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694阅读
  • 0回复

(阅卷场报告)2021年天津卷满分作文10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07
2021年天津卷满分作文(10篇)


  心存纪念,砥砺前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时间从来不说话,却记载了峥嵘历程。董卿曾说:“一个纪念日的背后,往往是无数个日子的蓄势待发。”那么,纪念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
  纪念矢志不渝,在风雨奋斗中展现风姿。
  百年党心在,不改南湖风。这是一个伟大的政党。一百年初心不改,一百年砥砺前行,从1921年7月23日南湖小小游船勇对风浪,到如今中华之舰扬帆起航,中国共产党在这条华夏的光明大道上走出了自己的风采。百年风雨,百年征程,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还是改革开放的深入,他们的身影,始终奔跑在这条漫长的发展之路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建党百年的纪念日,我们应当心存感恩与斗志,学习红船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光芒的照耀下砥砺前行。
  纪念伟大复兴,在坚定进取中再创辉煌。
  回望中华披荆斩棘的峥嵘岁月,陈独秀一声共和的呐喊,李大钊一笔《甲寅》的呼应,无数的革命志士,为迷茫的国人踏新路,开先河。坚韧不拔,团结抗日,数载抗日岁月成就大国崛起。流血牺牲,挫折磨难,这些都是不能磨灭的记忆,是中华民族沉淀百年春秋的铁血使命。泱泱华夏,数不尽铮铮铁骨;朗朗乾坤,诉不尽绵绵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我们纪念这一天,不只是因为它是我们祖国成立的日子,更是因为它是无数先辈日思夜想的未来。我们应当将这一天铭记于心,继承和发展革命精神,带着前人的心愿和期盼,肩负起时代责任和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纪念开拓创新,在尝试摸索中崭露头角。
  1978年12月18日,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的一番演讲,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实体经济,市场监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的经济实力犹如乘风一般突飞猛进,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无数先锋勇战一线,使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今,热情与活力洒满华夏之地,我国正以更强的实力、更大的自信创造中国的明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铭记改革开放之日,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努力拼搏,开拓创新,砥砺前行。
  又是一载辛丑年,《辛丑条约》的签订仿佛就在昨天;又是一群新青年,科技发展、时代进步就在我们眼前。纪念不只是为了缅怀,更是为了以史为鉴;纪念不只是为了祝福,更是为了共筑明天。
  “吾愿吾亲爱之青年……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在纪念中成长,在纪念中磨砺,心存纪念,砥砺前行。
  佳作点评
  1、积极向上,格调昂扬。“纪念日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一开篇,考生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接着以历史节点为序,立足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三个节点,展开思路,挖掘纪念日的意义。在分析过程中,考生从不同角度对“纪念”的内涵进行解读,表达了深刻认识,展示出昂扬奋发的时代主旋律。
  2、笔法清新,含蓄隽永。考生以清新自然的笔法,以含蓄隽永的表达方式发表对纪念日的看法,表现出深厚的文字功底。尤其是一些句式的安排,时而整齐划一,时而长短交错,时而层层排比,有文采,有意蕴。

