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83阅读
  • 0回复

(城市文脉09)陆游说好要来江津,为什么爽约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20-04-20

陆游说好要来江津,为什么爽约了?
谭云籍  谭蘅君

连载:重塑精神地标 打造母城文化——寻找江津母城源点,延续群体精神信仰

目录
上篇:外城,江津城市坐标

一、寻找城市颜面:城镇化背景下的文化焦虑

二、江津意象:强大的先天八字

三、神话传说:李铁拐封印江津“阴阳乐”仙家风水

(一)天示奇观:超灵出世七彩迎

(二)拜师学道:丹成云游寻造化(上)

(三)长江首坝:中国哲学第一岛

(四)寻龙查脉:石笋阴阳双龙情

(五)伏龙奇遇:阴阳合乐鸿蒙气(中)

(六)隐藏仙踪:封印江津道藏群

(七)雪藏江津:解印秘笈留石门

(八)神话启示:重构文化新秩序(下)

四、远望江津:六龙朝圣的风水格局

(一)长江:跟你想象的不一样

(二)几字与巴字:长江的楷体与篆体

(三)远望江津:三面环抱山水情

五、中观江津:鹤山坪上的历史故事

六、县志与长联:水陆之冲,全蜀要地

七、峡谷诗意:行政交界处的江津文化资源

八、遗憾与骄傲:与江津失之交臂的文化名人

下篇:内城,城市文化记忆

八、遗憾与骄傲:与江津失之交臂的文化名人

名人是一种资源,抢夺名人成为文化复兴时代独特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极端,已经变成碰瓷名人和抢夺臭名昭著的反面人物。比如抢夺淫棍西门庆和淫妇潘金莲。比如碰瓷各种名人以为已有。

这既是文化自觉时代的积极因素,也是没文化时代消极价值的延续:我们该给这个地域的民众和后代子孙传递怎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江津作为巴蜀和渝黔交通枢纽,掌控着入川出川和进出贵州的通道,往来名人多不胜数,如果要抢夺和碰瓷他们,不符合江津地域文化性格。

因为江津对名人的态度历来多平视,少仰慕。甚至江津还出钟云舫这样的“愤青”,专门跟官场过不去。

如果以道德为“圣”之先决条件,那么钟云舫这样的才子,虽然写出最长的长联,却断断不可以“联圣”称之,最多是“联才”而已。

所以,江津错过了许多名人,许多名人也错过了江津。

这既是一种遗憾,也是一种骄傲。

这就像江津教育仅仅靠地方的文化自觉就创造了重庆地区的奇迹一样,江津对名人的态度,也算是孤标独傲,世间称奇。

那就来看看与江津有缘和无缘的文化名人,通过他们了解一下江津地域群体的人格特征。

(一)陆游说好要来江津,为什么爽约了

说陆游出川,先从入川说起:这是蜀中9年生活的起点。

陆游45岁带着家人入蜀时很兴奋,除了江湖传言“自古诗人皆入蜀,入蜀方成大器”外,还因为他可以去走一走“江西诗派”“一祖三宗”之祖师杜甫和诗宗黄庭坚曾经走过的巴山蜀水。

陆游是江西诗派后期大家曾几的弟子,是名副其实的江西诗派嫡传。

要了解曾几,只需知道他是儒家曾子后人,父子五人皆进士……足够了,比苏轼父子三进士,还多两个。

其诗文风格“雅正纯粹,平正冲和”:这八个字是中国传统写作评价中的最高典范用语。

所以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绝对的文脉传承者和开拓者。

他从江西诗派生新瘦硬、沉于典故中脱颖出来,创造了闲雅清淡,气韵流畅的新风。

这一派跟文化作文强调文脉传承极其相似:他们以杜甫、黄庭坚为宗,推而上之,由黄初(曹丕年号)、建安以至于《离骚》、诗经《雅》《颂》、上古《尚书》、虞夏之际。

因此写作上来说,考究语言、讲究用典、化用前人诗句等,这些文化作文的创作方法,在当时简直就是写作神器,一用就灵。

顺便补充一下,杜甫读书多,写诗跟唐朝人流行的口水话有区别,多少有些文人味,所以江西诗派认为他是文脉继承者,尊其为祖师。

至于李白,那是天才级诗霸,少读一半的书,绣口一吐妥妥的一个盛唐气象,几乎没有人学得来,严重打击普通凡人阶层的创作意志。

喜论主战惹秦桧,夔州通判《入蜀记》

陆游19岁到临安府参加乡试,可惜未中,大受打击。

第二年跟唐婉结婚冲喜,消除霉运,温柔乡里幸福了两年多时间,便因卿卿我我误诗书,被陆母棒打鸳鸯两处飞。

当然,更大的理由是未能生育。

陆游不得不第二次续婚王氏,因为心恋唐婉,忘却眼前人,反而把精力全力以赴在诗书上。

但写作除了天赋外,还要有际遇,得高人指点。否则,很多人读成了吉尼斯纪录,仍然只是两脚书橱,写作上还是不入流。

陆游也是,没有了爱情,还是无法打通任督二脉,难窥作诗门径。

他在《答刘主簿书》中无奈地说:“无师友渊源之益,凡古人用心处,无所质问,大率以意度,或中或否。”

没有良师益友,对于作者之用心,只能猜测,有时猜中,有时跑偏,这是常事。

但陆游祖坟风水好,后代不发都不行:绍兴21年,27岁的陆游遇到了真正的名师——68岁的曾几。

曾几是正宗的文化作文名师,在他的倾心传授之下,陆游骤悟作诗“玄机”,以前的阅读积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写作突飞猛进,一日千里。

短短两年时间,29岁的陆游让人刮目相看,在省试中一鸣冲天,两位主考官双双给出第一,按常理,只要不出意外,绝对是江西诗派的骄傲。

可惜,他的第一名超过了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很不高兴。

次年礼部复试,陆游又以文化作文名列榜首,却被秦桧大胆黜免,理由是:“喜论恢复”。

什么意思呢?就是陆游属于主战派言论,好谈收拾旧山河那一套,这跟秦桧的主和派追求完全冲突,所以本应是状元,却因政见丢掉了。

一日看尽西湖水,跨马游遍临安城的梦想,碎了。

好在有一天孝宗心血来潮,问周必大当世诗歌谁可比试李白?

