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届文化作文等级决试花絮(二)
图注:陕西省特级教师李克为参赛师生上课
一、西安城墙寻岁月
2024年7月18日清晨,我们满怀期待与不舍踏上了前往明城墙南门——永宁门的路途。永宁门层层设防,吊桥、箭楼、月城、瓮城、城楼每一处细节都无不映射出我们祖先深邃的智慧与坚定的捍卫意志。古老的砖石见证了岁月的沧桑,历史的痕迹在其中镌刻,令人肃然起敬。站在城墙上极目远眺,犹如梦回大唐。
图注:同学们在西安城墙拍照
二、盛世雁塔觅课程
小雁塔,千年古塔,其独特风格和深厚历史吸引了我们。小雁塔历史悠久,塔身经历了地震三开三合,仅顶部受损,雁塔晨钟也是关中八景之一小雁塔连着荐福寺,走到头就能看到西安博物院。粉彩的侍女陶俑体态丰腴,面容饱满,展现了唐代社会中以胖为美的时尚,被誉为小雁塔的镇馆之宝。
午后阳光炙烤着大地,我们已开始“觅诗”环节。小组在观察员老师的陪同下在对大雁塔周边路人进行随机采访,穿唐装的小姐姐、奶茶店的小哥哥、卖冰柜的老爷爷、来西安旅行的外国友人……大家在提到“一带一路”能联想的古诗,其精髓大都凝聚在辽阔苍凉的边塞风情之中,这让我们不由对即将到来的河西走廊之行充满期待。在小组众多任务环节中,拍摄创意小组照无疑成为了我们最为钟爱的一部分,我们选择了大唐不夜城的街景作为背景,仿佛置身于一部穿越千年的电影之中,将我们的创意与这座古老都市的韵味融为一体。
图注:大唐不夜城创意照片
三、西市丝路找商脉
大唐西市博物馆是西安站我们最终探访的圣地。唐一百零八坊里有东市和西市两个繁华的市集中心,东市周围多住着达官显贵,物价奢靡;而西市靠近西域贸易往来的集散点,有很多新奇的胡人玩意儿,价格也实惠便宜,受到百姓们的争先追捧,热热闹闹的,留下了不少遗存。漫步博物馆,深深体悟到丝绸之路给予平民百姓的深切爱意与无尽恩泽。
图注:同学参观大唐西市博物馆,学习各国钱币。
四、顶级大伽展绝学
文化作文晚课的大咖是陕西省特级教师、西安交大附中空港高级中学副校长李克。李老师曾经创造了陕西省高考语文纪录,所教班级语文平均分132分,最高分147分,至今仍是这一纪录的保持者。他为参加第20届“国文杯”文化作文等级决赛的师生,演绎文化写作的高考应考绝学。
李克老师的课堂分为三部分,一是文化写作的基本思路,二是文化写作的基本方法,三是应试写作的初步探索。
李克老师首先从什么是文化讲起,引导同学们认识文化的含义。然后展示两个文物,一是兵马俑摄影爱好者张震的一张照片:发现了兵马俑上唇上的一个指纹。于是三千年前一个工匠和兵马俑的故事,将同学们的想像拉回到秦朝的历史现场:原来文物、遗物、景物背后,都有一段活生生的故事。
图注:兵马俑嘴唇上的指纹。
二是列举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陶耳杯”,三国时期魏国的酒食器,1951年在山东东阿曹植墓出土。这只耳杯是曹植生前常用的酒杯,于是文物的故事又活起来了。
这让我们从文物身上获得了空间和时间的延伸,重新复活了那个时代的生活细节。所以走进博物馆,可以通过文物走进曾经的历史,通过观照历史,表达我们今天的思想。
图注:中国国家博物馆里面曹植用的陶耳杯。
如何表达?李老师列举了写作文化散文的三种方法:一是借古伤今。文化作文等级决试研学团队住在沣河边上,沣河两岸,曾经是周王朝的丰京和镐京。丰京是宗庙和园囿的所在地,镐京为周王居住和理政的中心。丰京和镐京一起并称为“丰镐”,是西周王朝的国都,历史上最早称为“京”的城市,也是中国最早期的城市,作为西周首都沿用近三百年,又称宗周。
