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577阅读
  • 1回复

真实建宁公主为吴应熊守寡30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19
  嫁与额驸吴应熊后,皇十四女和硕公主与额驸吴应熊定居在京城。顺治十年(1653),额驸吴应熊被授予三等子爵。顺治十四年(1657)二月,皇十四女晋封和硕长公主。同年,吴应熊加少保兼太子太保(从一品)。顺治十六年(1659)十二月,皇十四女被封为和硕建宁长公主,后改为和硕恪纯长公主。康熙七年(1668),吴应熊晋少傅兼太子太傅(正一品)。
  本来建宁公主与额驸在京师不断加官晋爵,和美度日,孰不知南疆突变起风波,康熙十二年(1673),平西王吴三桂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蓄发易衣冠,树起白色旗帜,以复明为由,挑起反清之“三藩之乱”。建宁公主的生活由此转折,落入了人生长恨水长东的窠臼。
  何为“三藩”?“三藩”指的是顺治朝清廷派驻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和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继茂这3位藩王。清初开国共封了4位汉臣王爵,其中,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为天聪年间即归降太宗之明朝将官,崇德元年(1636)太宗称帝时,封孔有德为恭顺王、耿仲明为怀顺王、尚可喜为智顺王,史称“三顺王”。而吴三桂则原为明朝镇守山海关之总兵,于顺治元年(1644)乞师摄政王多尔衮共同迎战李自成之农民起义军,大败李自成军后,即日“承制进三桂爵平西王”,亦即是说清廷很快就封吴三桂为平西王,授其亲王册印,并赐白银万两,良马5匹及朝衣1袭。至此,清廷所封汉人藩王达到4位。其后的顺治年间,朝廷命这4位藩王率所部绿旗兵平定四方,以辅八旗兵力之不足,并改封孔有德为定南王,耿仲明为靖南王,尚可喜为平南王。后因定南王孔有德在顺治九年(1652)亡于桂林,其子亦被害,故王爵除。余下三王,在平定各地之后即留镇一方,吴三桂称王云南,尚可喜镇守广东,而耿氏一族,耿仲明卒后由其子耿继茂袭王爵派驻福建,继为其长子耿精忠嗣王爵,遂成三藩。“三藩之乱”的罪魁祸首即是额驸吴应熊之父平西王吴三桂。三藩之中,以吴三桂势力最大,兵力最多亦最强,史界方家萧一山评论其“用人不受吏部、兵部之掣肘,用财不受户部之稽核”,仅云南一处每年耗国库之饷少则数百万,最多时达 900余万,故有“天下赋税,半耗于三藩”之说。而耿、尚二藩虽不似吴三桂之嚣张与跋扈,但亦垄断当地之大权,各为一方之患。康熙十二年(1673)三月,平南王尚可喜年老多病且受制于酗酒嗜杀之长子尚之信,故上疏请求归老辽东,留其子驻防广东。本来康熙帝亲政后,即一直将处置三藩看成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见此撤藩之有利时机,经议政王大臣及户、兵二部共同议定,降旨准尚可喜全藩撤离。此事对吴、耿二藩震动极大,两人亦立即请求撤藩,本意却是在试探朝廷之态度。康熙帝斟酌再三,最后降旨——三藩并撤。