周丞相没有敢推荐自己,而是恭恭敬敬地把陆游推了出来

孝宗很高兴,当朝还有李白一样的天才,于是召到便殿,一番对白之后,想起陆游曾是第一名的科考人物,特赐进士出身,总算了却读书人的一桩心事。

陆游是绍兴人,跟后世鲁迅同乡。但不同的是:南宋的绍兴离南宋的京城杭州就一百多里路。

所以,绍兴一直是南宋皇陵的风水地,在皇家眼里,一直把绍兴当作陪都,甚至是“行在”——帝王居住的地方,绝对的亲儿子待遇。

但鲁迅时代的民国,绍兴受明清两朝六百年师爷文化影响,一支刀笔已成谋生技能,相当于现在的顾问和律师,出谋划策,多是为保主子和自己的安全,在正义与利害之间游走,与陆游陪都文化的纯正报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因为纯正,所以不考虑利害得失,即便丢了状元。

陆游是书香世家,藏书之富,曾让皇家求借: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诏求遗书,曾到陆家录书 13000 卷。

丰富的阅读量,打下了陆游写作文化作文的深厚根基,考场第一,不是偶然。

秦桧也不客气,既铲除一位主战骨干,又让孙子当状元,让世人说去吧,这胸襟也撑得够大。

公元1169年,46岁的陆游接朝廷圣旨出任夔州通判,1170518日,陆游从水路入蜀。

一路上特作《入蜀记》,记载自己的行程。

当然,也有学者认为陆游入蜀作官是为了解决生计,因为他已是五个孩子的爹,有其诗可证明:“残年走巴峡,辛苦为斗米。”

他还在《通判夔州谢政府启》中直言不讳地说:“贫不自支,食粥已逾于数月。”按理说,世代书香,官宦之家,岂无余粮糊口?

表面是叫穷,骨子里为自己做了一个小官而找点面子:官虽小,为了生计不得不去。

其实,一个男人的雄心并不仅仅在于谋生,更为一展平生志,万古长留名。

陆游决定把曾几传授的文化作文游学写作进行到底,有机会“穷江湖万里之险,历吴楚旧都之雄”,对于文人来说,这是难得的“历养”。

一方面徜徉“山巅水涯,极诡异之观”;一方面“废宫故墟,吊兴废之迹”。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双双欣赏。

以这样的方式来阅读山水和历史,陆游认识到它的作用:“动心忍性,庶几或进于毫分;娱优抒悲,亦当勉见于言语。”

换成当今大白话就是说,可以修炼心性,可以娱乐身心,可以抒发情感,可以激励斗志。

历时157天,行程5000余里,途经今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重庆六省市,每日必记,写下了65千多字的日记式游记——《入蜀记》,终成游记文学典范。

陆游做了三年夔州副市长兼书记,官声不错。

  图注:此为清代道光年御史陶士林对宋代陆游入蜀的线路考证,但从奉节到汉中路线有错。

但是按照宋制,担任地方官三年后,就停止发放俸禄。

陆游要为自己的仕途作想了:这也是主要收入。

陆游是真穷了,他在《上虞丞相书》中写道:“儿年三十,女二十,婚嫁尚未敢言也。某而不为穷,则是天下无穷人。”

陆游哭述:儿子30不敢娶,女儿20嫁不起,我如果不是穷人,天下真的没有穷人了!

好男人也哭穷,而且哭起来更伤心。

其实,千万别当真:当时陆游的长子才24岁,女儿更是只有12岁。写作允许夸张,更何况是乞官这种事。

当代有跑官,古代文人直接写文章乞官,比如孟浩然同学就不装穷,很耿直地丞相说:“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我很羡慕你们当官,请丞相给我一个官过过瘾吧。

当然,这个虞丞相就是四川眉山市仁寿人虞允文,一个文人,以一万八千兵力与十七万金军决战采石矶,结果大败金军,延续国祚,功垂千古。

他的对手,就是“万里书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的金主完颜亮,文武双全的一代霸主。

天下书同文,车同轨,江南岂能成为疆外之地?——是不是跟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有点似曾相识?——一定要马踏吴山第一峰,陈兵百万西湖边,让天下人看看我大金雄风。

有这种气魄,又能用诗歌表达出来,还能付诸实践,在金国皇史上,可能也只剩下完颜亮一人了。

据学者研究,虞允文老首长没有回信,陆游的眼泪没有唤起这位手无缚鸡之力却功盖千秋的丞相的同情。

说虞允文,是因为陆游入蜀后曾在成都、崇州、乐山、荣县等地任职,离老首长的故乡都很近,在路过老首长家乡时,应该有一些内心的酸楚或失落吧。

北上南郑入军营,亘古男儿一放翁

好在副宰相王炎出任四川西南军区总司令,邀请陆游做司令部参谋,这职位至少可以贡献智慧。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梦想终于可以试一试了。

王炎11693月上任,司令部立即由原来的广元市移至汉中南郑县,同时组织地方武装,招揽各类人才,准备北伐工作。

公元11722月,陆游卸任夔州通判,独自赶赴陕西汉中兴元府,开启了8个月抗金前线的戎马生涯。

陆游先走长江水道,从奉节到万州;然后经梁平区(宋时称梁山军)——万州市大竹县——广安市邻水县——广安市——南充市(宋称果州),这段行程多数是陆路,少部分溪段通航;从南充开始,转水道嘉陵江北上——阆中——旺苍县——广元市,这一段水路基本畅通;从广元——汉中——南郑,这一段部分通航,部分陆路。

317日,陆游终于抵达兴元府司令部所在地南郑县。

一路上,陆游写了29首诗,记录了复杂的心路历程。

图注:此是陆游从绍兴入蜀到奉节做通判三年,然后从奉节到汉中南郑,再从南郑到成都的路线图。

陆游一入军营,诗风陡然大变,每个字都从纸面上跳起来,气概沉雄、轩昂,充满了从军之乐,梁启超称他是真男儿:“亘古男儿一放翁。”

作为军事参谋,他的主要工作是巡逻、侦察、策划,他的工作地点就在南郑司令部和宋金交界的秦岭。

工作时间并不长,从11723月到117210月离开,满打满算不过八个月,但就是这短短的八个月,却改变了陆游的一生。

陆游在这里写下生平唯一的伐金战略报告《平戎策》: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看看陆游在诗中记载他做了哪些事?

