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510阅读
  • 1回复

(阅卷场报告)2021年北京卷满分作文20篇(每题各10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3-12-07
2021年北京满分作文(20篇)


  论生逢其时(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乱世思良将,人们渴望天下太平;和平盼繁荣,人们渴望国富民强。古人云:“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太平盛世,连一条狗都有做狗的体面和尊严,而到了战乱时代,即使生而为人也将失去体面和尊严。生逢今世、国泰民安,正是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时代,诚所谓建功立业新时代。
  回溯中国近现代史,生在当世何其有幸!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碑文写道:“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从林则徐、邓世昌,到毛泽东、周恩来,近现代史上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生逢乱世,却能矢志不渝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而奋斗。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上空那飘扬的五星红旗向世界宣告:这是一个站起来的时代。
  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勘探研究和大庆“铁人”王进喜的舍生忘死,让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运动员许海峰的首枚金牌和中国女排的诞生,使中国步入了体育大国的行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杂交小麦之父”李振声,让中国人民逐渐远离了饥饿的威胁;安徽小岗村农民分田到户,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逐渐铺开……我们的祖父母和父母,基本上都经历过那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又都随着改革开放而走向了丰衣足食。有道是:生逢改革开放时,东风吹来满眼春;艰苦奋斗四十年,家家户户奔小康。这是一个富起来的时代。
  “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天眼”傲世,“祝融”探“火”,脱贫攻坚,植树造林……现在的中国,发展日新月异,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越来越近。这是一个强起来的时代。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踏进新时代,我辈青年何其有幸!生逢其时,我辈有志青年必当心中呼唤,抱定决心奉献自己,坚持奋斗,矢志建功立业!


  佳作点评
  1、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本文开篇抓住“生”和“时”之间逢与不逢的关系,引出这是一个“建功立业新时代”;接着从中国近现代史入手,讲述了在一代代仁人志士的引领和奋斗中,中华民族逐步走向了独立、解放、富强,道出“生逢其时”的深刻内涵在于立足时代的奋斗。
  2、见解深刻,警句频出。考生有意运用修辞手法、文言句式,意在打造精练简洁的语言风格及警句、金句。如“太平盛世,连一条狗都有做狗的体面和尊严,而到了战乱时代,即使生而为人也将失去体面和尊严”“‘神舟”飞天,“蛟龙'入海,‘天眼’傲世,‘祝融'探‘火’,脱贫攻坚,植树造林”,展示了考生过硬的语言基本功,显得精警而深刻。



  论生逢其时(二)


  我听说过仲夏夜茫,七月未央;也听说过,人的蜕变就在一瞬间。
  ——题记
  “你认为,成熟应该是什么模样?是小时候趁父母不在家,给自己涂上口红,套上裙子,蹬上比自己的脚大了不知道多少的高跟鞋,得意地照镜子?还是在与困难的斗争中,窥得一丝曙光?
  ”高三开学后不久,一个周末的黄昏,带完这届就要退休的班主任找我谈心。此时,因为摸底考试成绩不佳的我,已经动了辍学去学习美妆的念头,并将这一想法透露给了同窗好友,所以,对于班主任找我谈心,我并不感到奇怪。
  “我经历过两次高考。”她突然说。
  “啊?”那应该是几十年前的事情了,她为什么突然提起这个?
  望着我疑惑的眼神,班主任继续说:“第一次高考,我不出意料地落榜了,因为我之前根本不把学习当成一回事。”班主任的眼睛像是望穿了几十年,又回到了青春时代。
  “得知自己的高考成绩,当时只有一个感觉:如坠冰窟。满脑子都是以前从没想过的问题:今后怎么办?靠什么生活?像父母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吗?早早结婚吗?我不甘心啊!”说着,班主任掏出了一个笔记本,纸张都有些泛黄了,扉页上有五个描得很重的大字:我要考大学!
  “那一晚我真是彻夜未眠。第二天早上,太阳刚出来,我就去和父母说,我要复读,我想上大学。我家的条件并不好,供我上三年高中他们就已经拼死拼活了。我又提出这么无理的要求,他们自然不同意。但经过我一个暑假的软磨硬泡,他们还是同意让我复读了。我当时觉得被自己荒废了十八年的时间,必须用争取来的一年赎回来。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真的成熟了。”说到此时,班主任的脸上微微露出自豪的神情。
  “第二年高考,我如愿以偿地收到了理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可是……”说到此处,班主任的眼圈居然发红了,她边揉着眼边说:“我到家之后,家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再见到母亲,是在医院里。我那时才知道,她患了癌症还打三份工,就是为了供我复读。录取通知书下来的那天晚上,她走了,笑着走的。那之后,我才真正成熟了……”我掉下了眼泪:“老师,我错了。我不应该因为一次摸底考试的失利,就打退堂鼓!我一定会努力,明年,您就等着我高考的喜报吧!”
  “孩子,你终于成熟了!真正的成熟,不是外表上的成人化或随意做出决定,而是内心变得强大,愈挫愈勇;是深思熟虑后的下定决心。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当时,望着班主任信任的目光,我笑了。今天,坐在高考的考场上,面对作文题,我再次笑了。


  佳作点评
  1、巧用题记,善于点题。考场作文,最怕的就是跑题,而注意点题,就可以有效规避。考生不仅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用班主任的话处处点题,还用富有诗意的题记,有意识地进行点题,与作文要求扣合紧密。
  2、细节描写,生动传神。考生在行文中注意细节描写,尤其是对班主任说话时的神态进行了十分细腻传神的描写,令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结尾段的两处“笑”也颇耐人寻味,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



  论生逢其时(三)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生活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而我想说:吾辈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当奋进。
  生逢其时,吾辈应抓住历史机遇,放飞梦想。
  艾青说:“个人的痛苦与欢乐,必须融合在时代的痛苦与欢乐里。”我们生逢盛世,拥有厂闻的发展空间。君可见,“强基计划”招揽人才,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们这一代人的股股顺托、切切勉励。因此,我们要抓住时代给予我们的历史机遇,敢于走出生活的舒适圈,发展自我,超越自我,在祖国的万里长空放飞梦想,为祖国的未来添砖加瓦。
  生逢其时,吾辈应培养真才实学,发愤图强。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我们这一代人应更加注重培养自己的真才实学,用实力来说话,成为祖国未来的栋梁。有人说,年轻人充满了流动性、燃烧性,但是同时也要有像星空一样永恒的东西。没错,空有热情是不够的,吾辈青年应努力学习,提升自己,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为祖国的发展注入活力。
  生逢其时,吾辈应担当复兴大任,报效祖国。
  “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回望历史,有多少爱国志士为祖国挥洒热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毅然担起救亡图存的重任,发动起义,力竭受伤被捕,后从容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四岁;鲁迅在日本留学时深感祖国的水深火热之苦,毅然弃医从文,用笔杆子唤起国人心灵的觉醒。如今,我们生活在没有战火的年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江山不负英雄泪,且把利剑破长空”,祖国需要我们,也等待着我们。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学习,努力奋斗。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吾辈此生逢盛世,自当报国不负时。