  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二十一日,吴三桂在表面答应撤藩并于当月二十四日启程赴京的前3天,正式起兵反清。一时间,时任总督、巡抚、提督、总兵等地方大员的原明朝降清之武将纷纷加入,据统计竟多达20位,使吴三桂迅速集结起14万兵力,攻占了滇、黔、湘、蜀四省,加上广西孙延龄(汉族公主孔四贞的丈夫)和福建靖南王耿精忠随之反清,六省失陷,中原动摇。吴三桂更欲裂土为王,并请西藏之达赖喇嘛为之出面调停。但康熙帝胸有成竹,不听达赖喇嘛之言,调兵遣将,精心布局,力争将战事控制在滇、黔、湘等三省之内,并为集中打击吴三桂,剿抚并用,下令停撤耿、尚二藩以孤立之。就在吴三桂自恃已占有半壁江山,长子又尚皇十四女建宁公主而为皇帝懿亲,认为朝廷必定会恩养其子吴应熊用以招抚之时,康熙十三年(1674)四月十三日,圣祖采纳诸王大臣之议,将额驸吴应熊及其子吴世霖于京师处以绞刑。清廷此举予吴三桂以致命打击,听到其子应熊及孙世霖被处决的死讯,吴三桂亦“惊悖气夺,遂底于亡”,即不久亦一命呜呼了。
  从客观上讲,康熙帝此时确实不仅在政治上,而且在心理上战胜了挑起三藩之乱的吴三桂,但对于皇十四女建宁公主而言,这一切却犹如噩梦,33岁时突然就家破人亡了。从前,下嫁汉族权臣之子是清廷为了实现笼络汉臣之意,而今父债子还甚至是由孙子来还,又是清廷为巩固政权的明智之举。当其时也,康熙帝下谕旨,认为“乱臣贼子,孽由自作,刑章俱在,众论佥同,朕亦不得而曲贷之也”。将额驸吴应熊正法,为的是“以寒老贼之胆,以绝群奸之望,以激励三军之心”。如果说,作为侄儿的圣祖玄烨没有考虑过姑母建宁公主,也许是有些冤枉,因为在额驸吴应熊死后,康熙帝经常下诏慰藉公主,称建宁公主一生“ 为叛寇所累”。但事情的结果已成定局,面对丧夫失子之痛,皇十四女建宁公主该如何独处于世呢?世间但见豪气干云,谁怜儿女情长?身在其中的建宁公主恐怕只能自啖苦果,日日煎熬。此后相思之梦,尽在绞刑架下。
  康熙二十年(1681),历时8年之久的三藩之乱终于尘埃落定。三藩之中,吴三桂于康熙十七年(1678)八月卒,其孙吴世璠继立。康熙二十年(1681)十月二十八日,吴世璠自杀,云南自此平定。

  靖南王耿精忠参与反叛,康熙十四年(1675),其弟和硕额驸耿聚忠即尚顺治帝抚女和硕柔嘉公主者,奉命前往福建招降其长兄耿精忠时,耿精忠拒不纳。后在清军的强大攻势下,耿精忠出福州城归降。三藩之乱平定后,靖南王耿精忠的两个弟弟耿昭忠和耿聚忠共同弹劾其兄,称其不知悔改,一意孤行,不仅杀害了反对谋反的总督范承谟(清著名文臣范文程之次子)一家数十人,陈尸于道令人侧目,还因生母周氏哭阻耿精忠纠众反戈,以致最后其母被逼殒命。最为可恶的是,耿精忠还声称其祖父耿仲明当年与吴三桂于山海关曾有成约要反清复明,以贻祸祖父与手足。最后,耿精忠被清廷黜爵磔死(即五马分尸),籍没家产。其两位弟弟免议连坐,将其家属编为5佐领,归隶正黄旗汉军,福建之藩遂不复存在。
  平南王尚可喜值逆藩吴三桂、耿精忠反清之时,心无二志,但虑其长子尚之信不可恃,故遣其次子尚之孝进军讨逆广东。但其长子尚之信与吴三桂同谋,受吴三桂招讨大将军之伪号,改帜易服,并派重兵把守其父所居之府幽禁之。尚可喜忧愤之下,于康熙十五年(1676)辞世。广东地方官员纷纷抵制反清,加之此时耿精忠已降,故尚之信又复降清。但此后,尚之信心怀二意,不肯出力协助剿灭吴三桂,被清廷赐死。对于尚藩建制,康熙帝准和硕额驸尚之隆即尚顺治帝抚女和硕和顺公主者,携其弟尚之孝前往广东移尚可喜之骸骨与家口迁往海州(今辽宁海城),将尚之孝、尚之隆等家下人口编为5佐领,隶汉军镶黄旗下,完成了对尚氏的撤藩安置。
  因此,历史上真实的建宁公主,并没有和吴应熊虚与委蛇而嫁给“韦小宝”去快活逍遥,而是月寒日暖煎人寿,莫问当年事,因为往事不堪回首。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二月,皇十四女建宁公主在熬过了30年的凄清萧索岁月后与世长辞,时年63岁。
  沈阳故宫博物院研究员 王艳春/文 (时代商报)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离线谭蘅君