其实只有两件:一是工作,二是娱乐。前者激发了陆游的阳刚之气,后者开启了中年陆游对年轻身体的热爱,并在蜀中留下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陆游工作过的重要地方有三个,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

第一,陈仓道去过两处,一处是大散关,但不是旅游,而是侦察:散关嵯峨下临贼,铁衣上马就坚冰。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赤心惟报国。

冬天的秦岭天寒地冻,但大雪浇不灭爱国的火焰。

不仅如此,他还想建功立业:“大散关头北望秦,自期谈笑扫胡尘。”

后来在《书愤》中回忆说:中原北望气如山,铁马秋风大散关。

一处是陈仓道凤县的鬼迷店:往者秦蜀间,慷慨事征戍。猿啼鬼迷店,马噤飞石浦。

陈仓道对陆游来说,意义不一样。

江西诗派的祖师杜甫先生48岁从成县逃到成都,没有交警帮助,经西和县转到成县,从成县到徽县、凤县,这段是陈仓道,飞雪漫天,山高谷深。

从凤县到剑阁路线有争议。但无论是直接从栗亭沿嘉陵江——略阳县——广元剑门,还是从凤县——连云栈道——武关驿镇——褒城——勉县——宁强——广元剑阁,旅途的艰辛难免。

杜甫在剑门关停留数日,写下了笔力雄势的《剑门》诗:“唯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一夫怒临关,百万未可傍”。然后从金牛道经绵阳、德阳到达成都,行程两千公里左右。

同样在凤县,杜甫写下《晓过凤岭二首》,其中“壁立当天半,雄奇非一名。疏烟时起灭,叠嶂幻阴晴。”状极凤岭之险。

一个要北伐复中原,一个是南下避兵灾,心情不同,角色不同,笔下主题殊异。

杜甫的灵感已经被蜀中奇异的山水点燃,诗风“突兀宏肆,迥异昔作”。

有趣的是:陆游面对秦岭时48岁,杜甫也是;陆游诗风大变,杜甫亦变。

看来这是一个文化现象,值得研究:江西诗派的传人都应该到秦岭接受洗礼。

第二,褒斜道去过五丈原:“旧时胡尘陷关中,五丈原头作边面。”

陆游感叹五丈原作了宋金两国的边境。边面就是边境边疆的意思。

杜甫很奇怪,长安滞留十年,他没有去五丈原,那也就300里路程。

安史之乱时,凤翔是唐肃宗的“行在”,离五丈原更近,100里不到。

公元7574月,杜甫逃出长安到达凤翔,已是形容憔悴、瘦骨如柴,他穿着麻鞋,衣衫褴褛,裸露着两肘就去见皇上:“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

这个形象让肃宗很感动,516日马上拜授为左拾遗。

杜甫喜极而泣,老泪纵横,马上写诗纪念:喜心翻倒极,呜咽泪沾巾。

杜甫在凤翔一直呆到7586月,才出为“华州司功参军”,离开肃宗左右。

一年多时间,杜甫没有去过五丈原。

直到入蜀进了丞相祠,才吐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第三,傥骆道陆游去过骆谷:我昔在南郑,夜过东骆谷,平川月如霜,万马皆露宿。散关驿近柳迎马,骆谷雪深风裂面。

骆谷400百里长,是古道中最快捷也最险峻的一条。

由于它是一条近乎直线的最短蜀道,今天从西安飞往汉中的飞机航线,就沿着傥骆道线路飞行。

这条道上有一个香艳的传说:野史载主帅陈玄礼贪恋杨贵妃美色,用侍女代替,遣人送杨贵妃逃亡南下,渡海日本,当时走的也是傥骆道。

这个故事有逻辑问题:陈玄礼既然贪恋杨贵妃姿色,为什么要单独送到日本呢?既然已经送走,还能贪什么呢?如果陈玄礼与杨贵妃双双远走高飞,或者密藏私用,还说得过去。

陆游记载南郑边关的生活非常丰富,可惜诗稿遗落水中丢失,不然,我们可以看到更多有关秦岭的人文风光。

边塞诗的那种凄厉、劲猛、苍凉、壮越与高亢,几乎都在陆游的文字里呈现,江西诗派原有的审美追求在现实的拍打下开始为时而歌。

陆游除了工作, 第二件事就是娱乐:欣赏文工团小妹妹的歌舞。

有诗《南郑席上》为证:“浴罢华清第二汤,红棉扑粉玉肌凉。娉婷初试藕丝裳,凤尺裁成猩血色。螭奁熏透麝脐香,水亭幽处捧霞觞。”

这首诗把勉县温泉比作杨贵妃沐浴的“华清第二汤”。

陆游及同僚们在热气腾腾的温泉中沐浴,陪浴的还有文工团美女,他们在泉边的亭榭中摆上酒宴,一边饮红霞般的美酒,一边欣赏刚刚出浴的歌妓舞女们如花的容貌、似玉的肌肤、诱人的脐香、腥红的衣裳、清脆的歌声、妙曼的舞姿。

还有红棉粉化妆的笑容、娉婷的身材、藕丝般洁白的裙子、袅袅的熏香、红色的酒具……

陆游喜好武功,曾经“十年学剑勇成癖,腾身一上三千尺”,这对身体强健的陆游来说,是极大的诱惑,他常常“暮醉笙歌锦幄中”。

南郑前线,不仅有金戈映日、沙场点兵、散关刁斗、沮水刺虎、梁山射猎的英武与豪壮,也有沐浴温泉、美人歌舞、美酒佳肴、鞠蹴马球的休闲与浪漫。

秦岭天堑兵家险,四条谷道人须知

唐宋时汉中有六条国家级高速公路直通关中平原: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峪谷道、武关道等。

如果加上祁山道,就是七条,这条道直通祁山和天水

图注:到关中盆地的六条主要道路,陆游活动范围汉中到关中有三条。

任何一个中国读书人,都应该了解这几条道,特别是子午、傥骆、褒斜、陈仓。

子午道的子口,在西安市长安区,这是入口;出口在秦岭南面的洋县,叫午口,全长420公里。

这条大道最险峻,历史上多次有兵家企图偷渡,但却从来没有人成功。

大家熟悉的是:《三国演义》中魏延向诸葛亮提议出兵子午道奇袭魏国,但诸葛亮没有采纳。

秦末,鸿门宴后,刘邦听从张良、萧何等谋士的建议,带领军队进子午峪,烧毁沿途栈道,断绝后路,后经褒斜道入汉中。

杨贵妃喜欢点外卖,而且只点荔枝。宜宾、泸州、江津、涪陵等地的荔枝成熟后,统一从涪陵出发,沿西乡,经子午道三日内送到长安。

贵妃长期点的这份外卖水果,都是现金支付,从不扫皇家二维码,玄宗很兴奋买单。

杜甫却叹曰:“百马死山谷,至今耆旧悲”。

其实,马就是用来奔跑,人就是用来工作,贵妃消费荔枝有积极作用。换一个角度,她是自己出钱为西南荔枝水果业打广告,并以宠妃之尊,作荔枝形象代言人,对促进西南种植业的发展,功劳值得肯定。

再换一个角度,在贵妃带动下,点荔枝外卖成为长安富人区和贵人区的一种时尚,带动优质消费,促进西南脱贫,意义谁能否定?不能把荔枝想象成贵妃一人消费,更不能想象成华清宫小区独家经营。

