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059阅读
  • 0回复

二祖仙踪  薛义河 之 九龙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23
二祖仙踪  薛义河 之 九龙山
跃过三湖四泽中,一肩担月上九龙。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腹饥时饮露充。

    薛义河位于今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西北的牛镇镇,薛义河边的九龙山(又名狮子山)是佛教禅宗二祖慧可公元561年为逃避当时北朝北周武帝灭佛之灾,挹别嵩山少林寺,锡杖芒鞋,跋涉千里之后,来到南朝陈国南豫州晋熙郡所属的太湖左县的第一个长期落脚点(之后是司空山),这里留有二祖慧可大量的踪迹,当地在百姓中至今有人能一字不漏地背诵出来相传为二祖慧可当年上九龙山时吟唱的诗句:[有人考证这首诗并非二祖慧可的遗作,而是清代康熙年间禅宗法嗣目唐戒可禅师所写,理由是二祖慧可从没到过诗中第一句所指的位于湖南省的“三湖四泽”]
跃过三湖四泽中,一肩担月上九龙;
龛得葫芦可禅定,榻依岩石悟能空。
禅衣破处裁云补,冷腹饥时饮露充;
物与民胞共寒暑,调和风雨万帮同。
    2002年11月,我两次到太湖县的花亭湖景区游玩,重点游玩了西风洞景区,寺前镇的赵朴初陵园,但苦于时间安排,没有能进一步到寺前镇的佛图寺与薛义河九龙山参拜,这一遗憾一直保留了四年,但相传为晋代西域高僧佛图澄所建的佛图寺还是没有如愿。
    2006年5月4日,从白石坳回到店前镇后,晚上凤凰松与我在所住的宾馆请余老师一家请饭,感谢余老师3天来陪同我们游玩,余老师的陪同与讲解,使我们的行程大大增色。
    5月5日一早,我们起床后,凭上次到店前镇的记忆,我带凤凰松简短参观了一下店前镇目前保留的几间木式老房,想当年,太湖的花亭湖水库尚未修建,店前镇前的店前河可直达长江,也是本地重要的水陆码头,青石路面街道两边是林立的木式店铺,近几年的建设,当地政府没能妥善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使这些东西基本消失,再也不可能重现了。
    吃过早饭,找了一辆三轮车前往太湖的九龙山。上车后不久,天空就飘起了小雨,车上除了我与凤凰松之外,还有一位精干的中年男子,从交谈中我们得知是位本地的风水先生,今天应人之邀去帮人看风水。这位风水先生还告诉我们,在太湖的北里靠近望天一带还保存有两座花桥(木质廊桥),引起了我们的惆怅,想去看,但又没有时间,更担心这花桥能否保留到我们下次再来观看之时。
    这条公路的状态很不错,是柏油路面,行驶的车辆极少。8:15分到达公路边的望佛亭,望佛亭河对面就是九龙山,是我们的目的地,这里距离花亭湖边的牛镇镇有5公里。因为司机没有可找的零钱,只好开车继续向下找路边的小商店换钱,最后我买了两瓶饮料将钱拆开了。
    望佛亭是牛镇镇人民政府为纪念1990年秋天赵朴初回故乡太湖县来九龙山视察时,在此处贮立良久,礼佛望山这一场景于2005年12月所建的。



