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97阅读
  • 0回复

(21届大初赛)文化中国,文化阅读——11中金科学校举行第21届文化作文大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23

文化中国,文化阅读
——金科11中举行第21届文化作文大赛初赛‍

近日,第21届“国文杯”“文化作文”等级测试顺利举行,在十一中金科学校分测点,众多热爱文学金科学子积极参与,用笔墨书写对中华文化的深情厚谊。

本次测评以“传承人类优秀文化、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为宗旨,以“厚积文化底蕴,叙写文化情思;植入文化芯片,描摹文化生活”为目标,紧跟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伟大契机,强调用“文化育人”思想营造校园文化气场,砥砺学生文化思维,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视野下,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中国人。

通过一篇篇富有创意与深度的作品,展现了学生们对中华文化的独到见解与传承热情。赛场上,学生们或沉思冥想,或奋笔疾书,字里行间透露出对文化的热爱与敬畏。

经过老师们的初步评选,一批优秀作品脱颖而出,它们不仅体现了学生们的文学才华,更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国文杯”文化作文等级赛也将继续致力于推广中华文化,为广大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平台,期待未来涌现出更多才华横溢的文学新星。

获奖作品

故事新编:始皇问道
金科11中  陈苮锦

自始皇帝二十八年,徐福等人三九次任命探三山,然唯留一字“胡”。遂帝筑城以备胡。是夜,蓬莱白鹿仙使入帝梦……

帝见鹿使,颜色不易,拱手略礼,曰:“朕尝使人数次寻药,无功而返,仙使可助我长生乎?”

白鹿摇头而拒,曰:“虽贵为天子,终凡人之躯,莫妄求长生!”

帝曰:“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一事朕所欲胜于长生,敢问大秦能否传之无穷?”

对曰:“无朝可永世。”

帝追问:“何故?”

答曰:“开朝者知治道,享朝者未必。汤伐暴桀而立商,帝辛荒淫无道而灭商;姬昌伐纣而立周,厉王残暴乱战而衰周。”

帝默,曰:“朕惑‘胡’一字之因,其谓为胡人将倾朕万世大秦乎?还请仙使一解!”

答曰:“君只知域外胡,不知己身胡。”

帝曰:“汝所谓何意?”

答曰:“君日夜防外,不惜征民筑城,无闻百姓之血泪,然不知天下为众生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哉!”

帝曰:“莫此为朕之过?是朕恶百姓之安定乎?朕筑此长城,免多少外患?!”

答曰:“君重防本无过,奈何实失百姓之益,内不定,何须外胡攻之?”

帝曰:“自非天下大统,多少战乱!满目疮痍,生者不生,死者难死。朕未尝不愿以柔待民,然若非如此,安统天下?”

答曰:“是故秦不能久矣。君统之暴,全然视天下民心于不顾,虽民向大统,民心未至,实无深厚根基。虽统天下,未得众心。君见浮肤之强盛,不见藏心之民怨乎!失民心者失天下,君战六国,想必心中清楚。”

帝曰:“莫非朕要坐待秦乃至天下乱乎?朕为秦皇,令秦阔域,朕为天下一皇,扫六合,一统度量衡,其为天下不宁?其真朕之罪过哉?”

答曰:“非也。君合七国本为功一件,然君大兴土木、苛政虐民,纵无战乱,同征战有异乎?本为天下、秦、民,然君因己之欲,为害百姓,虽君之土木有功于千秋,此有罪于当代百姓哉!”

帝心中早明,试探曰:“依汝之意,朕非好帝乎?”

答曰:“亦非也。君心怀一统天下之大志,此乃万千君王难有之胸怀。君统一字、币,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立‘三公九卿’,对后世影响非同一般。君残暴统治,利于治,害于民,亦注定大秦之寿数。君不可谓善,不可谓恶,此俱皆君为周后一国君王之使命。非善,非恶,君为统天下而竭力,始终为国而行,而非所谓一味善恶,其可谓真君王。”

帝默,良久,曰:“朕已晓。朕心中有道,为秦谢过仙使解惑。”

万世不易论
金科11中 陈玥杉

始皇扫六合,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自谓功过三皇,德兼五帝,乃称皇帝,欲立万世之基业,传之无穷。然陈涉,吴广瓮牖绳枢之子,忿患尉而杀之,袒右于大泽之地而号张楚,天下应之,诸侯复辟。虽有信臣精策,崤函之固,谽谺之险,然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由是秦之基业二世而亡。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只余万间宫阙做了土。观其兴衰迭起,可知欲保其基业存千秋者,犹如抱冰曝于扶桑而但求不化者,得此景而现乎?然虽有更迭,以文载道者可得薪火永承。