再换一个角度,唐玄宗的爱情,也需要保鲜,付出的成本越大,越能证明爱情存在的价值。荔枝被选中,不完全是统治者的腐败,而是证明荔枝本身价值的同时,佐证了帝王的人性,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爱情追求与爱情消费。

这条道,也提供了不少工作岗位,让西南的种植业完成了定种定收的农业定单,保证了农民收入,而且从不赖账,更没有打过白条。

这应该是中国最早的定单农业样板。

图注:从汉中到西安核心的三条道,以及运送荔枝的专道。

可惜这条道陆游没有走过,不然又有许多诗歌诞生:除了贵妃的水果品位外,这条道还有发明纸的蔡伦和凿通西域的张骞的墓,以及许多历史和传说。

褒斜道全长249公里,北出口,在今陕西省歧山县五丈原镇,诸葛亮曾在这里屯兵与司马懿相抗,并于此地病逝。

“明修栈道”,即在此道。

这条道上的历史档案袋记载了很多故事。我们可以回忆一个香艳故事和一个铁血故事。

当年武王伐纣,先锋军巴军经褒斜栈道后进入岐山,蜀军战争力不比巴军,虽然也是经此道入,但未能作为先锋。

巴军一战成名,享誉天下。

另一个香艳的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79年,周幽王伐褒国。褒国在汉中市汉台区褒河镇,周幽王从镐京出发,经褒斜谷道到达褒城。

褒氏很厉害,他是夏王启的兄弟,传国一千多年,经夏商周至幽王,这样的家族血统注定了这个群体的聪明智慧。

褒国不是周朝国家队的对手,兵败后献出美女褒姒乞求投降。

褒姒美艳灵慧,大得周幽王欢心,封为皇后,儿子封为太子,娇宠万千,最后西周灭亡。

傥骆道,公元224年魏大将曹爽从长安率兵六七万人入骆谷道伐蜀,结果大败。公元8093月,元稹查贪渎案,写下了春天傥骆道风光:“帝城寒尽临寒食,骆谷春深未有春。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飞鸟不飞猿不动,青骢御史上南秦。”

陈仓道,楚汉相争时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即由此道北伐关中,是暗渡的关键;三国曹操翻越大散关,平定氐羌,夺取汉中;诸葛亮陈仓道出兵北伐曹魏;安史之乱唐明皇仓皇西逃,陈仓道雨打梧桐,悲泪霖铃。

锦都驿馆新唐婉,烟花玉人第二春

公元11728月,王炎副宰相被召回临安,主战派失势,虞允文继任,陆游改调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

1112日,陆游离开南郑,激情变成怨情,远游无处不消魂,细雨骑驴入剑门,直问:此身合是诗人未?

难道我命中注定只配做一个诗人么?

陆游眼中,只做一个诗人,简直是奇耻大辱,天天玩嘴皮子,哪里有玩枪剑,收复中原过瘾呢?

立德、立功、立言,三立的排位,立言永远是最后一位。

何况,29岁时本可以感受一下“春风得意马蹄疾”的人生意境,却又被秦丞相剥夺。

失意、惆怅、迷茫、无奈冲击下,陆游甚至想过隐居生活:陆游曾四上青城山,多次炼金丹,长达40年。

他在诗中留下了连续的编年式的炼丹记载:“少时妄意学金丹”“奈华岳烧丹,青谿看鹤,尚负初心”“初拟烧丹住南岳,却因学剑客西川”“少年不知老境恶,意谓长如少年乐,朝歌夜舞狂不休,逢人欲觅长生药”……

成都府路的军事长官本来与王炎不和,对陆游非常冷淡,使他闲得可以淡出鸟来。

于是交友狎妓泡酒吧成为陆游释放精力的方式,他在《成都行》中写出这种浪漫生活:“成都海棠十万株,繁华盛丽天下无。青丝金络白雪驹,日斜驰遣迎名姝。燕脂褪尽见玉肤,绿鬟半脱娇不梳。月浸罗袜清夜徂,满身花影醉索扶。”

骑健马开豪车去迎头牌明星,玉肤尽见,娇鬟半脱,花影缠身……醉春寻欢成为陆游的新生活。

1173年陆游调到崇州(蜀州)任副市长,5月又调到乐山(嘉州)做代理市长,家属留在崇州。

陆游在乐山修吕公堤,在岷江架浮桥,刊印《 岑嘉州诗集 》,秋操阅兵备武事,“陌上弓刀拥寓公,水边旌旆卷秋风。”

陆游终于精神大振,意气风发。文人尚武和慕侠是寻求一种精神补偿,文武双全、琴剑风流是他们最理想的自我塑造。

乐山有李白留下的峨嵋山月歌,有边塞诗人岑参做一把手留下的诗篇,陆游也开始狂放。“谪仙一去五百年,至今醉魂呼不起。”

他在《金错刀行》中爆发出豪气:“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在离开夫人王氏这段时间,陆游的生命萌发了第二个春天:他又恋爱了。

陆游在乐山的政声很好,工作之余,却难免感情空虚,何况,他步入了成功男人的50岁陷阱:他邂逅了锦城艺妓小杨,从此纠缠卅载婚外情。

艳遇发生在1173年,他在锦都驿馆读到了文艺青年兼艺妓小杨的诗作,很是喜欢:“玉阶蟋蟀闹清夜,金井梧桐辞故枝。一枕凄凉眠不得,挑灯起作感秋诗。”

小杨早闻陆市长诗名,自然诗来词往,投怀送抱,陆游在小杨身上找到了青春和灵感,还有爱情和男人的尊严。

他在《偶过浣花感旧游戏作》诗中叙述了遇见小杨美女时恋爱的那种感觉:“忆昔初为锦城客……玉人携手上江楼,一笑钩廉赏微雪……三日楼中香未灭……异事惊传一城说。”

另一首《并蒂莲》陆游勾画了对她的审美感念:“伫想艳态幽情,压江南佳丽。春正媚,怎忍长亭,匆匆顿分连理?”