以九龙山为核心的西天湾景区

望佛亭边的九龙山

望佛亭
    望佛亭下有条土路,从这里往下过河后可到达九龙山下的一个村庄。只是这时雨下得更大了,出发前我准备了两件一次性的雨披,但忘记带雨伞与包的防雨罩,冲锋衣裤也都带了,但暂时不想动用,凤凰松也带了这些,还带了把雨伞。我们下到河边一座孤零零的房屋前停了下来,一来为了躲雨,二来想等个人来问问路。房子的屋檐很小,大门上上了把铁锁,躲雨只能顾此失彼,这样过了近十分钟还是不见一个行人,我只好拿出一次性雨披,一件披在身上,一件将背包裹紧,同时拿出摄影包里的防雨袋,将相机、电池、数码伴码等物品放入防雨袋中;凤凰松只带了一件雨披,他将这件雨披裹在了他的摄像机包上,人与背包靠雨伞防护。
    作好了防雨准备,我们穿过田间小路来到河边,河面宽阔,但水流很小,当地村民在河床上支起了象过去农村长木凳一样的东西往来过河。过河后就来到了九龙山下的村庄,我们来到一户人家休息。
    在这户人家休息整理了一下背包,将背包内衣服等物品用塑料袋进一步包紧,要是这些东西都湿了,今晚可就有罪受了,又买了两瓶饮料,临走前又花2块钱将这户人家的一把破雨伞买了过来,后来证明,这个钱是花得值了。
    从村庄出发,9:50分我们到达同在山脚之下的二祖禅堂。禅堂为新建,香客与游人都不多,我们将背包放在禅堂的斋房里,到大殿外拍照。斋房里只有二祖禅堂的食堂师傅,为一年青女子,过来与我们攀谈,可惜她了解的甚少,回复不了我们的问题,只是给了我们一张景点介绍的资料。

二祖禅堂
    二祖禅堂为赵朴初1990年秋天回老家太湖县时视察九龙山所题。
    雨没有停下的意思,我们决定继续上到山顶。从二祖禅堂出发前,我换上了冲锋衣,没走上几步,感觉体热难受,这种季节,这样的海拔高度在登山时穿冲锋衣比雨淋更难受,即使冲锋衣的防水性很好,能保护你不被雨淋,但身体内出的汗一样能将你变得浑身湿透。只好脱下冲锋衣,改用打雨伞防雨。
    经过近15分钟的上升,来到了山腰之上的薛义河二祖仙庙。据传这里原来的寺庙是由唐朝名相狄仁杰在江西彭泽县做县令专程来参拜九龙山时所建,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现在的寺庙由已故世的黄师傅于1985年个人化缘所建。这处寺庙的看护者为一个中年妇女,她住在庙的右边房屋内。

薛义河二祖仙庙

山下薛义河与冶溪河交汇处
    我们将背包放在看护者的房内。虽然可以看得出我们不是香客,但中年妇女对我们的到来仍很热情,今天是个下雨天,我们也是全天唯一到来的客人。当地民众深受佛教的影响,在1500年前保护禅宗二祖慧可及其弟子,之后捐募山场田地建造二祖禅堂,更为可贵的是在“文革”中冒险保存了一批寺庙文物,例二祖木雕像、“佛殿千年永镇,仙山万古长春”石刻楹联、匾额、二祖庙一百支铜签、二祖仙山灵签签板、碑文、香炉等,并在文革后归还给寺庙。
    这里有大量的二祖活动遗迹。唐代名相狄仁杰被贬彭泽县令时曾专程来太湖九龙山朝拜,并题联“香烟缭绕芳千古,圣泽长明照万秋”。中年妇女向我们展示了部分保存的木质楹联,据称,附近村民还保留有狄仁杰亲笔题写的木质楹联。

二祖仙庙里的字幅

二祖仙庙后的小石塔

二祖仙庙中佛像
    门上有门联一付:

嵩岳传灯悟彻拈花妙谛

神州显化同瞻慧日光明

日本学者前来拜谒二祖仙庙时所留文墨,“祖师西来意”,“光寿无量”

