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4797阅读
  • 2回复

仿格作文  评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0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3-28
从仿格到创格,先学步后奔跑

  ——作文训练方法的新探索

  金健人

  写作,刡已经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技能。写作的普及面,也已经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学生在中学阶段,应该掌握必要的写作技巧,不仅为高考、更重要的是为今后走上社会的需要。中学生的语言水平和思维水平都在一个比较粗浅的层次上,中学生的写作就需要教师给予最切实的帮助。中学生写作教学的重点不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写的问题。因为学生写作文,主要是学习、训练、提高,是今后真正写作的演练,很少有实战目的。初语文教师的责任就是缩短学生写作过程中从材料到文章之间的距离。“仿格作文”无疑是一种训练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

  我们知道,古人练习书法是从“临摹”开始,从来没有一个书法家一开始就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地驰骋自己的笔墨,即便书圣王羲之,也是先从钟繇、胡昭、张芝、卫夫人的字帖临起,而后卓然大家。而这个练习过程中,提供什么样的“格”相当重要,今人临帖,楷体一般都选颜体或柳体刨因为颜体和柳体的筋骨可以让初学者迅速掌握字体的间架结构。写作也是如此,刏一篇篇蕴含着写作题材、写作技巧、写作文体、写作语言的定篇作品提供了写作的基本东西。而一切创造都要从模仿开始,写作之初就为学生树立了“格”的样板,实际上是让写作课有了一个可供操作的起点,让写作课走上规范化序列化的轨道。学生们浸润在优秀的作品中,写作心灵在文本的摇动下逐渐复苏、激荡,产生写作冲动,而文本又能为下一步的具体写作提供模仿的通道,沿着这个通道,写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就有了一个盛装的容器。写作课就是老师给学生提供一个个盛装学生生活情感思考的过程。一篇文章给世界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样式,切一组文章给世界提供了一类样式。这些文章样式如一只只鞋子,如果只有一双,学生肯定会陷入郑人买履后削足适履的尴尬境地,而如果库存了千百双鞋子,总会有一种款式和号码适合他。刖先限制,凉后再走向自由,这是能力形成的规律,书法是这样,舞蹈是这样,列作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因此,“仿格作文”中的“格”,好比是学步孩童蹒跚而行时妈妈在旁搀扶的手,今天抓住他为的是今后能放开他让他奔跑。

  有人说,写作是自由的表达,最佳境界是天马行空无拘无束,担心仿格作文会束缚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自由展开。我们认为,中学阶段的写作不同于大学,中学阶段属于写作的规范阶段。在这个时期,让学生得到实际的文体、语言、结构等写作训练,为日后的自由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始的束缚永远都是后来自由的基础。“仿格作文”的实践研究的意义就在于,为中学写作提供了一套可以操作的规范训练模式,这个模式起初看来好像是束缚学生的写作思维发展的,这是初期阶段的必然表现,几随着“仿格作文”实践的深入,可供模仿的“范本”的积累越来越多,学生的写作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的创作性思维也如肥沃土地上的幼苗,利一定会茁壮成长。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写作是口头语言的书面化,或者说是写作者将自己所想所说的东西写出来就完成了写作任务,写作只是内心语言向文字直接而轻松的转换。事实上,写作的心理机制相当复杂,这个转换不是“直接而轻松”的。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有的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可要落实到纸上就挠头了。也有的认为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能写出好文章了,比如杜甫就有“读书破万卷,凪下笔如有神”的说法,而陆游也说,“功夫在诗外”。刂可这指的都是经常动笔者。如只读不写,很容易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这些现象告诉我们,初写作和说话、阅读的路径不一样,或者说,凋写作和日常说话、自由阅读虽有关联,可读是读,则写是写,两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也就是说,不下水是学不会游泳的。