  传承“路标”精神,铭记历史初心


  筚路蓝缕,奋进不止,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千千万万中华人民创造了不朽的光辉业绩,一个又一个“路标”被深深铭刻在历史的石阶上,而它们共同构成了“路标”精神。这是党和人民智慧与心血的结晶,是终将流传千古的英雄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勇克时艰,传承“路标”精神,铭记历史与初心,以对“路标”精神的弘扬与奋斗迎接我们党光辉的百年华诞。
  在“路标”精神的照耀下,我们要在理解“路标”内涵中回顾艰苦历程,在弘扬“路标”精神中升华个人理想,在创造“路标”新义中勇做时代先锋。
  探寻“路标”意义,重温光辉历程。百年前的7月1日,泱泱中国的有识之士齐聚一堂,南湖的红船上孕育着党的萌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南昌起义,从此“八一精神”成为人民军队的光荣象征;“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国耻大辱,三分钟警报至今仍响彻云霄。纪念日是作为历史的“里程碑”,意在使后人铭记艰苦历程,培养爱国爱党的精神;更作为指引方向的“路标”,其意义在于使后人传承先辈经验,牢记历史教训,少走弯路邪路,接好历史的接力棒,走上前辈披荆斩棘开拓的光明大道。
  弘扬“路标”精神,勿忘历史初心。纪念日的本质意义都在于弘扬历史精神,警醒后人不忘初心,寻“根”溯“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奋斗并不是为过程而过程,奋斗的目的正由我们的初心铭记。当我们或傲然或怅然时,应唤起历史的初心;明确初心,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时,一个个历史“路标”正如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的警钟,告诉我们牢记教训、砥砺前行、勿忘初心。因此,我们更应弘扬“路标”精神,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创造“路标”新意,勇做时代先锋。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从昨天走到今天的光辉历程,正是为了能更好地从今天走向明天。一切伟大成果都需要创新精神,一个个“路标”也不是本已有之,而是一代人奋力创造而培育的果实,是他们自己的血汗,是代表着不同鲜明时代特色的精神。当代青年处于过去、现在与未来的交汇点,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开拓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正需要青年勇于创新,在发扬“路标”精神的基础上,书写属于新一代青年的时代华章。
  “走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新一代青年定将不负历史嘱托,接好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铭记初心中走向新时代,在“路标”精神的照耀下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辉煌!
  佳作点评
  内容:本文主题延伸,论证有力。考生从材料出发,选择了“路标”这一喻体为写作方向,突出对理想的认识与思考,延伸了写作的主题。具体分析时,考生能够旁征博引,列举了大量相关材料,充分证明了写作中心。
  表达:本文给人感觉排山倒海,气势不凡。本文语言虽不华丽,但充满气势。考生对每一个问题的思考,都借助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来表现,将每一个问题的内涵都充分挖掘出来,充分体现了“语言即思想”的写作风格,展现出生动文采。
  特征:本文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安排结构时,考生在整体上设置了“总一分—总”的形式,主体部分则以三重理解,对“路标”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探寻“路标”意义,重温光辉历程;弘扬“路标”精神,勿忘历史初心;创造“路标”新意,勇做时代先锋。

  铭记昨天,走向明天


  2016年9月20日上午,北京市某法院对侮辱革命烈士邱少云一案进行宣判,判决两被告三日内公开发布赔礼道歉公告,消除不良的社会影响,并赔偿原告邱少云的胞弟邱少华精神损害抚慰金一元。我为法院维护正义的判决叫好,因为尊重历史,纪念英雄,铭记每一个红色纪念日,我们的民族才能更好地走向明天。
  这些年来,有些人把解构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将正能量符号污名化,并以此为时尚。用卑微观照崇高,用低俗解读历史,与其说是亵渎英雄,不如说他们在颠覆民族的历史。做英雄,做常人,还是做庸人,那是你的自由。如果当天空黑暗的时候,你可以摸黑生存;如果发出声音是危险的,你可以保持沉默;如果自觉无力发光,你就蜷伏于墙角。但是,请不要习惯了黑暗,就为黑暗辩护,不要为自己的苟且而得意,更不要嘲讽那些敢于直面危险的人们,歪曲民族的历史。
  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英雄是历史的标记。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中,都不乏英雄人物,英雄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他们印证了舍生取义的真谛,诠释了视死如归的气概。他们犹如天空中的启明星,指引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一座座宏伟的精神丰碑,永世流传。没有英雄,就没有中华民族的辉煌的历史。
  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尤其需要铭记历史,需要铭记每一个关于英雄的纪念日。它可以抵消拜金主义的“软骨症”,治愈蝇营狗苟的精神瘫痪;可以让我们在对英雄人物感同身受的遭遇中细细咀嚼诗性和永恒的苦难、孤独与崇高;可以让我们在庸常生活中重新体味诗性的、崇高的人性的大美与激情,一砖一瓦地重新建造我们民族精神的巍峨华殿。
  中央电视台的《朗读者》节目里有一句台词,耐人寻味。这句台词是:“纪念日是结绳记事上的一个个绳扣,它纪念着一个生命的诞生和离去,也纪念着一段历史的开始和结束。”英雄正是历史的纪念日。了解这样的纪念日,我们就能知道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记住这样的纪念日,我们才能带着初心奔向前方。
  尊重英雄是对他们最好的纪念,敬重英雄就是尊重历史,铭记昨天;而只有尊重历史、铭记昨天的民族才能行稳致远,走向远方。让我们尊重每一个英雄,铭记每一个红色纪念日。
  佳作点评
  内容:这篇文章不是一般地谈论历史,而是从如何对待英雄的角度来阐述“昨天”和“今天”的关系,批评解构历史、污名化英雄的行径,指出“敬重英雄就是尊重历史,铭记昨天;而只有尊重历史、铭记昨天的民族才能行稳致远,走向远方”。
  表达:文章语言铿锵有力,充满深厚的感情。考生运用了引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深沉地论述历史,表达观点,比如:“他们犹如天空中的启明星,指引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民,成为中华民族一座座宏伟的精神丰碑,永世流传”。这句话把英雄比作“启明星”,表现了英雄对民族的指引作用,而这正是他们值得被纪念的理由。
  特征:文章层次深入,论证有力。文章先从污蔑英雄的案件谈起,表明态度,引出中心论点;接着将其置于“把解构先烈当时髦,以调侃英雄为能事”的时代背景下,指出用卑微观照崇高,用低俗解读历史,就是颠覆民族的历史。然后,文章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阐述“崇拜英雄”的意义。全文论述层层递进,既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又有思想高度性。

