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适用范围:全国新高考Ⅰ卷(2021高考重庆、湖北、辽宁、河北、福建、江苏、广东、湖南作文题)
二、试题内容: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917年4月,毛泽东在《新青年》发表《体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论及“体育之效”时指出:人的身体会天天变化。目不明可以明,耳不聪可以聪。生而强者如果滥用其强,即使是至强者,最终也许会转为至弱;而弱者如果勤自锻炼,增益其所不能,久之也会变而为强。因此,“生而强者不必自喜也,生而弱者不必自悲也。吾生而弱乎,或者天之诱我以至于强,未可知也”。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特级教师下水文
固强补阙,天地日新
段伟 湖北省特级教师、湖北省英山县实验中学
小时候,父亲讲过一个典故,令我至今难忘。他说:强与弱两个字很有意思,从古人造字上来看,已见端倪。“强”字,够强了吧?可是左边只有一把弓;而“弱”字呢?却有两把弓,还搭上四支箭。“强”字右边有一个口,下面却是一条虫——再强大的事物,如果从内部生了虫,也会变弱;而弱的一方,只要努力勤奋,却暗藏转机!
鹰击长空,捕食狡兔,绝大多数情况下鹰是强者,但狡兔亦有三蹬之力,在特定时间情境下甚至可以搏击雄鹰。以此观之,生而强或生而弱不重要,关键在于人如何把握,“滥用其强”导致由强变弱,“勤自锻炼”以致由弱变强。体格与人生,其理一也。
上个月在省城笔会,幸遇两文友,言谈中知二位同是双一流大学才子,二十年前人尽其才分配到省城工作。甲嘴皮子了得,笔下功夫不凡,找到一份人人羡慕的工作。乙讷于言敏于行,工作一直不顺利。可谁知时过境迁,二十年岁月洗礼,让二位刚好调了个儿。
问题在哪里?前十年,甲还算勤勉,但之后进入职业倦怠,总想走捷径,求提拔,结果却总事与愿违;乙呢,先是下岗再就业,九曲十八回,但他不认怂,依旧扬长避短,静心做事,“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而今,他已经是区域内一家上市公司的CEO。
“正因为一无所有,所以更需要一颗强大的心,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分享经验的时候,他说。
有强有弱,方是人生。没有谁能与困难绝缘,如果不选择强大,困难就会被我们无限扩大,最后把我们压垮。没有谁是天生的强者,强者源自奋斗。只有迎难而上,才有乘风破浪。奋斗自强,天宽地广。
《朗读者》第二季里,曾来过一位身体瘦弱、坐着轮椅的特殊嘉宾:清华大学研二的学生矣晓沅。6岁时,他患上了类风湿性关节炎,11岁又并发双侧股骨头坏死。从此,他一生只能与轮椅为伴。
身体的残缺,让矣晓沅的世界一下子变小了。寝室、教室、食堂,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扶轮而行,他磨炼心智,投入学业,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因成绩优异、全面发展,他获得了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
半岁失聪的博士江梦南也是如此,她靠学习唇语、看老师板书和课下自学追赶同龄人,最终梦圆清华。
“风可以吹起一张白纸,但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奋斗自强弥补了自身的身体缺陷,探索出了和健全人一样宽广的世界。当奋斗的目标从改变自己延伸到帮助他人和改变社会,他们的世界就变得更大了:大学期间,江梦南多次到家乡的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鼓励和帮助身体有残障的儿童;矣晓沅现在主攻人工智能方向,想通过科学技术帮助更多身体不便的人,传递爱的火炬。
俗话讲,“久在江边站,必有望海心”。所谓“望海之心”,就是一泻千里,朝着理想的“蓝海”前进的内在动力。有了“豁出去”的内在动力,就会久久为功,由弱变强。
水低成海,人低成王。也有人说,强者,懂得示弱;弱者,才喜欢逞强。有大格局的人,他们眼里有更广阔的天地,不会囿于眼前的鸡毛蒜皮。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人都说,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如果把速度比做强项,耐力比作弱项,那么获胜的关键不在于瞬间的爆发,把自己的强项发挥到极致,而在于途中的坚持。你纵有千百个理由放弃,也要给自己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这一分钟不放弃,下一分钟就会有希望。
“世界如弈棋,变化不容覆。”任何时候我们要坚强,但别逞强。人如此,国亦然。“五大三粗”不是强大,恃强凌弱不是强大,拉帮结派更不是强大。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强大的人会看清自己,能扛事儿。
当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感悟党的百年辉煌,重温党的百年历程,就是要不断坚定信念,执着方向,固强补阙,天地日新,我们终将抵达梦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