。随后用优美的语言娓娓道来,从“暮秋的黄昏,捧一本发黄的诗集”到“在天光大亮时在林子里独品味精美的散文”,写出了自己陶醉在母语中的情景。随后掉转笔锋,指出被英文包裹着人们及一直存在着的母语,表达对母语的热爱。将一种特别的优雅贯穿全文,赋予文章于鲜活的生命。二、情感真挚、细致,表达有致。首先营造沉醉母语的意境,展现母语的巨大魅力,写出了热爱母语的原因,然后选取有代表意义的几个意象,让读者体味到母语的无穷力量,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升华。文章自始至终都洋溢着对母语的热爱。三、文笔优美流畅,如行云流水,舒展自如。





善待母语,再铸辉煌


还记得“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这句诗吗?每当看到它,仿佛就看到我们的祖先前辈们拿着毛笔写方块字的喜悦,喜悦至极,他们就成了“非人磨墨墨磨人”磨出了隽永的中国字,也磨出了地地道道、纯正丰富、美丽无比的母语,但在物质极其充裕的今天,她柔弱的身体被我们粗鲁地腐蚀,她美丽的容颜正在被我们无情地诋毁。


一、网络时代,母语正被侵蚀


今天,网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它成了人们交流思想不可缺少的平台,它为我们带来的好处无须多言。但随着网络的发展,一些网络流行语接二连三地出现,譬如“网虫”“黑客”“防火墙”“依妹儿”“帖子”等,它们在传承者的口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被说出来,更有甚者上网见面说“hello”,下线时“886”。他们却不知这些所谓流行词派大多背离了传统的组词方式,和辞典意义不甚关联。当你看到这些毫无内含意韵、更无精神载体的语言时,你不觉得这些臆造的符号有悖于中国汉字博大精深、意味深远的美称吗?你不为我们传承了几千年的精髓如今却被如此对待而汗颜吗?


二、英语时代,母语正被冷落


随着中国加入WTO,英语教学已在全国普及,本来作为工具,适当了解和学习英语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个人发展有一定的好处,但对英语崇拜到了要以英语通四级才给学生发毕业证,选幼儿园要双语幼儿园,第四届全球华人物理大会上全用英语、语文教学用英语的地步了,这委实让人觉得太悲哀了。你能想象,今后见面打招呼用“Hi, What a wonderful weather”,大学生外语通四级、六级,汉语通初级的凄凉景象吗?我们能忍受被ABC包围的中国国度吗?当这些不堪想象的景象接踵而至时,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难道不该为母语被冷落而愤恨悲哀吗?


面对中华民族特有的、千百年来炎黄子孙所赖以生存和延续的文化基因的汉语,当她被侵蚀污染时,作为传承人的我们,请负担起一点责任。尊重他,理解他,规范运用他,创造他,让具有“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浑气势,“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深思哲理的意韵深长的汉语充实我们的生活,升华我们的灵魂!


让我们善待母语,再铸母语的辉煌。


点评:一、文章思路清晰,主题突出,观点鲜明。文章用对偶句作为小标题,阐释对母语的认识与隐忧,最后提出自己的主张:“让我们善待母语,再铸母语的辉煌”。使自己的思想充分展现出来。二、文章语句优美。它首先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她柔弱的身体被我们无耻的腐蚀,她美丽的容颜正在被我们无情地诋毁”,运用拟人手法揭示了母语运用的现实,让人触目惊心。其次得益于名言警句的引用。名言警句丰富了文章的内涵,展现了母语的魅力。




墙·血液·爱国心


我有过这样一个梦境:几个人正在垒一座墙,然后,更多的人加入了他们的行列,墙,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的某一天中,又有不少人开始阻碍着墙的加高,终有一天,他们的力量不断壮大,墙终于被推倒了,倒塌时,血流成河,一朵朵血浪凝聚成爱心形状,冉冉升起,如同最璀璨的烟火盛放在深蓝色的天空里,光影变幻,时光流转。起初,我无法理解这个梦境的意义,甚至觉得它与母语毫无关联,直到现在,我才明白……