紫薇闪烁,周室衰微,诸侯预政,恰似扁舟济苍渊。始皇扫六合,鉴分封之弊,废其而立郡县,收后铸鐻,得十二铜人于殿,同文同轨。此诚改革变新以固国之举也,然秦之君王,皆以法为纲,其法若金石。由是惶惶人心,谈者兀兀,此暴戮之法是亦不可以已乎?度量衡可齐物,难齐人心;驰道能通九州,难通民情。君不见谊之《过秦论》“谓其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此诚道过刚易折之真理,岂不为后世所传颂哉?君不见商君车裂惨死,韩非暴毙秦狱之说乎?此二者皆秦之上宾,然有此过,不见秦法之利乎?然若剑愈锋利,其折愈碎,此之谓过刚易折。

汉鉴秦之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是外示儒道而内承黄石老人之术,似是无为而治,实是无所不为。宣帝训太子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深悟此言得三昧:高祖白马之盟存拉拢之心,武帝推恩之令乃温水煮蛙。犹若黄河九曲,虽折不改其志。司马子长修《史记》纳四鄙蛮夷于列传,记执剑游侠于锦帛,使夷夏之辨得进退。是以王莽篡汉,光武犹能中兴,五胡乱羊,昭烈尚可续祚。此非制之先明,惟文脉一道之坚韧所致之。

《周易》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唐太宗开科举,寒门才俊入彀中;武则天设武举,报国之士入军门,令制度随世运流传,纵十八帝后犹可存;宋太祖勒石戒杀士大夫,然三百年间,新学、洛学、关学迭起,道统搏于新政,愈发坚韧。恰似瀑布落山,大水从天上坠地,不挂着四壁,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王安石行青苗法虽败,其"天变不足畏"已入士林血脉;张居正立考成法虽败,"一条鞭法"之精华终汇入历史长河。

于今人处观数字洪流,犹见始皇之影:算法欲规训万物,图尽人心。然观硅谷巨擘莫不仿谷歌"不作恶"。智能不解《兰亭》"后之视今亦犹令之视昔"之悲怀,元宇宙不现阿房宫"六王毕四海一"之气象。

故万世不易谓之文道,今之所谓"万世",当如北斗悬天,斗转星移而其位不改,光年流传而其志长存;亦如大江汤汤,斗折蛇行而其势不改,世事变迁而其志不改;也如五岳巍巍,云舒云卷而其威不减,高唱黄鸡而其志如初。此"传之无穷"真义,亦华夏文明千年不坠之玄机。

鉴煜之殇,铸少年担当脊梁
金科110中学  王梦琪

暮春的金陵,下着微微细雨,细密的雨丝织就一张轻柔的网,将整座城温柔地包裹,远处秦淮河悠悠流淌,映照着沿岸错落的雕梁画栋,岸边的垂柳依依,细长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似是在与河水私语。

南唐的宫殿便隐匿在这一片朦胧诗意里,宫殿朱红的宫墙巍峨耸立,踏入宫殿,只见“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殿内烛火辉煌,嫔妃们身穿华服,身姿婀娜,面若桃花,李煜正置身其中,沉醉于诗词雅韵,在笔墨中肆意挥洒才情,以为能与这般风花雪月相伴余生,远离朝堂沉溺于“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的悠然意境中,可他未曾深思,生于帝王家,诗词虽美,却难以成为逃避治国责任的港湾。

命运的暗流汹涌,北宋的铁蹄无情踏破南唐的宁静,“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曾让李煜骄傲的一切,在风雨中摇摇欲坠,李煜从如梦似幻的世界惊醒,匆忙应对,却发现自己面对复杂的政治棋局和积重难返的局势,竟是如此无力。“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曾经的金碧辉煌,依旧在记忆中闪耀,只是那容颜已被岁月和沧桑更改,物是人非的悲哀如寒夜冷风,穿透骨髓,他在妥协与抵抗间徘徊,为何没能早些励精图治,增强国力?是自身对政治的逃避,还是南唐早已病入膏肓?