周幽王时,废掉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其宠爱的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公元前771年,申后之父申侯勾结犬戎攻破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以前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周幽王最后被杀于骊山,西周灭亡。其后众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残破不堪,又接近戎、狄等外患威胁之下,于是平王在即位后第二年(公元前770年),在郑、秦、晋等诸侯的护卫下,将国都迁至洛邑,开始了东周的历史。
周平王东迁洛阳以后,周天子王权开始衰落,从此一蹶不振。各大诸侯国开始崛起,并且进行争霸混战。但宗庙还在“丰镐”,每年要派大臣回来祭祀。数十年后,回来参加祭祀的大臣发现曾经繁华的京城,已经越来越荒芜,人烟稀少,于是写了《王风·黍离》,怀念王朝曾经的强大,表达伤今之情。
李克老师文史素养深厚,询问同学们褒姒姓什么?孟姜女姓什么?褒姒是褒国一位姓姒的女性。孟姜女不姓孟姓姜,是姜家大女儿。古代未婚女孩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等,引导同学们认识古今文化差异。
图注:丰镐二京遗址
二是借古讽今。文化作文等级决试研学团队入驻的沣河边,离曾经的阿房宫近,于是李克老师展示了一段阿房宫的遗址。杜牧《阿房宫赋》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杜牧23岁。当时朝廷大兴土木,修建宫室。杜牧借古讽今,切谏时弊。
讽,不是讽刺,而是委婉地劝说。
图注:泾灞渭沣皂五条河,其中丰镐二京、秦阿房宫的位置。
三是借古伤己。李克老师列举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己与周郎少年英武的人生对比,抒发理想幻灭、人生失意,吊古伤怀,想古代豪杰,借古传颂之英雄业绩,思自己历遭之挫折。
因此,借用元朝方虚谷的话,可以总结为:“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第二部分是文化写作的基本方法。李克老师列举了余秋雨的《道士塔》为例,总结出两点:一是“走进历史,带着感情描写”,要重现历史场景、人景、物景、事景。二是“走出历史,带着感情议论”,要象太史公一样,表达自己的史观,而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叙述上。史识才能体现作者的思想高度。
第三部分是应试写作的初步探索。李克老师列举了自己学生写的高考满分作文。其中《一座城市的失忆》,非常切合文化作文等级决试的住址。文中有一段内容如下:
陈陶向北的渭河上曾有咸阳桥,至今遗址尚存。考古学家们说此桥是丝绸之路的要冲,在世界文化史上意义重大。但是他们忘记了,一千二百五十六年前,满脸皱纹的杜甫就站在桥边,看到“车辚辑,马萧萧”的一片壮观景象中“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雪”。诗人震惊了,诗人心疼了。在了解了百姓的兵设之苦后,诗人用自己的笔将百姓苦难的原因直指皇帝:“武皇开边意未已!”
如今咸阳桥遗址附近卵后遍布,荒草遍野,浑浊的河水默默东流,已经没有人能记起当年百姓的哭喊,更没有人会记起这荒后滩上,经站立过因百姓流泪而流泪的诗人!一个甘愿冒着危险为民请命的人!
