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072阅读
  • 0回复

(15届获奖讲座)郑自强:文化教学让物理课堂彰显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5-13

文化教学让物理课堂彰显魅力
——“第十五届全国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成长体验
成都市川化中学  郑自强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叫郑自强,来自成都市川化中学。在2019年举行的第十五届全国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中出示了沪科版教材中的《力》,荣获本次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教魂奖。

在此感谢谭教授、大会组委会提供给我这个机会和大家交流一下本次文化课大赛的一些感悟。

没有前期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如何秉承文化教学的宗旨,在物理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的思想呢?如何在比赛中,突出亮点,取得好成绩呢?经过很久的思考和设计,最终呈现了《力》这堂课。

第一部分   赛前思考

一、教材分析:

《力》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节的内容。本节主要学习“力的概念”、“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等。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且作为本章的开首篇出现,足见本节课的重要性。

本节课的重点:让学生在生活经历和亲身体验中归纳概括出力的概念。

本节课的难点: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出简单的规律(重点:在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和力的作用效果)。

面临的困难:

1.本节课属于概念性课,如何突出亮点?

2.本节课学生活动,实践探究的较多。学生探究活动过多势必影响教学进度,如何让学生活动成为亮点?

3.文化教学研究没有精深,没有青岛物理届老师研究那么深,怎样取得好成绩?那就在于课堂中学生的活动和课堂环节中突出亮点

4.既然是文化教学大赛,必须紧扣主题,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文化教学宗旨呢?

二、教法分析:

教学方法: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基础,采用探究活动学习法为主,启发式教学为辅。

在教学中以学生参与为主,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老师直观的演示,使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学法分析:

在教学中,把重点放在学生如何学这一方面,通过直观演示,探究活动让学生得到感性认识。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实践、观察、交流、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并且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述,以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想、概括、表述的能力。

第二部分  赛中设计

一、创设情境

我是四川人,普通话不标准,怎样拉近学生的心?必须创设好情景。蜀国丞相诸葛亮是临沂人,诸葛亮就是媒介了,我的开场白是:“同学们大家好,我的名字是郑成功的郑,自强不息的自强,合起来叫郑自强。来自于四川省成都市,我和你们很有缘分。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是谁?(诸葛亮)辅助他打下天下,建都成都,诸葛亮还是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我相信,我们能快乐的完成本节课学习”。

我看到孩子,眼睛亮了脸上的笑容多了。腰没刚上课时,伸的那样直了。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必须采用目标引领和榜样激励,我就宣布本节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最后得分最多的小组将获得奖励。”这下把孩子们竞争的意识激发出来。

二、新课引入

“力”的知识抽象,但是力这个词不陌生,中国成语里特别多,那就以成语作为引入。老师就提出“想一想:你能举出一些关于力的成语吗?”

从而得出“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什么是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由此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新课教学

第一个板块:自主学习

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新课引入之后“第一个板块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提出学习要求。然后学生带着任务用了5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内容。

阅读完后让学生分享,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力是什么、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三个方面的知识。这样孩子们对本节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个板块:分组学习

4个学生活动完成3个知识点的学习。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有大量的事例,所以,通过引导孩子分析生活实例,可以得出力的概念。不宜把学生活动重点放在此板块。通过一组图片来讲解。图片展示要有一个主线,就是围绕“推、拉、举、压、吸引、排斥”进行。

(一)学生活动1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分析图中的各种力现象,指出是哪两个物体间发生的,这样就能在学生脑中建立“物体对物体”产生的。.

2.再分析动词(举、推、压、拉、吸引、排斥等)。这是学生很快明白概括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用字母F表示。

3.引导分析: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

4学生练习:以山东有关的两幅图,让学生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学生活动2

这个活动的目的要学生透彻理解力产生的条件。所以各学生3分钟的讨论时间。然后进行分享。在总结中得出力的重要结论:(1)凡是有力的作用,至少有两个物体存在。单独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2)不接触的物体可能有力的作用,接触的物体不一定有力的作用。

(三)学生活动3

采用简单的活动,体验手拍桌子和双手互拍时的感觉,学生亲身感受,印象深刻,积极思考:手对另一个物体施力了,为什么自己感到也受力了?这样自然而然的懂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这节知识孩子们易懂,又又生活经验,所以老师不必要化更多的时间。再辅之视频分析,孩子就学会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实例了。

(四)学生活动4

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学生的探究活动就放在这个板块,采用以下流程:

提出问题: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能产生哪些效果?

器材:弹簧、海绵、钢尺、乒乓球、小钢球、等物体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以上物体施加力,观察物体有什么变化

分析归纳:力可以使物体的什么发生改变?学生在活动中分类整理和归纳力作用在物体上会产生哪些效果?

得出结论: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总结得出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现象解释:出示一组图片

知识深化: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被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

最后对力的作用效果来个小结。

第三个板块:课堂练习

通过4道具有代表性的题进行课堂练习,巩固学生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第四个板块:学生总结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

第三部分  赛后反思

本节课的优点在于课堂生成性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课堂节奏把握较准,能灵活的采用各种学习活动完成预期目标。

我参加大赛之前,我对文化教学的理解非常肤浅。浅显的认为就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入中国传统文化就行了。大赛期间我聆听了各位选手的课,选手们特别是青岛、重庆的老师能把中华文化渗透到到物理教学中,使文化教学落地生根。他们能大胆的整合教材,深挖中国传统文化,把老祖先们智慧的结晶有机的植入物理教学中,切入到每一节课中,让我们耳目一新,整个教学流程成熟、思路清晰、效果较好。且与大赛的主题高度契合,很好的体现物理教学立德树人,真正做到传统文化进校园,传统文化进课堂。心中感叹“物理还可以这样教?”

这次参加赛课,可以说是对我观念的一次巨大洗礼。会促使我会进一步拓宽视野,更新观念,努力挖掘中国传统化中的瑰宝,在物理教学中进行渗透,让我们的物理教育更加具有无限的魅力。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