城破之时,“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被押解北上,望着渐行渐远的金陵城,他是否明白,从他接手南唐的那一刻起,便背负着整个国家的兴衰,他的优柔寡断,他对诗词的过度沉溺,让他错失了太多扭转乾坤的机会,昨夜小楼的那缕东风,吹乱他的心弦,让他在这清冷的月明之夜,不敢回望那已沦陷的故国。

在北宋的囚居之所,“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他每日在孤寂中徘徊,回忆往昔繁华,对比如今落魄,这巨大的落差让他不得不深刻反思,他的一生,本有无数种可能,若能早些认清自己的使命,将才情与治国之能结合,南唐是否会是另一番景象;又是一个月夜,如水月光洒落,李煜倚栏而立,满心愁绪翻涌。“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他提起笔,将一生的悔恨、无奈与思考凝于笔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流淌的愁绪,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悲叹,更是对历史与责任的深沉叩问,跨越千年,依旧引人深思。

如今,时代浪潮滚滚向前,身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站在全新起点,要从李煜的悲剧中汲取深刻教训,不可沉溺个人天地而忘却重任,应以史为鉴,将个人追求与家国命运相连,在求学路上勤勉坚韧,生活里心怀天下,投身实践,当时代接力棒传来,我们定要如无畏勇士,以坚定步伐与壮志豪情,书写盛世华章!

因有伯乐,千里马得以举
                              金科11中2025级2班 吴雨婷

山巍巍,水滔滔。万匹军马围至垓下,历史之箭划破长空,即分天下。一方是千骑卷平冈,中军置酒庆贺新朝;一方是无颜对父老,长剑刎过倒血泊。其背后终是帝王间的较量。 至此楚汉之争毕,汉高祖刘邦继天之大业,却不是无缘无故。世人常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刘邦正是如此伯乐,张良、萧何,韩信皆也是人杰,皆为他培育的千里马。《史记·高祖本论》中有记载,刘邦自知不如此些人杰,但"君能用之,此表所以取天不也"。此可知御人有术能够君臣一心的君天,更能屹于历史纷争的峰端而不倒。 反观项羽,有西楚霸王之称的重兵实力,也有范增这一明智能干的人杰。可他刚愎自用,一味依赖武力较量。如他巨鹿破衾沉舟一战,虽勇强杀放,但欠于听取大臣的进谏,最终被刘邦评价:"有一范进而不能用,忘其所以为我擒也"。缺乏虚心取谏,不能善用人才的君王,最终自刎于血泊,也沉浮在历史长河的的后头了。

从垓下到赤壁,历史之轮缓缓前行,彼时的孙刘军队正联络, 预备一同击败曹军,刘备因缺乏辅佐谋士,三次登门求见隐居茅庐的诸葛亮,恳请其出山,已成为流传至今的"三顾茅庐"之佳话,诸葛亮所著《出师表》,更映射出刘备对人才的善知善任。 若人才是千里马,诸葛则是"卧龙",他不负刘备之所寄,治蜀有方, 鞠躬尽瘁。蜀之江山、三国之鼎立,更是映证善任人才君能够定夺天下,掌好千里江山之棋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日枉屈,己顾臣了草庐之中"。"据《出师表》 中诸葛孔明自述,刘备定是个能识好马,能好识马的伯乐。初请其出山议天下势时的亲善尊重,到后来缠于病榻时所托任的"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在君主专制时代可谓惊世骇俗。但恰巧更能印证刘备的识人善用,让诸葛亮这样的"千里马"不仅能驰骋平原,更能涉水攀山。

因此,古代明君之所以能开创盛世,成就伟业,与他们知人善任的能力密不可分,嬴天下之道即为明君用人之道,他们能以用人之智慧超越简单的识人用人这一形式,传播着古人的政治智慧与人才战略之思。 故重能行千里之马,得疆封千里之域,是古代帝王之雄才大略也。

虞美人
重庆市第11中金科学校  九年级7班  税思妤

深院的清冷月色下,一枝虞美人正探近窗棂,疏影斜映在我的案边。

料峭春风里,她纤弱的茎干发着抖,单薄的花瓣浸着昳丽殷红,恍若当年娥皇旋起的裙摆——记忆的长风吹过汴梁,那绣着金线的裙裾此刻正在月光中翻飞,渐渐晕开成金陵的春色。

恍然听见丝竹声自脑海深处浮起。车如流水马如龙,花好月圆春醉人。乐师们正调试着乐器,娥皇纤纤玉指拈着花,回眸一笑,舞一曲霓裳羽衣。醉拍阑干,丝雨坠入夜光杯,化作篇篇绚烂诗篇。

