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2142阅读
  • 0回复

(14届年会)超特奖获得者孟庆磊:文化之行 南山所获——参加文化教学优质课的点滴记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9-12-26

文化之行 南山所获
——参加文化教学优质课的点滴记录
山东省临沂第二中学  孟庆磊

当我决定参加第14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时,内心是十分忐忑的。虽然我已工作十四年,但参加比赛的经历并不多;虽然我在语文教学天地里孜孜追求,但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并不自信。平时有时间,我会经常看语文大咖们的教学视频,对于他们的课堂教学智慧歆羡有加,我能走上这样全国性的舞台吗?我扪心自问。最终,我说服了自己——如果能有幸参加,学习,是我的主要目的;课堂展示,尽我最大努力;至于能否获奖,就交给评委们吧!

我原本想报阅读组,尝试一下群文阅读。为了找到合适的文本,我翻阅了不少书籍,在知网上查相关的学术文章,用了十多天的时间,终于确定好四篇文本。可是,当我报课题时,却得知阅读组已超员,我必须改为写作组,当时的感觉,很难形容。我知道,写作教学,一直被视为语文教学的难点,我,能挑战这个难点吗?

时间比较仓促,谭老师说需要尽快报上参赛题目,我考虑了十多分钟,决定先报一个大致的标题,即“读写结合有雅趣”。这个标题是我匆忙中拟定的,但后来想想,这其实源于我一直的写作教学观——写作从阅读中来;作为一个语文人,我内心深处一直推崇中国文化中的雅意雅趣……当然,这些都是我后来备课过程中的感想,当时,并没有这样的认识。

本次大赛要求体现区域文化,大赛举办地重庆,文化底蕴深厚,有巴人铁血文化、有巴山渝水的山水文化、有三国文化、有歌乐山的红岩文化、还有美食文化、美女文化、夜景文化等等,这些文化,皆可入诗成文。经过几天的思考对比,我决定从美食文化入手。因为写作组用初三的学生,我觉得初三学生以写记叙文为主,美食这个话题,接地气,应该能调动他们的写作兴趣。

确定好选题之后,我开始准备素材。《舌尖上的中国》是我首先想到的视频素材。开始,我想和学生一起看关于重庆火锅的那一段,可是,我自己看了几遍,并不太满意,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有一天,突然想起来,这部纪录片中,有一段关于沂蒙山煎饼的展示,我找到这一段一看,内心豁然开朗,我终于明白,之前“缺点什么”的原因了。我只想到要表现重庆文化,而我,是一名沂蒙山区的语文老师,我应该把沂蒙文化带到重庆。文化是相通的,学生从视频中感受到沂蒙文化之后,必然会触动他们对自己家乡文化的感知。灵感,是需要触发的!

如果说,视频的选择是突然的自我,那文本的确定则是艰难的取舍。关于美食文化的好文字太多了,从趣味来说,我喜欢汪曾祺先生的系列文章,平淡中有韵致;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吃》,是我案头的常备书,其广博精深让我叹服;陆文夫先生的小说《美食家》则是我最爱的小说之一;陈晓卿的《至味在人间》是其美食随笔的合集,写的随性自由,别具一格;还有一些文本中对美食的描写,也是意难忘、舌生津……燕瘦环肥,选择太多时,反而不知所措。有几天的时间,我把自己埋在这些文字中,可是,越埋越深越眈溺,甚至埋怨——为何只有四十分钟?

几天的内心博弈后,我终于决定:试课!此时,我还未正式备课。可是我想:既然如此难以决定,我就把自己中意的文本都交给学生们,看他们的阅读会有怎样的倾向吧。在两个班讲过之后,我发现,学生们的阅读兴趣点比较一致,他们普遍喜欢陈晓卿的随笔文字,其他的几篇,泛泛而谈也能说几句,但对于写作的启发,少了一些。我心里有了底,也猛然醒悟过来:好文本何其多,怎能妄想一下子全塞给学生;何况,我的阅读趣味不一定适合中学生啊。我之前的纠结,根本在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

接下来,进入真正的备课时光。视频中,煎饼背后的文化内涵,在视频中的各个细节中,都有充分的提示,我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一二。当然,因为时间的关系,可能并不能完全挖掘充分,但这只是一个引子,不需要做过多延伸。品味文本部分,经过筛选,最终留下了两个片段,分别来自陈晓卿《面,不能承受之小》和梁实秋先生的《笋》。作为专栏作家,陈晓卿的写作自由,口语化、多用短句,学生可借鉴的技法比较多;梁实秋先生是学者风范,旁征博引、美食掌故,娓娓而谈,这样的写作,中学生当然学不来,但阅读之于写作,我觉得不仅仅是技法上的,也应该有气韵上的,所以一定要有大家文章。事实证明,这两段文本的选择,还是比较成功的。在赛课的那天,我和学生交流阅读感受时,突然间觉得陈晓卿笔下的重庆小面正是小家碧玉,美在亲切随和,而梁实秋先生的笋,作为几千年竹文化的一部分,正如大家闺秀,美在风雅别致。当时,我和学生就此做了一点小小的比较,我觉得这个课堂的生成,体现了一定的深度,也带给我很多启发。