保存的民国年间木质楹联

保存的清光绪年间木质楹联

二祖仙庙中木质楹联

二祖仙山石刻

二祖仙庙墙上墨宝

二祖面壁石

葫芦石
   关于葫芦石,有这样的传说与记载:据《安庆府志》记载,“葫芦石在薛义河,相传二祖秘记存焉”。葫芦石为二祖打座石龛的一部分,位于二祖禅堂的石壁上。石龛共分为三部分:基石、背靠石、立于背靠石之上的葫芦石。基石横空突出,背靠石约高80厘米,仅容一人打坐靠背,葫芦石相传为二祖运神功摄来罩住头顶,危如累卵,随风摇动,取“醐醍灌顶”之意。
    九龙山上还有很多其它与二祖有关的景点,我们最想看到的不涸泉、二祖禅床等还在仙庙后的山上,我们向中年妇女打听了大致方位后,于11:15分冒雨上山寻找。按中年妇女的说法,应该在很近的位置,行走了一会后,我们对这个方位产生了怀疑,爬上一个陡峭的小山坡,四周张望也没能确定目标,决定改向右边的山路行走。这时,我与凤凰松的衣服已全部淋湿了。
    右行的山路很崎岖,前面一个个的石头都给我们希望,那就是石头上的不涸泉。爬上了多少个大石头之后,一次次的还是失望。来到一个陡峭的小路边,我感觉不涸泉就在下面的山上,凤凰松在这等我,我一个人前去一探。

给我们希望有石头(1)

给我们希望有石头(2)

从崖下的小路到达下面的山头
    爬过山路到达下面的山头上,还是失望。又从小路回过来与凤凰松会面,肚子也饿了,看来这个方面也不对,决定先回到二祖仙庙吃点饭问问情况。
    又回到二祖仙庙,请看护人给我们做顿斋饭,清油炒竹笋丝非常可口。看护人的儿子与他的一个朋友与我们同桌。又仔细问了不涸泉的方位,确定是我们第一次走的方向,天在下雨,看护人舍不得叫儿子陪我们去,因为这样肯定会弄湿衣服的。
    吃过午饭,再一次上山去找不涸泉。到达我们上一次的折返处后,前面路边的草、滕、树枝更密,浓密的植物在小路的上、下建立起了立体防护网,上、下的衣服基本上是檫着各类植物而过的,显然,已有多时没有人来过这了。经过几个小的山坡,几上、几下之后,走在前面的我终于看到了二祖禅床。

路边的高僧塔

二祖禅床

二祖禅床边石头上的不涸泉

不涸泉
    二祖禅床相传为当年二祖做禅打坐之处,实际为一大岩石上突出的一块。禅床边的大石头上有个不大的水坑,就是传说中的不涸泉。
   关于不涸泉,有个传说:二祖到达九龙山后,到处寻找可饮的山泉,但地处荒野,虽寻得多处,但都不可饮。忽一日,二祖看到石山的一眼小泉,尝之清洌可口,只可惜泉水太少,正准备离去,却发现泉水又恢复到饮前原样,于是二祖颂经口渴之际就到此泉饮水解渴,无论春夏秋冬,泉水从不减少,故称之为“不涸泉”。
    经历了风雨,终得见彩虹。虽然衣服全部湿透了,但见到了这二处景点,值得!
    风雨之中,找不到向导,整个九龙山上也只有我们两个人在走动。站在九龙山的山上,还真的有点奇怪,总是在视觉上感觉九龙山是四面环水,其实并非这样。其它景点更是隐密,没有明了的向导很难找到,只能往回走了。

九龙山卫星位置图
    从九龙山下到望佛亭公路边,雨始终还在细细地下,我们指望能在路边能拦个什么车,但公路上车辆稀少,仅有的几辆过路车见我们招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最后我们冒雨步行5公里到达牛镇镇,本还想从牛镇能包辆车去寺前镇,这样第二天一早还可参拜一下佛图寺,但开出的价格之高,远远在我们心理承受能力之上,看来,离山俞远,民风俞活了。当晚住宿牛镇镇,第二天坐班车从牛镇到太湖县城,途中在寺前镇附近还遇上公路塌方。凤凰松弟弟开车在太湖县高速公路路口接我们,当天下午返回南京,本次司空山、九龙山之旅在略有遗憾中完成。