  佳作点评
  1、采用“三组一行半”结构,论述清晰有序。考生将中心论点拆分为三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单列一段,清晰有序,便于阅卷老师一眼看到。而且三个分论点依次对接习近平总书记的“立大志、成大才、担大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2、名言打头,串起论证,彰显文化积累。先有艾青的“苦乐”之说引路,再有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与宋教仁的“白眼丹心”铺垫,最后以张载的“横渠四句”收尾,用名言打头串起整个论证过程,彰显了考生丰厚的文化积累。全文一气呵成,立意高远。

  论生逢其时(四)


  有生逢其时,就有生不逢时;有生逢盛世,也有生逢乱世。何去何从,自当慎思。
  生不逢时,便化信念为灯,在踽踽独行的黑夜中,驱散迷雾,独善其身。
  “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辛弃疾被主和派排挤,归隐山林,但其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忠贞名垂史册;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漂泊流浪,寓居夔州,虽“百年多病”,自伤身世,但在“艰难苦恨”中也寓含了忧国伤时;岳飞抗金,精忠报国,却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但其“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气流芳千古。他们虽生不逢时,却能向着自己的目的地奔行,即使不如所愿,也无愧于独善其身。
  生逢乱世,便化爱国正气为剑,于山河破碎的动荡中,披荆斩棘,开辟新篇章。
  时钟回拨到百年之前,斑驳的历史影像,如吉光片羽,勾勒出一个灾难深重的古老国度在一次又一次耻辱中沉默的轮廓。在这时,是林则徐以“荀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凛然正气,于虎门销烟,保家卫国;是鲁迅怀“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志气,弃医从文,以笔作矛,将子弹射向敌人;是李大钊“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带领千千万万五四青年,不妥协于飘摇乱世,不屈服于贪婪列强,誓要将豺狼虎豹赶出家园,重振我华夏大好河山!这是爱国志士,是热血青年。
  生逢盛世,便化青春理想为帆,于海晏河清的乾坤中,迎风远航,铸就新辉煌。
  “你脚下的土地,就是你的中国。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怎样,中国便怎样。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飞速发展,即使生活在国力强盛的时代,有人依然会坚守初心,不沉于物质,不募于名利,怀抱满腔热血致力于祖国建设。陈祥榕用“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护五星红旗在喀喇昆仑猎猎飘扬;杨长风打破外国技术封锁,打造属于中国的北斗卫星,带领中国迈向星辰大海;袁隆平毕其一生,专注田畴,为“稻粱谋”,让中国人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他们是无数侠之大者、国之仁士的代表,更是当代青年的榜样。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纵然,时代不同,境遇不同,可仍有不胜枚举的青年做出同样的选择,为国献身,助国强,助国威。生逢盛世,吾辈理应不负盛至,肩负重任,傲立于时代的潮头,向大海宣战,向风暴宣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好引领时代的快车头,将祖国和世界带向更加辉煌的车站!


  佳作点评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也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审题准确,立意高远。本文由古至今,从面对不同时代的不同态度来对“生逢其时”进行议论,最后联系现实进行呼告。引用习近平的话升华主题,指出“生逢盛世,吾辈理应不负盛世,肩负重任,傲立于时代的潮头”。
  2、论据丰富,论证充分。文中分别从生不逢时、生逢乱世、生逢盛世三个角度论述“生逢其时,当谋其事”,论述深刻。运用辛弃疾、杜甫,岳飞、陈祥榕、杨长风等典型事例来论证,论证充分,内容丰富。
  3、语言优美,典雅凝练。本文语言流畅优美,富有文采,多用排比句、比喻句,增添了文章的文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论生逢其时(五)


  大文豪狄更斯曾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任何时代,无论是乱世还是盛世,都有其佼佼者。佼佼者之所以成为佼佼者,就在于把握住了时代潮流,诚如中山先生所言“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只有躬身入局,抓住时势,英雄才会脱颖而出,是谓“生逢其时”。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是波澜壮阔的奋斗史,是不断创造奇迹的辉煌史更是生逢其时的发展史。它以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顺应时势并引领时势,才能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躬身入局顺时势,方可为。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中华民族危急、学说纷纭的时代,可谓应时而生。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通过二十八年艰苦卓绝的奋斗,创造了丰功伟绩。从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共产党的组建、从国共合作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社会主义建设到新时代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一次次“入局”,一次次“破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成为可能。躬身入局顺时势,方可为,这是党的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
  躬身入局顺时势,方有为。
  中国共产党紧扣人民群众的吁求,主动地躬身入局,推翻了“三座大山”,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快速发展,书写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辉煌篇章。躬身入局顺时势,方有为,这是党的历史告诉我们的事实。
  躬身入局顺时势,方可期。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顺应时势并创造时势,使无数中华儿女相信未来“必是赤旗的天下”,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无可反驳,无可替代,无与伦比。只有躬身入局顺时势,才能造就时势、赢得未来,这是共产党的历史带给我们的信心。
  躬身入局,顺应时势,引领时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气质,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从女娲补天到精卫填海,从夸父逐日到愚公移山,从后羿射日到大禹治水,“顺势”“引势”的基因源远流长。从“小米加步枪”到航空母舰的战备,从“一穷二白”到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从“蛟龙”入海到“天间”升空。顺应时势、引领时势的薪火生生不息。因为顺应时势和引领时势,所以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就是要顺应和平发展的时势。“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让我们追随党的脚步,躬身入局,破解“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共同描绘民族复兴的宏图。


  佳作点评
  内容:首段破题,通过思辨而提出论点:只有躬身入局,抓住时势,英雄才会脱颖而出,是谓“生逢其时”。全文围绕这一论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可谓立意高远。
  表达:考生善于引用,不仅列举了很多事例,而且引用名人名言,增强了文章气势和艺术感染力。例如引用狄更斯和孙中山的名言名句,紧扣主旨,入题简洁,使人深受感染。
  特征: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首段提出了论点,然后用三个分论点作为支撑,将每个分论点单列,敷衍成段,最后总结收束全文。中间的三个分论点,形式并列但内涵层进,很有嚼头。



  论生逢其时(六)



