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妈妈的“试管”求子路
——跟着特级学写作系列之二
王老师 /文
编者按
特级教师王老师所写系列小散文,素材均来自现实生活。作为叙事类散文,同学们可以从中学习如何写人叙事,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同学。王老师的文章短小,描写简洁,叙事精炼,主题突出,这是我们刊发跟着特级老师学写作的初衷。
鲁迅先生说过: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
“试管”妈妈陆晓萍,美丽,优雅,自信。她是一个美容师。每天上午九点,她轻施粉黛,淡扫娥眉,准点开门迎客。她的着装一向得体、端庄,发髻高高挽起,眉宇间透着岁月洗礼后的安谧。
一般来说,走这种循规蹈矩的路线,容易给人一种正儿八经的刻板印象,但晓萍不,她会用一条丝巾,一个胸针,一根腰带,几个褶皱,轻轻加以点缀,就让整个人瞬间生动明媚起来。就这么一个令女人嫉妒、男人倾慕的妙人儿,暗地里流过的血与泪,可以悲伤成河。
33岁那年,小萍失去了10岁的儿子。那是一个暑假,三个小男孩结伴游泳,无情的江水吞噬了两条稚嫩的生命,还有一个侥幸挣扎着游回岸边。两天后,搜救人员捞回了两个孩子的尸体,晓萍披头散发,抓挠着胸口,疼得在河滩上打滚、哀嚎,围观的人无不落泪。最后,邻居将昏厥的晓萍抬回家里。
不到一个月,小萍在外地工作的男人拎了行李,摔门而去。离婚了。男人觉得,孩子溺水的罪责全在晓萍。抛下失独的母亲,便是对她最好的惩罚。美容院歇业了。晓萍家的大门紧紧关闭。只有她60岁的母亲偶尔外出采购,老人家眼神黯淡,哀伤无法言喻。
接下来的两年,邻居们发现晓萍每隔一段时间就开车前往省城。直到第三年,眼看着肚子一天天大起来,晓萍妈妈才告诉邻居,女儿做试管婴儿成功了。
2年,730天,8次。打针,取卵、培育受精卵,胚胎移植子宫。所有吃过的苦,受过的痛,晓萍从来没对人提起过。她终于又活过来了,每天搬着小椅子在阳台上坐着,温柔地目送着邻居们来来往往,那恬静的笑容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下,大家都打心底为她高兴。
现在,小萍的小儿子已经五岁了,养得白胖胖,软呼呼的。小萍时时把他带在身边,娇嫩嫩的童声和美容院里的人打招呼。“阿姨好!”“奶奶好!”女人们喜欢捏捏他的小脸蛋儿,逗得小孩儿咯咯咯地笑。小萍笑眯眯地看着儿子,幸福和满足都要从眼角里溢出来了。
晓萍今年41岁,依然美丽、优雅、自信。她是小城角落里的一抹春色,无论霞光万丈,还是残阳如血,她都要绽放自己的美丽,宛如生命舞台上那一朵最夺目的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