杯中酒液还在轻晃,忽有马蹄踏碎汉白玉阶。战火滔天,煎熬着血泪,狼烟四起,遮蔽了清明。那霓裳羽衣的曲调寸寸断裂,音符变幻,我惊恐地辨别出那竟是一首《后庭花》。我眼见凤阁龙楼被铁骑攻占,眼见烟萝玉树焚作焦土,最后连秦淮河的月色都被囚车的栏杆割裂,只剩下“帘外雨潺潺”,只剩下“人生长恨水长东”!

故国何处?不堪回首月明中。

故人何在?风雨飘摇几时重!

太匆匆!四十年来家国顷刻崩塌,在宫中歌舞的日子还未从我的梦中离去,睁眼却只是阶下囚。夜夜隔着泪光看月色,俯首挥笔,蘸着心口哀愁涂抹着故国的柔情。

徐骑省来看望我时,深院里刚落下一场雪。他悄声叹口气,轻轻按住我写词的手,掩住那“林花谢了春红”。他说北地的水太硬,用这水来调墨,勾勒不出南国的温软;他又说汴梁的风太冷,吹不绿江南的岸。

我明白他眼里的无奈,我听懂他未说的隐喻。他想让我磨平棱角,折断锋芒,可我李煜,怎能学那陈后主向人俯首称臣、苟且偷生!

单薄的虞美人偏要点燃这凄寒的夜,那朱砂似的一抹,传说是虞姬自刎处生出的殷红,浸染着千年风霜,脆弱又决绝,传唱着英雄的悲世之歌。我虽无法做英雄慷慨悲歌,却也不愿做那玉树后庭花自欺欺人。我要作长风,吹拂三千里山河;我要做柳叶,挽起秦淮河温暖的春水。

且让我这亡国之君,将那无限哀愁,无限泪水,镌刻进点点泪似的墨痕里,在历史的波涛里永不停息地翻涌。千百年后,南唐大宋都已经覆灭,沧海桑田,花开花落,情与恨一并散落,被水浪卷走,滚滚东流。人们却还能从我这零散诗篇里,嗅到金陵城初春的嫰柳!

离愁呵!故国呵!过往呵!你且流逝吧,顺着逝水,顺着永不停息的历史,顺着那镜花水月的碎梦,流逝吧!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紫禁城的对话
2025级3班 王欣怡

最后一抹残阳掠过 ,琉璃瓦在暮色中流淌着琥珀色的光泽 ,仿佛凝固的黄昏。我站在太和殿前 ,仰望着这座雄伟宏大的宫殿 ,吟出了“千官笏板埋云础 ,万国衣冠化烬烟。唯有所前银杏叶 ,犹簪帝胄旧时冠。”心中的万千感慨。暮鼓 从神武门城荡开 ,褪去了人间的温度,空旷的广场唯有风声穿过发出呜咽的轻响 ,我正要转身离开 ,眼角一缕光影浮过 ,转身、回头 ,望去。

一阵眩晕袭来 ,我紧扶住身旁的鎏金铜鹤香炉。再次睁眼,这里不正是“乾清宫”吗?不等我回过神来 ,一声带着凉意的声音传来 ,我转过头 ,一双锐利而深邃 ,透着一股威严与智慧的眼睛与那浓密的眉毛,显得刚毅果断 ,身着五爪金龙长袍的男子端坐在御座之上 ,脑海不断回望,才想起这不正是历史书上的一位皇帝——康熙帝。我脚步踉跄 ,手掌已沁满了冷汗 ,连忙学着电视剧的一样 ,俯下身子行了跪拜礼,宫中只回荡着我急促的呼吸声。“何人擅闯?”,凌厉的质问传入耳畔。

“后世小民叩见皇上。”康熙停下了手中阅览奏折的动作,放下朱笔 ,“你来自后世,那史书是如何评价朕的呢?”