  何谓生逢其时?是于乱世之中力挽时代狂澜,还是生于盛世创一番事业?在我看来,都是!因为所谓生逢其时,并不取决于时代,而在于你我所选的人生之路。
  一个人即使生逢乱世,亦可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个人价值。
  顾城在诗中写道:“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陈望道生逢乱世,可他并没有就此沉沦。1920年,由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出版,他以一己之力给中国带来希望,力挽时代狂澜。由此可见,生逢乱世并不可怕,凭借自己的努力仍可为时代注入一些活力。
  每个时代,总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满腔才华无法施展。然而,与其抱怨时代,不如奋起改变。不论处于多么黑暗的时代,只要点亮微光,与众人的微光一起,便可汇成星河,照亮乱世的未来。
  故曰:即使生逢乱世,亦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时代,转为“生逢其时”。
  当代青年有幸生于盛世,更应奋进担当,于锦绣繁华间再创一番事业。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叮嘱。回望党的百年历程,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时代长河中,始终不变的是奋斗者的步伐;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斗者的身影。感动中国人物、大国工匠、时代楷模,都是于盛世中自强不息的中国典范。
  生于盛世,何其有幸。青年理应选择奋进的人生之路,将小我汇入时代,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诚如毛泽东所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平,谁于?”
  故曰:青年有幸生于盛世,更应以青春热血报国,实现真正的“生逢其时”。
  时代风起云涌,青年不应安分随时,而应融入时代,“天生我材,时不我待“。
  “若能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与自豪的事。”时代楷模黄大年如是说。纵览世界,暗流涌动,难道我们能袖手旁观,任其所为?难道我们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难道我们能置身事外,不闻不问?不!这不是当代人该有的模样。当今时代,唯奋进强,唯奋进胜。“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传统文化给我们的最好答案。
  故曰:我们不应安分随时,而应在时代大潮中迎风斗浪,与无数同胞共建盛世。
  不论生逢何时,要想生逢其时,奋斗才是最好的答案。吾辈应义无反顾地选择奋斗,与时代共舞,与时代同行,任何时候都要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佳作点评
  1、眼光独到,思维品质高。“所谓生逢其时,并不取决于时代,而在于你我所选的人生之路”,这一观点可谓警醒人心,在思维品质上高人一筹,凸显了考生的辩证思维与批判性思维。
  2、结构精巧,语言老到。考生采用传统的“一总三分式”结构,三个层次内部又形成因果关系,以“故曰”导出各分论点的结论,层次感极强,文章议论用语多处模仿经典课文,骈散结合,简练老到。



  论生逢其时(七)


  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有人说,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而我想说,这是一个刚刚好的时代。
  从先秦民歌到明清烟雨,生不逢时是“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的惆怅无奈;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壮志难酬;是“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的萧索凄凉……如今,我们生逢其时,重任在肩。未来的发展,取决于今天的奋斗。对我们来说,生逢其时,是个人的人生际遇,更是宏大的时代机遇。
  生逢其时,意味着我们的理想要远大。“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历史上,已经有无数优秀的中华儿女为我们树立了榜样:面对列强的欺侮,他们为救亡图存呼喊奔走,流血牺牲;面对国外技术的封锁,他们身赴戈壁大漠,隐姓埋名,上下求索。如今,接力棒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岂能辜负他们的殷切期望?我们要把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披荆斩棘,乘风破浪。
  生逢其时,意味着我们的意志要坚强。“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在汛情、火情最严峻的时候,直面生与死的考验,中国青年已经展示了自己的日渐成熟,让世人看到刚刚脱掉稚气的青年,已经成为国家的脊梁。时代的每一次迅猛发展中,往往都孕育着新机,我们应坚强地面对变局,劈波斩浪,闯出新天地。
  生逢其时,意味着我们的脚步要踏实。“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我们要以黄文秀、陈陆、张玉滚等模范人物为榜样,把奋斗作为青春最亮的底色,脚踏实地,知行合一,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书写不负韶华、不负时代的答卷。
  是的,我们还很年轻。但我们已经懂得,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我们年轻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从来没有像这样接近。”“你们年轻人,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有着这么伟大的目标,可谓生逢其时,为之奋斗吧!”是啊,我们生逢其时,为之奋斗吧!


  佳作点评
  1、语言老到,富有文采。虽然这是一篇议论文,但读起来并不让人觉得呆板枯燥,其原因就在于考生的写作功底相当扎实,文笔老到。尤其是文中引用的古诗词,更为文章增添了不少意趣。
  2、文脉清晰,富有美感。考生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精心使用了三个句式对称的句子作为分论点,每一个分论点的后面又都跟有一段引语,这种有意识的处理彰显了考生在行文布局上的用心,使得文章的层次清晰,极具阅读美感。



  论生逢其时(八)


  每个人都是特定时空的产物,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创造了相异的我们。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其实,是生逢其时,还是生不逢时,皆看自我能否顺时而为。
  芥川龙之介曾说:“删除我一生中的任何一个瞬间,我都不能成为今天的自己。”若把人剥离时代,他也将不再是他。“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坦荡的苏轼在被贬的路上仍然不忘挥洒他的笔墨,写下人生的华章。在万马齐喑的社会,俄国现实主义文学却灿烂无比。汇集时代之光的英豪及其著作,是人与时代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产物,这便是生逢其时。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怆然涕下,陆游发现镜中的自己衰鬓已斑。他们皆慨叹生不逢时。然而,他们并没有选择安于现状,消极厌世,而是坚持追求他们的理想,至死不渝。反观现代部分青年群体中,一种努力无用、躺平至上的堕落风气悄然滋生。他们厌恶时代的缺点,渴望时代的光明,却又什么都不做。他们怎能懂得时代的缺点正是奋发有为之地、建功立业之处?他们怎能懂得不干实事的人,永远无法遇到他心中的光明时代?美好的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更不是“躺”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会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但相同的是我们处于同一片蓝天下,时代的主流如同人生的指挥棒,告诉着我们如何顺时而为,如何到达自己的人生彼岸。身穿防护服的医务人员严肃认真,奔波于小巷的外卖小哥勤勤恳恳,扶贫工作者访遍家家户户……他们皆为中国千千万万“生逢其时”者中的一员。他们待时代以美好,时代待他们以荣光。每一个时代的奋斗,都是对时代的认可,都是对自己的时代的探寻。
  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以我之微芒,照耀灿烂时代。能否生逢其时的主导因素向来不是社会,而是个人。若每个人都能顺时而为,便都可以幸运地成为生逢其时的人。


  佳作点评
  1、思考辩证,有所侧重。文章紧扣“生不逢时”和“生逢其时”的辩证关系,通过列举事例来阐述自己的观点“是生逢其时,还是生不逢时,皆看自我能否顺时而为”。而且,考生并未在两方面平均用力,而是侧重于“生逢其时”,重点突出。
  2、善用对比,效果突出。考生将坚持理想的奋斗者和不干实事的消极者进行对比,凸显了奋斗者的可贵,既紧扣了观点,也传递了正能量,表达效果非常突出。
  3、事例丰富,底蕴深厚。考生列举苏轼、陈子昂、陆游等名人事例,引用芥川龙之介的名言、苏轼的诗句,显示了丰厚的文化底蕴。



  论生逢其时(九)


  古有李太白生逢太平,酒入豪肠,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今有我辈青年生逢盛世。闻鸡起舞,肩负重任成栋梁。古有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今有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四“大”谆谆教诲。是的,当代青年生逢其时,天将降大任于我们,应时不我待,应勇担时代重任,应发愤图强做栋梁。
  生逢其时,青年应秉承先人之精神。时代赋予先人“三牛”精神:是那“两袖清风来去”的焦裕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甘为为民服务孺子牛;是那自主制造芯片的华为,将中华创新精神名扬四方,争做创新发展拓荒牛;是那投身于脱贫攻坚战的扶贫工作者们,艰苦奋斗,玉汝于成,愿当艰苦奋斗老黄牛。伟大的精神永不磨灭,坚定的初心需要新一代人去践行。当代青年生在这盛世,生逢其时,当大力发扬、传承这些精神,不断完善自我。
  生逢其时,青年应有所担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正如鲁迅执笔为剑,用《药》《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抨击黑暗时代,唤醒麻木的人心;正如赵世炎、黄日葵等青年学子在祖国危急存亡之际,挺身而出,抗议北洋政府签署卖国条约。他们接下了时代的殷殷嘱托,负重前行。如今,历史的接力棒已经跨越空间与时间,传到我们青年一代的手中,我们应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以他们为标杆,牢记使命,不负国家,不负人民,不负这伟大的时代。
  生逢其时,青年应发愤图强。看那承载了中国共产党的小红船,穿过急流险滩,越过惊涛骇浪,终成了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看那医务工作者携手人民,众志成城、用艰苦奋斗写下了抗疫史诗;看那脱贫攻坚的奋斗者们,一往无前,向“贫困”发起总攻,吹响了胜利的号角。青年一代不仅要胸怀千秋伟业,更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中流击水”“奋楫前行”的干劲,奋斗不止。
  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请看我辈青年挥斥方遒,奋发向上,不负韶华!