咸阳桥,又称西渭桥,建在渭河边上,离文化作文等级决试研学团队非常近。唐太宗与突厥颌利可汗曾会盟于此桥。在唐代,西渭桥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最熟悉的就是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提及此桥的唐诗有的杜甫《兵车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温庭筠的《咸阳值雨》:“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唐玄宗天宝十年(765年)安禄山、史思明率部叛乱,叛军攻陷潼关,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携杨贵妃一行仓皇西逃,当逃难人马一过咸阳桥后,奸相杨国忠为阻敌追兵,命人将桥拆毁,此后再未重修。
1986年农民在渭河河床挖沙时,偶然发现木质结构桥梁,后经测定年代为2200年左右,时间、地点与大秦帝国时期吻合,且这座桥遗址跨度306米,也可能是大秦帝国贯穿咸阳城与渭河南北的大桥,这也是世界年代最早古桥之一。
汉唐时,王公贵族南去上林苑游玩狩猎,勇士们北去出征、商贾们西出丝绸之路,恐怕都要通过这座“咸阳桥”,这也让其声名远播、名垂青史。
这让听课的同学,突然就明白了为什么文化作文等级决试的入住点,没有选择在西安城墙一带,而是选择了沣河边,离咸阳桥几里路,就是为了让大家把历史的场景与今天的环境产生关联,从而完成从借古到写今的表达。
其实,为了体验渭河文化和咸阳桥文化,文化作文等级决试组委会专程安排在咸阳城吃晚餐,大巴就在渭河一号桥上经过,它的北端,就是“咸阳桥北口袋公园”。
图注:咸阳桥遗址
李克老师作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陕西省考试与评价学会理事、陕西省博物馆教育学会理事、西安市作家协会理事、西安中语会常务理事、《美文》杂志特约编辑等,对陕西文化了如指掌,娓娓道来,字字历史,句句文化,听课师生如痴如醉。
五、文化感悟助成长
感悟一:南城墙、小雁塔、西安博物院,这些地方无声地记录着秦汉以来各个朝代的历史过往,讲述着独属于那些年代的故事。大唐不夜城的实践活动增强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我们受益匪浅,期待明天的行程……今晚的听课,感觉我们就行走在一个文化的橱窗里,整个西安就是一个大博物馆。
感悟二:漫步在西安古城墙,感受历史的厚重与壮阔;小雁塔静立,古韵悠长,引人遐想;西安博物院与大唐西市博物馆内,文物琳琅,诉说着千年的繁华与变迁。每一处都让人沉醉于古都的深厚文化底蕴之中,仿佛穿越时空,亲历了那个辉煌灿烂的大唐盛世……听了晚课,这一切仿佛就活起来了,有了生命和年龄,可以随时引入笔端,去进行一番借古的赞今、颂今。
感悟三:在古城墙上游历,仿佛置身历史之中;在小雁塔旁经过,古老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博物馆中文物件件精美绝伦,使人在惊叹古人智慧之余,不经感叹我国文化的醇厚。在大唐不夜城,寻访诸多坊间雅客,交流文学心得,亦有无限乐趣可言……最后是,我懂得了怎样把这一切用于写作和提高分数。太值了!
感悟四:走进大唐不夜城,仿佛穿越回那盛世唐朝,古色古香的建筑,唐风元素的装饰,无不透露出浓厚的历史气息。特别是“开元广场”的雕塑和灯蟠龙柱,更是让我感受到了大唐盛世的繁荣与活力……从文化思辨的角度讲,我还要与唐末的衰败对比,只有认识了一个王朝的AB面,才能读懂一座城市的阴阳哲学,也才能写出更有深度的文化作文。
感悟五: ……西安城墙的巨大魅力将我们带到了那个神秘的地方,小雁塔,聆听王老师讲解,印象深刻且受益匪浅;下午的活动更加刺激,在炎炎烈日下对路人进行采访提问,不仅锻炼了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增强了我们的社交能力,使我们变得越来越完美。期待新的一天的到来!唉,又想起谭老师说的语言来自文脉传承,我明天起要试着用三字语或四字语来写几句,训练遣词立意的能力,否则,又要被同屋的同学取笑“没文化”了。
感悟六:同学们编排的小品《丝路故事》在晚课上演,阿拉伯商人阿卜杜勒千里迢迢与唐通商的故事。这是由文化作文等级测试组委会创作,情节曲折,情感细腻。而且大唐居然就有文化作文教学,这一细节,突然就让我们有了穿越感和惊艳感。历史场景的再现,是告诉我们今天的生活与昨天的联系,文化也象人一样,慢慢长大。
感悟七:看了城墙,游了不夜城,远远望见了高耸刺天的大雁塔,采访了各种路人,还吃了16个菜的丰盛晚餐,打包了剩下的佳肴,以为这一天已经很有收获了。没想到晚课跟昨天一样,非常精彩。原来李克老师之所以创造陕西省高考语文传奇,靠的就是文化作文。这跟谭蘅君老师创造重庆市中考作文阅卷场神话一样,都是文化作文的功劳。看来在这个文化时代,不好好学习文化作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写作。而幸运的是,我们居然在西安等级决试上,突然就遇到了两位创造传说的大伽,太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