在磨课过程中,我身边的同事们,陪我听课、热心评课,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带给我许多启发,让我不断发现自己的问题。更让我感动的是,临沂市语文教研员朱成广老师,他在百忙之中,抽时间给我磨课,精准地指出了我教学设计中的缺陷。为了不耽误同时期的工作,朱老师把两次磨课,安排在了临沂一中南校区,作为兄弟学校,一中的各位老师热心的帮我安排班级,并陪同听课,提出宝贵意见;在这期间,我还有幸得到了人教社专家的点评、指导……一桩桩、一幕幕,留在了我心里,感激难以言表!幸运的人,皆因为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报到的那一天,我在宾馆办完相关手续,就急匆匆地跳上了346路公交车,因为我之前在支付宝上看到有重庆公交旅游卡,所以上车之后拿出手机要扫二维码,这时,司机师傅说:“刷不了,现在不能刷。”我一下子愣住了,因为我根本没准备零钱。师傅看我是外地人,问我到哪里。我说我要去乘坐轻轨。师傅告诉我,我坐反了方向。我更急了,师傅努力模仿普通话:“下一站,你下去,坐另一个方向就行了,不用交钱了。”到站了,我跳下公交车,匆忙中,甚至忘记了向师傅说一声谢谢。当我坐在轻轨上,第一次看见,一座城,竟在青山环绕中,大江穿城而过……感动、感慨油然而生,我想到了我的家乡,一样的青山绿水,同样的红色文化。对于马上要讲的课,我找到了一个绝佳的高潮点——文化的融合。后来,当我即将结束课堂时,我是这样描述的:同学们,昨天,我有幸乘坐公交车和轻轨,领略了山城独特的气韵。我第一次看到……当我陶醉于这美景时,我想起了我的家乡,我惊讶地发现,从质朴的煎饼到随性的小面,从沂蒙六姐妹到江姐,从巍巍蒙山到壮丽三峡,从李白的“兰陵美酒郁金香”到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蒙山沂水到巴山渝水,天涯之远,文化却近在咫尺。这段总结,结合前面的课堂生发,情感真挚饱满,学生和听课老师们都深受感染。课堂,需要预设,在预设中生成,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在赛课的那一天,我遇见了广益中学的孩子们,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微笑给我莫大的鼓励。上课伊始,我们师生都略有些紧张,我有点着急,怕调节不好课堂气氛。但看完视频后,孩子们放松了不少,他们争先恐后的举手回答,我的担心一扫而空,调控随之游刃有余,课堂气氛慢慢活跃起来,尤其到展示所写美食时,孩子们的自信感染了我,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格外激昂……陈军老师和李燕老师都评价我的课是“渐入佳境”,其实,渐入佳境的是孩子们,是他们的精彩成就了我。

在赛课的过程中,我遇见了三位评委老师,他们都是特级教师,才华横溢、睿智随和,却一致推举我这个后生小辈。三个小组中,我获得唯一“超特奖”!其实,我心里明白,这一切,皆源于三位评委老师奖掖后进的拳拳之心,我远没有达到他们的教学境界。此项大奖,我受之有愧却之不恭,唯有一腔热血激励自己,在前行之路上,不负时光不负卿!

毋庸置疑,我是幸运的。一路走来,贵人相助。相逢是缘,珍惜所有的缘起,生命的过程就会绚烂无比!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我太激动了,以至于把重庆美景“字水宵灯”说成了“字宵水灯”,走下领奖台时,我有些踉踉跄跄。请原谅,我的口误,我的不淡定。当天晚上,我和几个朋友登上南山一棵树,俯瞰重庆夜景,山无穷、水无尽,灯海灿无边。直到此时,我才想起,我的网名是南山雨一犁,也许,我与南山,本就有缘!

在颁奖现场,本想用几句话概括心得体会,无奈因为“字宵水灯”的口误,导致概括不成功,其实我原意是:字水宵灯涂山寺,南岸风景占山城。今朝俊彦齐聚此,共商文化百年计。虽然时机已过,但仍笔记之,以纪文化之行、南山所获!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