陆游也是情场老司机,说小杨美女艳压江南佳丽,那说明小杨的颜值一定是成都绝色,相信不会有人怀疑陆市长的审美能力。

自古四川出美女,想当年,岳飞妻子刘氏出轨私奔后,大将吴玠感叹岳飞孤独寂寞,便出二千贯钱为他找了一位书香门第出身的美人消解夜苦,这位美女也是四川人。

没想到岳飞同志还要考查人家的道德品质,隔着屏风说:“我们家布衣蔬食,你若能同甘苦,便请留下,否则我不敢留你。”

女子嘿嘿一笑,没有回答,自然不愿,她没有读过岳飞的《满江红》,以为岳将军只是一个大老粗军人,跟她书香出身的小资情调不般配。

岳飞第二天便把这位才貌双全的丽人送了回去。

小杨姿色绝美,肤如冰雪,才貌兼备,能歌善舞,巧解人意,让陆游找到唐婉的感觉,他们缠绵一个多月,并有了爱情结晶——陆子布。

小杨父亲是国营企业四川驿站集团的一位员工,非常普通的家庭,她从陆市长眼睛里看见了那份痴呆,布下情网,陆游心甘情愿地跳进情海。

陆游坦白地承认“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这个驿馆,是他与小杨的爱巢。

11742月虞允文去逝,陆游再次任崇州副市长,离成都驿馆更近了。

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两人是临安时的老朋友,12月陆游离开荣县重新回到成都任范省长幕中参议官。

王氏终于知道陆游出轨了,她以家庭、子女名义施压,断然拒绝陆游杨氏进门。

宋末陈世崇《随隐漫录》卷五这样介绍小杨同志:“驿卒女也,遂纳为妾。方半载馀,夫人逐之。”

小杨被逐,悔恨交加,年底带着嗷嗷待哺的陆子布离开了让她有罪恶感的约会寓所。

面对小杨母子人去楼空,陆市长疯狂寻找,却杳无音讯,不由痛哭流涕:“春愁茫茫塞天地,我行未到愁先至。满眼如云忽复生,寻人似疟何由避。”

相思象疫情一样,你躲都躲不过。

此后两年多时间,陆、杨未曾谋面,仙女一样的玉人儿芳踪渺茫,成了陆游的心病。

陆游于是开启酒肆和歌楼狂欢模式,买醉以忘佳人。

他包酒楼欢饮:“夜暖酒波摇烛焰,舞凤粉妆铄华光 。”

这样颓废的生活终于遭到了纪委监察部门的弹劾,说他“不拘礼法”、“恃酒颓放”。

公元11763月,陆游被免去官职,以朝奉郎主管台州崇道观名义领取干俸,移住浣花村,就在杜甫草堂旁边,开始体验杜甫当年浣花溪耕种生活的苦乐。

为补衣食不足,他和家人在浣花溪畔杜甫草堂附近开出一块荒地,种菜、种粮、种草药。

他向邻居借来锯子,锯断药材,又趁着傍晚凉爽,从井里打水上来浇花……

这是有趣的现象:江西诗派的师祖杜甫与陆游一样穿越秦岭,一样走过剑阁,一样走进成都,却一样住进浣花村,还一样做邻居,而且他们进入成都的年龄几乎都一样。

我们有理由严重怀疑:陆游就是唐代的杜甫转世到了南宋。

陆游遭弹劾后回家就病倒了,干脆自号放翁:俺就是放纵的老翁,你能咋滴?

那一夜,他还是想为自己辩解,写下了《病起书怀》:“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我醉酒,我生病,我颓废……其实是因为想收拾旧山河,但现实不许呀!这真不是因为小杨,咳、咳、咳。

陆游一生罢官贬职5次,有两次愤而改名号。14年后,宋光宗刚继位,陆游又上书申请北伐,还规劝新皇帝生活要节俭。

结果陆游以“嘲咏风月”为由被罢免,陆游将自家房子改名为“风月轩”:老子有风月的本钱,羡死你!

公元1177年早春,乍暖还寒,成都蜀王宫的柳枝悄悄吐出嫩芽,陆游带着昨夜残酒到张园观赏海棠花,转过门角,却不料看见小杨美女正孤怜怜地站在池阁前的柳树下。

这突如其来的相逢,让两人都惊呆了。小杨娇面含春,粉泪雨下,满目委屈,陆游想死的心都有了,他紧紧攥着小杨同志红润酥软的一双玉手,发誓再不能让她独自去孤独,他的生命里不能没有她。

据说陆游写下了千古名词《钗头凤》以表愧恨,后世认为是唐婉所作,但反对者认为“宫墙”绝非沈园所有,陆游岂敢僭越?“东风恶”指王氏形象还说得过去,但若指陆母,则不符合宋朝时的孝道,陆游岂敢在诗词里指责母亲?

何况,陆游的母亲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这身份,够分量吧?

陆游敢骂么?

还是先来欣赏这首千古情词,看看陆游对小杨那份痴心: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离而索之,一定是失踪了。如果指唐婉,人家已嫁宋王室皇族青年赵士诚,哪里敢去“索”呢?

陆游后来还写了一首《解连环》,表达了“尽今生、拼了为伊,任人道错”的山盟海誓,以表诚心。

文艺青年小杨读后感动不已,立即回了一首《鹊桥仙》:

说盟说誓。说情说意。动便春愁满纸。多应念得脱空经,是那个、先生教底。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相思已是不曾闲,又那得、工夫咒你。

软软的川妹音调,用川音来读,真是嗔嗔怨怨满耳娇,莺莺燕燕满纸情。

50岁以上的大叔跟小女生谈恋爱,嘴上答应得快,但回回都是脱空,次次都是欺骗,没想到小女生的灵魂早被相思塞满,哪有功夫去咒他撒谎,哪舍得去咒他不好。

善良真是善良者的墓志铭!

宋人周密《齐东野语》“蜀娼词”条收录了小杨该词,她以调侃的口吻嘲弄陆游起初百般殷勤,信誓旦旦;穿上裤子又负心怕事,不承担丈夫和父亲的双重责任,置其母子俩于不顾;但她却只是痴痴地相思,毫无怨言。

两人重启卿卿我我,缠绵悱恻的热恋模式。

公元11775月范成大回京,陆游从成都一直送到眉山,作诗惜别,并借此解释自己的恃酒:“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遣万事。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酒是爱国情,还有你看不见的忧国泪。

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8月陆游任宜宾市长,1178年正月正准备赴任,却得到了召回临安的消息,仕途曙光再现。

此时,小杨再次成功怀上第二个孩子陆子聿,并执著要求同行。

东归出蜀携尼妾,船过江津酒未醒

11782月,归舟已具客将行,为了避人耳目,小杨剃度扮尼,掩盖孕妇体态,与陆游家人一起远走高飞,唯留子布在川。

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和元人方回《桐江集》等均记载陆游“挟蜀尼以归”和“携成都妓剃为尼而与归”的传闻。

陆游离川的起点是成都传统万里桥,有诗《东归有日书怀》为证:万里桥边白版扉,三年高卧谢尘鞿。

离情最苦,特别是子布还小,母子连心,陆游在后来的追悔诗中记下了此刻心情:“忆昔初登下峡船,一回望汝一凄然。”

