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次对天池景区内文物景点整理考察中,天山天池管委会的工作人员在天池湖东北方向的花儿沟景区东台子的一个高坡上,发现了一处清代道士坐化塔遗存,经有关人员对照史料记载,初步判断系一位25岁得道坐化的墓冢。
新发现的坐化塔背山,面朝开阔的山田地,其间,数十棵古榆树散落山野,两侧有低矮的山丘,地理环境基本呈半月型,三面环山,一面敞开。
塔身残高0.5米,是一个有六角飞檐的塔形建筑,目前北、东、南三面的角依然清晰可辨,四周散落着花砖、方砖、梯形砖和青砖红瓦,坐化塔一半被损坏,塔中未发现道士的遗骸。
工作人员在砖瓦丛中,发现了一块中间有拳头大小孔洞的方青砖。坐化塔周边还有大大小小近10座土堆墓,由此推断此处可能是当年道士们的一处墓地。
据天池管委会工作人员介绍,坐化塔是道士“修道成功,坐化归天”的标志性建筑,当道士坐化后,修建坐化塔,将其遗骸封存于其中。
坐化塔一般为砖石结构,外观青砖到顶,造型精巧玲珑,有两层和三层之分,平面为六角形或八角形,而此次发现的坐化塔为三层。
此前,工作人员根据历史记载知道在此附近有一座道士的坐化塔,但一直无人知晓具体位置。早在半年前,他们就聘请了专门的摄影师并告知大体位置请其寻找拍照,但5次寻找都落空了。
今年11月20日,林场一位吴姓职工想起幼年玩耍时曾见过此塔,并带领工作人员找到了该遗存,该职工还向工作人员提供了一张自己拍摄的该坐化塔早年照片,照片上清晰可见塔的全貌和楷体的 “入圣成真”4个字。
据史料记载,在天池道教文化发展中,道士坐化成“仙”的有9位,有9座坐化塔分布在天池周围,但后经岁月沧桑和“文革”时期的人为破坏,大多已很难寻觅遗址,之前仅存的是大锅底坑一处,而且已经是一片青砖,看不出塔的形状。
考古专家查找史料,发现在记载的道士坐化人中,有一位坐化者最年轻,本人因25岁时爱情受挫,出家修行,不足半年竟坐化,众道徒皆惊骇,纷纷传言其为“神仙”,众人为其修建此塔,并在塔的一面写着“入圣成真”四个字,故此塔又叫“入圣成真”坐化塔。
由于坐化成仙是道士追求的最高境界,许多道士苦修几十年都达不到,所以当此道士不足半年就得道成仙,在当时反响极大,故以至于载入史料。
对照林场职工所提供照片上的“入圣成真”4个字,专家由此推断新发现的坐化塔应为这位年轻道士墓冢。
据有关资料显示,清代、民国年间,天山天池道教达到鼎盛时期,并成为新疆道教的中心地之一。天池周边的观庙达8座,被誉为“天池八大庙”,道士、僧人达数百,三工河流域的水浇田,河谷两侧的东、西台子旱地,多是天池观庙的田产。
有关人员表示,这座“入圣成真”坐化塔遗址的发现,为天池道教文化的挖掘、研究提供了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