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693阅读
  • 0回复

道教圣地姑射山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前朝老僧
 

发帖
75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12

道教圣地姑射山
作者:王友明


   临汾是帝尧故都,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在这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临汾城出发,向西南行驶25公里,便是云缠雾绕的姑射山。她像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地停卧于吕梁山南麓;她庄严古朴,奇拔俊秀,为这座古城筑起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
    最早去姑射山,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后来,又去过几次,那里的美情胜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姑射山最高峰海拔1418米,总面积40余平方公里,由50余处自然和人文景观构成的南仙洞、北仙洞、云雾寺三大古建筑群,是我省1987年首批公布的风景名胜区。
    姑射山历史悠久,历来是高人逸士隐居的山泽和仙家修真养性之道教胜地。古代道教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曾在其名篇《庄子·逍遥游》中这样记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因而,姑射山便成为神仙与美女的喻指。多少年来,她如同一个睡美人,静静地躺在那里,任日月辉映着秀容,任微风抚弄着仙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只有偶尔涉足的人们,才可有幸亲眼目睹其独特的灵光秀色和神涧仙洞。
    据记载,秦汉以后,佛教传人,佛教俱兴,姑射山便以其雄丽多姿,誉满海内,历代寻仙修道之士纷至沓来。相传,唐武则天时代,家居浮山的“八仙”之一张果老曾在这里修道成仙;宋徽宗赵佶曾驾临此山,骑马绕姑射山一周15余公里,诏令划为景区,并颁赐“神居洞”和“崇道庙”之名,有碑记为证。
    这是一个桃红柳绿的春天。深蓝的天空上飘飞着几丝淡淡的白云,山野显得特别广阔、静穆。我们的车子沿着逶迤绵延的公路,在不知木觉间;刚刚翻过白石岭,就跃进了墨的如云、翠的如织的巨幅图画中。只见姑射山风景名胜区,植被丰茂,群峰叠起,峭壁耸立,云雾环绕,风光旖旎。放眼远眺,青山幽谷、丛莽绿障与红墙碧瓦、殿阁亭台交相辉映,真可谓奇妙的人间仙境之地。隔着两壁陡峭的深涧,可揽南仙洞的秀色,却迟迟不能‘近前。即使这样,此刻,我似乎已经完全融化到姑射山那神奇的魅力之中了。只可惜的是,北仙洞已洞壁坍塌,所存寥寥,究竟荒芜于何年何月,无人查证。作为—种艺术、一段历史、一个传说,只能是留存在记忆之中了。
    车子颠簸了半天,终于到达了沟底。山沟里溪流旋转,奔腾跳跃,叮咚作响,仿佛唱着一首优美的抒情歌曲。我走下车,弯腰掬了一捧洁净的溪水,凉凉的、滑滑的,有一种十分舒服的感觉。据说,此溪水源于几公里以外的“龙子泉”。传说,一老妇在野外拾一石卵,持归育之,得小儿名橛儿,恰逢刘渊征民夫筑陶唐金城,昼筑夜毁,橛儿应募,化龙前行,让其母撒灰,沿灰红筑城,一夜而就。刘渊妒其能,欲诛之,追至姑射山麓,橛儿显露原形,变成一条金龙,钻向山脚石隙,刘渊拔剑斩之,截断龙尾,血流泉涌,遂成“龙子泉”。唐朝在此建龙子祠,奉祀龙子神。此溪水之所以澄清透明;凉爽滑溜,想必是浸染了金龙精血之故吧。
    跨过溪水,沿山道前行不大一会儿,便进入了南仙洞之界。首先映人眼帘的是山门两侧红褐色的柱子上的那副楹联:轩辕问政伊即访贤庄子经载神居处,唐宋兴道明清盛佛徽宗驾游姑射山。这副对联真是饱含着南仙洞幽深玄秘的悠久历史,浩如烟海的文化背景啊!
进入山门,3个似是而非的大字又赫然在目。见我疑惑不解,导游小姐微微一笑说:“这是仙界之字,即‘非人间’。”噢,我恍然大悟,已进入了仙境之所!
    抬头观望,这里的建筑风格与我所见过的众多人文景观大不一样。整个仙洞建筑,大都是依山体崖洞为基,一半镶嵌在里面,一半悬挂在外边。洞中建庙,庙中藏洞,洞庙相连,浑然一体的奇特建筑结构,令人耳目一新。置身于这构思奇妙、巧夺天工、别有洞天的“仙界”,怎一个“叹”字了得!