直到公元1197,王氏病亡,已经22岁的子布才终于回到陆家,伴随陆游左右。

从万里桥乘船,沿锦江,到彭山,然后顺岷江到眉山,这一路与杜甫出川一模一样。

不同的是,陆游毕竟是文坛大佬,生前诗名相比杜甫,有如天壤之别,杜甫籍籍无名,陆游却被称为“小李白”。

即便陆游多次被纪委监察部门弹劾贬官,孝宗读他的《书愤》后依然赞叹:游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从做官来说,陆游30岁就走上仕途,孝宗皇帝表扬他“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先在朝廷做事,陪伴皇帝身边。

38岁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枢密院编修类圣政所检讨官)。

放逐出朝廷后任过地方副市长、代理市长、省税务主管、独立市市长(四品)、后勤装备部主管、宣传部官员等,最后是太中大夫(皇帝顾问四品)、宝谟阁待制致仕(皇帝贴身侍卫)、渭南县开国伯(二品)、食邑八百户、赐紫金鱼袋。

从生前荣誉来说,陆游历经四朝皇帝,官至四品,封爵为“伯”,直接碾压杜甫。

小杨同志虽是艺校文凭,最终凭其高颜值、高情商与陆游谈三十年爱情,深陷不拨,并生下二子,母以子贵,也让许多女星羡慕不已。

陆游回朝,至少也是上调回京城,一路上各地官员宴请不断。

对陆游来说,却是五味杂陈,一方面“长记残春入蜀时,嘉陵江上雨霏微”,一方面“锦城旧事不堪论,回首繁华欲断魂”。

45岁入蜀,54岁离蜀,9年宦途生涯,四川已是陆游的第二故乡,早已感情深厚。

他把巴蜀当自己的家乡:“平生幽事还拈起,未觉巴山异故乡”;也愿意老死于此:“乐其风土,有终焉之志。”

从他的人生主题来说,则是“国仇未报壮士老,匣中宝剑夜有声”。

从他的诗派脉络来说,则是可以完整地去走一走杜甫出川的路线,还有黄庭坚当年贬谪巴蜀六年的一些遗迹。

陆游追寻杜甫踪旅,有不少诗歌可证:“我思杜陵叟,处处有遗踪”“拾遗白发有谁怜?零落歌诗遍两川。”“拾遗”是杜甫的官职。

黄庭坚49岁被贬为涪陵市长的秘书(别驾),安置在彭水共3年;53岁因其表兄任夔州路副省长,怕受黄庭坚牵连,自动举报要求避嫌,黄庭坚于是迁贬宜宾。

公元10983月黄庭坚从涪陵出发,一路观山览水,6月抵达戎州,呆了2年零7个月。

这一段水路,恰恰是陆游当年从万州经梁平上汉中所没有经过。

陆游返京,同事们没有选大牌酒楼而是择高档名园饯别,觥筹交错,美女助兴,“解鞅名园眼倍明,殷勤翠袖劝飞觥”,陆游还是感觉海棠无色,蝴蝶有情,《即席》写下“海棠红杏欲无色,蛱蝶黄鹂俱有情。倦游短鬓无多绿,生怕尊前唱渭城。”

渭城曲即《阳关三叠》,国人离别时的标配音乐,王维创作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月,陆游到达眉山市,这是三苏故里,是中国进士之乡,两宋期间共有886人考取进士,史称“八百进士”,官员遍布全国。

陆游拜访苏轼遗像,写下《眉州披风榭拜东坡先生遗像》,极赞苏轼“龙章凤姿”有如谪仙,也赞这片土地“孕奇育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

眉山青神县,陆游不可不逗留:这里有“江西诗派”诗宗黄庭坚的痕踪,陆游岂能错过。

公元1100721日,黄庭坚从宜宾出发,去青神县探望姑妈黄寿安,她的儿子张祉正好担任青神县公安局长,811日到达,10月离开青神返回,1120日左右回到宜宾,全程由苏轼的妻弟王元直陪伴,1213日黄庭坚才离开宜宾前往安徽宣城。

黄庭坚游青神中岩、拜苏洵墓、上峨嵋、观大佛,结交士子官员,收获颇丰。

特别是拜谒师爷苏洵之墓、瞻仰东坡故居,顺路过石扬休家时,却意外见到了怀素珍品《自叙帖》,狂喜不已,临摹数日,几废寝食,自此顿悟草法,下笔飞动。

早年他与东坡、钱穆父同游京师宝梵寺时,作草书数张,东坡很欣赏,但穆父却鄙视他的字“近于俗”。

黄庭坚问为什么?穆父回答:“无他,但未见怀素真迹尔。”

从此黄庭坚不敢再为他人作草书,此时终于学成,在“黄龙山中,忽得草书三昧”,但穆父死久矣。

成功真是的一种际遇!把它称为命运也未尝不可。

作为苏轼的门人,青神之行,黄庭坚既是省亲,更是寻师缅怀的追根之旅。

黄庭坚受表弟青神县公安局长张祉之邀到青神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一游,县政府内有一“借景亭”非常有名,《方舆胜览》和《明一统志》均有记载:下瞰史家园,园多佳景。

黄庭坚欣然唱赞歌,为表弟写下《借景亭·青神县中得两张》:“青神县中得两张,爱民财力惟恐伤。二公身安民乃乐,劝葺城头五月凉。竹铺不涴吴绫袜,东西开轩荫清樾。当官借景不伤民,恰似凿池取明月。”

此诗有序:“青神县尉厅葺城旧屋作借景亭,下瞰史家园水竹,终日寂然,了无人迹,又当大木绿阴之间,戏作长句奉呈信孺明府、介卿少府。”说明借景亭是旧屋改造时所建。

二张,指县长张信孺、公安局长张祉(字介卿),序中已点明,此诗盛赞他们是“爱民”官员。

对陆游来说,比黄庭坚威风多了,青神县长亲自出面迎接,陆游站在借景亭前,吊古感今,挥笔写下《访青神尉廨借景亭盖山谷先生旧游也》:

造朝下白帝,吊古游青神。城头三间屋,聊得岸我巾。元佑太史公,世宁有斯人!瘴烟侵玉骨,老作宜州民。至今杖屦地,来者犹酸辛。密竹翦已空,乔木亦半薪;陂池独渺然,中有鸥鹭驯。人生能自足,一尉可终身。三叹下城去,捩柂春江津。