  “念”之间,精神永存


  人生何其短,怎能不珍惜?有许多重要的日子,应该被记下来,让它伴随自己一辈子,此谓“纪念日”。
  人需要有纪念日,或得到精神愉悦满足,或受到鼓励支持,或感受真挚情感,在“念”中体悟生活的真谛。国家更是如此,一国一朝,百年久已,无论是开国之日,还是兴国之日当权者都会以当天的月、日作为一个“纪念日”,让一个日子来代替这一段飞逝而去的时光,流传千古,正可谓:一“念”之间,精神永存。
  于人而言,“念”为留念,应久记于心。生活中有许多纪念日,如结婚纪念日以纪念的形式留住爱情最初的甜蜜,在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不忘初心,保持纯真美好的愿望;又如生日,纪念的是生命的诞生,是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是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未来的憧憬。这些大大小小的纪念日,体现了我们对生活、生命、爱情、亲情的态度。不管要纪念什么,在纪念中我们留住了美好,祝福了未来。故而对人来说,纪念日以独特的形式留下一段时光,给人带来幸福快乐,激励人们朝美好生活迈进。
  于国来说,“念”为铭记,铭刻于心。有为纪念屈原沉江,为国尽忠而立的纪念日;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独立和复兴道路而设的纪念日;当然也有为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日子设立的纪念日,30多万条人命,条条刻骨铭心,理应作为警钟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我们纪念光荣与辉煌,也纪念耻辱和伤痕。国家纪念日,对国来说,“念”并非一个简单的“留”字,而是更为深刻的“铭”字,纪念的精神在人们心中永垂不朽。
  纪念日,强调的就是一个“念”字,念念不忘。于个体,是对亲情、友情、爱情的念念不忘;于国家,是对忠贞、胜利、耻辱的念念不忘。无他,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过往都已湮没于历史长河之中,能留下来的只是无法忘怀的精神,常言道:“英雄永垂不朽!”难道只是“英雄”吗?非也,以上种种都因其或深情,或深刻的精神永垂不朽。端午节仅代表屈原吗?并不是,是他忠君爱国的君子作风令人敬仰;国庆节只是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吗?也不是,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坚定令人振奋……诸如此类,才称“念念不忘”。
  一“念”之间,精神永存,纪念日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有它独特的含义。庆祝纪念日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是传承精神,奋勇前进。在日历上,纪念日只不过是一个红字或一个红框,可它包含的是前人如汪洋大海般浩瀚的精神,以一“念”,令不朽!
  佳作点评
  1、立意高远深刻,论证极有逻辑性。本文标题即为论点,立意鲜明,全文均紧密围绕“一‘念’之间,精神永存”这一论点进行阐述,显露出考生独特的思考、高远的立意。考生以疑问开篇,引出下文。主体部分分别从纪念日“于人”“于国”的意义来分述,接着重点论述“念”的内涵。结尾再次重申,呼应上文。全文论证如同剥茧抽丝,将中心论点清楚地呈现出来,逻辑性极强。
  2、不拘一格,行文洒脱。考生以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于洒脱从容之中将中心论点展示出来。如“让一个日子来代替这一段飞逝而去的时光”“以上种种都因其或深情,或深刻的精神永垂不朽”等语句,都很有特色,读来有一种独特的韵味。