我壮着胆子回答:后世对您的评价较高 ,但也有不同看法 ,您亲定了三藩之乱、收复台湾且亲自抗击沙俄 ,为百姓带来安宁 ;您以勤政被后世赞扬 ,关心百姓疾苦 ,赢得爱戴。都体现了您不仅有文才且有军事才能,但……

“说!”,康熙帝命令道。我不禁心头一紧。

我硬着头皮羞道 :“九子夺嫡”局面混乱 ,您处理此事优柔寡断 ,导致宫廷内部的混乱和分裂。不仅如此 ,您对汉族知识分子的猜忌与打压 ,“文字狱”就限制了学术自由与言论自由。康熙帝眼神变得陡然凌厉,抓起案头的书籍。重摔在地上 ,“放肆 !”,在康熙帝摔书的瞬间 ,我就看见了他手臂上的绷带 ,“哪道史书上记载的是真的”,我好奇不已,这让我心神稳定下来。

“皇上息怒 ,您可知几百年后这将是一座博物馆 ,来来往往的旅客在您的画像前争执着您是仁君还是暴君。您怎么认为呢?”

康熙帝无言 ,只见他的手指紧握成拳,关指处已泛青白之色。

过了许久 ,“你怎样评价朕呢?”,康熙帝嘴角过了许久 ,“朕是暴君还是仁君呢?”,康熙帝紧盯着我的双目。“我亲自见过了您晚时阅奏的劳累 ,闻到了御房内飘来药味的苦涩,感受到您手传来的阵痛 ,您是帝王 ,但终究是血肉之躯呀!康熙帝陷入沉思 ,是呀 ,我也只是一位父亲 ,一个平凡的人。只因生在此位 ,孩子们争锋相对败……康熙帝眉间皱纹如沟壑,我望着他 ,才明白帝王之苦——他必须扮演着凡人与神明;平衡着权力与亲情。这才会让当年的宋顺帝喊出了“愿生生世世 ,再不生帝王家”的痛苦。

康熙帝声音沙哑发出声音 ,话音却戛然而止 ,唯留下一声长叹。

“那人是谁 ,闭馆了快走?”保安的喊叫让我猛然惊醒 ,而耳畔回荡着康熙帝最后的低语:“告诉后世 ,朕是人是凡人,是平凡的人 ,朕痛的时候 ,血也是红色的。”

行走在街道外 ,车从身旁驶过 ,透过玻璃仿佛看见康熙帝的身影与我融合,我走进了我的生活,做自己灵魂世界的帝王 ,乘着龙踏上未来之路,创建属于我的历史。

禀父书
金科11中 杨芯瑞

父亲大人尊鉴:

长生之风呼啸而过,孩儿此刻驻马天山,脚下是花剌子模人溃逃时遗落的金冠,头顶是盘旋不去的秃鹫。二十年了,父亲,您临终前攥紧的那把带血的箭镞,已化作千万支铁箭,钉穿了半个天下。  我仍记得那日部落冲突时,你鲜血染红了半边草原。那时我便在心头刻下“为和平,为父亲。”

剑映霞光遗志,功以山河为证。

您曾说蒙古的鹰飞不过阿尔泰山,可如今从东海盐沼到波斯沙海,皆是苍狼白鹿的疆土。那些曾嘲笑我们是“草窝里狐狸”的部落,要么成了我箭袋中的白骨,要么跪在九斿白纛下高呼“成吉思汗”。父亲啊,您用一条命换来的仇恨,我用四十万铁骑烧成了燎原的火。  

寒夜烛照独蓬,清弦引走马灯。

可再烈的酒也暖不醒旧梦。昨夜宿营时,我望见北斗星倒映在阿姆河中,恍惚又回到九岁那年的雪夜:您带我穿越克鲁伦河冰面,指着对岸的火光说:“铁木真,记住——蒙古人的命,要自己从狼嘴里抢!”您教过我,眼泪是留给死人的,活人只配握紧刀柄。而今我屠灭仇雠、订立《大札撒》、让草原再无孤儿在风雪中冻毙……可为何帐外篝火越亮,越照得心里那处窟窿空空荡荡?  