题目说得直接,青神县人民政府内的借景亭是黄庭坚先生曾经游览过的地方,陆游专程吊访。

首句“造朝”是进谒、朝觐的意思,表明此行是回京,感觉很威风。

黄庭坚官至太史,蔡京将元佑年间的司马光、文彥博、苏轼、黄庭坚、秦观等309人列为奸党,将所谓罪行刻碑为记,并立于端礼门外,称作元佑党籍碑,故称“元佑太史公”。

陆游感叹黄庭坚受党祸之害发配边瘴之地,老作边民,杖屦边地,令人辛酸,为之抱不平。

也写借景亭景色,密竹已修剪一空,高大的树木一半已作柴火,唯独池塘还很宽阔,温驯的鸥鸟和鹭鸟泛游其中。

最后一句是陆游的预约:“三叹下城去,捩柂春江津。”捩柂[liè yí]:拨转船舵,指行船。

意思是拨转船舵,向春天里的江津出发:陆游不仅想去喝江津老白干,更想一路寻黄庭坚踪迹。

江津,长江上第三座城市,与黄庭坚及其后人很有缘分。

公元1102112日,黄庭坚携新婚不久的儿子和儿媳从江安县出发,经泸州、合江到达江津。

寓居江津的隐士李任道早就在宜宾与黄庭坚做了老朋友,此次黄庭坚出川,不知什么时候能够再来,于是在江津作东,宴请其全家。

李任道邀请县长冉木作陪,但设宴在什么地方却有点头大。按常规平民一般在东门酒楼,取紫气东来之意。

官宴通常在县人民政府餐厅,但出钱的人却又是非官方的私友,宴请对象又是官员,这就有点纠结。

听李任道聊了半天与黄庭坚在宜宾的交往,冉木认真阅读黄庭坚写给李任道的诗,突然灵机一动。

原来冉木上任不久,将原来江津县人民政府的县碑从江滩中拾回,重新立在原来的“想涪亭”位置,然后又重新建了一个新亭,这亭到现在还没有命名。

原来的旧名“想涪亭”是受涪陵学派程颐的影响,意思是向往涪陵宗师们的学问。

新领导上任,自然有新想法,政绩不能给前任打工,这是常识。

黄庭坚在宜宾“锁江亭”写给李任道《再次韵兼简履中南玉三首》,其中一些句子表明了写作地点,“锁江亭上一樽酒,山自白云江自横”“锁江主人能致酒,愿渠久住莫终更”,锁江亭在宜宾。

诗歌还记录了他们现场作文比试情况,如:“李侯诗律严且清,诸生赓载笔纵横。句中稍觉道战胜,胸次不使俗尘生。”

这场比赛中,李任道战胜,一是“诗律严且清”,二是气象超脱,使人不生“俗尘”。

最关键的是这首:“江津道人心源清,不系虚舟尽日横。道机禅观转万物,文采风流被诸生。与世浮沉惟酒可,随人忧乐以诗鸣。江头一醉岂易得,事如浮云多变更。”

心源清、不系虚舟,冉木的想法就来自这个立意,把亭命名为“心舟亭”,岂不妙哉!

一来可以借亭表达自己的为官追求,二来留住了黄庭坚的人脉和思脉,也算结了一点笔缘。

李任道更是大喜,这不是多赢么?

冉木马上动笔写《心舟亭记》,首先表明命名来历:予于是取黄山谷《心源清•不系虚舟尽日横》之句命亭,曰“心舟”,以书其上。碑刻之曰:心以虚能容舟,以虚能载邑。

公元1102年农历1月中旬,黄庭坚一家到达江津,取道僰溪驿上岸,冉木率官员按惯例在“迎恩门”恭候,当时黄庭坚是上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知州,官阶大于江津县长。

“迎恩门”登石梯到达江津武庙,沿怡然街东行,过大通桥,进入县人民政府。

江安县长石谅的家就在江津,早把女儿和家眷接了去。

县政府“心舟亭”盛装打扮,毕竟还是传统春节期间,红灯笼挂满亭子四周,亭廊两边除了灯笼还有春纸和春联,一派喜气洋洋。

按江津地方座次惯例,黄庭坚上座首位,县长冉木作陪右座,李任道作陪左座,其余按身份地位分宾主坐下,大家一起剥贵妃荔枝、喝江津白酒,吃大河酸菜鱼等。

杯来盏往,红袖添香,笙歌燕舞,呤诗作词,好不风雅。

且慢,正月怎么会吃荔枝?白居易不是说过“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么?

其实不然,古人保存荔枝的方法多着呢!

宋代书法四大字之一的蔡襄,他在《荔枝谱》里介绍了一种方法:找大竹子,凿开一个洞,把鲜荔枝放进去,再把原竹块铺回去,用泥封好,借着竹气,可以保存到第二年冬天。

江津作为优质荔枝产地,保存荔枝的方法,当然比福建更先进。

李任道先作诗吹捧,黄庭坚很感动,当场作《心舟亭次韵李任道食荔枝有感三绝》:

一钱不值陈卫尉,万事称好司马公。

白发永无怀橘日,六年惆怅荔枝红。

    

今年荔枝熟南风,莫愁留滞太史公。

五月临江鸭头绿,六月连山柘枝红。

舞女荔枝熟虽晚,临江照影自恼公。

天与蹙罗装宝髻,更挼猩血染衣红。

柘枝、舞女是荔枝的不同品种。《蜀中广记》认为:“然蜀中荔枝,泸、叙之品为上,涪州次之,合州(合川)又次之。涪州徒以妃子得名,其实不如泸叙耳。”

江津与泸州接壤,荔枝归于“泸、叙”系列,属上品。

江津唐代开种荔枝,那时江津城区人口不多,小官山一带属于城市墓葬区,相对荒凉,有人就在小官山西面,即现在太子寺为中心的地方建了一个荔枝园,清朝江津文人周佲祚题写了一篇《荔枝园赋》,介绍了园中的荔枝王。

