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届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征文大赛
初中组试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上古时候洪水滔天,我们向疏通河道突围。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我们向统一突围。两晋时期,游牧民族南下,我们向民族融合突围。鸦片战争,西方入侵,我们向现代化突围……
请以“突围”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命制理由
命制理由/突破困境
我们其实一直在突围。
身处5000年传统,我们也在传统文化中突围:我们需要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这是文化创新与变革的内生性突围,属于主动的文化建构。
面对国际环境中不友好的规则甚至制裁,我们需要在军事、科技、文化等方面突围,自强自立。
这是被动的突围。
你们的成为过程也肯定有过“突围”的经历。比如突破个性上的内向,第一次走向演讲台。比如突破自己害怕的某种事物,终于能勇敢面对等等。
国家如此,个人亦然。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2023年是《中国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中国青年》杂志创刊于1923年10月20日,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迄今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红色主流期刊。
请以“中国青年的一天”为题目,写一篇反映中国青年生活或梦想或思想的文章。这一天可以是当代,可以是近代或现代或未来,也可以是秦汉或宋元明清或2122年的某一天。文体不限。字数600字以上。
命制理由
命制理由/纵横世界
文化是一个具有时空变化的概念,中国青年放在战国时期,就有燕赵韩魏齐楚秦等不同地域的特色,他们以各种身份活动在中国大地。
随着时代发展,进入唐朝,中国青年的活动范围扩大,不再限于中国本土,还有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等南亚国家,以及中亚、欧洲等国家。
进入南宋,知识分子终于感受了“南渡”的狼狈和无奈,“靖康耻”成为每个青年头上的一把利剑,“收拾旧山河”的梦想无时无刻不在撞击着青年们的心跳。
进入民国,中国青年的脚步踏遍了欧美发达国家,抗战时期更是再次体验到亡国灭种的“南渡”情结,郭沫若、钱海岳等一大批文人更是研究南明历史以自励。
进入当下,中华文化复兴的梦想再次激动着每个中国青年的心房,作为这个国家未来的主人,你们想怎样渡过自己的一天?这一天与世界其他青年比较,你们能超越吗?
再过100年,中国梦实现了吗?那时的青年读你们今天的梦想与实践,会有怎样的感慨?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从小学到初中,你一定认识了不少课本里的名人,如古代名人李白、杜甫、苏轼、周亚夫、白居易、王安石、欧阳修、李清照;现当代名人如邓稼先、老舍、冰心、朱自清、汪曾祺、巴金等。
某一个课本人物也许跟你是同乡,也许曾经路过你的家乡,也许跟你家乡的历史名人有交结,请讲述课本历史人物跟你家乡的故事,通过故事,拉近课本名人与你们的心灵距离,向外界宣传你的家乡文化。
题目自拟,文体不限,字数600字以上。
命制理由
命制理由/亲近名人
很多教师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基本局限在课本或必读名著里面,学生隔着文字阅读,总觉得那些故事与人物离自己很遥远很模糊。
这种阅读一旦形成一种习惯或定势,会极大损伤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及判断。
因此,如何将学生阅读的文字厚墙砸碎,让文字不再是一道隔膜,而是一种镜像或泅渡,让学生能回到身边的现实,是文化阅读的关键。
有了文化阅读,才能完成文化写作的任务。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近课本里各种人物,包括作者、相关事件的人物、故事里的人物等等与学生家乡文化的关系。
比如教学苏轼的作品,凡是苏轼做官和流寓甚至经过的地方,都可以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原来苏轼到过我的家乡或经过我们家乡的河流!
长江、黄河、淮河、珠江、汉江、嘉陵江、渭水、运河等等,类似古代高速公路,经过的名人或故事里涉及的名人非常多,老师教学时应该有意识把他们拉近到学生面前,讲述他们与学生所在家乡的故事,实现学生与名人精神上的亲近。
这是文化教学提倡了很久的技巧:历史名人亲近法。
为学生营造身边的历史文化磁场,让他们很容易走进去,逐渐扩大磁场版图,才能脱掉文字那层隔膜,让他们沉浸式体验课本文化,并养成新的阅读习惯:让每个人,每件事,都固定在历史版图上,清晰呈现他们的脉络。
初中组命制理由
作为中国青年,你们应该有参照物。
不仅仅跟各国青年进行横比,还要跟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的青年进行纵比。
这样,你们才能看清自己的成长的速度,定位自己的等级,看清自己的优劣,树立自己的目标。
不仅如此,你们还要实现个体生命的突围,然后把这种勇猛拼搏的精神运用到集体与国家战胜困难与创新发展之上。
阅读,是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过程。
因此,文化阅读提醒你尽量收集课本里出现的各种历史名人,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学会把他们当成家乡人来对话。
这是最便捷的成长方法,也是一种暴利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