仿佛在一夜之间,网络上出现了错字连篇的文章;仿佛转瞬之念,“Q版语文”等渗透着庸俗无聊和低级趣味,渗入了生活的各个角落;曾几何时,诗词歌曲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曲让位于日剧韩剧。人们忽视了母语的思想与审美魅力,表现出对形式美、内容美、思想美、艺术美的淡漠。可喜的是,有众多的有志者开始关注母语教育。有些学校开设了“诵经”专题课程,出了早读读本,这些都是有益的尝试。更值得欣慰的是,即将在全国逐步实施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已经将众多的古典诗词歌赋,列入了选修的范畴,这必将大大加强中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热爱母语的情感。


母语面前正竖立起了一道道国人筑起的墙。


殊不知,每一种母语语种,都是一个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承传载体。用它,文人们可以写出如“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般缠绵的诗句;可以写出“欲层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种坦然;更可以写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凄美绝伦。我们可以读到“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雄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思哲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面。


母语背后流淌着历史文化的血液。


当“疯狂英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了整个中国,当越来越多的学生被迫花在英语学习上的时间和精力超过了学习汉语的几倍,更多的人认识到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文明不可丢弃的家园,重拾对母语的重视。汉语也正以其自身的博大精深吸引了无数国内外学子和教授研究她、学习她、开发她的智慧与光芒。封闭式管理的私塾式教学异军突起,《诗》《书》《礼》《易》《春秋》成为大学语文的基石,而且众多文学爱好者一直致力于创作出更优的作品,力争达到诗情画意的散文境界,吟咏出发人深省的感悟。


母语自古凝结着千千万万的爱国心。


继续着那萦绕心头的梦境,我望见在万墙倒塌的废墟尽头,一棵苍天大树拔地而起,稳固地屹立在那儿,似乎很久以前一直在那里,现在,将来也会一直长青。那是我们的母语,我们的爱国心!


点评:一、结构新颖,首尾呼应。文章以一个发人深省的梦境开篇,“倒塌时,血流成河,一朵朵血浪凝聚成爱心形状,冉冉升起……”设置悬念,吸引读者,让人满怀期待往下读。然后笔锋一转,转到对现实的概述,继而又由现实转入梦境,“望见在万墙倒塌的废墟尽头,一棵苍天大树拔地而起,稳固地屹立在那儿”,表达了自己对母语的热爱。二、主题深化有致。整体上从梦境到现实,从墙到历史文化的血液,再到爱国心,使文章的主题逐步深化。三、语言优美。首先得益于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文中的排比贴切,比喻新奇独到。其次是巧妙借用名句,为文章增色。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8-22



“听妈妈的话”


湖北考生


听妈妈的话,别让她受伤;想快快长大,和能保护她,天使的魔法,温暖中慈祥……


中华之母,给予了我们龙的血脉,作为龙的传人的我们有责任将我们的母语溶于我们的血脉之中代代相传。听妈妈讲那语言中的神奇,听妈妈叹息历史中的不屈,听妈妈的话,听中华之母的永恒华语之曲。


听悠悠南山下陶渊明乐观与纯真。“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生活的压迫怎会动摇这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七尺男儿,于是他爱上了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于是他爱上了田园,“晨兴理荒秽,带同荷锄归”。他的那一份坦荡与潇洒、清高与向上使得他能悠哉游哉的生活在葱郁的田园之中,品味着那一份“万人皆醉,唯我独醒”的神韵。


爱听陶渊明,因为中华的母语中少不了他的积极与乐观,是他给妈妈的语言中注入了欢乐与悠闲。


听李白把酒吟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孤独的他吟出自己心中的渴望,凄冷的凉风散不去他永恒的豪放与坚强,因为他仍在逆境中呼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苍海”的壮志豪言,最终没有辜负那句“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桀骜。


爱听李白,因为中华的母语中少不了他的那一分豁达与豪迈,是他给妈妈的语言中注入坚定与勇气。


听李清照的哀怨与相思。她有自己的忧愁,却同样拥有女性的细腻与柔情,婉约与唯美是她不懈的追求,纵然有“帘卷西风,人比黄瘦”的哀伤,纵然曾有“秋风秋雨秋煞人”的苍凉,纵然有“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心伤,但她却仍然不懈前行,用忧伤作为前进的动力。