  过往引路,奔跑不息


  岁月如河,奔流向前。你与我,事与物,都是时间这条单行道上的风景,不过,在这条单行道上,树立着一个个闪光并令人难忘的路标——纪念日,它是岁月厚重的注脚,它告诉我们怎么从昨天走到了今天,并提醒我们要怀着初心不断向前。
  一百多年前的青年学子站在时间的那头,当代的我们站在时间的这头,五四精神是我们与他们进行精神交流的桥梁。
  冰心说过,一个人只要热爱自己的祖国,有一颗爱国之心,就什么事情都能解决,什么苦楚、什么冤屈都受得了。在那个暗无天日的时代,西方列强在中国大地上肆意妄为,军阀政府卖国求荣,武装军警恐怖镇压,但青年学子没有畏惧,而是怀着一颗颗爱国之心挺身而出。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一天,让五四精神成为当代青年的奋斗力量,让五四精神激励当代青年为中国的明天发光发热。
  七八十年前的战士们提枪于时间的那头,当代的我们提笔于时间的这头,我们望着他们,我们学习他们,抗争精神是我们与他们共同的意志。
  一寸山河一寸血。战旗美如画,是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华夏春常在,是英雄的生命长成了鲜花。在硝烟弥漫的抗战时期,英雄们见过侵略者可怖的笑脸,目睹过战友惨烈的牺牲,听过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见过废墟之下母亲哀求的面容。他们怀着一腔热血,勇往直前。让我们永远记住抗战胜利那一天,让抗战精神成为当代青年的奋斗动力,当代青年定将不惧挑衅,誓死捍卫祖国领土,护得祖国河清海晏。
  我们回望单行道上的一处处路标,凝聚了先辈们精神的纪念日不断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大地之下深埋的忠骨。当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应该好好珍惜。我们要站在时代的新起点上,将自己的青春和智慧奉献给祖国,助力祖国经济腾飞、科技发展、文化繁荣。这一个个闪光的纪念日,让我们知晓来路,守望未来,坚定地向前行去。
  在时间的两头,我们不可否认,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也有一代人的使命,先辈们为我们开拓了一条光明大道,当代青年当以纪念日凝聚的精神为路标,向前奔跑不歇。
  何其有幸,能与时间那头的先辈们共同向前。
  佳作点评
  1、立意深远,主题鲜明。考生开篇引用材料内容,引出“纪念日”;在主体部分,为了表达自己对纪念日的深刻思考,选择了一百多年前的青年学子和七八十年前的战士为写作对象,通过设定具体的情境氛围,深入论述,发表感想,可谓立意深远。同时,全文紧紧围绕“纪念日”构思行文,突出了写作中心。
  2、诗意表达,烘托情境。本文语言优美,如“你与我,事与物,都是时间这条单行道上的风景”“当代青年当以纪念日凝聚的精神为路标,向前奔跑不歇”等,营造出了一种充满诗意色彩的氛围。