发帖
147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4-19
历史上887位公主的命运:当二奶者不少
相关阅读
历史上887位公主的命运:当二奶者不少

 

 在中国,有一句很有名的古语,叫做“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现代人虽然常用其比喻意义,但追本溯源,其本意说的乃是皇帝的女儿亦即公主的婚姻问题最不成其为问题,在所有待字闺中的窈窕淑女中,公主的身价最高,持有这种看法的人,已经身陷“误区”而不自知--
  中国封建王朝之有“皇帝”的称号始于秦始皇时代,但遍查史籍,尚未发现秦代有“公主”之名。据有关专家考证,中国公主史应从汉代--西汉王朝建立后写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案可稽的公主是汉高祖刘邦的女儿鲁元公主,最后一位公主是清代同治年间恭亲王奕?的女儿荣寿固伦公主,从鲁元到荣寿固伦,中国共出了887位“皇帝的女儿”,她们的身价真的都至尊无比吗?

 

 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
  公元1644年3月19日凌晨,大明帝国皇宫紫禁城内,一幕人间惨剧正在酷烈地进行。
  大明帝国第十六任皇帝思宗朱由检(即人们通常所说的崇祯皇帝)手执一柄利剑,正在追杀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子--这可不是武侠小说里的描写,也不是影、视里边虚构的镜头,而是真真实实的历史。
  跑了几圈以后,崇祯皇帝终于追上了那个小女子,眼一闭,心一横,他手起剑落,只听“啪”的一声,一条葱藕般的玉臂掉了下来,崇祯皇帝掩面长叹,口里连连说:“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
  熟悉这段历史的人当然都能猜出那个女子是谁,就是崇祯之女长平公主,崇祯要砍杀她实出于无奈,因为当时“流贼”李自成已经攻进了北京。

 
  崇祯一共生了三个女儿,这就是坤仪公主、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这3个“皇帝的女儿”一个早卒,一个死于非命,一个被其父砍成重伤,没有一个有好结果,难怪其父朱由检要发出“你为什么要生在我家?”的慨叹。
  崇祯皇帝的女儿只不过是无数个命途多舛的公主的缩影。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对历朝历代死于非命或丈夫死于非命的公主们的情况做了一个统计。
  西汉王朝共有公主18个,其中有4个死于非命,她们是:鄂邑公主(武帝女)、阳石公主(武帝女)、诸邑公主(武帝女)、敬武公主(宣帝女)。其中鄂邑公主死于谋反,诸邑公主和阳石公主坐巫蛊为乃父所杀,敬武公主则是被王莽逼迫而死。
  有一人其丈夫死于非命,这个人是武帝女卫长公主。


  东汉王朝共有42位公主,其中有2个死于非命,她们是:新野公主(光武帝女)、郦邑公主。其中新野公主系为其弟光武帝的仇家所杀,郦邑公主死于自己的丈夫阴丰之手。
  丈夫死于非命的有5个,这5个人是:舞阳公主(光武帝女)、馆陶公主(光武帝女)、洧阳公主(光武帝女)、沘阳公主(明帝妹)、内黄公主(灵帝女)。
  两晋时代共有公主32个,除1人(常山公主,司马炎女)外,其余无死于非命者。
  五胡十六国有姓氏可考的公主共11人,其中汉赵五任帝刘曜之女安定公主、前秦世祖皇帝苻坚的两个女儿二公主和三公主均死于非命。  