爱听李清照,因为中华的母语中少不了她的幽怨与执着,是她给妈妈的语言中注入了柔情与悲凉。


听……


妈妈的话说也说不完,话中的内涵与精髓更是千古的绝唱、历史的声音,神龙的母性和中华的语言,夹杂了太多情感,凝聚了太多的期盼。


听妈妈的话,更要记住妈妈的话,守住自己那一份根基,让妈妈的语言融于我们龙的血脉,代代相传……


点评:一、文章构思精巧。文章以看似幼稚的话开篇,以听贯穿全文,把母语比做妈妈,借妈妈之口,展现母语的精深与无穷魅力。二、事例精当,灵活自如。文章选取陶渊明、李白、李清照三个文化名人,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的情感与意志品质,如“豁达与豪迈”“ 幽怨与执着”“ 积极与乐观”三、首尾呼应。以妈妈的话开篇,又以妈妈的话收尾,文章首尾圆合,结构井然。



心系母语


   


我像爱我的母亲一般热爱着母语,那种爱,已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它像那淡雅却缠绵的芳香,从我的心底慢慢地散发出来,弥漫了我灵魂的每一个角落。


当一批又一批如潮水般的人们爱上了圆润上口的英语、优雅悦耳的法语、甚至是风情万种的西班牙语和那严肃谨慎的德语时,有一种东方的天籁却依然在回响着。没有“失宠”般的惊慌,更没有“淘汰”后的惆怅。此时的她,更像一颗屹立在群山之巅的苍天大树。傲然挺立,俯看天下。因为她那伟岸的躯干和绵长而坚固的根系让她坚信:脚下的人们,只有穿过环绕山腰的迷雾,才会看见站在最高峰的自己!


我对母语的爱是广泛的,然而却不是空泛的,这份爱,源于每个字,每句话……


从《诗经》到《楚辞》,从汉赋到《史记》,从唐诗到宋词,从元曲到章回体小说,博大精深的汉语文化令人如痴如醉。如若说汉字是水滴,那么这一本本诗赋,词、典便汇集成了心中的江河,它让我们干渴的灵魂得到了滋润与洗礼。


她已是一位老者,岁月的轮回在她的身边已环绕了千次。从原始巫觋 口中唱出,从孔子庄子嘴里说出,从李白杜甫中得到辉煌,从鲁迅郭沫若中得到延继。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沧桑,是别的语言无法比拟的。


我像吟唱一首千古传唱的绝响般品着它,听着它,感着它,用身体中那股最清澈的泉水浇灌着它。为之着迷,为之疯狂。用它,可以写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般缠绵的诗句;可以写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种豪迈;更可以写出“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那种无奈与惆怅。我实在无法找出一种能与它相媲美的语言了,因为它,已占据了我整个思想。


我们的母语,是伟大的,是坚强的。在上世纪的30年代已成为历史时,可东北三省的人民却永远忘不了那黑暗的日子,那种连母语都被禁用的日子。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在思想上的禁固却怎么也斗不过坚如顽石的母语,而母语更是如雄雄燃烧的烈火,越烧越旺!因为华语是符咒,只要轻轻吐出,就能托起一个湮没的天地,开启一道生命的闸门。


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我无时无刻不为我们的母语而自豪,它是一道光。照亮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它是一堵墙,为我们的民族构筑了无人可摧的精神防御!愿化作一颗晨露,将母语的光芒反射,让它的美在世人眼中绽放!


点评:一文章富有真情实感。作者以自身对母语的感受为出发点,赞美母语的博大精深。二语言优美。作者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展现了母语的伟大,如比喻、对比、引用,为文章增色。





如果没有你


如果没有你,我该怎样进行对生命的诠释;如果没有你,我该用什么来感知、体验、领悟、认识周围的世界;我该如何享受别人生命中的文化所在。


是,我不能没有你,我无法抗拒你的魅力。


困为有你,柳永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绘成了一道素丽的风景,流传千古。因为有你,才有了“君不见黄河之水在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势雄浑,有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深思哲理,有了……因为有了你,才维系了一个民族的文化纽带和精神支柱,代表了一个民族的尊严。如果失去了你,诗词歌赋就让位于流行歌曲,京剧昆曲让位于日剧韩剧。歌德康德难觅其踪,言情武侠大行其道。淫秽暴力,沆瀣一气,人们因缺少文化的熏陶,而无健全的人格,则更是胸无大志,剩下的就只是孤僻和绝望。