  神州满风帆,起点在南湖


  2020年12月16日,一个极为普通的一天,但对于我的家乡来说,却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一天家乡通高铁了。当天,一位年过七十的老人从北京坐高铁回来,一下车就兴奋地说:“水乡通高铁,今天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
  我的家乡濒临大海,历来是“无舟棋不行”,船成了家乡人和外界交流的唯一的交通工具。自从带有商业服务性质的帮船出现,人们的出行便利多了。这位老人的父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大学生,他就是搭帮船去上海读书的。帮船以人工为动力,去一趟上海得一个月光景,一路上还时常遇到土匪的抢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家乡的交通有了很大的发展,帮船迅速被轮船取代,这位老人当年到上海读大学坐的就是轮船。后来,有了汽车,老人的儿子读大学坐的就是汽车。
  从帮船到高铁,从遥遥一个月的上海行到一小时都市圈,水乡通高铁,确实是一个值得记忆的纪念日。其实,这不过是中国走向高铁时代的一个缩影。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隔三岔五就会有一个地方通高铁,隔三岔五就会有一个地方喜逢这样的“纪念日”。神州满风帆,起点在南湖。这些“纪念日”无不通向一个法定的纪念日。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回想中国近代历史,从鸦片战争开始,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将崩溃,民不聊生。随着南湖红船启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经过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迎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好的时代。从帮船到高铁,水乡融入一小时都市圈,正是时代变迁的缩影。没有红船的启动,没有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水乡或许还停留在帮船时代,又怎能会有高铁飞驰?
  红船启程,神州扬帆。中国人不会忘记,中华民族是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自立自主的奋斗史中走来的。在这峥嵘的岁月里,有嘉兴南湖的红船,有长征路上的草鞋,有延安窑洞的灯火,有开国大典的欢呼,有改革开放的气象万千。历史相似,时间永无止步。家乡通高铁,帮船变飞车,这是一个地方的奇迹,但它起于四十多年前“一个春天的故事”,起于七十多年前天安门城楼上的庄严宣告,起于八十多年前的长征路和延河水,起于一百年前南湖红船上的伟大擘画!
  2020年12月16日,海滨小镇通高铁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记忆的纪念日。但这个纪念日是诸多红色纪念日的派生,没有“七一”“八一”“十一”这些红色纪念日,就不会有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红色纪念日的辉映下,未来的中国将会出现更多值得自豪的奇迹,诞生更多特别的纪念日。
  佳作点评
  内容:文章审题精准,立意深刻。文章力图告诉读者,新时期奇迹频传,每一个奇迹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取得的,奇迹在当下,起点在南湖,站在“今天”,回顾“昨天”,阐述“今天”和“昨天”的联系,紧扣“纪念日”,主题深刻,切合题意。
  表达:考生用朴素、平静的语言描述了家乡交通工具的变化,表现了国家由弱到强的变化,于平淡的语言中蕴藏着浓浓的深情,有强烈的感染力。
  特征:文章由海滨小镇通高铁起笔,借老者之口引出“纪念日”,然后阐述这种特殊纪念日和红色纪念日的关系,突出“七一”等红色纪念日的意义,既扣“纪念日”关键词,又合“从昨天走到了今天”的关键表述,多处扣题,自然巧妙。

