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039阅读
  • 0回复

(大赛专栏)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3

全国中小学生文化作文大赛获奖作品选(三)

竞赛题目

文言文,它是我们最初的精神家园,把玩其中的方块字,方正中的韵味源远流长;品味其中的韵律,平仄中的抑扬跌宕起伏。它还原了国人的精神根基、文化本根、道德初元。久经积淀,形成了我们民族的底蕴与血脉,进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气质。身心沉浸在文言里,我们突然发现时代的更迭,世事的乱象,人心的浮噪,道德的下滑,自然的灾害……竟然有许多可抒可感的激昂文字啊!请你以“文言文,让我这样认识世界”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获奖佳作】

守望文言
浙江金华一中高二(14)班    

沏一壶清茶,捧一卷书香,泛黄的纸张上,文字被岁月浸得愈是散发醇香。轻嗅其味,轻吟其声,灵魂在尘世的喧嚣中静静沉淀。

望一轮明月,携一片清辉,几句诗行蓦然浮现心间,恍然便明白了什么。隔却遥遥万重山水,淌过滔滔历史长河,古今情在这一刻深深契合。

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亦是一个最坏的年代。有人被桃花迷了眼,有人在江边湿了鞋,但总有草的人,用文字和韵律在红尘岸边筑堤守望,守滔滔流年。

总有这般感觉:一些古诗词,并不知道每个词的具体释义,一个个汉字的神奇组合却仍能让人品读出无边意味来,这是汉字独有的奇妙之处。尽管后来明白了每个词、每句话的解释,初读时扑面而来的感觉却始终萦绕心中。

雅的文言带我们的体会自当无可取代。它融了汉字当中最芳香高贵的成分,它的力量穿越时空、直击灵魂,它不该在我们这个时代被轻视、被埋没、被日渐遗忘!当下的世界,人心浮躁,周遭充斥着迷茫、空虚、低俗、浅薄。我们需要文言滋润久旱的心田,浇灌遗失的文明。这不是一时兴起的“国学热”,而是怀着一颗敬畏而纯净的心去细细品读、静静感受。

曾听人哀叹中国人缺乏信仰,我不以为然。并非只有宗教、神灵可以尊为信仰,我们的信仰,是唐诗,是宋词,是诗经乐府,是诸子散文……这一切都深深融合于中华儿女的文化血脉中,根植于五千年悠久灿烂的厚重历史。我们向来不缺精神力量,那当是中国人才能明白的信仰——只不过,它正在被我们遗失、淡忘。再没有一个现代人能写出古诗那样经典凝练的句子,古人信手拈来、一挥而就的东西,于我们而言却有如高山般可望而不可即。

学贯中西的文学大师余光中有言:“古典文学是我写作生命的主流,也是上游,而古典文学的载体——文言文,更是我写作语言的根底、骨架。不读文言,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包括文学,何从吸收。不熟读古典诗、文,就不会见识到中文能美到什么程度,也不会领悟古人的造诣已抵达怎样的深度、高度。一位作家笔下,如果只能驱遣白话文,那么他的文笔就只有一个‘平面’。如果他的‘文笔’里也有文言的墨水,在紧要关头,例如要求简洁、对仗、铿锵、隆重等等,就能召之即来,文言的功力可济白话的松散和浅露。”

我认为此言极是。纵是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的改革者,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古文基底深厚,所以才能写出优美的白话文。然而在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时代,文化市场更加繁荣、传播途径更加丰富,却难见中华文化内在的传承与进步。谁若文绉绉地冒出一两句文言,怕是会被人笑话吧?经史子集,历朝历代文人无不烂熟于心。换做如今,倘有谁能完整地背下《三字经》,都已属难能可贵了。

更有甚者,人们一边漠视过去、弃掷传统,一边则深感于精神上的空虚,不免令人悲从中来!如今的人们被卷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个步履匆匆、患得患失。何不放缓脚步或略作停顿,回头望一望来时的路,看一看先人们留下的道道脚印,犹然清辉熠熠、教人深省……

存一份闲心,留一抹悠然;守望一种文化,唤回一种情感。既为增辉文采、博识广见亦为抚平心之皱纹,澡雪干涸灵魂更为寻回我们骨子里的文化认同感与归属感,寻回属于我们中国人的信仰!

