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
谭蘅君
图注:第20届“国文杯”文化作文等级决试既征文决赛组委会副主任谭蘅君先生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晚上好!长安夏日雨翩跹,文化作文谱新篇。孕育了中华十三朝古都的西安,迎来了第20届“‘国文杯’文化作文等级决试”暨一带一路研学实践活动。本活动由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湖南文艺出版社、中学语文杂志社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
欢迎远道而来的参营领导和师生,欢迎你们用脚来丈量历史的厚度,用眼来测量岁月的深度,用心来感知文化的高度,用文字来表达古都的热度。
长风万里喜当笔,流云万卷化为墨,苍天作纸,大地为砚,我们在秦皇汉武生活的城市,在李白杜甫留恋的土地,开启文化作文等级决试,挥洒灵感,语惊四座,用年轻的笔头,再次奏响文化作文的宏大追求,那就是:“纵联三千载作文教学史,横跨五大洲人类写作梦。”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如何认识文化作文的天高地迥,今天我跟同学们分享文化作文修炼的四大绝学:学养、辞养、历养、识养,也称“四养”。
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宋代范宽则补充说:“师古人不如师造化,师造化不如师心源。”揭示了艺术创作的三步曲:师古人、师造化、师心源。
图注:开幕式上两位参赛同学讲话
宋代朱熹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活水的来处,首先在于学养。要师古人,向历代先贤学习写作。每一个作家的背后,都有一个书架,流淌着五千年的文化活水。杜甫出身于长安京兆杜氏,名门望族,从小浸染于书山学海,得其三味,向韦丞相推荐自己时,直说自己博览群书,年少时便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古今,学贯中西。
其次,师古人还体现在辞养。一个人的语言功夫讲究传承性、弹性、雅性、诗性和逻辑性。就象杜甫赞美李白那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出口成章,文采飞扬,神来之笔,一定来自于苦学勤练,独思冥悟。
图注:西安宴长安礼宴中心主持人为参营师生举行开宴致辞。
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师古人只是文化的传承,只是为往圣继绝学。我们还要用生命去感知和创造活着的文化,感知社会、人生、宇宙、天道,感知昨天的世界、今天的变化、未来的追求,才能明白一代人的生活,也才能形成一代人的文风。所以,文化作文的第三大绝学就是历养。
你经历了什么?这些经历让你获得了什么?比如今天同学们经历了一带一路研学,就比没有参加这个活动的同学,有了更多文化体验。历养又分直养和曲养。直养就是你直接经历的生活,曲养就是你的共情能力,虽然不是你亲身经历,却可以通过共鸣而感知。
图注:第20届“国文杯”文化作文等级决试既征文决赛西安站研学部副主任李老师主持开幕式。
比如1842年,林则徐发配新疆伊犁路过西安,8月11日与妻子告别时,在巡抚部院写下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名句。当我们的同学经过回民街北端北院门的莲湖区政府驻地,想起这首诗,回想这个场景,能感知到林则徐的担当和责任,林则徐的胸襟和对妻子的温情,虽未亲历,但因共鸣而获得了类似的情感体验。
我们学习古人,是为了传承已有的经验智慧,少走弯路。我们学习自然造化,感悟宇宙大道,是为了定格这一个时代的风范。艺术到最后的追求,是师心源,寻找生活中的自我,创造艺术中的自我,表达个性的自我。这就是文化作文的第四大绝学:识养。
识养,不仅仅是我们对这个世界的哲学认知,还包括我们对生命的认知,对艺术的认知,对学问的认知,对文字表达的认知等等。但是,这个认知一定是你发过芽,开过花,结过果,遭过霜,经历了人生的春夏秋冬,最后从生命内部发出的光芒。所以,你们现在这个年龄的核心,是师古人,丰富阅历,不断培育学养之根,壮大历养之茎,开出辞养之花,结出识养之果,才能让世人欣赏你们的生命之香。
图注: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师大附中王芳老师为参赛师生献上《一带一路与文化作文科幻写作》
明朝张羽有诗:“长安城中多大道,满路香尘风不扫。”西安保留了历史的香味,文化的香味,时间的风吹不走古城的花瓣。他还有一句名言:“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希望同学们把一带一路这些文化的香花美草小心拾起,装进自己记忆的口袋,再用文字和时间把它酿成生命的美酒,随时取出,开怀痛饮,让自己酣畅淋漓地大醉在文化作文的酒香里。
最后,祝大家决赛获奖,西行平安;研学有得,“四养”相随;文化相伴,一生有为!谢谢大家!
图注:文化作文研学小组在大唐不夜城随机采访路人,寻觅相同诗歌爱好者,完成活动课程: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