  佳作点评
  1、聚焦话题,说深讲透。考生聚焦并立足“生逢其时”,首段通过古今融通入题,引出“当代青年生逢其时”的观点,然后围绕青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如何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展开论述,行文酣畅淋漓。
  2、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首段总述,中间部分是对首段论点的分解和阐述,属于进一步细化的论证,结尾收束全文,首尾呼应,章法严谨结构层次清晰。
  3、旁征博引,文采飞扬。考生所举事例丰富,视野广阔,有历史纵深感;名人名盲接连不断,又运用对偶句、排比句,使语言精练而意味隽永,可谓文采飞扬。



  论生逢其时(十)



  在同一个时代,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同。照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来却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生不逢时的习,人,为怀才不遇而愤愤不平;安分随时的人,满足于现状,随遇而安;生逢其时的人,胸怀抱负,大展宏图!
  生不逢时是悲哀。李商隐在《贾生》一法诗中为汉代名士贾谊哀叹:“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贾谊生不逢时,受人排挤,梁怀王坠马而亡后,他深感歉疚,抑郁而死。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抵制外辱,最终却被奸佞诬陷、迫害致死。被称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被捕入狱时意态从容,镇定自若,于狱中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诗句,更是在临刑前发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慨。他们生不逢时,只因统治者无心政事、偏听偏信或懦弱无能。有大才者不得尽其才,有大志者不得展其志确是一种悲哀。
  安分随时是无为。“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这是《红楼梦》中的宝钗。她安分守己,深藏不露,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然而,这是无为的表现。若袁隆平守本分,随时俗,满足于现状,哪里还有杂交水稻的成功研制?哪里能解决全球人口的吃饭问题?那些安分随时的人往往没有远大的抱负、博大的胸襟,不会坚持不懈地做出努力,因此成不了气候。
  生逢其时是奋斗。“天空中没有多余的星星。”深感生逢其时的人想必都是这么想的。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到来,而涌现出千千万万生逢其时的人。上到钟南山、李兰娟院士冲在疫情第一线;下到人们自觉居家,主动做核酸检测;远到世界各国互相帮助,共抗疫情;近到医务工作者、志愿者不畏困难,砥砺前行……正因为这千千万万生逢其时的人在不断奋斗,我们才能成功控制疫情。
  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生在这一时代,同样生逢其时。我们应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升自我素养,不断创新,不畏艰苦,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我们要珍惜前辈为我们开创的和平环境、留下的宝贵经验,利用好这无限广阔的空间,施展自我抱负,实现人生价值!

  佳作点评
  1、结构严谨,思路清晰。文章开篇写了三类人的不同表现,主体部分按照“生不逢时是悲哀”“安分随时是无为”“生逢其时是奋斗”依次展开论述,结尾对新时代青年发起号召,具有严谨的结构、清晰的思路,且发人深省。
  2、内容充实,素材丰盈。考生在论证三个分论点时,充分列举了贾谊、岳飞、谭嗣同、袁隆平、钟南山、李兰娟等古今典型人物的事例,叙议结合,恰到好处地丰富了文章的内容。
  3、表达流畅,文质兼美。考生善于运用多种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整散结合,使文章气势恢宏,极富表现力。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23-12-07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一)


  阿木生活在大山里,从小就跟着阿婆一起生活,很少跟爸妈见面。没办法,家里太穷了,如果爸妈不出去务工,阿木一家是生活不下去的。阿木小时候聪明懂事,天天帮阿婆干活儿,村里人都喜欢他。可随着阿木一天天地长大,那个乖巧的孩子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飞扬跋扈的野小子,每次提到他村里人都感到可惜。谁也不知道阿木改变的原因,只有他自己知道。
  “阿木,回来啦?”夜已经深了,阿婆像往常一样等着阿木,“快来吃饭吧,菜热好了!”阿木看到阿婆用她那双粗糙瘦弱的手颤巍巍地把饭递给自己,又颤巍巍地缩回去。阿婆年纪大了,眼睛也不好。看着阿婆,阿木很愧疚,可是……
  可是,阿木多希望多见见爸妈,他觉得自己如果变成坏人,多做几件坏事,爸妈一定会多回来几次教训自己。他曾经把这个想法告诉过自己最好的朋友,那个朋友却说:“你也太幼稚了吧?”从此,阿木与他不再来往,阿木觉得自己没错。
  第二天,阿木照常去了后山,那是他最喜欢的地方。山上种满了苹果树,秋天马上到了,苹果快丰收了,那是阿木最开心的时刻,可开心持续不了多久,因为苹果卖不出去,只能烂在大山里,丰收的喜悦霎时变为失望和苦楚。
  第三天,村里来了个陌生人,大家叫他“扶贫干部”。阿木听村里人说他能把苹果都卖出去,还能把外出务工的人都带回来,阿木高兴得手舞足蹈。
  从这天起,阿木开始忙了起来,他帮村里人收苹果,帮扶贫干部跑腿。阿木看着路一点点铺起来,水果一车车送出去,村里外出务工的人一个个回来,他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第二年秋天,苹果又要丰收了,阿木又来到后山,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他的身边多了两个人——阿木的爸妈。他们看着眼前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孩子,眼里泛起了泪花——他们的阿木长大了。
  而此刻,阿木在想什么呢?阿木远远地望着成熟的苹果,就像是看到了自己。


  佳作点评
  1、主题切合时代,突显乡村振兴。考生讲述了一个生长于大山、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故意变坏”,扶贫干部来到山里帮助村民振兴乡村后他又变好的故事,既对接本次作文“成熟”的话题,又暗合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立意高远,时代感强,切入角度巧妙。
  2、情节设计合理,结尾余韵悠长。文章叙写阿木的转变过程,既出人意料,又合乎情理。阿木由“聪明懂事”变得“飞扬跋扈”的原因,直到第四段才有所交代,吊足了阅卷老师的胃口。结尾扣合“成熟”话题,含蓄隽永,意犹未尽。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二)