淙淙流泉,月下海洋,浩淼天际,当我置身其中用心聆听时,我听到一种声音,它从原始巫  口中唱出来,孔子庄子那里说下来,从李白杜甫白居易齿中哼出来,响起在塞北沙场,响起在江南水乡,几千年改朝换代未曾改掉你,《二十四史》中的全部都是你,无法用言语表达你的威力和温柔。


你吸引我的不仅仅是语言内容上的魅力,也在与你形体的美,你独立于艺术界,每一笔每一画都能体现出区别。王羲之为了追求你的骄姿身影,不惜将衣服划破,不惜将池塘染黑才写下流传千古的《兰亭集序》。


你没有英语圆润上口,没有法语的优雅悦耳,没有西班牙语的风情万种,也没有德语的严肃谨慎,有的只是东方的古老深厚,像一棵苍天的大树屹立在那儿,好像它从前就一直在那儿,现在,将来也都会一直在那儿,那是你——我亲爱的母语。


所以,不能没有你。


点评:一作者用第二人称来称呼母语,仿佛在和母语对话,拉近了彼此的距离,使人倍觉亲切。二运用假设“如果没有你”来展现母语的文化内涵、母语的魅力。三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引用古诗词和文化名人充实了文章的内容,如排比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气势,对比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母语如河



     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


                           ———题记


依稀梦中,远古先人吟唱着古老的歌谣在田间河边勤劳地耕种。从《诗经》中一路走来,我听到无数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吟诵着不朽的诗篇,抑扬顿挫、断金切玉,每个字都那么妥帖,那语言仿佛活了过来,如梦谣般轻轻吟唱着中华民族的风骨和气度。


是的,从来未曾将汉字看成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死物;从来未曾将汉语看成简单的交流工具。从来,我都是将它放在高高的神坛上,当作祖先千百年传承下的民族图腾般顶礼膜拜。神圣而虔诚。在我眼中,母语如河,流淌着先祖的谆谆教诲和万般叮咛。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从《诗经》中,我知道中国人众口传承的君子形象是温润如玉、坚硬如玉的,那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雍容的气度。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从李清照的深情歌颂中,我明白中国人欣赏的是怎样豪爽大气的英雄。


雄浑壮阔、气度雍容,简简单单的汉语告诉我们的竟是如此宽广的胸襟,传达给我们的竟是如此深刻的哲理!教我们如何不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母语?


然而,令人惊诧悲愤的是,众多言论举措甚嚣尘上:在只有华人物理学家参加的大会上,主办方要求所有专家学者一律用英语发言;大学生的必修科目是英语,汉语却被漠视;众多公共场所,标识牌上使用的竟也是英语!


触目惊心,汉语,我们的母语,竟被漠视弃置到了如许田地!


在日本人无所不用其极地在沦陷区推行奴化教育,进行日语教学时,广大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汉语最终不能被从中国历史上抹煞!然而,如今,为何我们不能将我们的母语深深地尊敬、刻骨地铭记?


依旧,喜欢端端正正的方块字;


依旧,喜欢音韵和谐的汉语。


因为,那是我的母语,是深深植根于民族土壤中的我的母语。


母语如河,请仔细聆听波涛的絮语,因为,那是灵魂的诉说。



【点评】


作者先用一段题记切入话题:唐诗过后是宋词,那么国内的“英语热”过后呢?我们是否该拾回对母语的尊重和热爱?劈头责问,先声夺人,发人深省。然后文章围绕一个“比”字展开。一比:母语昨天的雄浑壮阔、气度雍容与今天遭受漠视的现实构成对比;二比:当年在那样艰难的岁月中能够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奴化教育,而今天国家强盛了反而不能尊敬保护母语:三比:文章结尾用“母语如河”的比喻收束全篇,点明题旨,同时也暗含母语如同大河一般厚重、雍容、温润,从而生生不息,代代传承。文章构思大气,蕴涵颇丰,语言表现力较强,是考场作文中的上乘之作。


(湖北省高考语文评卷点业务组成员袁汉杰)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