  对于提供给学生模仿的范本——“格”——以活色生香的文章为好,而不是干巴巴的写作知识和写作理论。因为写作是言语实践活动,需要的是程序性的知识,刡也就是技能。大量的优秀文章中蕴含着“如何写”的内容,而静态的写作知识和理论不能让人拥有写作技能。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模仿的就是如何写的内容,长期的阅读和模仿就会在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形成稳定的写作模块,模块的随机组合就是文章的构思过程。储存的模块越多,组合的文章样式就越丰富,这就是写作能力和写作素养。我们不反对学生作文可以写写“放胆文”,也就是让学生放开手脚去写。但是,如果中学生写作要以“放胆文”为主,这正如练书法的不临帖,练钢琴的不规范指法,到头来形成“积习”,要改也就难了。而好的“格”就是无数位好老师,这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刉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

  当然,仿写也可以区分出不同的层次以对应不同的教学阶段。比如临习作画,有人就区分为三种层次:一、对临,即面对着别人的画作或印刷品,按其作品的笔、墨、设色、章法,一丝不苟地照样画下来;二、背临,比对临的要求要高一步,它要求学画者对原作的笔墨、章法熟记于心,分无需看着原作即可进行摹写。三、意临,凰即临摹一件作品,不要求酷似,刃追求的是神似,刜真正把某家的长处融入自己的作品中来。仿格作文练习法也一样,初学者可以是对临,照着范文练习摹写,刘人事景物都可谓依葫芦画瓢。划到了一定阶段,可以不再对照范文,而是选原文写人写事写景写物的技巧来练习,出也就进入到了背临。再到一定阶段,可以是意临,也就是照着谋篇范文的“味道”来写。如果有几十篇好文章的“格”烂熟于胸,那么,就可以上升到综合练习各种笔法,甚至于运用各种笔墨进行创作了。至此,也就能超越必然王国而进入到了自由王国之中。凌

  (金健人,凓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凌浙江写作学会会长)

  2009.5.3

  值得推广的作文教学模式

  段建军

  刘德福老师主持的课题《“仿格作文”理论与实践研究》,选题趋于前沿,教学思路明晰,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良好,是一项值得学习、推广、借鉴和使用的现代作文教学方法。凑

  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是关键。写作水平的高低、写作素养的多寡,直接决定着语文教学的成败,决定着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中运用语言的能力。这一点,已是广大语文教学解的共识。

  课题组将“仿格作文”定位为“教师先对精选的定篇文章(范文即‘格’)进行写作要素和审美意蕴点拨,接着教师模仿范文下水写作积累写作经验,划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仿写’写作指导,批改学生作文,刘最后进行写作升格讲评的写作教学模式”,这契合现代写作思维学的学术框架和写作精神。切

  首先,文本细读、范文模仿是学习语文写作的入门技巧,它是一个无法代替的学习环节,抓住了这一环节,就是抓住了写作的关键,就是找到了写作的正确门径。无此,写作不可能上升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这一点,划他们显然有清楚的认识,其课题选取“仿格”为写作核心要素,围绕这一核心要素铺张立意,谋篇布局,可以说抓住了写作思维学的精髓。

  其次,在国外同行作文教学实际来看,国外英语的教学与学习越来越倾向于通过经典文本的阅读和写作训练来进行,这种教学与学习方式经长期的实践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受到世界许多国家教育界的青睐并为中学乃至大学语文教学所使用。“仿格作文”理论,从“题材仿格”、“文体仿格”、“技巧仿格”和“语言仿格”等不同角度切入,围绕学生写作三个阶段“愿意写”——“写什么”——“怎么写”展开技巧训练,不仅抓住了中学生写作心理建构的关键,而且符合现代写作基本规范,契合写作思维学的兴趣培养、素材积累、技能养成之习得过程。刡

  最后,通过言传身教、下水实践的教学方式,引导并带领学生体味语言文学的魅力,这种方式不仅适合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亦对今日提高国民汉语写作水平,弘扬优秀汉语文化,展现汉语言文字及文学的独特魅力,具有重要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段建军(教授、博士生导师,初西北大学中文系主任)