  我向来自卑于自己的身高。
  从小学开始,当别人为自己“海拔适中”或“海拔过高”而欣喜时,我只能或低头不语,或默默走开,逃避有关身高的话题。没错,在人群中,我就像一棵发育不全的树,常常被人嘲笑,被人忽略。
  2018年的秋天,独自一人来高中报到的我,心里忐忑不安。怀着期待与恐惧,我踏进了高中的大门。意料之中,路人对我投来异样的眼光,甚至有两个人在窃窃私语。他们的样子如魔鬼一样,我的心一下子冷了。我又像往常一样垂下头,加快脚步,一心想快点儿去到新的班级,坐在座位上大家就不知道我有多矮了。
  好像过了一万年,我终于来到班级门口,我选择从后门进去。本来我有与其他同学一起交流的机会,但还是放弃了,我选中了最后一排最不起眼的角落。教室里气氛活跃,同学们洋溢着朝气。我羡慕他们,羡慕他们的热情开朗,羡慕他们的身高。但我不敢融入他们之中,只在课桌上摆弄着自己的文具。
  不一会儿,班主任走了进来,教室内安静了下来。当他的声音响起,我抬头一看,这位老师好像跟我的身高差不多。“同学们,你们一看到我,肯定觉得我个子矮,还是个老头子,但没办法,你们就要跟我待三年了。不过,我还是很好相处的。”老师的这番话又点燃了班级的活跃气氛,老师跟着同学们一起笑了。他笑得真诚而慈祥。
  一节课过去了,我发现他除了风趣幽默,还学识渊博,讲课深入浅出,把同学们都吸引住了。下课后,他竟然叫我跟他到办公室去一下,我感到忐忑:是不是老师对我的印象不好?一到办公室,他就对我说:“为什么不往前面坐呢?为什么不跟同学交流呢?”
  我低下了头,喃喃地说:“我……我不敢,我太矮了,同学们肯定会嘲笑我。”
  “如果有同学因为你个子矮而嘲笑你,那他是幼稚的;如果你因为自己个子矮而自卑,那你也是幼稚的。你们都上高中了,应该成熟了。不以貌取人,不因外貌而自卑,这才是真正的成熟啊!不要被外表迷惑,你一定会有出彩的地方。你看,老师个子也不高,不照样活得很自在吗?放平心态!成熟点儿!”老师看着我,满脸笑容。我终于抬起头与他对视,心里顿时明白了什么。
  “老师,我知道了。”
  是的,我左右不了外表,但可以改变内在;我阻止不了他人的嘲笑,但可以放平心态。之后,再面对别人异样的眼神,我总能平静地说:“我就是一米四,身高并无大碍。”
  这,才是成熟的样子!


  佳作点评
  1、线索明确,脉络清晰。本文从“我向来自卑于自己的身高”“我……我不敢,我太矮了”的自卑,到“老师,我知道了”的自省,再到“我就是一米四,身高并无大碍”的自信,整个故事始终围绕“身高”展开,文章线索明确,脉络清晰,首尾贯通一气。
  2、描写细腻,身份感强。本文特别重视动作描写与心理描写,细腻真实,符合高中生的身份特征。如“我又像往常一样垂下头,加快脚步,一心想快点儿去到新的班级,坐在座位上大家就不知道我有多矮了”,写出了“我”不想让人看到、自卑到极点的心理。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三)


  时间:1999年5月8日
  地点;中国街头
  天气:灰沉
  我是偶然听到爸爸讲起的。那时,他还是意气风发的大学生,在象牙塔里的他从新闻里得知了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义愤填膺的青年们涌动着“五四”的热血,仿佛先辈们走出象牙塔,走向人潮汹涌的街头,用毛笔写出“解散北约”的大字,一路步行前往县城抗议。他们拒绝观看全球热映的《泰坦尼克号》,用沉默对抗暴力。校长闻讯赶来,语气深沉地斥责他们:“你们实在太年轻了。就凭现在的你们,能够研制出抵御导弹的防御系统吗?”热血的青年们愤怒但也明白,这是现实。年轻的人群,最终还是在警察的干预下散去。
  时间:2010年4月14日
  地点:中国街头
  天气:依然灰沉
  那时候我还小,却在新闻里不断听到了“救灾”“地震”的字眼,爸爸妈妈这一次没有走上街头,却一直默默地和隔壁的叔叔阿姨忙碌地搬着各种东西下楼。我好奇地问爸爸:“这是怎么了?”爸爸回答:“青海玉树发生了7.1级地震,爸爸正在准备物资去救援呢。”看着忙碌的人群,我问:“那里,有小朋友受伤吗?”爸爸严肃的说:“当然有啦。”看着忙碌的大人,我想了想、也赶紧回屋收拾了玩具,装进了物资箱。看着心爱的变形金刚随着车子远去,我好像也长大了一点。
  时间:2020年6月15日
  地点:边境
  天气:灰沉中有一丝曙光
  2020年6月15日,我已经懂事,也学着爸爸看起了新闻,四名戍边战士牺牲了。那时的我已长大,我愤怒异常,和当年的爸爸一样,也涌起了“五四“的热血,打算召集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去抗议。但已经成为工程师的爸爸按住了我,冷静地告诉我:“时代不同了,年轻一代,应以实力来抗议。”然后他带我去了书房,给我描绘了未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时间:2021年3月18日
  地点:安克雷奇
  天气:阳光明媚
  今年恰逢农历辛丑年,只不过,这已经不是一百二十年前的那个“辛丑”了,如今的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告诉别人,中国强大了,谁也别想居高临下与中国对话。中美高层战略会议上,杨洁篪的话掷地有声。看着新闻的我和爸爸一言不发,热血依然在我们心中涌动,但我们却没有和周围那些年轻人一样欢呼雀跃。因为我们已然明白了,中国如今的强盛足以让我们有足够的底气回应任何挑战。
  只有年轻和热血,永远不是成熟的模样;冷静克制而有足够的实力,才是成熟的模样。
  佳作点评
  内容点评:考生写作记叙文的时候,大多只能在情节上出奇创新。这篇文章却采用日记体的方式,从一个孩子的成长入手,列举了几次重大事件来写他对“成熟”的深入认知,先写“热血青年”能力不够只能发泄愤懑,再写实力强大的时候才能冷静应对,写出了成熟应该有的模样。
  表达点评:考生选择多维视角来写作,叙事语言平实又有震撼力,比如回忆父辈生活时,“用毛笔写出‘解散北约’的大字,一路步行前往县城抗议”,父亲按住我后“带我去了书房,给我描绘了未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最后议论“只有年轻和热血,永远不是成熟的模样;冷静克制而有足够的实力,才是成熟的模样”,都非常真实细腻地写出了不同视角下的人物表现,以此写出了对“成熟”的不同理解。
  特征点评:本文按照时间顺序,选择了1999年、2010年、2020年、2021年各自有代表性的事件,在这些重大事件中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成长和对“成熟”的深刻认知,以孩子的成长来写思想的成长,清楚地列出了思想成长的过程,突出了“成熟”的内涵。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四)