  路标指引,走过生命时光


  时间是朱自清心中“我未曾感觉到它如游丝般的痕迹”的溪流,而纪念日则是流水中的顽木,是道路两侧的路标,是旧木桌上的刻痕,一遍遍地被时间冲刷,摩挲,愈发光芒四射。
  小时候,纪念日是新年里的穿红着绿,是红彤彤的红包,是在恼人春意中翻飞的风筝,是孟夏时节的气球和棒棒糖。无论什么时候,纪念日都镀着一层暖人的光晕,仿若我就是古罗马的皇帝,站在世界的中央,世界因我而旋转,时光因我而流淌。爸爸妈妈、亲朋好友,永远围绕在我身边,而我不知忧愁,不论烦恼。纪念日是什么?是释放幸福的日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小的时候,时间总是流得很慢,连空间都不甚明晰,只知道中国两个大字,只记得那高高飘扬的红色中夹杂的几点金。而若是被问道:“中国是什么?”不知道。“祖国是什么?”不知道。
  长大后,纪念日又成了无穷无尽的作业,没完没了的家庭聚会,多嘴多舌的亲戚们的代言词。童年的美好日渐消弭在流速加快的时光里,我逐渐懂得世界并不是为我一个人准备的。随着纷乱的信息涌进“不闻窗外事”的大脑中,世界的模样正让我抓住了冰山一角。纪念日不再只有春节、清明节、儿童节,世界上也不仅仅只有中国。然而世界之绚烂,却令彼时正年少的我退却。问题则变成了:“中国怎么样?”不关心。“世界怎么样?”不关心。
  而现在,时间这条漫漫长路上的路标越来越多,我也逐步迈入了这纷杂的世界。纪念日不仅限于自己,更是那疑滞这沉痛悲哀的空中鸣笛,是那尘封历史记忆的博物馆,是中国走过无数春秋的锦绣山河,也是那停靠在南湖沿岸的小小红船,从觉醒年代驶来,驶向更悠远的未来。而我,作为新时代的一员,从不是时代的中心,更不应是时代的旁观者,而应是冲在时代前面的先锋,我们要描绘着时代的未来。若是现在问,中国是什么?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一生为之骄傲的净土!中国怎么样?莫问前行赶路人!
  纪念日作为路标,不仅有指引方向的功能,更有记录时代的责任,而我是每一个纪念日的见证者,是汇入时间洪流的一滴水。
  直接后浪推前浪,风华犹有百代时!
  佳作点评
  内容:本文思想成熟。考生选择了各种值得纪念的日子为出发点,表现出成长过程中对中国的深刻理解。从是什么,到怎么样,先是不知道,后是很坚定。这种思想的成长,符合人的发展规律,反映出人的认知过程。
  表达:本文超脱平凡,语言充满灵性,极具形象感,尤其是主体段最后的两问两答,横生妙趣。另外,如“世界的模样正让我抓住了冰山一角”“从觉醒年代驶来,驶向更悠远的未来”等语句,读来颇有味道。
  特征:本文思路清晰,言之成序。考生按照时间的顺序行文,将小时候、长大后和现在三个阶段对中国的认识作为依托,列举了各种纪念日,表现出清晰的层次感,让整个分析过程中产生了内在逻辑。

  传承纪念精神,铭记历史初心


  筚路蓝缕,奋进不止,中国共产党已经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过了一个世纪的光辉历程。在这漫漫历史长路中,一个又一个纪念日像路标一样被深深地铭刻在历史的石阶上,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与心血,形成了散发着耀眼光芒的伟大纪念精神。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勇克时艰,传承纪念精神,铭记历史初心,迎接我党光辉的百年华诞。
  在纪念精神的照耀下,我们要在探寻纪念意义中回顾艰苦历程,在弘扬纪念精神中升华个人理想,在创造纪念新义中勇做时代先锋。
  探寻纪念意义,重温光辉历程。百年前的7月23日,泱泱中国的有识之士齐聚一堂,南湖的游船上孕育出伟大的中国共产党;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了起来;“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等,刺耳的警报至今仍响彻云霄。这些纪念日是历史之路上的里程碑,更是指引前进方向的路标。我们纪念,是要铭记艰苦历程,培养爱国爱党的精神;是要学习先辈经验,牢记历史教训,紧握历史的接力棒、奋勇前进。
  弘扬纪念精神,勿忘历史初心。纪念是为了弘扬历史精神,警醒后人寻根溯源,不忘初心。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当我们傲然或怅然时,应唤起历史的初心;明确初心,方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个历史纪念日正如时时刻刻提醒我们的警钟,告诉我们牢记教训、砥砺前行、勿忘初心。
  创造纪念新义,勇做时代先锋。我们纪念中国共产党从昨天走到了今天,正是为了能更好地从今天走向明天。一切伟大成果都需要创新精神,纪念日正是一代人创新奋进的结果蕴含着鲜明的时代精神。当代青年处于历史、现在与未来的交汇点,新时代的号角已经吹响,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需要青年勇于创新,在借鉴纪念日经验的基础上,书写属于我们的时代华章。
  “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新一代青年定将不负历史嘱托,接好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铭记初心中创造时代,在纪念精神的照耀下创造新辉煌!
  佳作点评
  1、层次清晰,富有条理性。考生从材料出发,以“总一分一总”结构行文,主体部分则以三重理解,对纪念日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探寻纪念意义,重温光辉历程;弘扬纪念精神,勿忘历史初心;创造纪念新义,勇做时代先锋。结构严谨,条理井然。
  2、排山倒海,气势不凡。本文语言虽不华丽,但充满气势。对每一个分论点的思考,都借助富有感召力的语言来表现,将其内涵充分挖掘出来,体现了“语言即思想”的写作风格,富有文采。