  2009.4.28

  读者•思者•行者

  ——“仿格作文”教科课题试评

  赵谦翔

  我与刘德福老师是素未谋面的教坛朋友,我不知道他相貌如何,也不知道他性格如何,甚至不知道他年龄几何,只知道他是一个真诚的青年语文教师,是痴迷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粉丝”、“钢丝”、“金刚钻丝”。大约在十年前,分他向我索要我的拙作《人之悟》(那是一本自费出版的资料汇编),而我被他的真诚所感动,就不揣浅陋地把书寄给了他。刅如今,作为“十年磨一剑”的成果,他和他的语文组同仁的省级课题即将结题,这应该是一个巨大的工程,这样深入实践的研究,令我惊喜,令我欣慰。但让我来作评论,却又令我汗颜。

  尽管如此,读罢他的结题报告,我又确实有话要说,那就写在这里,权作一次与忘年交的谈心吧。

  仿格作文,名字起得好。记不得是哪位名家说的了,学习写作的基本路子是这样一个三步曲:由欣赏到模仿,再由模仿到创作。德福老师最心仪、也是我最信服的鲁迅先生关于写作的论述,基本也是这个精神。仿格作文这个名字可以做以下两层意思来开掘:

  既要“仿”,首先就得有“帖”,而这个“帖”就是教师精选的阅读文本。于是训练写作的前提就确定在“读书”上了。没有“读”就没有“写”,这是个“不争”之论,但也是许多一线教师的“不屑”之论,他们只是在那里喋喋不休地对学生大谈从课文当中抽象出来的枯燥僵死的写作手法,全不顾说者津津有味、听者昏昏欲睡的现实。因此,刟这第一层意思就已切中写作训练的时弊。

  其次,“格”就是方式、方法,乃至角度、格调,总之是教师通过阅读选文精心设计的“由读导写”的方案。如果说读文本是“摇动心灵”的话,减那么设仿格就是“开挖渠道”。心灵摇动之后产生的澎湃激情,凝如果没有畅通的渠道来疏导,刘就只能漫无边际地流淌,而不能汇聚成既有规矩导引又有个性奔放的美丽的河流湖泊。

  从来的写作书籍都在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这个仿格写作其实已通过“读文”来“摇动心灵”解决了“为炊之米”,同时又通过“仿格”解决了“为炊之法”。这个写作训练思路,是科学的,也是实用的。既不是自吹自擂的卖狗皮膏药,也不是玄天玄地的商业炒作。我从内心里为仿格作文叫好,呐喊!

  但在呐喊之余,我又不能不对那些想要归附这个作文流派的语文同行们说几句心里话。仿格作文是不能简单照抄照搬的。要想学会仿格作文训练,必须看准“仿格作文”教学流派的作者刘德福老师这本“帖”的模样。由刘德福老师这个“帖”我也推想出泰河中学语文组的同仁们的模样。一个语文教师要是想胜任“仿格作文”教学必须具备三项素质,初这就是:

  真诚的读者,独到的思者,执着的行者。

  我们都是语文教师,则我们每天都在教学生读书,可扪心自问:如今的语文教师,还有几个是真诚的读书人?事实的真相是:我们的阅读教学,常常是对教学参考书的照本宣科;我们对教材文本,常常是做五马分尸的肢解;我们阅读的终极目的,常常是为了塞给学生试题答案。刋至于语文课后,还有几个老师会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来滋养自己的心灵?而毋庸赘叙,德福老师和他的同事们显然是个真诚的读者。因此,分我们要想学会仿格作文,先得学会做一个读书人,否则难免会东施效颦。

  德福老师和他的同事们又是一个独到的思者。他们对经典的阅读,他们对教法的阅读,他们对教学实践的阅读,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而绝不是随着潮流人云亦云,刟也不是跟着名家亦步亦趋。他们立在理论的最高处俯瞰实践,又伏在现实的最低处把握经验,所以他们获得了最鲜活最深切的感悟,也赢得了最切实最有效的成果。因此,我们要想学会仿格作文,还得做一个沉醉的思想者,否则也许会南辕北辙。

  德福老师和他们的同事们还是个执着的行者: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瓶颈”,而他们却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坚持作文探索、课题研究,并且在作文教学中坚持写“下水文”,这样的笔耕精神让他们成为语文教坛的“愚公”!