壤地万千不及一句教诲,长河落日道生死离别。

父亲,您见过里海的落日吗?那血红的光铺在波斯大地上,像极了您中毒那日嘴角溢出的血。四十年了,我踏碎山河、征服万邦,却始终走不出斡难河畔那个追着马匹哭喊的夜晚。长生天赐我四个儿子、无数妃妾,可再无人像您那样,把我架在肩头辨认远方的狼烟。若您魂魄有知,且看今日蒙古,万千土地皆是我铁木真之属。

此刻,我已躺在独有我和你的帐篷里,等待着安静地睡去。脑海里再次映出这些点滴,一切都值得。终有一日,我的骸骨会埋进肯特山的祖地。到那时,请您跨上那匹白马,一如儿时教我射箭那般,领我去长生天尽头的草场吧。  

朔风猎猎,伏惟歆飨。

                                                         不孝男 铁木真 敬上
丙寅年冬月 于撒马尔罕金帐

帝王的辉煌与怅惘
金科22中2025级 杨婷羽

在历史的长河中,九旒冕下的帝王们,表面尊贵,实际上却在权力与自我之间艰难挣扎。在权力的巅峰,帝王们的工作充满了辛劳和责任,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和兴衰。

真正的帝王之才,不仅在于权谋与武力的彰显,更在于文德与武功的并重,以此铸就国家的坚实基石,开创盛世的辉煌篇章。论文德,帝王之才华应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深谋远虑,规划天下。帝王不仅是权力的象征,更是智慧的化身。在治国理政中,他们出台各种政策法令,既要考虑国家的长远利益,又要兼顾百姓的切身利益,深知一个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离不开良好的治理与公正的法律。

有些帝王,一生被命运摆弄。晋惠帝司马衷长于深宫,当听闻百姓无粟米充饥,竟天真发问:“何不食肉糜?”他被皇权异化,就像囚于金笼的夜莺,不懂百姓之苦,也无力改变。李煜亦是如此,词作才华横溢,可面对朝堂纷争,却茫然无措,才情终究无法填补治国的空缺。崇祯帝即位时,大明已风雨飘摇。他在紫禁城高悬“非庸主”牌匾,日夜操劳,节俭勤政。然而,多疑刚愎的性格让他不断犯错,十七年换了十九位内阁首辅。李自成破城之际,他自缢煤山,临终还抱怨“诸臣误朕”,亲手把自己困在权力的牢笼里。

他们看似风光无限,却都被困在权力的泥沼里。

当然,也有睿智的帝王。白帝城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若嗣子不才,君可自取。”这份信任,让蜀汉延续四十年。汉光武帝刘秀以“临渊履薄”自警,平衡功臣与皇权,在权力的钢丝上走出稳健之路。

在历史的长河中,帝王的才华犹如璀璨星辰,引领着时代的风云变幻。真正的帝王之才,不仅在于权谋与武力的彰显,更在于文德与武功的并重,以此铸就国家的坚实基石,开创盛世的辉煌篇章。

岁月流逝,帝王将相都已远去,但他们的故事,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在权力中的挣扎。我们应从中吸取教训,在责任与欲望间寻平衡,莫让权力成为心灵的枷锁。正如司马迁所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这,便是历史的馈赠。

前人之光,其华灼灼
金科11中 李彦霏

泱泱华夏千年历史,却总有一盏灯,顺着时代潮流,闪烁至今。

                                                       —— 题记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青山烟雨客,疑是故人来,我站在历史的长河里,看着朝代更迭交替,看着乱世出枭雄;倒立天地,可黑暗中总有束光;那是雄才大略,是家国情怀,更应当是吾辈用青春之谱写盛世中华。

登高远望大地阔,纵横捭阖自从容。雄才大略定高低。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是格局与境界,这决定着一个人所能抵达的高度。秦始皇一心怀着统一天下的宏愿,十三即位,二十一亲政掌权初见锋芒。十八载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不拘泥于一地的得失,我神游天外,看见你,眉宇间是君临天下的决然和亲赴战场被血身所炼的果断。而鸿门宴上的项羽,刚愎自用,不听从谋士之言,放走刘邦,错失良机。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爱国情怀照明星。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馆。”即使身处平凡之位,也不能忘却对国家的忧虑与担当。屈原,在看到人民的黑暗生活,看到楚国的日益腐败,最终被秦兵攻破,本可出走他国,却因爱恋国土,于悲愤交加中自沉于汨罗江,殉了自己的梦想。但你的爱国热情,却被世人深深怀念。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

前人的事迹如点点繁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而我们也当不负众望,看见“巾帼外交铁娘子”华春莹在不见硝烟的和平年代,用唇枪舌剑打得对手措手不及。给了我们底气,看到中国核试验工程领域的专家林俊德院士,在生命最后10小时带着氧气罩,身上插满了10多根管子仍然在为国家工作,把最后一次心跳献给了祖国;让我们心生敬畏。是啊,前人之光,其华灼灼;传播后世,芬芳万世。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