 

    北魏王朝计有公主70位,死于非命者有3位,她们是:临泾公主(其父、母已不可考)、寿阳公主(彭城武宣王元勰女)、明月公主(广平武穆王元怀女)。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共有30位公主,其中有一位新蔡公主(太祖刘义隆女)被其侄前废帝刘子业霸占为妾,另一位临川公主则陷害其夫王藻致死。

  南齐、南梁、陈各有公主7人、18人、7人,未见死于非命的记载。


  唐代共有221个“正牌”公主和21个“非正牌”的“和亲”公主,其中“正牌”公主有十人死于非命,她们是:丹阳公主(高祖女)、常乐公主(高祖女)、巴陵公主(太宗女)、城阳公主(太宗女)、新城公主(太宗女)、太平公主(高宗女)、永泰公主(中宗女)、乐城公主(玄宗女)、新平公主(玄宗女)、广德公主(宣宗女)。
  “非正牌”的“和亲”公主(即以宗室女的身份远嫁异邦的女子)死于非命者有2人,她们是:静乐公主(为其夫契丹可汗所杀)、宜芳公主(为其夫奚可汗所杀)。
  五代十国时梁、唐、晋、汉、周及前、后蜀、南唐计有公主35位,死于非命者有2个,她们是:后唐四任帝李从珂女赵国公主、后周太祖郭威女乐安公主。
  辽代有公主39人,死于非命者1人:圣宗耶律隆绪女南阳公主,身陷敌手者1人:天祚帝耶律延禧女蜀国公主。
  宋朝计有87位公主(帝姬),除早卒者外无死于非命者。
  元代计有47位公主,无死于非命者。


  明代的公主共有82个,死于非命者1人:思宗朱由检女昭仁公主,丈夫死于非命者3人,一是太祖女南康公主(其夫胡观自缢而死)、一是神宗女寿宁公主(其夫冉兴让被李自成部所杀),一是光宗女乐安公主(其夫巩永固于李自成攻入北京时自焚而死)。
  清代的公主数正好是100个,其中1人死于非命:太祖第三女(无名号);丈夫死于非命者一人,此人就是香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的扛鼎之作《鹿鼎记》中韦小宝的“老婆”建宁公主,其父为清太宗皇太极。
  上述这几十个死于非命的公主中并非每一个都罪该至死,像西汉武帝刘彻的两个女儿阳石公主和诸邑公主,她俩都是因为其兄卫太子被奸人江充陷害,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像前秦的两个公主苻宝、苻锦就是被其父苻坚所杀,而苻坚之所以要杀她俩,纯粹又是为了与人赌气;像唐代的两个和亲公主:宜芳公主和静乐公主,她们之被杀则是因其丈夫要反叛朝廷。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们上面所引的例子有点走极端,因而认为“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还是成立的,那好,我们不妨再引证一些皇帝的女儿嫁不出去的例子。
  北齐、北周各有公主17人和12人,其中北周的千金公主被都兰可汗所杀。
  隋有公主12个,其中信义公主(炀帝女)之夫处罗死于非命。




  郑颢为什么恨白敏中
  郑颢,在唐宣宗执政时担任过校书郎一职,根本是个不入流的小官,当时担任宰相(同平章事)的白敏中觉得此子生得俊秀,就向皇帝推荐他当皇上的东床快婿,宣宗皇帝一高兴,决定把自己的女儿万寿公主下嫁给郑颢。
  假如我们此刻正在一个电视益智大赛的直播现场,就此打住,然后问在场的人:你认为郑颢听到可以娶皇帝的女儿之后会不会很开心?相信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都会答“是的”。
  事实情况上真的“是的”吗?
  当然不是!而是恰恰相反,郑颢可以说是很不开心,因为郑颢其时正在跟当时的天下五大名门崔、卢、李、郑、王中的卢家小姐“谈恋爱”。
  与豪门望族家的小姐谈恋爱能比娶公主更有面子吗?
  现代人肯定会说“不”,但郑颢却说“是”,空口无凭有书为证。


