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708阅读
  • 0回复

“清水与浊水”话题作文导写 作者:吴少杰 郑爱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31
[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发现,生活中存在一种“清水浊水效应”:一滴清水,不能使整杯浊水变清;一滴浊水,却能使整杯清水变浊。
  其中蕴含的道理看似浅显,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领悟呢?对此,你又有着怎样的体验与见解呢?请以“清水与浊水”为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立意点拨]
  这是一篇关系型话题作文,话题材料是一种富有寓意的生活现象。“清水”指高洁的品质、高尚的思想、正直的品格,或具有这种思想的人;相反,“浊水”便指恶劣的风气或思想腐化的人。文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立意:
  1.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一个品质高尚的人要做到“出污泥而不染”,始终保持自己高尚的人格,这样才能保全自己,减少坏风气的扩散。屈原便是一例,为了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断奋争,绝不与社会同流合污,最后自投汩罗江而死;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远离污浊的官场,归隐南山,东篱采菊。
  2.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一生中做一些好事可能引不起人们的注意,而一件坏事却会让人永远记住,影响人的一生,故而,我们要洁身自好,不让自己跌入罪恶的深渊。一个官员可能建立过赫赫战功,也可能有过辉煌的政绩,但因为一次贪污受贿,便身败名裂,成为历史的罪人。建国初期的刘长清、张子善便是很好的例子,当代官员更是举不胜举。
  3.反其义而用之。一滴水可以使整杯浊水变清,一滴浊水未必就能将整杯清水变浊。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可以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变好,甚至可以使整个社会风气为之改变。

 
  [例文选粹一]

  英雄的悲哀
  吴思彤

  在人类历史的天空中,有时乾坤朗照,有时乌云密布,而在那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长夜里,却常常闪烁着英雄的光芒。光明和黑暗总是互为背景。
  英雄是耀眼的,如璀璨之星,在沉沉黑夜中独放光芒。然而,往往这种正义之光却在惨烈的黑暗背后掩藏着无尽的悲哀!在万马齐喑的昏暗长夜,或许仅凭一个英雄之力,是不足以驱散整个社会的黑暗的。
  屈子有济世之心,匡世之才,然面对楚王的昏庸,群臣的谗佞,屈子又奈之何?一滴清水如何敌得一池的浊水?唯有悲叹“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无奈。然而他虽投身清流,长辞人世,终未改其灵魂的清白。2500多年之后,连韩国人都抢着要纪念他。
  当历史的书卷翻到东晋,我们穿越时空看到了陶渊明采菊东篱的身影,为了不与乱世合污,他宁可“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离开黑暗的官场,归隐田园,荷锄南山,采菊东篱。吃苦受穷为的是保持本性的纯洁,面对唯利是图的世风,,蚊蝇逐臭般的腐水,众生趋之若骛,而陶公就像净莲一样,独出污泥而不染,何其可贵!
  暗世总是不显贤才,小人总是羁绊英雄之路。任你有经天纬地之才,匡世济民之举,又奈何。
  只有悲哀,英雄留下的悲哀最令人叹惋伤心。然而,此种悲哀非小数。
  岳武穆赤心报国,高举抗金大旗救民于水火,长歌“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他的英风豪气震古烁今,可惜英雄末路是悲壮无奈的:一腔热血没能洒在报国的疆场,满怀忠义屈死在奸佞手中。只因那皇帝昏庸,奸臣卖国,黑暗王朝风雨飘摇,在这样一个污浊的环境里,一滴“清水”如何澄彻乾坤呢?
  每每想起岳将军,我便怒发冲冠,热血沸腾——可怜,可恨,可叹!如此一伟大英雄竟然英年早逝,精忠报国的将星淹没在奸佞小人的口水里!
  我敬佩这些英雄们,虽然他们大多未能成就宿愿。但我敬佩他们这些铁骨铮铮的汉子!面对浊世,他们秉持高洁;面对苍生,他们力挽沉舟。虽然整个颓世如“大厦将倾,一木难支”,必然败落下去,但英雄的存在足以说明:天地间,正气长存,“清水”永清!他们永远是人类的希望!
  当后来人翻开历史,会为这些不朽的生命而振奋,会为他们的光芒所照耀。我赞佩人间这些真的猛士,为了正义而直面惨淡的人生,为了众生而正视淋漓的鲜血。
  葬送英雄的时代是悲哀的,而英雄的价值永远超越时代的界限。乱世浊流,方显英雄本色!而英雄的本色就是天地间正气所在。
  让悲哀不再,浩气长存!