《乾隆江津县志》也记载:有一颗荔枝树是唐开元(公元713年)间所植。

汉朝刘向编《列仙传》记载:食荔枝可成仙,“有食其华实为荔枝仙人”。所以渴望长寿的汉武帝因长安种植荔枝失败,愤页杀掉了几十个守吏。

荔枝属仙食类,可延寿命,唐宋食荔枝于是成为一种时尚。

但有点可惜的是,作为长寿之乡的江津,现在好像已经中断了这种食脉。

第一首开头两句自嘲,然后自叹人生苦短,再也回不去少年满面红光的样子,最后一句“六年惆怅荔枝红”,6年恰恰是黄庭坚在巴蜀贬谪的总时间,道尽仕途游荡之苦。

陈卫尉是汉朝名将,别称“不败将军”,全名叫程不识,与李广齐名,长乐卫尉。但灌婴家臣猛将灌夫认为他一钱不值,黄庭坚借用此典故抒发自己怀才不遇。

“红”来衬托“惆怅”的背景,感觉那是生命的鲜血,6年苦楚之痛历历在目。

第二首说今年的荔枝熟时,不要愁留不住我,虽然人在不,但巴蜀6年,早知道柘枝荔枝五月绿头,六月枝红。人虽不在此,但心在此,借荔枝风物以表达恋蜀之情。

第三首却是以舞女荔枝的外形和颜色之鲜艳,暗叹自己身老体衰,时光不再,自嘲中略带酸楚与留恋。

毕竟是饯别诗,能够借鲜红的荔枝意象写出离情,还能夹带自身遭遇,表面文字轻松中实含愁苦,这样的离别诗真是五味杂陈。

“惆怅”“愁”“恼”三个字组成了三首诗的情感基调,透射出黄庭坚生命中充满悲怆。

诗中有一个“橘”字意象,涉及跟黄庭坚和江津有关的橘故事,与本文无关,就不展开。

黄庭坚1054年客死广西宜山,距作客江津仅仅3年,且是剥夺功名,以罪人身份独自一人走完凄楚人生。

相比较,57岁的黄庭坚出川是满身病气和怨气,54岁的陆游却是带着乐山绝色美女小杨回京城担任新职,带着一身喜气。

杜甫也是54岁出川,还在诗里面特别晒一晒宜宾市长酒宴上的文工团小妹妹们貌美肤白腰肢细,说明在他的日常生活中真的很少有这种待遇,他带着一身贫气。

江西诗派一祖一宗,健康状态都一般,只有陆游在青城山学了丹道和房中术,长寿体康。

江津还是留下了许多记忆,黄庭坚在《答李任道谢分豆粥》中,描述了李任道在江津与黄庭坚分享豆粥的友情;《以虎臂杖送李任道二首》,记载了黄庭坚将有虎形装饰的臂杖送给李任道,礼尚往来,情意满满。

其实,黄庭坚移贬宜宾最大的收获,是天降缘分,让他唯一的儿子黄相娶了一位江津好媳妇。

黄庭坚一生两次婚姻一次非法同居,17岁娶孙觉之女孙兰溪,不久染病而亡,生一女,名叫黄睦;进京后与谢师厚之女结为夫妻,谢氏也早亡,未留下子嗣;最后山谷收纳侍女,终于生下一子。

因为母亲地位低贱,基因可能差些,黄相懒学,一生未得功名。

公元110112月,黄庭坚从宜宾出发到安徽,路过江安县,18岁的儿子黄相与宜宾市江安县委书记兼县长石谅之女成亲,石谅眉山人,但家在江津,古人做官家属经常不带在身边,女儿从小在江津城长大。

石谅是眉山市苏、史、石、程四大望族之一,黄相能娶其女为妻,实在是幸运,石小姐不愧是名门闺秀,一口气哗啦啦为黄家生了六个儿子,黄家香火鼎盛,至今多有名人。

可惜6个孙子,黄庭坚大概能看到其中1个吧。

杜甫第13代孙、南宋著名诗人杜莘老反过来娶了黄庭坚的孙女为妻,杜莘老晚年带领族人从青神迁居江津,算是让黄家之女重新踏回娘家土地。

陆游年轻时与杜莘老同在临安朝廷为官,杜莘老11646月病卒,葬于江津西湖镇青泊滩,陆游的老首长虞允文丞相题“刚直御史”刻于墓碑之上。

因此陆游选择向江津出发,既是追随黄庭坚及后人足迹,还可拜访杜甫后人,算是比较圆满的思考。

从青神县顺水而下到乐山,这是陆游做代理市长的地方,少不了酒宴和艳舞,到沐川县时,陆游写下了《舟过玉津》,自嘲一路喝了太多美酒:“莫倚诸公容此老,西曹那许吐车茵。”

“吐车茵”是典故,指醉酒后造成过失,把酒吐在了车垫子上,陆游受沿途官方接待,天天醉酒,好在身体强健,还扛得住,所以很豪横地说,哪里容许醉后呕吐呢?

到宜宾,这是夷汉边关,南蛮不得过界。五粮液很浪漫,陆游拜谒黄庭坚故居“无等院”,写下《叙州》,仍为诗宗鸣不平:“文章何罪触雷霆,风雨南溪自醉醒。八十年间遗老尽,坏堂无壁草青青。”

在锁江亭,他发出了“千寻铁锁还堪恨,空锁长江不锁愁”的浩叹,气势弘大。

跟杜甫当年受宜宾市长接待,喝春酒,看文工团小妹妹的歌舞表演相比较,陆游回程的诗篇,已经没了这些荷尔蒙的冲动,毕竟,身边还带着小杨美女,人家还天天扮尼姑制服诱惑呢。

过泸州,喝泸州老窖,作《使君岩》诗,这是“黄太史所尝游憩也”,怀念黄庭坚故痕。

行走在泸州大街,恰好在南定楼遇急雨,报国无门和怀才不遇的感想又来了,在《南定楼遇急雨》中陈述“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渡泸游”的经历后,借用“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抒发自己苦闷的情感和内心深处的愁绪。

图注:陆游出蜀从成都到江津途经地诗作统计表

从泸州到了合江,爱国激情越烧越旺,在《风顺舟行甚疾戏书》中,先忆“昔者远戍南山边,军中无事酒如川。呼卢喝雉连暮夜,击兔伐狐穷岁年”,然后是感叹“可怜使气尚未减,打鼓顺流千斛船”。

意气还在,但已远离抗金一线,内心的苦闷压迫诗人喘不过气来。

越苦闷越喝酒,越喝越闷,终于从成都一直喝到合江后,铁打的身体也受不住了。

说好的到江津拜谒一番,学黄庭坚去“心舟亭”写诗,但到了江津却残醉不醒。

陆游的客船只好顺水东流,没有在江津靠岸。

甚至,到了渝州主城,他也没有上岸,一直醉到涪陵,看到诸葛亮屯兵的旧城,胸中的爱国激情才又被点燃,开始上岸后大呼:“使君不用勤留客,瘴雨蛮云我欲愁”。

不过,对爽约江津,黄庭坚在《舟中对月》诗中,作了解释:半是醉酒半是情。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

该诗11784月作于合江至涪江江中,也就是过江津沿线127公里的长江水道上构思,至于具体在哪个时间点写在纸上,难以考究。

该诗从登乐山市凌云山忆起,饮下百壶巨酒,依依醉别故人。只有那轮多情的峨嵋月,每天挂在窗前,凄凄冷冷,不忍离去,这是要一路醉到渝州才能酒醒吧。

其实晚风丝丝,月照江船,葛影翩翩,诗人睡不着,起来吟诗乱想,又仿佛飘飘欲仙。

该是离情最苦,难离难分吧!

毕竟,巴蜀的山水风土造就了陆游,给了他诗情和爱情,让他的艺术和人生双双得到升华!

至于到江津上不上岸,是否爽约,都不重要。

那轮峨嵋月该是从李白那里借来的吧。

反正李白过江津也没有登岸。

江津一直从容地骄傲着。

你来,或不来,他的骄傲一直不变。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