  史学家柏杨先生在其史学巨著《中国人史纲》中写道:“南北朝时代那种把持政府,世袭官职的烜赫情形,到了唐王朝,仍有强大的残余势力。北魏帝国颁定的那些'郡姓',照旧成为一种特殊阶级,高居平民之上,继续以做官为唯一职业。这种门第贵族集团中,崔、卢、李、郑、王,五个姓氏,也继续保持五世纪时尊贵的地位,世称'五姓'。他们的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有时候还超过皇族,一个例子可以说明:中级官员郑颢,正在跟卢姓议婚的时候,皇帝听了宰相白敏中的推荐,命他娶万寿公主。这是普通人家求之不得的荣耀,但郑颢却因断了与卢姓婚姻的缘故,把白敏中恨入骨髓,以致白敏中以后几乎死在他手上。”
  与历史上那些婚姻多舛的公主相比,万寿公主总算还嫁了出去,而且“一嫁定了终身”,所谓不幸中之万幸,而有很多公主连这点“好运气”都没有。
  为了说明问题,我们也做了一个统计:
  西汉王朝计有公主18人,嫁不出去的1人:元帝刘奭女颖邑公主。


  东汉王朝有公主42人,嫁不出去者16人,她们是:明帝刘庄女平氏公主、明帝女鲁阳公主、明帝女乐平公主、明帝女成安公主、章帝刘炟女武德公主、章帝女阳安公主、和帝刘肇女修武公主、和帝女共邑公主、和帝女闻喜公主、顺帝刘保女舞阳公主、冠军公主、汝阳公主、桓帝妹颖阳公主、阳翟公主、灵帝刘宏女万年公主。
  两晋时代计有公主32位,嫁不出去的有12位,她们是:武帝司马炎女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万年公主、惠帝司马衷女始平公主、哀献公主、元帝司马睿女南康公主、明帝司马绍女庐陵公主、太平公主、穆帝司马(日冉)女馀姚公主、孝武帝司马曜女新安公主、恭帝司马德文女富阳公主。

  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各少数民族帝国计有公主11人,嫁不出去者有1人,此人就是后秦太祖姚苌女南安公主。
  北魏时代计有公主70人,嫁不出去的有4人,她们是:文成帝拓跋浚女顿丘公主、孝文帝元宏女长乐公主、孝武帝元修妹明月公主、高阳王元泰女琅邪公主。



  南北朝时刘宗王朝计有公主30位,嫁不出去者有5人,她们是:武帝刘裕女义兴公主、孝武帝刘骏女临海公主、七公主、明帝刘或女晋陵公主、建安公主。
  南齐7位公主全部嫁出。
  南梁计有公主18位,嫁不出去者有5人,她们是:武帝萧衍女临安公主、永康公主、南康王萧绩女固安公主、简文帝萧纲女长山公主、元帝萧绎女益昌公主。
  陈朝7位公主全部嫁出。
  北齐15位公主,有2位未嫁出去,她们是:高祖高欢女大公主、浮阳公主。
  北周12位公主全部嫁出。
  隋代有12位公主虽然全部嫁出,但有1人(义成公主)是给人当的“二房”。