  [简评]本文视角独特,作者选取了历史上众多悲哀的英雄作为例子,从反面角度很好的阐释了乱世之中英雄的悲哀,也鲜明地表达出作者的价值取向: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一滴“清水”,也要在乱世浊水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唯有如此才能让正义永存,悲哀不再!此外,本文论据充实,论证深刻,语言大气,全篇文章一气呵成,非有高深的语言功底不可为之,可谓考场作文一篇佳作![指导教师吴少杰]



  [例文选粹二]

  花香满径
  王飞

  这是几年前的事了,而我却久久未能忘怀。
  那时,我家住在一条说不上名字的巷子里,听上去似乎充满了田园野趣和历史气息。说来可笑,胡同文化经历了九曲十八弯传到我这儿时,便只剩下人们的口舌之争与喋喋不休的抱怨。就像榨过糖的甘蔗,再也没有多少甜味。
  巷子临街,也许这个偏僻小镇所能赋予这里的唯一优点便是没有市井的喧哗和空气的污染。可是,因为没有垃圾回收站,也没有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环境日渐恶化。夏日里,苍蝇聚集的垃圾堆成了居民抱怨的核心。这一切的最终结果是:人们决定把小巷尽头拐角处那片草地作为公共的垃圾场。
  于是各色名样的生活垃圾便从各家各户汇集这里,五颜六色的垃圾袋在风中张牙舞爪,死鼠烂菜散发着臭气。经过巷口,人们一个个掩鼻而过,满是厌恶的神色。奇怪的是,居然没有一个人想出应对的良方。于是,日月流转,垃圾依旧。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习惯把怨怒宣泄在不恰当的地方。每次从那儿经过,都有想大骂一通的冲动,可是也不得不先摒气跑过。过后,冲动消退了,怨怒也就大半忘却了。
  每个人似乎都习惯了这样的生活。
  一日,我又路过那儿,却一眼看见一个十几岁的女孩正在垃圾堆旁努力地挖着什么。我强忍着想跑远的欲望,好奇地凑上前去:
  “小朋友,你在找东西吗?”
  “不是,我在种花。”
  “种花?在这儿?”
  “对。妈妈说,花是最香的,我把花种在这儿,这儿就不会这么臭了。”
  “可是几朵花又怎么能遮盖这么大的气味呢?”我不忍心告诉她,种了也一定活不了,便委婉地这样说。
  “可是不种又怎么能肯定呢?我一定会种好多好多花儿,让这儿香香的。”她一脸自信。
  这件事情不胫而走,我无从得知别人听后的感受,只是惊奇的发现,很多成年人加入了改造环境的行列。一个星期后,垃圾堆消失了——代替它职务的是一个大垃圾箱;又过了一段日子之后,那儿开满鲜花。
  我惊愕了。
  我一直信奉:一滴清水,不能使整杯浊水变清;一滴浊水却能使整杯清水变浊。因此我确信几个爱生事的人会说三道四,更确信那个孩子的努力不过是个玩笑。而现在,我却无言。
  一滴清水也许不能使浊水变清,却能将它稀释,哪怕微小,但只要有希望,便要相信,终会花香满径。
  [简评]
  本文选取了日常生活中乱倒垃圾的现象为我们诠释了“清水与浊水”的关系,清水有时显得微不足道,但是只要我们人人去做清水,从灵魂上去澄清我们自己,是完全可以让周围少些浊水,多些清水。正如一位哲学家说过那样,要想让田地少长些野草,最好的办法就是多种庄稼。文章语言朴实,选材贴近生活,道理简单明了,是一片不错的文章。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