  青青草木,蓝蓝天空,清清河水,拦住了孔子周游列国的路。
  “老师,这条河有五六度宽,我背着您过河吧。”子路急匆匆地请战。孔子没有回答。一群弟子围着他停在了从卫国通往宋国的路上。
  有的弟子已经坐下来了,止不住地叹息:“这路怎么走哇!”
  还有人冲着子路摆手喊道:“仲由兄,咱们这么多人,水性好的没几个,你背得了老师,岂能背得完同学哉?”
  “由,你跟赐一起想想办法。”子贡头脑活络,做事沉稳,不像子路那样莽撞。
  子路点点头,心想:“还是老师智慧圆熟,我有力气,他有办法,我俩是最佳组合。”
  不到片刻工夫,子贡招手:“过来几个同学!”
  子夏、子游、冉有都过来了。
  伐木丁丁。不大不小的三棵树,子路驾着车拖了过来。
  “仲由兄,你又在搞什么名堂?”“赐兄又放大招了!”众人议论纷纷。二人无暇答话,只是亮开嗓子:“赐兄和我站在这边,你站这里,他站那里……咱们六个人把这棵树立起来。”
  “一——二,一——二,一——二……”高昂的号子声,一声接一声。一棵树,立起来了,又倒下了,架在了河的两岸上。又有两棵树,也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孔子师徒顺利过河,当地的百姓赞不绝口。后来,卫国的国相蓬伯玉听说此事,力荐子路事卫。不久,子路赴卫。孔子仍在周游列国的路上,带着一群弟子奔驰不息。
  一天,子贡向孔子报告消息:卫国内乱,仲由已成刀下童粉矣!原来卫国大夫孔悝之母伯姬试图废君,与人谋立其胞弟崩聩为君,胁迫孔悝弑杀卫出公,卫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孔悝家做官,在外闻讯后,即进城见聩。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而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这恰是老师孔子的教诲。
  孔子闻罢,泪落沾衣。像子路这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此所谓大丈夫也!有志之士,成熟者当如此。


  佳作点评
  内容点评:孔子周游列国作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具体细节则是其故事的血肉。本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生活常识的运用,特别是情节发展的过程,非常符合历史人物的为人行事,显得细节过硬,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表达点评:子路是主人公,全文围绕子路写了两次事件,前一次突出了“力勇”,似乎缺少一些智慧,后一次突出了“道义”,似乎有些执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一次事件详写,后一次事件本是表现子路成熟的时刻,却采用略写,使故事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特征点评:故事是历史故事,细节也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细节,但是传递了“成熟”的内涵,使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时代精神和鲜活的生命力。这种写法非常富有创意,使读者感到意趣横生。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五)



  青青草木,蓝蓝天空,清清河水,拦住了孔子周游列国的路。
  “老师,这条河有五六度宽,我背着您过河吧。”子路急匆匆地请战。孔子没有回答。一群弟子围着他停在了从卫国通往宋国的路上。
  有的弟子已经坐下来了,止不住地叹息:“这路怎么走哇!”
  还有人冲着子路摆手喊道:“仲由兄,咱们这么多人,水性好的没几个,你背得了老师,岂能背得完同学哉?”
  “由,你跟赐一起想想办法。”子贡头脑活络,做事沉稳,不像子路那样莽撞。
  子路点点头,心想:“还是老师智慧圆熟,我有力气,他有办法,我俩是最佳组合。”
  不到片刻工夫,子贡招手:“过来几个同学!”
  子夏、子游、冉有都过来了。
  伐木丁丁。不大不小的三棵树,子路驾着车拖了过来。
  “仲由兄,你又在搞什么名堂?”“赐兄又放大招了!”众人议论纷纷。二人无暇答话,只是亮开嗓子:“赐兄和我站在这边,你站这里,他站那里……咱们六个人把这棵树立起来。”
  “一——二,一——二,一——二……”高昂的号子声,一声接一声。一棵树,立起来了,又倒下了,架在了河的两岸上。又有两棵树,也架在了河的两岸上。
  孔子师徒顺利过河,当地的百姓赞不绝口。后来,卫国的国相蓬伯玉听说此事,力荐子路事卫。不久,子路赴卫。孔子仍在周游列国的路上,带着一群弟子奔驰不息。
  一天,子贡向孔子报告消息:卫国内乱,仲由已成刀下童粉矣!原来卫国大夫孔悝之母伯姬试图废君,与人谋立其胞弟崩聩为君,胁迫孔悝弑杀卫出公,卫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孔悝家做官,在外闻讯后,即进城见聩。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道:“君子死而冠不免。”君子即使临死,也要衣冠整齐,这恰是老师孔子的教诲。
  孔子闻罢,泪落沾衣。像子路这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此所谓大丈夫也!有志之士,成熟者当如此。


  佳作点评
  内容点评:孔子周游列国作为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具体细节则是其故事的血肉。本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还有生活常识的运用,特别是情节发展的过程,非常符合历史人物的为人行事,显得细节过硬,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表达点评:子路是主人公,全文围绕子路写了两次事件,前一次突出了“力勇”,似乎缺少一些智慧,后一次突出了“道义”,似乎有些执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一次事件详写,后一次事件本是表现子路成熟的时刻,却采用略写,使故事充满了想象的空间。
  特征点评:故事是历史故事,细节也是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细节,但是传递了“成熟”的内涵,使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时代精神和鲜活的生命力。这种写法非常富有创意,使读者感到意趣横生。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六)


  夏天的夜晚来得晚,但夜色却很浓。我沿着月光的痕迹,走上回家的路。学校放假,周末休息两天,我连开家门都唱着愉快的歌。妈妈看见我先是很惊讶,而后又深深一笑,弄得我有些莫名其妙。随后,我就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莫名其妙下去。
  “回来啦,有空吗?”
  “怎么了?”我戒备地看着妈妈,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奶奶家新安了个电视,他们不懂操作,你去看看?”
  “现在?为什么是我?”
  反抗无效,爸爸开车拉我去奶奶家操作。我坐在车上,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也是那么陌生,好似我未曾长大,月亮也未曾落下。我问爸爸为什么他不去给奶奶看电视,还要捎上我。他沉默了一下,说他也不会。夜又归于沉寂,只听见车轮与公路摩擦而发出的声响。
  来到熟悉的大铁门前,我一下车便看见了奶奶。向她问好时不禁一震,我都快不认识她了——她苍老得厉害。以前,我的奶奶顶着一头黑发,也没什么皱纹,精力充沛,种菜养鸡不在话下,以至于我总以为她还年轻,岁月常在。
  奶奶家里的陈设也没什么变化,我给奶奶手机连上她新安的Wi-Fi,,光是这个就把奶奶和爸爸搞得头大。连接网络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我爸为什么不行了,他把O和0弄混了,原来爸爸的眼也开始花了,我心里感慨。
  最后是要解决电视的问题,如何让我的爷爷和奶奶顺利看上海南台可是件大事。经过我和叔叔的艰难沟通,我终于明白了一切。其实操作很简单,但当我开始教奶奶的时候,我发现并不简单。她容易忘记步骤,摁遥控器不是多一下就是少一下,我耐心地教了许多遍后,奶奶才学会。我欣慰一笑,奶奶却低下了头:“什么都学得慢,我真的老了。”
  明月高高挂起,晚风入境,如墨的夜色里槟榔树梢轻微地摇动。
  “我也学得很慢,您看我不也和三叔学了半天嘛!”我拿起纸笔,给奶奶画了电视操作指示图,又让她重复实践了几遍。
  “我会啦!下次不用麻烦你了。以后都可以正常看海南台啦!你真是厉害。”
  “弟弟之前也来了,没有搞好吗?”弟弟和我水平差不多,怎么会教不会呢?
  “弟弟太小了,没有耐心,才弄一下就发脾气走了。”奶奶满脸无奈。我心了然,其实我也是没耐心的人,当初还不想来呢。但我明白这也是一种责任,让年迈的人跟上时代,帮助她解决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我愿意付出时间与耐心,教会她新鲜的事物,帮她认识新的观念。我们是一家人。
  回家的路,同样寂静,不同的是,我觉得我好像有了成熟的模样。


