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299阅读
  • 0回复

功态、功境与功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06

 


 


功态、功境与功能



 


    不少气功爱好者经常在一起津津乐道地谈论功态、功境与功能。练气功必须进入气功态,才能真正步入实质性的修炼,否则纵然每天练功,也难有成效,因此修炼者经常一起讨论对功态的理解和体会是有益的。


    但功境与功能则不然,不适合进行公开交流。因公开交流极易造成对他人的暗示和对自身练功的“执着”。况且在气功修炼的初级阶段,多数功境本属虚幻,这是练功进入静态后的阶段性过程,初练者切莫当真,更不可沉溺于此,否则容易步入旁门。


    至于功能,更不是修炼者之间可以互相攀比和讨论的。气功功能本属于修炼者的“副产品”,本是自然产生的,绝不可人为追求。就功能本身而言,的确对常人和广大气功爱好者有极大的吸引力。尤其是对于一些超越常人的功能,本身就具有极为宝贵的科研价值,对了解人类自身、研究生命科学、激发自身潜能、揭开气功的奥秘甚至推动科学的进步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作为修炼者却应该了解,各种功能本是人所共有的潜能,在修炼的大道上,就修炼者本人而言,对出现的功能应该采取淡化再淡化的态度,才能始终保持恬淡虚无的心境、才能进入更高的修炼层次,获得更高的功能。况且获得功能本不是修炼的目的,更不该人为去追求,否则就违背了修炼的戒律,故步自封,无法进入更高的修炼层次了。


    当然要想正确处理这些关系,修炼者首先必须搞清楚:何为功态?何为功境?何为功能?


    功态是气功态或气功状态的简称,气功修炼者能否进入实质性的修炼,关


    键就在于能否进入气功态。通俗的讲,就是你在练功时能否进入到物我两忘的状态。这种状态在道家先祖老子的《道德经》中早有阐述:“恍兮惚兮、其中有物,惚兮恍兮、其中有精”,这是古代圣哲对功态、功境的典型描述。这里的“恍兮惚兮”和“惚兮恍兮”便是我们所讲的“功态”,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不少人在刚入功态时所出现的:“或哭笑无常、或捶胸顿足、或大喊大叫、或自言自语、打滚跳舞等失态相,行外人看似疯癫,其实这正是修炼者初入功态,显意识受到抑制后对潜意识中的各种扭曲信息的释放,待潜意识中的由于过盛的七情干扰所导致的各种扭曲的结,全部舒展后,便进入到更深的功态“恍兮惚兮”的气功状态。而修炼者要进入到恍恍惚惚的气功状态中,必须建立在显意识被逐渐抑制,甚至完全抑制后,修炼者的心理真正进入到“无为”状态,方能达到:“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中有信”,老子所指的“物、精、信,”其实指的就是功境。


    “物”为功态中所见之物象,由于功态中所见的物象,有真有假,因此修炼者千万不可执着,更不要误以为出现了功境,就达到了多高的层次而沾沾自喜。其实“功中见物”,仅仅是出现功境的初级阶段,如功中见佛见神、见人见鬼,湖光十色,天外宫殿等,应有尽有、各不相同。倘若修炼者执迷于此,就会在修炼时生出“欢喜心”或“恐惧心”,(见到好的就高兴,见到坏的就恐惧)使凡心又动,把刚被抑制下去的显意识重新调动出来。显意识一旦苏醒便会使修炼者离开恍恍惚惚的气功态,造成后天意识对初级功境的执着,使修炼者无法进入更深的功境、更高的层次。


   “精”为宇宙中具有高能量的精微“物质”,我之所以把物质两个字也加上引号,是因为找不到适当的名词来加以表达,因为宇宙中的这种精微“物质”,并非我们所理解的物质世界中由粒子组成的物质。而是比粒子还要小得多、结构小于零的、无粒子可言的“虚性物质”,气功界通常称之为“真气”。这种真气不但常人看不见也感受不到,甚至连最精密的现代科学的仪器,也无法检测到。但真正的修炼者在功境中,不但能感受到,甚至能真真切切地看到。因此,老子所讲的“其精甚真”四个字,只有真正的修炼者才能体悟和理解。


    老子所讲的“其中有信”中的“信”指的是“信息”,包罗万象的宇宙信息,既然是宇宙信息又包罗万象,当然也就包含了地球上的各种信息。


    一些长期修炼的人,在入境较深的功态中经常可以感受到外部世界所发生的事,甚至可以做到:“身居斗室、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这正是某些真修实证的圣哲,在资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不必依靠外在的各种通讯手段,依然能做到“决策于千里之外”的奥秘所在。这是圣哲们在功境中,善于扑捉到真实的“信”的结果。“其信甚妙”,道出了道家先祖老子的修炼层次,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信”是高级状态的功境,同时又是修炼者在功境中获得的功能。现代修炼者所津津乐道的透视、遥视、遥感、遥测、五眼六通等“特异功能”,实际上就是功境中的“信”起的作用。


    但功境中的“信”亦有真假,如果修炼者尚未达到一定的层次,过早使用功境中的“信”,不但难辩真假,而且会影响修炼层次的提高。因此对于尚未达到高境界、高层次的修炼者,修道界历来有“慧而不用、慧而慎用、慧而少用”的警言,提示修炼者要做到“佛来杀、魔来也杀,一律不信”的基本原则,持续不断的修炼,从而获得大智慧,这里所讲的“慧”即智慧。


   “慧”从何来?“慧由定生、定由静生”;


    老子曰:“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玄就玄在常人无法理解、玄就玄在不为后天所求、玄就玄在“众妙”都是“无中生有”的。“无中生有”的“无”就是“无为态”。要进入无为态,则必须遵循修炼的规律。这个规律《道德经》也有明示,那就是:“为道日损,损而又损,以至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由此可见,无论是功境或功能,都必须进入功态。许多功能人(特异功能者),平时在没有外界压力的情况下,功能很稳定。可一到严肃的科研场合,往往失败者居多,造成科学界难以接受特异功能现象,甚至被认定是伪科学。原因正是因为功能人在这种严肃的场合,很难进入功能态,面对外部的压力,越想做成则显意识越强,显意识越强则越无法进入“恬淡虚无的“无为态”,无法进入“功能态”的实验或验证,失败是必然的。倘若我们的科学家们能够了解气功、特异功能的发生机理,遵循气功科研的规律,给功能人创造一个既符合科学研究必须遵循的严格规律,又能使功能人尽快进入功能态的外部环境,我们的气功科研必将会有重大的突破。


    而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些招摇过市、自称有神功异能的江湖骗子,两眼在显意识贪婪的支配下,紧盯着来者的钱包,一边还演示所谓的特异功能,则肯定是骗人的。原因很简单,在如此贪欲的显意识支配下,是绝对不可能进入功能态的,进入不了功能态,自然也就无功能可言了,这些人的所谓特异功能表演,充其量不过是许多魔术师手下的小把戏而已。


    因而,对广大气功初练者而言,正确认识和对待功态、功境、功能,及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这直接关系到修炼者能否几进修炼正道的问题。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