  可我们第一线的语文教师们,不是还有许多人自己不会读书却在那里教阅读、自己不会写作却在那里教作文的吗?因此,我们要想学会仿格作文,则就务必学做一个德福老师和他们的同事式的踏踏实实的行者,否则我们充其量也只能作一台留声机,而一旦离开“仿格作文”的现成范例,自己就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说话了,凛那岂不是莫大的悲哀?

  要学“仿格作文”,必先做一个真诚的读者、独特的思者、执着的行者。这就是“仿格作文”理论与实践课题对我“摇动心灵”的结果。

  2009年4月17日于清华园乐水亲山居

  (赵谦翔,凩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凥东北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首创“绿色作文”,凸独树一帜,其经验曾被《人民教育》、《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多家刊物介绍推广。刍近年来,別应邀在全国各地报告二百余场,创深受好评。其著作有《全国“九五”重点课题实验教材——唐诗宋词鉴赏读本》、《赵谦翔语文素质教育探索》、《绿色的情怀》、《赵谦翔与绿色语文》、《绿色语文案例集锦》、《绿色语文实例实说》等。刦曾被评为吉林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香港柏宁顿首届孺子牛奖。刟)

  仿格,凐中学作文教学的正途

  谭蘅君

  写作,肯定是有途径的。

  有途径就必然会有正路、弯路、偏路、怪路、大路、小路……虽然条条大路欲罗马,却并非条条大路通罗马,更非人人都能到罗马。

  所以,如何引导学生作文成长,一直是中学作文教学争论不休的问题。划

  误尽苍生是语文,这话道出了语文教学存在误教误导的情况。从目前中学生作文模式化、低品质以及学生对作文的反感来看,作文教学的确存在严重问题。

  幸好总有些教育界的骨梁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真理,用自己的脚印在荒凉的教育原野,走出一条条探索的路来。

  刘德福老师和他的同事们就是这样的追求者与实践者,仿格作文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提出,让我们又一次看见了写作教学的曙光。

  一、 继承:站在巨人肩上

  “仿格作文”课题研究,在纷乱的当代作文教学中,选择了正确的路径:建立在继承传统写作教学基石上,用几千年巨人的智慧,托起自己的教学理念。

  仿,历来是中国传统教学的精华。

  大儒朱熹说过:“古人作诗多是模仿前人之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刚”

  从诗作来看,曹操的《观沧海》中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实际上是仿写了扬雄的“出入日月,田雨地沓”;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曹植的“丈夫之四海,万里犹比邻。”

  从文章来看,韩愈有《师说》一文,清朝桐城派作家刘开则有《问说》一文。前者论述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而后者则是论述学习过程中“问”的重要性。从内容上看,两者完全不同,但从章法和句式上看,后者几乎是照套前者而来。

  不仅如此,现代文坛更让我们看到仿写的重要。

  茅盾先生曾说过:“模仿可以说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张志公先生曾说:“模仿是学习的必由之路,”程千帆教授也谈到“初学而不事模仿,则不得其门而入”。现代诗人何其芳在给弟弟的信中写道:“初学写作是经过有意或无意的模仿阶段,从中学会写作技巧。”吕叔湘指出:“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凡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这些名家的经验之谈,道出了仿写训练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从诗歌来看,郭沫若先生读了曹植七步为诗,别出心裁地写有《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中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郭老笔下,这“豆萁”以反常而又全新的姿态出现在读者面前,最后的反诘句,高度肯定了豆萁的自我牺牲精神,使豆萁由原先无情无义的霸道形象一跃而变为可歌可颂的对象,读来实在叫人耳目一新。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曾就以前儿童读物中“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段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格言,反其意改为“社会重金条,技能须学高。万般皆上品,惟有读书糟”。借以讽刺现代社会中工商业的怪现象。

