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ze=+0]吴头楚尾话司空 之 南宋转背桥 兼谈桥
一个传奇的故事,一位机灵的小媳妇,一位抗元的英雄
“逢山开路 遇水架桥”,显示出了古代兵家出行的决心与气势。清同治年间,陕甘总督左宗棠督师西征收复新疆时,深深苦于黄河险阻,曾拟议请外商在兰州帮助修造一座跨黄河的铁桥,因洋人索价过高而未能实现,多少留下些愦憾。
造桥修路,是佛教中积善行德的善举。佛教传入中国2000多年,不同时期,不同朝代,这些善桥遍布了中国的村村寨寨,大大方便了人们之间的交流,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
据有关资料记载,中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大体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以建桥的主要材料分,又有木、石、砖、竹、藤、铁、盐、冰桥等之别。木桥是最早的桥梁形式,至今国内很多偏僻地区,仍因地制宜地使用独木桥。同样是木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气候条件有不同的理解与表达方式,初次在昌都的类乌齐见到藏式木桥,感叹它的大方与豪放。
一座桥也能改变一个人,一支军队,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就是这样的一座桥。1863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由于耽搁了时间,没能夸过这座有名的铁索桥,最后喋血安顺场,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1935年5月,红军的十八勇士勇夺这座铁索桥,使红军跳脱了国军的包围圈,毛主席留下了有名的诗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最浪漫的莫过于廊桥,廊桥又称屋桥、风雨桥,是在桥面上盖建廊屋而形成的特殊桥梁,有木拱、平梁、石拱之分。这其中的木拱廊桥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而且是世界桥梁史上少有的一个品类,如今在我国能保存下来的为数极少,多数在浙、闽两省的丽水、温州、南平、宁德几个地区。我在上初中的时候,有个扬州五亭桥的纸夹子,对那上面的五亭桥如痴如醉。2006年我与凤凰松从岳西司空山下的店前镇前往太湖的九龙山,在三轮车上遇见一个当地的风水先生,得知在太湖的北里附近还保留有这样的花桥,苦于时间关系没有前去,不知这花桥还能保留得几年?我对廊桥浪漫的理解源于鹊桥,我固执地相信七七银河上的鹊桥一定是中国式的木拱廊桥,牛郎与织女在这样的桥上每年相会一次,才不辜负这等候365天的光阴呀。
最惊险刺激的莫过于溜索桥。在西藏墨脱的雅鲁藏布江、云南贡山的独龙江、怒江过去都有大量的溜索桥、滕桥、竹桥,随着政府投入的加大,除了极少数地方,溜索桥终会成会历史。2006年8月,我与凤凰松从派乡徒步进墨脱,沿途经过了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各式桥,唯独少了溜索桥。过去在墨脱县的德兴乡,有座有名的滕桥,后被易贡洪水冲毁。竹桥中最有名的是四川灌县的安澜竹索桥,全长34O余米,分8孔,最大跨径约61m,全桥由细竹蔑编粗五寸的24根竹索组成。这些桥大都建于我国喜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地区,“对面说话听得见,要想见面走一天”,“隔山对歌情绵绵,情人见面走一天”,这种桥就是现实生活中的鹊桥。
在更多的情况下,桥的水平高低体现出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的高低。河北赵县蛟河上的赵州桥,福建泉州的万安桥(又称洛阳桥),福建潭州虎渡桥,广东潮安县横跨韩江的湘子桥(又名广济桥),宛平县永定河上的芦沟桥,颐和园中的十七孔桥、玉带桥等就是中国古代桥梁的绝出代表,代表了当时世界的领先水平与工艺。公元35年东汉光武帝时,在今宜昌和宜都之间,出现了架设在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到今天,江苏境内长江上的大桥就有南京长江大桥、二桥、三桥,江阴长江大桥,润扬长江大桥,在建的还有苏通大桥。
司空山下冶溪镇金盆村,有一座建于南宋端宗景炎年间的桥梁,名转背桥,桥高10米,宽3米,跨度约20米,下为半圆,上压石钱,单孔全石板构造,造形优美,线条流畅,从建成至今,仍在使用,可谓难得;她见证了宋末元初中国这个特殊历史时期的腥风血雨,又与中国古代能工巧匠建桥的桥文化传说有关,不可多得。
南宋末年,元军大举南侵,南宋政权岌岌可危。南宋恭帝德祐二年(元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正月,南宋太皇太后谢氏向元人递上了投降书,元兵进入临安(今杭州市)。从这时起,元兵向未臣服的其他南宋地区,展开了凌厉、残酷的攻势。以丞相文天祥为代表的抗元力量,不顾形势对自己多么不利,和元人进行着殊死的搏斗。德祐元年,淮西制置使范文虎以安庆降元,张德兴时为淮南西路安抚使,太湖县属他的管辖范围。张德兴与潜山野人寨刘源起义军联合,拥立荆王,光复南宋。他们相继攻克了安庆、九江、蕲州、荆州等地,冶溪河就成了张德兴的大后方,修桥修路,备战生产,成了据地义军与百姓的主要任务之一。