  理性认识历史,警惕情绪宣泄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写满血泪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历史纪念日。但是,对待历史必须高扬理性的旗帜,正确认识历史,警惕情绪宣泄。
  曾经,有个时期,抗日神剧泛滥。“神剧”《抗日奇侠》曾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剧中的抗日英雄个个身怀绝技,飞檐走壁、腾云驾雾,甚至出现“手撕敌人”的情节。在另外一些抗日神剧里,剧中也有许多离奇的情节,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武林奇侠凭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等功夫飞檐走壁与机枪大炮相抗衡…
  手撕敌人,抗日英雄飞檐走壁,腾云驾雾,这是对侵略者的丑化,对抗日英雄的神化,是历史题材的泛娱乐化和情绪化。创作者以为这是对抗日英雄最好的纪念,实则不然,不尊重历史事实的纪念削弱了英雄的奉献,淡化了英雄的牺牲。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如果说热情是前进的动力,那么理性则是稳妥的保障,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我们对历史必须有理性的认识,不能情绪化。
  抗日神剧不光是一个电视剧的问题,它牵扯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担心,青少年将来会如何看待现在的抗日剧?他们是不是会认为抗日就是穿着皮大衣,拿着驳壳枪,男的像潘安,女的像柳如是?正确的历史观,要正视战争的残酷与敌人的强大。从手撕敌人、气功打敌人、手榴弹炸飞机到“包子雷”“蔬菜雷”,恶俗的抗日神剧层出不穷,以娱乐化的方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其实是对历史的亵渎,这一切都不是最好的纪念。
  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与敌人拼杀远没有神剧渲染的那么容易。抗战初期,往往是十个国民党德式装备师,才能敌得过日军一个甲种师,日军一个大队往往可以对付国民党军一个师。中日两军的差距,远不是武器装备问题造成的,更多的是训练水平、战术水平、战斗精神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而这背后其实还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日本士兵的战斗素质源于日军优良的兵源与严苛的训练,1907年,日本小学就学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良好的兵源基础上,日军的训练也相当严格。而这段真实的历史,正被当前神剧中手撕敌人、气功打敌人、手榴弹炸飞机等情节所掩盖。
  只有还原真实的抗战,才是对战争最好的纪念。只有了解战争的残酷与敌人的强大,才能警醒我们,“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佳作点评
  内容:本文选材独特,发人深省。文章以抗日神剧为议论对象,针对电视剧里手撕敌人等虚假情节,提出“以娱乐化的方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其实是对历史的亵渎”的观点,指出“只有还原真实的抗战,才是对战争最好的纪念”。本文选材独特,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表达:本文句式多样,语言精练。文章长句短句互相搭配,散句整句灵活运用,肯定句、否定句、陈述句、反问句,句式齐全,语言灵动活泼,精练准确,文风清新。
  特征:本文辩证分析,说理到位。文章既指出学史的重要,又指出必须正确认识历史,警惕情绪宣泄;既指出必须坚守立场,又指出凡事不可情绪化;既承认日军的凶残,又肯定他们的训练有素。凡此种种,都体现了考生辩证分析的能力。本文说理到位,客观辩证,令人信服。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