  唐代有221位公主和21个“和亲”公主,其中嫁不出去的有82个,她们是:太宗李世民女汝南公主、金山公主、晋阳公主、常山公主、睿宗李旦女安兴公主、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玄宗李隆基女孝昌公主、灵昌公主、万安公主、上仙公主、怀恩公主、普康公主、宜春公主、肃宗李亨女宁国公主、代宗李豫女灵仙公主、真定公主、华阳公主、玉清公主、太和公主、玉虚公主、西平公主、章宁公主、德宗李适女普宁公主、文安公主、义川公主、晋平公主、顺宗李诵女浔阳公主、平思公主、邵阳公主、临汝公主、宪宗李纯女永嘉公主、衡阳公主、普康公主、永安公主、太和公主、义宁公主、贵乡公主、清源公主、义昌公主、安康公主、敬宗李湛女永兴公主、天长公主、宁国公主、文宗李昂女兴唐公主、百平公主、郎宁公主、光化公主、武宗李炎女昌乐公主、寿春公主、长宁公主、延庆公主、静乐公主、乐温公主、永清公主、宣宗李忱女永福公主、义和公主、饶安公主、盛唐公主、平原公主、唐阳公主、丰阳公主、懿宗李漼女安化公主、普康公主、昌元公主、昌宁公主、金华公主、仁寿公主、永寿公主、僖宗李儇女唐兴公主、永平公主、昭宗李晔女新安公主、信都公主、益昌公主、唐兴公主、德清公主、太康公主、永明公主、新兴公主、普安公主、乐平公主、寿安公主。
  “和亲”公主中有1人(安化公主)本议嫁给南绍王隆舜,但未能完婚,另有1人(永安公主)待要出嫁时其夫回纥保义可汗病卒,也未嫁出去。
  五代十国时,后梁有公主10人,其中有3人未嫁出去,这3个人是:太祖朱温女普宁公主、真宁公主、末帝朱友贞女寿昌公主。
  后唐有公主5人,有2人成为“嫁不出去的人”,她们是:明宗李嗣源女永安公主、末帝李从珂女赵国公主。
  后晋有公主6人,嫁不出去的3人,这3个人是:宪祖石绍雍女寿安公主、永寿公主、乐平公主。
  后周有公主3人,2人未嫁出,这2个人是:太祖郭威女乐安公主、梁国公主。
  十国中前、后蜀及南唐三国公主全部嫁出。

 
  辽代计有公主39人,其中有3人未嫁出去,她们是:世宗耶律兀欲女萌古公主、圣宗耶律隆绪女浔阳公主、天祚帝女蜀国公主。
  宋代计有公主87位,其中有57个未嫁出去,她们是:宣祖赵弘殷女陈国公主、太祖赵匡胤女申国公主、成国公主、永国公主、太宗赵光义女滕国公主、邠国公主、卫国公主、真宗赵恒女惠国公主、升国公主、仁宗赵祯女徐国公主、邓国公主、郑国公丰、禁国公主、商国公主、鲁国公主、唐国公主、陈国公主、豫国公主、英宗赵曙女舒国公主、神宗赵顼女周国公主、楚国公主、郓国公主、潞国公主、邢国公主、邠国公主、兖国公主、哲宗赵煦女邓国公主、徽宗赵佶女顺淑帝姬、寿淑帝姬、东淑帝姬、安淑帝姬、康淑帝姬、荣淑帝姬、保淑帝姬、悼穆帝姬、熙淑帝姬、敦淑帝姬、柔福帝姬、申福帝姬、宁福帝姬、保福帝姬、贤福帝姬、仁福帝姬、和福帝姬、永福帝姬、惠福帝姬、令福帝姬、华福帝姬、庆福帝姬、仪福帝姬、纯福帝姬、恭福帝姬、孝宗赵伯琮女嘉国公主、光宗赵惇女文安公主、和政公主、齐安公主、宁宗赵扩女祁国公主。
  元代计有公主47位,未嫁出去者有1位,亦即晋王甘麻拉女寿宁公主。
  明代有公主82位,其中未嫁出去者有25人,她们是:太祖朱元璋的亲孙女宜伦公主、南平公主、仁宗朱高炽女德安公主、延平公主、德庆公主、宪宗朱见深女长泰公主、仙游公主、孝宗朱祐樘女太康公主、兴献王朱祐杌女长宁公主、善化公主、世宗朱厚熜女常安公主、思柔公主、归善公主、穆宗朱载厚女蓬莱公主、太和公主、神宗朱翊钧静乐公主、云和公主、云梦公主、灵邱公主、仙居公主、泰顺公主、香山公主、天台公主、怀淑公主、思宗朱由检女坤义公主、昭仁公主。
  清代共有100位公主,其中未嫁出去者有37个,她们是:世祖福临第一女、第三女、第四女、第五女、第六女、圣祖玄烨第一女、第二女、第四女、第七女、第八女、第十一女、第十二女、第十六女、第十七女、第十八女、第十九女、第二十女、世宗胤稹第一女、第三女、第四女、高宗弘历第一女、第二女、第五女、第六女、第八女、仁宗秬琰第一女、第二女、慧安和硕公主、第六女、第七女、第八女、慧愍固伦公主、宣宗曼宁女端悯固伦公主、第二女、端顺固伦公主、第七女、第十女。
  这些嫁不出去的公主,有一些是因为很早就死了(以宋、清两代为多),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并非是因为早卒,而是没人愿娶或没人敢娶--古代的男人大概也不愿意心甘情愿当“气管炎”或“床头柜”!