——而后,方能走得淡定而从容,不至迷失于这红尘万丈、流年滔滔。

毕竟,文言,有些感动,只能由你给予。

指导老师:王霄怡
式微式微,胡不归?
浙江金华一中     吴秋璇

烟云是宣纸上走笔至此的一抹痕迹,在新燕的呢喃中,渐渐苏醒。春花落画屏,群岚次第明。那一条汩汩流淌的岁月长河上,我踏舟而行,随波寻你。

岸芷汀兰,溯回宛转。那一丛摇摇摆摆的蒹葭之后,可是你在浅斟低唱?青青子衿,吾心之所向往,青青子佩,吾心之所景仰,投之琼瑶,佩环鸣响。你信步而行,身畔是香花,密草,薄云,静流,愈衬你风采,灼灼其华。一个个脚印在河滩上留下,是仁义礼智信,是宫商角徵羽,并杂乐府的清甜与儒家的庄严。

吹上岸去的风清清爽爽,像一群扑打翅膀的翼鸟,卷起你的衣裾飘飞,钻进去,又啁啾着出来,流光滟滟不可名也,仿若自湖上碧黛无垠的晚渔吟唱:江南可采莲,采莲何田田,莲叶深处谁家女,隔水笑抛一枝莲。

山水悠悠间,欲辩已忘言。

一如这河水不舍昼夜地逝去,朝代换了几许呢?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我见你在王氏后人处徘徊,一时间仿若听到那琅琅的吟唱之响,你曾说堪比屈子的蘼若。你欣然,然而终是仿若。一地的纸醉金迷,可有谁回头看你。人人赞颂那繁花似锦的文章,你暗笑:堆砌辞藻,空有华丽而已。你该叹息吗?我听见青简丹书在聒噪——终于在你被淡忘的不多写年——这次第,万人齐奏,风雨不弃。蔡邕,阮籍,山涛,向秀,嵇康——拂过这些名字,我便感到了淡淡的风凉,是久违的温柔湿润。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你一步步往高处走去。汉家宫阙的斜光冷月下,渭城朝雨的青青柳枝边,你笑靥如花,唐风宋雨中尽露光华。今夕何夕?明晨何辰?也罢也罢,且尽今日欢,任他明日世事繁。

水波仍荡,推我前行。两岸的风景渐变,繁花消逝,世间千年,如你一瞬,眼前一幅幅如画的景致,还是不是撩拨着光阴的余韵,谁的脚步惊扰的一江悠远的碧水?我看见岸上火光冲天,那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之火,生生毁了你的冰肌玉骨,玉容花貌。你被逐到荒野,谁人替代了你为人景仰的地位。只可惜了昨日的欢歌,已经不再被夜夜弹唱。

江潮一浪推过一浪,你的身影不断地模糊,寻觅你变得如此困难。你孑然一身信步于野,静沉尘世之底,唯有那些静心潜学之人方可见你。是历史没有给你应有的公正,是世人不再洗手焚香相迎。但如此你便避世而居?鸟兽不可与同群,姑且与吾辈吧!多少人心底盼你,日已西斜,那潮水涌动拍打岸边的声音,是呼唤:式微式微,胡不归?式微式微,胡不归?

分道去,飞鸿过尽仰首,恨无收,梦也不周,只有吴山泛泛愁。任余霞,散去也,惟求一日与君携,笑称汝曰汉文言。

指导老师  方艾峰
浙江金华一中    叶子

中国人,祖宗喊你回家吃药。

在雾霭蒙蒙,人心迷失的世界里,这并不是无稽之谈。高楼将原本压抑的世界封闭的更是略无阙处,这个钢筋水泥充斥着的时代,物欲横流的城市像混沌的洪荒猛兽将人们吞噬,看不出一丁点别致。一群所谓的“有志青年”操着一口粗糙的白话。参杂着几句ABCD,在低级趣味和低俗文化中徘徊。当双眼胀红,血液凝滞的中国人在文化巨浪中俯仰艰难时才明白,我们急需一剂心药,返璞归真,沉淀浮华。

防风

文言,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历经风雨和岁月的侵蚀,古人高尚的情操,美好的品质依旧乘着时间的马车,在这片天空下熠熠生辉。

古人有语:“女子贤良淑德。”我们期待在水一方的佳人,醉心于寤寐思服的窈窕淑女,因为她们拥有女人最宝贵的品质。而如今的女子呢?为了蜗角虚名不惜一切代价——拼干爹,拼胸围。恶俗之风令人不堪入目。就连凤姐,这种没外貌没内涵的哗众取宠之辈,也能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翻云覆雨。

我们,正坐在电脑前,操着下流粗鲁的网络语言批判,赞扬抑或是讥讽时,可曾反思——如此魑魅魍魉般的歪风邪气是何时潜入我们的骨隙,麻醉我们的大脑的?