  佳作点评
  内容点评:为奶奶处理电视信号的接收问题,使奶奶能够正常收看电视,这确实是考生在生活中经常听说或遇到的事情。但是,为了突出“成熟”,“我”通过情绪的发展变化、主动探索钻研,最终解决了问题,使自己获得了成长,这完全符合“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规律。
  表达点评:考生善用细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例如“我欣慰一笑,奶奶却低下了头”。考生也善用环境描写来舒慢节奏、抒发情感,例如“明月高高挂”,都有着非常显著的艺术效果。
  特征点评:这篇文章交代了奶奶会操作新电视,“我”来操作,最终他奶奶教会了,前因后果的关联性非常。更为突出的是,考生在描述故事的时,体现了浓厚的亲情,十分感人。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七)


  夏天的夜晚来得晚,但夜色却很浓。我沿着月光的痕迹,走上回家的路。学校放假,周末休息两天,我连开家门都唱着愉快的歌。妈妈看见我先是很惊讶,而后又深深一笑,弄得我有些莫名其妙。随后,我就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莫名其妙下去。
  “回来啦,有空吗?”
  “怎么了?”我戒备地看着妈妈,总觉得不是什么好事。
  “奶奶家新安了个电视,他们不懂操作,你去看看?”
  “现在?为什么是我?”
  反抗无效,爸爸开车拉我去奶奶家操作。我坐在车上,百无聊赖地看着窗外。一切都是那么熟悉,也是那么陌生,好似我未曾长大,月亮也未曾落下。我问爸爸为什么他不去给奶奶看电视,还要捎上我。他沉默了一下,说他也不会。夜又归于沉寂,只听见车轮与公路摩擦而发出的声响。
  来到熟悉的大铁门前,我一下车便看见了奶奶。向她问好时不禁一震,我都快不认识她了——她苍老得厉害。以前,我的奶奶顶着一头黑发,也没什么皱纹,精力充沛,种菜养鸡不在话下,以至于我总以为她还年轻,岁月常在。
  奶奶家里的陈设也没什么变化,我给奶奶手机连上她新安的Wi-Fi,,光是这个就把奶奶和爸爸搞得头大。连接网络的时候,我终于明白我爸为什么不行了,他把O和0弄混了,原来爸爸的眼也开始花了,我心里感慨。
  最后是要解决电视的问题,如何让我的爷爷和奶奶顺利看上海南台可是件大事。经过我和叔叔的艰难沟通,我终于明白了一切。其实操作很简单,但当我开始教奶奶的时候,我发现并不简单。她容易忘记步骤,摁遥控器不是多一下就是少一下,我耐心地教了许多遍后,奶奶才学会。我欣慰一笑,奶奶却低下了头:“什么都学得慢,我真的老了。”
  明月高高挂起,晚风入境,如墨的夜色里槟榔树梢轻微地摇动。
  “我也学得很慢,您看我不也和三叔学了半天嘛!”我拿起纸笔,给奶奶画了电视操作指示图,又让她重复实践了几遍。
  “我会啦!下次不用麻烦你了。以后都可以正常看海南台啦!你真是厉害。”
  “弟弟之前也来了,没有搞好吗?”弟弟和我水平差不多,怎么会教不会呢?
  “弟弟太小了,没有耐心,才弄一下就发脾气走了。”奶奶满脸无奈。我心了然,其实我也是没耐心的人,当初还不想来呢。但我明白这也是一种责任,让年迈的人跟上时代,帮助她解决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我愿意付出时间与耐心,教会她新鲜的事物,帮她认识新的观念。我们是一家人。
  回家的路,同样寂静,不同的是,我觉得我好像有了成熟的模样。


  佳作点评
  内容点评:为奶奶处理电视信号的接收问题,使奶奶能够正常收看电视,这确实是考生在生活中经常听说或遇到的事情。但是,为了突出“成熟”,“我”通过情绪的发展变化、主动探索钻研,最终解决了问题,使自己获得了成长,这完全符合“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的文学创作规律。
  表达点评:考生善用细节增强艺术感染力,例如“我欣慰一笑,奶奶却低下了头”。考生也善用环境描写来舒慢节奏、抒发情感,例如“明月高高挂”,都有着非常显著的艺术效果。
  特征点评:这篇文章交代了奶奶会操作新电视,“我”来操作,最终他奶奶教会了,前因后果的关联性非常。更为突出的是,考生在描述故事的时,体现了浓厚的亲情,十分感人。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八)


  月亮挂在树梢上,我躺在床上,爸坐在院里的凳子上。
  爸的右腿搭在左腿上,左手按着右脚,弯着腰,低着头,抽着烟。
  我和爸都不开心。
  大学毕业,我要回家种地,爸不同意。
  爸说:“我种了一辈子地,你还回来种地,你这大学不是白上了吗?”爸急了的时候说:“你三叔上北京几十年了,他还能帮你一把哩。你小时候不是说长大了要找你三叔的吗?咋又变卦了呢?”
  爸激恼了就说:“你小子翅膀硬了!!小时候那回逃学,你不听话,我狠狠地教训了你一顿,之后你的学习就再没让我操心过。你这次想回村里,老少爷们该咋说咱们,你想想!一句话:不成熟!在村里头,我还能抬起头吗?”
  我怎么说都没用,爸认为上大学就是要跳出农门,到大城市里去,过得跟电视上演的一样,人们进进出出都是高楼大厦。
  天明,我扛起背包,走了。
  到了北京,我没有找三叔,他在石油化工企业,爷爷奶奶去世后,已经好多年不回老家了。我学的是电子商务,我找到了我的大学同学王小兵。他精通电脑,会装机,也会建数据库,在大学里参加计算机网页制作大赛还获过奖。毕业前,他还邀请我一起做电商。
  在三五个月的时间里,我们组建网站,一起熬过夜,就着花生米喝过二锅头。后来,网站不稳定,崩溃了,我们就在好几个电商平台上开了网店。一天,小兵说:“你家的红薯不是好吃吗?咱们在网上搞个活动,先蹚蹚路。”我请堂弟青山给我保密,从老家给我捎来了一袋子红薯。谁知,几个客户都说好。小兵家的核桃,还专门取了名字——“山里核桃”,也很畅销。就这样,山货、土货、村货,越卖越红火。到了元旦,正是备年货的时候,老家的竹笋、干辣椒等都是好收成。我就悄悄地回家了,搜集一下货源。
  到了家,我给老爸斟满一杯二锅头。
  “爸,这回我就不回北京了。”
  “咋地?在北京遇到坎了?有啥事过不去?”
  “没有。”
  “又耍脾气了呗?”
  “爸,青山他没给你说?”
  “说啥?”
  “看来青山真靠得住。”“青山是靠得住,你跟他是不是有哈事呀?”我把开网店销售红薯的事情讲了,又跟爸谈了帮村人销售红薯、花生、芝麻等土货的计划,打的牌子就是村名“竹园村”。爸咧嘴笑了:“中!”那夜,我睡得真香。
  佳作点评
  内容点评:“我”大学毕业却想回到村里,结果被迫在外地创业,带动了乡村的发展,这紧扣了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的时代主题,充满了强烈的时代感,乡土生活气息也非常浓郁。
  表达点评:考生将“我”作为主人公,采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出“我”与爸、堂弟、王小兵的对话和交往,产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情节。“我”跟爸之间的对话,很多都是日常生活语言,甚至带有方言味道,却生动地刻画了人物形象。
  特征点评:开头写“我”和爸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程度,以“我”的让步告终。接着,宕开一笔,又写“我”在北京的奋斗历程,“我”在快要过年的时候回到村里,让爸感到莫名其妙,结尾则揭开了谜底,可谓曲终奏雅。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九)