    附《薛义河的来由》民间传说
    
在中国风景名胜区花亭湖尾梢,有一条不足两公里长的河道,自古人称薛义河,薛为姓氏,河为河流,义从何来,说来话长。
    
公元536年,儒释道三教皆通的禅宗二祖慧可大师在受过一祖达摩源自如来佛祖的袈裟、佛印和四卷《楞迦经》后,于561年为避劫难(当时北朝北周武帝宣布废除佛教),挹别嵩山少林寺,锡杖芒鞋,跋涉千里,来到南朝陈国南豫州晋熙郡所属的太湖左县,直长河而上,一日路途劳累,天色将晚,正好到得薛河地界,放眼观望,正面有一座气势雄伟的狮首龙身山,此山三面环水,水陆交通尽收眼底,左右出境方便,后面山脉绵长。山下炊烟无数,店铺成行,男耕女织,一派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盛况,仔细一打听,此山人称狮子山,也叫九龙山(后称二祖山,1990年秋中国佛教会长赵朴初来此山前称为佛山),山下村落与它前面的河流人称薛河,隔河两岸有两个大户最为出名:
    
一户姓番,年近半百,有妻妾九人,唯独正房秦氏生有一女,许配当朝三品官之子金牛为妻,番公也任当朝四品官员。另一户姓薛,花甲之年过世,也有妻妾九人,说来出怪,九个妻妾各都生有十一子。除正房何氏长子起名薛义外,其他各房长子分别以仁、道、德、和、睦、平、安为名。小妾最小的儿子取名为薛忠,时年16岁,智勇双全,还在青阳县衙读书。其他各兄弟都以油坊、面坊、染坊、水做坊等店铺为业,家资百万,也有良田百斗,勤耕细做,众兄弟孝上爱下,扶贫济困,除暴安良。更有正房何氏,为人大度,处事公平,贤慧超群,因此,四方人都称此地此河为“薛河”。
    
慧可打听清楚以后当即认定,这正是自己到处寻找和渴望得到的天地人和之宝地,是滋生和发育禅学思想文化的母土,于是决定将此山作为自己的禅修之所。慧可在二祖山静心参禅悟佛,修建庙宇,传经说法,开悟众生,治病救人,积十余年之久,更兼其具有“物与民胞共寒暑,调和风雨万邦同”的崇高理想境界、舍身求法的献身精神和儒释教道皆通的渊博学识,因而深受此地百姓拥戴与敬重。
    