    在“靠山廊”下的小院内,我寻觅了好大一会儿,也未发现攀上幽洞殿堂的路径。正当我为此景观可望而不可及感到忧虑时,导游小姐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冲我莞尔一笑,甜甜地说:“这样的地方,如不能近前,岂不是一大遗憾?请随我来。”说罢,引我们由阁下洞口进入,脚踩曲折迷离的陡峭石阶,手扶幽暗迂回的清凉石壁,气喘心跳地攀登而上,果然“柳暗花明”。此阁始建于1300年前的唐武德年间,正中供奉着观音菩萨。两旁塑有送子娘娘、十二手观音、道教中的哼哈二将、佛教中的黑虎灵观,还有掌管南北方的各路神仙。阁内,珍藏着宋徽宗驾游姑射山的碑刻。这秀丽的楼阁,不仅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而且也承接着悠悠千载的灿烂历史文化,堪称古代建筑艺术之珍品。
    立于阁前,极目四望,神涧峭壁,苍山古树,尽收眼底。不时有三五成群的鸟儿在任意翻飞,偶尔的几声呜叫,将寂静神奇的山野唱得更加清亮迷人,将轻松惬意的游人唱得更加心旷神怡。难怪文人骚客来到这里,对景抒情,写下许多动人的诗篇。唐代秦少游曾云:“超然自有姑射姿,回看粉黛皆尘俗。”元代王恽曾云:“幽岩洞如瞰阴壑,洞口飞甍驾虚阁。真仙乘龙今何在?香火千年事如昨。”由此让我想起了那些“名山大川”,它们与天然雕琢的姑射山相比,不是有不少的逊色之处吗?!
    顺着绿阴掩映的小道前行,便可至大雄宝殿。它坐西朝东,气势雄伟,是这里的主要建筑。殿内供奉着金碧辉煌的如来佛、毗罗佛、阿弥陀佛3位佛祖,还有观音、地藏菩萨等彩塑像。据说,在繁星点点或皓月当空的夜晚;抬头观望,可见大殿正上方有北斗星朗照,这足以说明古人建庙选址的考究。
    在大雄宝殿左上方的半崖峭壁上,有一个2米见方的小洞。洞前有半截已经干枯的松树根,洞内塑有鹿女像。导游小姐讲,这就是令人神往的鹿仙女的传说中,尧王与鹿仙女的会面处。鹿仙女原出自佛教故事,说鹿生一女,惟脚似鹿,由南窟仙人抚养成人,因南窟火种熄灭,南窟仙人让鹿女到北窟去借火种,北窟仙人让鹿女绕舍七匝,步迹皆成莲花,遂携火种而去。后来,尧王巡游途中,偶遇身驾祥云,手持火把,为民间撒布火种的鹿仙女,为其美貌贤德所动,追至姑射山。鹿仙女藏于洞中松树后,含羞梳妆,不小心碰响松树枝叶,被尧王发现。鹿仙女为繁枝茂叶不能掩其芳体而怒掷梳子,由于仙力所至,松树被折断,仅留下此枯根。在大雄宝殿右侧,有“鹿仙女洞”,人们传说鹿仙女与尧王就是在此仙洞中喜结良缘的。由此,开了民间婚礼之洞房花烛夜习俗的先河。尧王与鹿仙女成婚的这“天下第一洞房”,即为姑射山的一大景观,也是如今新人结婚时“洞房”的来历。
    姑射山南仙洞最有名的景点当为“神居洞”,相传是鹿仙女的居住之处。洞口掩映在山崖中腰绿阴丛中,精美的瓦檐高悬崖壁,里面是宽、深均约30米,高约3米的天然溶洞。洞中育山,名为“三十三天”。洞前中央处建有小庙一座,89尊三教九流神道塑像汇集其上。至高无上的是高深莫测、身披大红袈裟的“如来”佛祖;最贴近底层的是人类开祖——尧舜禹3位部落首领,以及与尧同称为“五凤”的4位臣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皆有飘然出世之态,蔚为奇观。我由衷感叹:“这里真是民间传说的荟萃,神话故事的源泉啊!”庙后自左而右分别藏有“陕西洞”、“缠腰洞”、“小天庭洞”等。在“陕西洞”口,塑有一老妪携黄狗像,只见她面朝洞口,长跪而望。导游小姐解释说,老妪的儿子一日途经此洞,发现洞口金光万丈,便不顾母亲的再三阻拦,带着黄狗进洞探险,从此杳无音信。终于有一天,黄狗带回信来:儿子在陕西,赚得钱后便归。打那天起,老母亲便带着黄狗日夜守望于洞口。然而,一直到人狗均化为石头,儿子也未能归。听着这凄美动人的传说,一阵悲伤袭上心头,我的眼睛湿润了。该洞是否能通往陕西,无人知晓。据说,古代亦有好奇探险者进洞探秘,终未返回。人们猜想可能是死于洞内的毒蛇、蝙蝠、死气等等。因而,干百年来,该洞始终成为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谜团。
    走出洞来,只见斜坡上长着两棵奇树,一棵叫做“豺皮榆”,树身斑斑点点,黑白相间,形似豹皮故名,说是唐代张果老隐居此洞时所栽。另一棵叫做“凤凰柏”,形似凤凰,凤头高扬,凤尾垂散,双翅平展,跃跃欲飞。古人曾盛赞:“仙洞最佳处,神洞最绝奇。”
    惜别姑射山,已是余辉横照的傍晚。暮霭中,神奇的姑射山渐渐远去。而姑射山那优美的自然景色,那拂动的灵光仙气,那迷人的传说故事,那独特的文化内涵,却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间……
 

相信吧,中国文化将带领世界走出2012的泥潭,走向春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