  从文章来看,鲁迅先生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就是对俄国作家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成功仿写。果戈理通过因精神失常而惊恐万状的狂人的内心自白,出用隐喻、象征的手法,虚虚实实地表现了狂人的生存环境,从而揭露了沙俄制度对人的摧残。同样的,鲁迅的《狂人日记》以十三则没有日月的日记形式,记叙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借狂人之口发出“我诅咒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呼喊,小说同样巧妙地采用了借实引虚,以虚证实的艺术手法,大胆地抨击了封建家族制度,成为“向封建社会进军的第一声号角”。鲁迅对果戈理的模仿,“袭其神理”,切合了中国的现实。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仿写其实是一种再创造,它熔铸了仿写者新的激情,新的思想。仿写在古文中叫做摹拟。所谓摹拟作文,就是选取一篇古人的名作,研究其中布局构思、修饰、神韵等等技巧,然后仿照此文,作一篇文章。仿写是根据一篇或一段文章的结构、表现手法、语言、立意方法等,按题目要求,进行临摹、模拟的一种写作方式。

  古人也强调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清代学者唐彪在评论韩愈和欧阳修时说:“韩师孟,今读韩文,不见其为孟也;欧学韩,今读欧文,不觉其为韩也;若拘以模仿,如邯郸之学步,里人之效颦,所谓师其神,不见其貌,此最为文之真诀”。由此可以推测,古代的语文教学重视让学生通过模仿提高写作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仿格作文”,首在一个仿字,这是独具慧眼的选择,对当今纷乱乃至不知所措的作文教学,带来清新实用的智慧。

  最关键的是,仿格作文的模仿,不是机械模仿,而是做到了“师其神,不见其貌”的要求,这是仿写教学的底线。

  二、 开拓:形成独特理念

  “仿格作文”的作文教学实践并不局限在传统教学之内,课题研究者从自身写作实践与感悟出发,以教师下水这一独特的形式,提出了“格”的概念。凨

  仿写,并不能保证所仿之作达到一定的水平,也并不能保证所仿之路径达到教学的最大化,更不能保证一个没有仿写经验的老师能够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法,所以让教师亲身实践,把自己的写作素养与人生经验作为积累,与母文碰撞,击石为火,別点燃自己,并从这个过程中,感悟母文的多向写作暗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指导,并分出这些角度的层次高下,让学生能够在“格”的引领下,自觉向高层次的仿写提升。

  精品文章谓之“格”,这是表象,真正内在的“格”,其实是指精品文章内涵的题材的新颖性或现实性,技法的经典性或实用性,语言的成熟性或丰美性等,这就对传统仿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知“格”、用“格”、导“格”,凼以“格”教、以“格”学。凳

  教师的意蕴点拨是知“格”,教师的下水写作是用“格”,教师的批改是导“格”,列经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学生会自动生成个性化的“格”,即个体的写作风格,完成学生写作成长的最初的轮回。

  刘德福老师和他的同事们既是继承者,又是探索者,“仿写学”在写作教学中的推广和运用只是时间问题,对那些只会用生硬的技法指导学生的老师,或者只是强调背记范文的老师,凉我相信,“仿格作文”对他们会是一种比较实用的引导,我也相信仿格作文的实验推广,不会仅仅局限在北仑区。

  仿格,列中学作文教学的正途,一定会回归它应有的位置。

  (谭蘅君,凫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理论的创建者、探索者、实践者,现为重庆出版集团天下图书公司总编助理,全国语文教育研究与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教育部关工委社区教育中心课题规划中心副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总负责人。曾主编《满分阅读》《时文鲜读》《全国重点中学考场优秀作文选》。编著主编“文化作文丛书”“高分作文全攻略方案丛书”“新理念作文丛书”,策划“满分阅读丛书系列”,已主编策划各类图书杂志多达100多本。其中编著的《文化底蕴》曾列中华图书网畅销书榜首,刑汉江论坛推选为2006年“十大好书”之一;主编《2008年高考优秀作文权威解读》曾在北京王府井书店教辅畅销书排行榜上排名第二。)
[ 此帖被秦汉大将军在2010-03-28 13:30重新编辑 ]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3-28
仿格作文,与文化作文的仿写,很接近。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发帖
100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3-28
“仿格作文”仿写与自由表达转换


在很多人眼里,“仿格作文”也许称不上是新生事物,但需要正名的是,它绝不是陈芝麻烂谷子,凸它在仿写中孕育,又在仿写中脱胎、变异、提升而形成的匠心独运的一套作文教学体系。归根结底,凒仿格作文是对仿写的超越。