再说番公本就对薛姓家族人丁兴旺不悦,再加上河名和地名都因薛家而得更是忿忿不平,他想到:我这朝庭四品命官还不如这些乡下农夫,真气煞我也!也是无风偏起三尺浪,正如俗语所说:“子孙无福,怪坟怪屋”。番公在清明节回乡祭祖时,特请来了一位高明的地理先生,细查了番家坟山屋基,也把薛氏住地偷望了一遍,风水先生对番公说:“你看薛姓屋后根基多好!这叫九龙集一地。九有九五之尊、九九归一之义,龙是龙凤呈祥。这九龙山将来必成为世人膜拜之名山,且山上一定还有一处天子之地(后来,清朝雍正年间,阮氏积德得了此山上的一口坟地,并经高人指点向南行至越南,其后裔果真在越南作了国家元首)。”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番公不仅想人丁兴旺,还想夺得天子宝地。他用尽各种软硬办法,都得不到薛家屋后的风水宝地。还是番公“利害”,一纸公文,上告朝庭,诬陷说太湖县薛家河,有薛氏兄弟人口众多,家资百万,在太湖县内雄霸一方,意欲集众谋反。皇帝听说有人要夺他皇位,不但大怒,更是惊慌。立即指派新科榜眼金牛前往查实,这金牛又是番公女婿,在出发之前番公做了一翻交代。金牛对天子之地当然倍感兴趣,金牛心想,先到山上寻得天子宝地后再作长远打算。为了上山只得以进庙为由,特扮作一个小商人,挑酢一担,当行至薛氏门前正好碰见薛仁,金牛开口便问:“你家屋后的山是否是九龙山?山上是否有个庙?我要去庙里卖酢。”薛仁心想,我处各样素菜齐全,为何还有外乡商人来此,而且偏要来这里卖酢?是否有诈?是否是北周朝中奸臣指派潜入我地暗害慧可的探子或杀手?为了保护慧可,绝对不能让他上山!于是薛仁先将他请进薛家客房,并叫薛安奉茶奉烟和陪他拉家常,自己抽身去和薛家其他兄弟商量对策,经过一阵讨论,还是想不出阻止他上山的良策,情急之下,还是老小薛忠想到一计说,“既然酢可以吃,那就把它尝光,然后付清酢钱,他不就无理由上山了”。于是你一口,我一口,他一口,就把酢尝光了,而来者个个都是长着一样的边胡须(这就是留传千年 “99个边胡须尝酢”的故事)。最后老大薛义说:“今天的酢你被卖光了,今天的钱我也付清了,你可以回去了吧!”金牛只得丧气而回,向岳丈说明了情况,番公责怪女婿无能。金牛于心不甘,决定再次来访,这次他又换了一个花样,他挑草帽一百顶,再次准备进庙上山,可又被薛家人叫住,说草帽他们要买。又是你拿一顶,他拿一顶,一百顶草帽只剩下一顶。金牛怒气冲天地说“你们这些叛逆,看我怎么收拾你们!”当时老大薛义抓住金牛反问谁是叛逆不放,正巧慧可大师来此路过解围,并买走了剩下的一顶草帽,金牛又无理由上山了。就这样金牛闷了一肚子怒气,转回朝庭路过岳丈府衙时与岳丈进行了一番密谋后,金牛向皇帝诬告:薛氏有九十九个兄弟,个个相貌奇怪,一律长着半边胡须,人人心齐气盛,已有做乱之势;太湖境内都有同谋,寺庙僧人也是谋反同伙;薛氏老小薛忠才智双全是称帝之才,现在青阳县读书,等等秽言。皇帝听后大怒,下令“剿灭薛家河,血洗青阳县”。皇帝亲点龙虎战将九人,由金牛带路,领兵主帅姓金(也是金牛叔父),带九千人马,选良辰吉日出征,马不停蹄,一路奔袭而来,为不惊动薛氏,把大队人马扎驻在离薛河五里之外围。主帅在金牛指点下,带少数精兵战将,正好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半夜过后,在薛氏既无兵力,又无防备的情况下,官兵把薛氏在家人口连同雇工一夜杀光,真是血流成河,凄惨无比!天有一丝丝亮时,官兵又开始杀上山去,意图砸庙杀僧。就在此刻,闪电大作,巨雷震天,慧可猛被惊醒,掐指一算,一惊不好,定有奸人发难行凶而来,这时他感到狂风呼啸,地动山摇,心想不妙,这一定是薛家的九条护家龙被激怒,正在起身施威!出门望去,只见一大群蜜蜂自西而来嗡嗡作响,向官兵一齐飞去,所有登山官兵被蜂群吓得退下山去,并被怒龙狂风统统卷入河中,这时,姓金的主帅在浪中大喊:“我是京官,快救命啦!”慧可听见回道:“这是报应!是你们乱杀无辜,恼怒了九龙,我无法救你,你就在那里做你的金龟吧(二祖山前今有龟山为证)!"慧可向山下望去,这薛氏九条护家龙,又开始怒向四周游去,卷起层层恶浪(此处附近后有龙西、龙东、龙盘之村名,有龙须沟、龙潭谷之山谷名)。慧可说声“大事不好!”心想,它们如果沿河怒奔东海,不但薛根难保,多少 无辜受害,还要毁灭陈国半壁江山。大师念动真经,飞起一脚把庙内大钟踢出五里之外,正扣河冲村口(后取名金钟山),砸得官兵鬼哭狼嚎,个个如无头苍蝇,不分东西,四处逃命。这时金牛已成落水之狗,见东退不成,就往西南逃命,被大师望见,慧可喊道:“牛头哪里走?你捏造实事,谎报军情,滥杀无辜,罪过罪过!我要为陈国除奸恶,为良民求安平!"逐将佛珠抛出,稍许落下,套住了金牛之头,让他永久呆在那儿赎罪(这就是“两河夹一洲,铁锁锁金牛”的来由,后人因此就叫此地“牛头凸”,称其所在地为“安坪”)。
    
