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776阅读
  • 0回复

蒙正苗族与夜郎竹王文化相关简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7-10
蒙正苗族与夜郎竹王文化相关简况

 

一、       分布及人口情况

居住在以镇宁自治县革利为中心的蒙正苗族,语言属川黔滇方言。有独特的头饰、服饰。分布在镇宁、紫云、西秀区三县(区)交界处的11个乡(镇),68个村,158个自然寨,约5000余户,人口约25000余人。


二、他称与自称

他称:汉语很早以前称“濮”、“僚(音老)”,后来称“古董苗”;意,古老古代就居住在这一地区的苗族;自称:很早以前称“盲”、“蒙克”,后来称“蒙正”。“蒙正”翻译成汉语是遗留下来的。自称是夜郎竹王的后裔。经专家考察认定:蒙正苗族为夜郎国王室后裔。


三、蒙正的由来

传说:很古老的时候,因战争被打败后,官家下命令,不让这支苗族居住在过个地方了,强行把全族迁往很远地方去。老人和小孩走不动,迁走的人说:“你们跟着走是拖死,你们死在路上不忍心,干脆做好坟坑;你们都去睡在里面,坟盖时留个孔,做点吃的放在枕头的平台上,吃完就死在坟里,我们走的也放心了。”年青的走后,老的吃完枕边的东西后,有的就闭着眼睛饿死在坟里;有的待官兵走后就从坟里爬出来了;小孩吃完后肚子饿挨不住都从坟坑里爬出来。现在这支苗族就是从坟堆里爬出来繁衍的后代,故自称“蒙正”。


四、竹王崇拜

蒙正苗族不信神,敬奉祖宗竹王,说夜郎竹王是他们的老祖宗;竹王成了维系着一个家庭的人身依附。生需要得到竹王的保护,死去为得到祖宗竹王的承认;因此,男性成人都要举行仪式供竹王,死时用供的竹片陪葬,有了竹片为证,到阴间祖宗才承认。妇女用两块竹片髻在头顶上,以示对竹王至高无尚的崇拜。


供“竹王”是革利地区苗族群众男性成年人一生中的大事。男性成年人一生中供竹王最重要的有三个环节。

  
一是杀母猪安竹王位;二是束供“竹王”偶像; 三是死后用供竹片陪葬。


蒙正苗族的竹王崇拜,2007年已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五、王印和县印

至今,在这支神秘的苗族群众手里,还传承着一枚汉代时夜郎国竹王“多德”自制的“王”印和一枚朝廷颁发的县印。


1、古夜郎国王印:夜郎王自制的王印为合金铜铸成,印面为方形,边长为5.5x5.5厘米,厚1.5厘米,高3.8厘米。


 “掌握这枚夜郎王大印的老人称他是夜郎王多德的第75代子孙。20064月经上海专家林国恩破译了大印上下方左右两个文字“多德,”即夜郎王的名字;20075月此印经原北京市文物局研究馆员、从事文物鉴定38年的孙晓虹专家进行断代鉴定。结论为:汉代(少数民族地区)。文字的破译与材质的鉴定均在汉代,该印与夜郎国存在的时代稳合。   


20071030镇宁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在贵阳举行“夜郎王印落定镇宁”新闻发布会,公开向参会的领导、专家、新闻媒体展示了夜郎王印,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反晌。


2、朝廷颁发的县印: 至今蒙正苗族手中还保存着一枚材质与王印相同,朝廷颁发的县印。该印由金铜铸就,印面为正方形,边长为5.5厘米,厚0.5匣米,印面阳刻了“云庭县之印”五个字,字体为小篆。


《史记》卷一百一十六《西南夷列传》第五十六中记载:“上许之。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人,从巴蜀笮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蒙厚赐,喻以威德,约为置吏,使其子为令。”汉武帝建元六年即公元前135年,唐蒙受汉武帝的旨意,不远千里与夜郎王多同见了面,欲招降夜郎国,此次会谈中,唐蒙除了用汉王朝的威势和恩德晓谕多同外,还承诺给多同等人设置官吏,并让多同的儿子任县令。招降夜郎国后,夜郎被设为犍为郡。云庭县在哪里?待考。


可惜印把巳被折断。这是一位住在革利地区的苗族村民保存的,2002年,这位持有者因经济困难想卖掉这枚印,因查看是否黄金铸成时故意敲断了印把,印把现已丢失了。印把顶端呈圆形,高约7厘米。


六、夜郎竹王古遗址


1、竹王祠:在镇宁自治县江龙镇崇宇山村古代建有夜郎竹王祠,“文化大革命”被毁坏,后修路拆掉,现还剩墙脚遗址。


2竹王城:在竹王祠左边有一个村寨,苗语叫“尤最郎,”汉语叫竹王城,还有古代石砌的城墙等建筑遗址。现在“尤最郎”居住的均为汉族,肖景荣说:因这里过去是苗王住的,为了保全寨平安,每年我们都要到崇宇山、猛正去请苗族祭祀师朱洪顺、朱启成来用苗族扫祭。


3、大干丈古城堡:孟获城位于大干丈的自然村里,居住的村民为苗族和布依族。20064月经贵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田玉隆实地考察后称,这是他在贵州看见的最大规模的古城。这座古城修建在一座高高的山上,山头西面是万丈绝壁,东、南、北三面则以三道城墙作为三道防线。第一道城墙围着山修建、呈椭圆形,第二道城墙比每一道城墙稍长,第一道城墙的两边终端与第二道城墙相接,第二道城墙的两边终端与山西面的绝壁相接,第三道城墙位于山的最高点,同样两边终端都是与绝壁相接。第三道围墙围住的面积可修建数十栋房屋,要想进入第三道城墙的防区,必须要先经过第一道、第二道城墙,由此不难看出,第三道防区是这座古城的中心。


4 活人坟:江龙镇猛正、猫猫冲、大干丈一带山坡上,有成片的活人坟,一片均有成百上千个,六十年代后修路、开荒等均已毁坏。现仅在猛正、猫猫冲山坡上有少数零星以众不同的“活人坟。” 猛正村村民朱启成讲,这种石洞一直被当地人叫做“活人坟”,“活人坟”长约3米、宽约0.8米、高约1.5米,而在墓穴的右侧,一般都有一个小小的通气孔,在墓穴一端的头顶上,有一个用石块砌成的一个平台。以前在这座山上,从坡脚到坡顶,全是密密麻麻的这种成百上千的“活人坟”,农业“学大寨”时,因为向荒山要耕地,几乎被掀平了。


5、孟获洞:杨柳村革缀坡背后有一个天然洞穴,大干丈84岁的苗族老人朱正文说:“听老辈人说,这个洞古代有一个叫孟获的苗王带兵住在里面,苗族被打败后往其他地方走了。”


这个洞内有两层,第一层总长约120米,最宽处约50米,计约2000多平方米。有三个洞口,洞口在东、西、南方向,东、南方向的两个洞口约宽10米,高10米,均砌有双重栅门;西面方向洞口稍小,这个洞口为取水道。这个洞能容纳几千人。


很奇怪的是?至今蒙正苗族每个村寨路边都还供奉着孟获的神像,并且每家每户祭祖必须提到孟获的名字,并作祖先祭供,苗语叫“尤抄”。1929年编修的《续修安顺府志》有记载。

 

 

镇宁自治县夜郎竹王文化研究会 

2009211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