  已经嫁出去的那些也并非个个都生活得很美满,她们当中有的人结了婚马上又离婚,如唐昭宗李晔女平原公主,嫁给李继偘之后,不到一个月就“拜拜”了,有的结过几次婚,如西汉王朝的(楚)汉公主,先后嫁给岭娶、翁靡、狂生三个人;东晋简文帝女新安公主先后嫁给桓济、王献之两个人;唐中宗李显女安定公主先后嫁给王同皎、韦濯、崔铣三个人;玄宗李隆基女兴信公主先后嫁给张垍、裴颖、杨敷三个人;唐肃宗李亨女宁国公主先后嫁给郑巽、薛康衡、磨延啜三个人;辽兴宗耶律宗真女魏国公主先后嫁给萧撒八、萧阿速、萧窝匿三个人;元太祖铁木真女赵国公主先后嫁给不颜昔班、镇国、孛要合三个人;元世祖忽必烈女鲁国公主先后嫁给干罗陈、铁木儿、蛮子台三个人。
  南北朝时刘宋武帝刘裕女呈郡公主嫁给褚湛之为继室。
  隋炀帝杨广女义成公主嫁给染于为继室。
  唐代荣王李琬女小宁国公主嫁给回纥英武可汗当“媵”(小老婆)。
  五代十国时,后梁太祖女金华公主嫁给罗廷规为继室。
  元太祖铁木真女昌国公主嫁给孛秃为继室、太子阔出女八不叉公主嫁给纽林为继室、太子真金女鲁国公主嫁给蛮子台为继室、秦王忙哥刺女奴兀伦公主嫁给锁儿哈为继室、安西王阿答难女兀鲁真公主嫁给纽林为继室、成宗贴木儿女昌国公主嫁给阿失为继室、赵国公主嫁给阔里吉思为继室、魏王阿木哥女曹国公主嫁给王焘为继室。
  从上面所引的这些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
  1.并非所有时代,所有皇帝的女儿都不愁嫁不出;
  2.已经嫁出去的皇帝的女儿也并不总是高人一等。
  一般说来,在下面这几种情况下,皇帝女儿的身价与其身份常常名不副实:
  1.皇朝衰落、各地方政府或占地为王的军阀势力超过中央、到了尾大不掉的时候,如唐代后期从文宗李昂时代开始,到昭宗李晔时止,44位公主中仅有6人嫁出,其中一人(昭宗女)平原公主还是正月结婚,二月就离婚了的,注意:平原公主婚姻之失败并不是因为她自恃公主身份看不起丈夫,而是丈夫自恃节度使(军阀)李茂贞之子的身份没有瞧得起她这个公主。
 
来源: 时代商报 
培养文化的意识,拥有文化的良知,探索文化的轨迹,传承文化的精神,肩负文化的责任,维护文化的秩序,净化文化的生态,养育文化的人格,重建文化的经典,迎接文化的振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