转背桥横跨的这条小河上以前曾建过三次拱桥,每次建好后不久就被洪水冲垮,老百姓都说是上游二里处龙头岩下的龙潭与东海龙宫相通,常有蛟龙经此河来往,以前的三座拱桥在龙过身时被洪水冲垮。这个位置的桥又是交通咽喉,非建不可,张德兴将军对此传说半信半疑,只好建了再说。
当地建石拱桥有一个奇怪的做法与传说:建桥完工前在桥中央放置的最后一块石头叫“锁龙口”,必须有一年轻人的魂魄被桥神捉去,该年轻人将在一个月内不堪桥的重负,吐血而死。
传说该桥在将锁龙口时,正巧有一位年轻的媳妇从此路过,造桥的石匠师傅想让这个媳妇祭桥,乘她的影子在龙口时,迅速放下锁口石。谁知这个媳妇特别聪明,立即转过背来,取下头上的银簪子放入桥的龙口内,并高声说“留下银簪买路走,石匠师傅锁龙口”(故此桥被取名为“转背桥”)。这个石匠师傅怕得要死,赶忙与人抬起那块锁龙口的石头,这件事在司空山脚下闹得沸沸扬扬。
此事传到张德兴将军耳里,张将军爱民如子,不忍心伤害任何军民,他想了一个法子,亲自从司空山上请来一位高僧,焚香念经,让石匠吃斋沐浴更衣,仿“开元通宝”的样子雕凿了一块石钱,再选好时辰锁龙口,此桥修好后,军民平安无事。 石拱桥修好了,这座桥会不会象前三座桥一样又被大水冲垮呢?张德兴将军闷闷不乐,忽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自称桥神的白胡子老头对他说:“将军不仅雄才大略,而且宽厚仁慈,小神极为佩服。自隋朝李春建石拱桥以来,你是第一个想办法用钱来买命锁龙口祭桥的,那块龙口石价值连城,功德无量,比十个小伙子都强。龙头岩龙潭深不可测,直达东海龙宫,一些调皮的蛟龙常经此河出没。第一、第二座桥是龙角带垮的,第三座桥是龙尾摆掉的。吾有一良方,可保此桥千年不倒。蜈蚣剧毒百足,龙蛇惧怕,见而远之。将军您可请高僧焚香念经,用生铁铸造长一尺、宽二寸的八条铁蜈蚣,钉在桥的两面八角,此后蛟龙必见而避之。”
第二天,张德兴将军就按桥神的吩咐,铸造了八条铁蜈蚣钉在拱桥上。果如桥神所说,此桥一直平安使用到了现在。
300多年前赵匡胤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了柴家的天下,在司空山下无意拆散了一对情侣(见 吴头楚尾话司空 之 千年夫妻苦槠树),300年后,为了保住大宋的江山,有张德兴在此抗元。
仍被当地村民使用的转背桥
安静的转背桥
转背桥与桥面
转背桥牧牛图
凤凰松在转背桥
作者雁独飞在转背桥
我对转背桥向往已久,2005年5月我第一次去司空山时,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去成。2006年5月,我与凤凰松再次前往司空山,这次余老师安排我们在上司空山前去参观转背桥,正合我的心愿。
转背桥的两边桥头,各有数棵百年大树,桥的两铡、桥下古滕缠绕,生态环境极好,小河周边并没有其它桥梁,至今仍是当地百姓来往这条小河的必经之地。由于年久失修,风吹雨淋,这座拱桥东部桥基部分露出,桥上几块拱石板已经松动,桥的西边有个30多户的自然小村落,由于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常有平板车、摩托车、三轮车从古拱桥上通过,偶尔还有拖拉机、农用车满载货物从古拱桥上经过,如此的重压与重负,对这个已有近800年的古桥是莫大的摧残。
我们在桥的周边,上下停留了半个多小时,并与一些当地居民进行了交谈。桥上的八条铁蜈蚣,据余老师介绍,前几年桥上部的四条还保存完好,最近几年已被调皮的孩子撬掉了,现在只有其痕迹稀可见,历史就是这样,近800年风风雨雨中的镇桥之物,就这样没有了,着实令我们失望。桥中央的有铜钱印的锁口石仍清晰可见,多多少少给了我们一丝安慰。
中国诗歌与词曲中,有关桥的佳句名言很多。“枯滕老树昏鸭,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是多少驴友心中的佳境与追求;西安灞河上的灞桥,建桥始于春秋时期,史载这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柱墩桥,灞桥折柳,“柳”与“留”谐音,表示亲朋好友间的离别;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没有写桥,但诗中有桥,不知迷到了多少少男少女;唐代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同样没有写桥,却使苏州枫桥、寒山寺从此闻名天下。我到苏州,路过枫桥,却再也找不出诗中的感觉。原来看桥与品桥也要分时间季节与心情。陆放翁写得好,“最好长桥明月夜,寄船策蹇上兰亭。”,“雕鞍送客双流驿,银烛看花万里桥”,东坡亦有“我欲归寻万里桥,水花风叶暮萧萧”,燕京八景之一的“芦沟晓月”也就是这个意境,关中八景之一的咸阳古渡,多少也要在清晨或黄昏下才有更深的渲染力,舟桥自古是一家啊。明月下的桥,夕阳黄昏下的桥,翠柳中的桥,垂柳下的桥,薄雾中的桥,枫叶中的桥,…,不知您更喜欢那一个?
故宫门前的金水桥,是古往今来多少政客与文人们梦想的一条通向权力中心的桥,可在权利斗争中司空见惯的却是“过河拆桥”。您可不要来一句,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还要多啊。
[ 此帖被前朝老僧在2010-04-23 22:3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