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1153阅读
  • 0回复

(文化良知)作家不靠创作靠炒作?切勿成为"文化小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4-10
    近日,一篇题为《历史名人名句屡遭恶搞现状堪忧》的新闻在网络上热炒,文中涉及的80后作家张一一“歪解”名人名言的行为也引起关注。但记者在邮箱中发现,这篇稿件的发件人,就是张一一本人。在随后的采访中,张一一承认,这则新闻正是他“自编自导”的宣传手。(据8月27日《新民晚报》报道)
     作为80后作家的张一一,已经出版了6本著作,也算得上小有名气了。可能是出于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在作祟吧。这位青年作家总不甘寂寞,喜欢炒作,时不时把自己推到舆论谴责的风口浪尖上,每每风头出尽,到头来还是个张一一,而不是名作家。
     两年前,张一一曾导演了“隔空向李湘求婚”事件,一度就炒得沸沸扬扬。尔后又频频向文艺界名人“开炮”,先是预言“王蒙没有明天”、“韩寒和郭敬明在走下坡路”,后是对《赤壁》、《红楼梦》等片一一点评,种种狂言让他的博客点击率立时大增。也许是诸种炒作效果不大的因素,他又出新招,自己炮制文章恶搞自己,借以出名。凡此各种举措,咋看咋都不像一个作家应有的行为,正像一些网友谴责的那样,是一个十足的“文化小丑”。
     要成为一名作家、或者说是想成为一名优秀作家,关键的一点,是要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作家是靠作品说话的,靠自己的作品站稳脚跟的,而不是靠名气生活的。固然,名气的大小,对于一个作家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的。但这种影响的前提是因为自己的作品质量高,社会效益好,相应催生了作家的名气。一个作家名气的大小是和自己作品的影响大小成正比的。这一点,作为一名作家,想必是应该清楚的。
     一个既不想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又想使自己成为名作家的人,不惜采取各种手段,甚至用恶搞自己来提高自己的名声,使更多的人知道自己。这样的人,即使出名了,也充其量是个网络名人,而不是名作家。就想张一一这样的80年后,过几天就想出一个新招,使自己在网络和媒体上热闹几天。然而,热闹过后,依然故我。人们只知道有一个恶搞的人叫张一一,不见得就知道他就是有名的作家了。
     诚然,一位作家的一部新作如果在问世之前或者期间,完全可以借助媒体力量进行必要的宣传甚或包装,让人们对这部作品有所了解和认识。以增加作品的知名度,帮助促销。这都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应该的。如果脱开作品,对自己的人一昧进行包装、宣传、恶搞,借以批评或者攻击名人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这和那个芙蓉姐姐没有多大的差别。反复如此,只能是个“文化小丑”,让人感到恶心。长此以往,人们对于读这样的作家的作品可能都会产生出逆反心理来。因为要写出优秀作品的作家,必要的先决条件是要有好的人品。
     张一一恶搞的现象,再次提醒我们的作家和想当作家的人们,要想当作家,勿靠炒作靠创作。作品是作家最好的护身符,也是一个作家最好的品牌。如果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来,即便天天变着手法去炒作,去恶搞,只能讨人嫌,甚至被人当作“疯狗”。文学是寂寞的事业,作家是清贫的营生。要想当作家,就别想整天轰轰烈烈,或者日进斗金,名利双收。像韩寒、郭敬明等那样的作家,只能是时代的宠儿,是个别现象。绝大多数作家只能依靠自己的辛勤劳作和作秀作品为自己赢得一方天下。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