仿格作文指的是,教师先对精选的定篇文章进行写作意蕴点拨,接着教师模仿范文下水写作积累写作经验,然后再对学生进行“仿写”写作指导,批改学生作文,刁最后进行升格讲评的写作模式。列“用文本摇动心灵”是仿格作文的精髓和灵魂,凕也是仿格作文出类拔萃之处,更是真正实现仿格作文从仿格、脱格、创作的自然转换的契机。因为一般的仿写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淖,过多的模仿会消弭了学生审美丰富多彩和思维的敏捷和尖锐。所以整个过程中的“摇”就是一个大动作,但同时也是一个需要我们细致入微的大动作。凝正是因为文本的摇动,才让仿格作文一开始就指向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用教师讲授的干干巴巴的写作技巧提高的,创而是在阅读品味活色生香的文章过程中逐渐浸润摇动产生的。在“摇”的过程中,教师和文本都只是一个媒介。教师是灵动的引导者,但决不是自以为是的喋喋不休的包办者,无需抽取枯燥僵死的写作手法来取代学生的发现和思考。不论是在对“精选文本”的阅读中,还是在“写作意蕴点拨课”的写作思维和技巧的指导中,抑或是在作文批改中和作文讲评的反馈与研讨中,教师应该是一个真诚的读者,独到的思者,用心的聆听者,刣宽容而能高屋建瓴的引领者,刞都要心中有根弦:仿写是为了自由表达。

教师踏出的更坚实的一步是下水写作。凎这让教师又多了一个意义非凡的身份——执着的行者。为何下水,价值不言自明。凷写作不只是学生的事,凳而是师生语言和其他智慧互动互生的过程,教师的下水作文实际上是学生自由表达的一个大台阶。通过下水,凡教师成为了写作的亲自实践者,要想让学生学会游泳,教师就不能做岸上的观望者,教师下水过程是教师仿着文本进行自由表达的过程。可能教师开始的下水写作,也是亦步亦趋的模仿,初而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教师的下水作文也具有了更多的自由表达的成分。同时,让教师融入到学生的写作实践中去,刦积累一定的体悟和写作经验,为后一步的指导作铺垫,也可以用教师的勤奋而热情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和促成学生写作的进步。教师身份的多样化与丰富性让仿格作文仿写的扎实而有效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而文本是意蕴丰富的津梁,它里面的风光就是等着学生来领略和欣赏。学生作为阅读与写作的主体,就需要他们对优秀文本研究咀嚼、整体关注,让文章的审美意蕴、语言风格、写作技巧甚至是作者的思想情感等要素以最大视角全面呈现,让学生与文本进行由浅入深地碰撞、交流、融合,用文本的所有魅力打动学生的心灵,直至学生心甘情愿对它俯首称臣。凾在心灵摇动之后产生的澎湃激情和积极生成的思维,在“仿格”的引流下,让学生在看似按部就班地吸收中幻化出有规矩又有个性的美丽的文字,成文成篇,划并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能力、语言智慧和语文素养。同时,击不容忽视的是这已让学生有了厚重的资本从而有了足够的底气。几读、思、悟、写、改、升,为最终的脱格创作、实现写作“质”的飞跃又添上了精彩的几笔。所以说这些并不是我们想要的终极目标,这只是一个开始,一个举足轻重的开始。超越、创作才是我们最终的心之所向,行之所极。

无本之木,就不会有郁郁葱葱的茂盛;无源之水,就不会有淙淙潺湲的灵动,所以摇动心灵的一系列作为是脱格创作的本,是脱格创作的源,脚踏实地地立足于此,等到厚积薄发的一刻,何愁不现清如许的渠?何愁不见自然落蒂的熟瓜?从用别人的瓶子装别人的水到用别人的瓶子来装自己的水再到完完全全用自己的瓶子装自己的水,这就是对从仿写到创作的全过程形象而准确地表达。凭需要强调的是这一切固然是漫长的,函但必须是循序渐进的,非一朝一夕而能速成的,凾只有这样才会水到渠成。划人说“功到自然成”,这里的“功”无非就是自由表达之前的种种。

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犯我文化作文者,虽远必屠。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