  能识乾坤之大,亦识草木之青;能识世界之大,亦识己身之微光。 ——题记
  拽住时间的衣角抖一抖,抖出一池星光,我慢慢地挑挑拣拣,拾起一件回忆。
  “小泰、小谷、小李、小周,你们几个来我办公室一趟。”门外响起了语文老师浑厚威严的声音,四个人出去了。我假装不在意,却也偷偷跟了过去,我隐约猜到语文老师为何将他们四人叫到办公室。我站在门外,心里涌起了一场海啸,却无人知晓。那一天,阴阴的。
  心里的海啸声盖过了一切,它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一个星期前。“小蔡、小谷、小张、小周,你们几个来我办公室一趟。”同样是语文老师浑厚威严的声音,那时我心里仿佛有一束迎着烈日而生的花,明媚而又阳光。“把稿子好好练练,这次朗诵活动由你们几个上场。”我心里涌起了一场海啸,但人人皆知。那一天,亮亮的。
  四个人从办公室出来了,我还淹没在重重的海啸里,不知不觉已经走到了老师桌前。
  我心思细腻,但也从不是随便流泪的人。可这次我没说几句话就哽咽了。我哽咽着问老师:“他们是不是这次红歌比赛的主持人?原先的主持人名单里是不是有我?现在是不是把我换成了小李?”老师看起来似乎很严肃,也很沉重。“是。”随着这一个字的落下,心里的海啸更肆无忌惮地冲撞着我的心房,最终冲破了最后一道防线——从眼睛中跑了出来。
  老师看出了我的悲伤,他语重心长地说:“娜娜,老师更换你不代表你不优秀,是因为你不适合这次活动的设置,有时候最优秀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你很棒,老师很认可你,你也应该相信自己 。”办公室的其他老师也在安慰我,鼓励我。我的心中又涌起了第三场海啸,我默默地感受着这股力量。这一天,暖暖的。
  真正的成熟不是年龄、身体的成熟,而是你能否接受自身的不完美,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能否平静地接受和应对人生中出现的意外,能否在认识到这些之后发出明亮却不刺眼的光,能否仍然落落大方,能否仍然充满向往。生活就是这样,时而铺满鲜花,温暖明媚;时而遍地泥泞,冰冷坚硬。
  没有风暴的海洋是池塘,没有坎坷的成熟是表象。经过一次次考验才能成熟,雨雪霏霏也要追求阳光。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


  佳作点评
  这是一篇阅卷专家组评定的标杆范文,也是一篇考场优秀作文,主要有以下几点特色:
  1、倒叙开头,设置悬念。本文采用倒叙的叙事结构,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然后将故事的缘起和发展娓娓道来,结构设置精巧有序,叙事不显散乱,彰显出作者出色的表达能力。
  2、语言优美,主题鲜明。文中辞藻华丽,夸张、比喻的手法随处可见。可贵的是文章并没有因为追求语言而以辞害意,而是恰到好处地掌握了华美和鲜明的平衡,在带给读者阅读美感的同时清楚鲜明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
  3、环境渲染,一唱三叹。本文在精心叙事、细心表现人物内心的同时,还注重环境描写的渲染作用。文中多次提到“那一天”“这一天”带给自己的感觉,以此映衬心情,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这,才是成熟的模样(十)



  “你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儿?“
  看到作文题目的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响起了这句话,好像大人和小孩的吵架最后总会落到对成熟与幼稚的探讨上,可是成熟的模样究竟是怎样的?
  失去童真与冲劲儿?做事时瞻前顾后或惯于妥协?那我还是不要成熟好了。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怀抱着这样一种念头,将“成熟”一词视为洪水猛兽,也被家人视作幼稚的孩子。同桌格央则跟我相反,她常常被视作一个成熟可靠的人,做事总是考虑周全,令人放心。
  那是去年冬天的事,那一天,格央告诉我她准备暂时休学。
  我很震惊,也无法理解,尽管有时格央会向我倾诉自己对当前的生活有些迷茫,但我一直以为那只是再普遍不过的一种想法。而那天格央跟我聊了很久,关于自己学习时的不快乐,跟父母的争执,对摄影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
  我还是不能理解:“要是不上学,以后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吗?你要是失败了怎么办?”
  “你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儿?”她突然说。
  我愣了一下,她的语气真像我爸妈。
  “我知道在大部分人看来,休学去追梦是很幼稚的事情,我也纠结了很久,思考了很久。但是做出决定的那一刻,我才觉得自己真的成熟了。”最后她这样跟我说,还顽皮地眨了眨眼,“而且我只是休学啊,说不定明年的这个时候就回来了,当作一次尝试也未尝不可。”
  因事发突然,又加上分别的不舍,那一刻我没有说话,情绪复杂到了极点。但格央走后,她的话一直萦绕在我心头,使我不断地思考成熟与幼稚的话题。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忘记了是因为什么,妈妈突然对我说:“你成熟了呀!”成熟了?可我好像又没有任何变化,观念在他人看来也依然有些幼稚。但在那个瞬间,我突然明白了格央的话。
  正如硬币立在中间,一边的人看到的是正面,另一边的人看见的则是反面。一向被认为成熟的格央可能做出在他人看来幼稚的决定,但在她眼中这就是成熟。而在这之后她又会被看作幼稚还是成熟?我不知道。正如总被批评不成熟的我在某一天被妈妈夸奖“成熟”,但之后我在她眼里就会成为一个成熟的人吗?也不一定。
  每个人对成熟的定义都不同。当我不再刻意思考它与幼稚的划分,对我来说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成熟的模样?


  佳作点评
  1、开头设计新巧,引人入胜。本文开篇先声夺人,一石三鸟。“你什么时候能成熟一点儿?”虽然只有短短11个字,但兼具悬念、点题、线索三大功效,起笔不凡,设计新巧,一下子就能抓住阅卷老师的心,在众多记叙文中脱颖而出。
  2、故事连故事,主题意蕴深厚。本文最具特色的写法就是故事连故事,一件是同桌暂时放弃学业去追梦的事,另一件是妈妈夸“我”成熟了的事,进而揭示出“成熟”的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每个人对成熟的定义都不同”;第二层是当“我”不再刻意思考成熟与幼稚的划分时,才是真正的成熟。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