一两防风——抵挡歪风,克制邪气,只留古风,君子之风,沐化心灵。

                                 白芷

文言,是一本有年头的书。泛黄的纸页上烙着古人的心血,散发着一阵又一阵沁人心脾的馨香,令人沉醉而又警醒。

其实,每个人生来都是一张白纸,需要一点古墨来书写,一圈龙涎来熏陶。我们向往山楂树下的承诺,殊不知在那过去的空间里这却只是寻常。纷繁的世界,总有人泼墨。愚昧的人,拖着一身的墨点,碌碌无为;智慧的人,幡然醒悟,换张纸,重头再来——用翩然的,满是华光的文化充盈自己,人生便大放异彩。

二两白芷——捕捉微风,凝萃山色,用文言的笔墨肆意挥洒,书写人生。

                                 当归

文言,逐渐消逝在人们的视线之中,但它并没有被取代,并没有被消灭,只是隐匿着,在精神的角落里,蓄势待发,涌动新生,等待下一次涅后的重生

而我们中华民族便是这一切的主宰,是掌握文化命脉的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生活在安逸之中,贪享着白话文带给我们的方便。不得不承认,人是在进步,我们的技术在进步,科学在进步,而思想呢?一次次的革命,一次次的变迁,我们祖宗的心血早已付诸东流。

有人说,过去的文化是种束缚,在发展中被取代是必然。然而,我们解开了束缚,就像大脑皮层潜意识混乱一样,俗话脏话脱口而出,尽失典雅庄重,这难道不是得不偿失吗?

清醒吧,是时候回去了,在下一波文化巨浪来临之前,重拾文言,找回属于我们自己最本真的东西。

三两当归——当返璞归真,化戾气,归去。

文言作药引,六碗水成一碗服,一日三次。

待世界清明,方药到病除。

(指导教师:房福建)

组委会赞词:

2011年为了迎接传统文化复苏,大赛组委会将“主题金题”定位为重新认识文言世界。组委会为此专门写了主题词:“文言文,祖宗喊你回家过年”。

面对白话越来越低俗,网络用语越来越粗鄙,传统文化复苏不仅需要借助文言才能跨进经史子集的殿堂,更需要用文言三千年的精气神提升现代文章的语用品质。因此我们必须对文言有新的认知:五四新文化时代知识分子面对的是绝大多数不识字的文盲,所以不得不用劳苦大众听得懂的俗语来写作,降低阅读门槛,普及新思想,启蒙社会,这是传统知识分子的良知体现。

但今天的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九年义务教育和高校扩招环境下,识字读文已经成为绝大多数青年一代的标配,如果还用五四时期的标准要求他们,就显得不合时宜了。

这一代人需要返还文言古籍去重新认识老祖宗的智慧,重新走进中国文化现场,再现原生态的华夏文明:那是没有被近代文化环境污染和篡改过的文明标杆。

同时组委会更希望这一代人能够肩负起打造“现代文章语言”的责任,使“现代文言”与“古代文言”双璧生辉,这也是文化作文的追求之一。

三篇文章,不同的风格,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中学生对文言世界的认知。

李芊同学的《守护文言》,既有散文的意境,更有论述文的力量。文章引用余光中对文言的经典看法,结合五四时期作家们深厚的文言功底,有力地论证了学习文言的意义。同时又联系惨淡的现实,指出漠视传统文化造成当代人精神失落的空虚,从而需要借助文言找到文化认同和精神信仰。

吴秋璇的《式微式微,胡不归?》,以诗意的笔触,乘时间之舟,溯岁月的河流而上,从中国文化的上游一路走来,尽展华夏文明之风采。语言飘逸,文采飞扬,学养深厚。后面部分将文言被逐的惨状与前面的辉煌对比,真诚呼唤文言回归,感情真挚,扣人心弦。

叶子的《药》则为中国人处于文化边缘状态的各种表现,开了一剂中药药方:用中药“防风”来防各种道德歪风;用“白芷来换回我们纯净的灵魂;用“当归”来呼唤文言的回归,文化的回归,人性的回归。构思精巧,创新可贵,说服有力。

是应该改变现代文章语言的低俗之风了,通过学习高贵的雅语,给现代文章注入纯正的汉语血统,让它简洁有韵、表达精准、意蕴无穷。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