再说怒龙见宝钟挡住了前路,回首一卷(此处就是今天的龙湾)。慧可见九条怒龙在龙湾一带迟迟不肯回归,正在忧急如焚。也许是此事震动了苍天,只听天空有如洪钟之音传来:“葫芦石下镇九龙!”,慧可抬头望去,正是如来佛祖端座云中。慧可立即往西而拜,俯身正拜时,忽被祥云卷起,飘落到西天湾地界一小山岗上。见有一巨石形似葫芦,下面是一通天洞口,内有蜜蜂嗡嗡作响。慧可静心一想,这不是如来佛祖所养、刚才吓退官兵的神蜂吗 (这叫蜜蜂洞,今天在龙须沟内还可看见)?慧可自语道“好!只要能镇住九龙,今就借之一用。”不想这葫芦石一手难提,但见大师以众生为念,用足神功,独臂一甩用背驮起(请你来看二祖禅堂背后的葫芦石上,还有当年慧可手抓背驮的石印),飞走祥云,把葫芦石放在狮子山万仞山涯的头顶边缘,并对九龙喊道:“九龙之忠,天地可鉴!但你们不可造次,也不要过分悲愤。此处薛家虽去,但雄山宝地尚存,你们不必游回东海,就在此继续保护这块圣地吧;如若不愿,我只好谨遵佛祖之言把你们千秋镇在葫芦石下!”慧可的话情理交融,慈严并含,字字千钧,确实触动了九龙的心灵深处。使它们都幡然悔悟到了他们的行为也确实过火。只见九龙一齐游回,拜伏在慧可脚下,并齐声应道:“我等愿听大师教诲,愿意永久在此听经护山(这就是葫芦石为何在涯头边没落下,也没压在九龙头上的缘故)!”。
    
慧可大师为谢如来佛祖救苍生借葫芦石、放神蜂、顺怒龙,于是在蒲团凸上建西天殿便于人们朝拜佛祖,同时对薛氏被奸人冤害(因为薛氏到死都不明白他们为何而死),悲伤万分,往西叩拜诵经,超度七七四十九日;在二祖山上建大悲殿,又往西拜四十九天,祝愿世人永颂不忘薛氏仁义忠良,祈愿佛祖苍天保佑薛后扬名他乡(薛家独根薛忠闻知家中惨遭不幸后,悲愤万分,远遁他乡,隐居匿迹,一心培育后代。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薛姓后来也确实扬名千古,威震中外,如唐朝名将薛仁贵和抗日名将薛岳)。作罢超度祝拜,慧可心想:此次佛门静土开门见血灭薛,也许是天意吧!遂双手合十,面西而语:“惜哉,惜哉!一方宝地仅存我佛门静土。善哉,善哉!一族好人以仁义留芳百世。佛家送他一个‘义’字!

    
为不辜负达摩重托和因重义护教而致死难的薛家英灵,慧可在此更加安心悟佛,潜心参禅,终于把印度佛教与中国的儒道等民族文化相结合,开创了举世闻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派系禅宗之基业,成为中国禅宗的开宗祖师和奠基人(后人虽称其为二祖,实际上,他是真正意义上的始祖。正如赵朴初所说:“没有慧可,就没有中国禅宗。这不仅影响着整个中华文化,而且逐渐影响着世界文化”)。后人为纪念因重义而惨遭不幸的薛家,就按慧可大师之意在地名河名中间加一个“义”字而成为“薛义河”,薛义河的美名和故事因此千古传扬不息。(汪焰明  冯贵水  王和耿 搜集整理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