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学,助推教育改革浪潮
——这是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大事
重庆市教育学会副秘书长、江津区教科所长、特级教师 刘小红
尊敬的郭永福先生、韩其洲先生、王本朝先生,尊敬的朱朝阳常委、尊敬的韩军老师,尊敬的各位来宾,亲爱的老师们: 在冬梅飘香的十二月,在美丽的重庆市状元之乡——璧山,我们迎来了“第11届全国中小学教师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暨纪念《背影》诞生90周年同课异构高峰论坛”。群贤毕至,名师云集。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必将产生出灿烂的火花;文化与文化的交融,必将助推教育改革的浪潮。这是中国中小学教育的大事,这是一场视觉与听觉的文化盛宴,这是一次精彩纷呈、收获多多的盛会。我谨代表重庆市教育学会对这次高峰论坛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 一提起文化,人人都感觉很亲切,人人都能谈,人人都在说,似乎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了解。比如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某某有文化,某某没文化,某某某是文化人。可是如果追问一下:到底什么是文化?文化的特性是什么?什么是文化的终极目标?……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说得清道得明。据考证,到目前为止,我们生活的地球关于文化的定义已有两百多个,连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洛威尔都感叹: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别的东西比文化更难捉摸。我们不能分析它,因为它的成分无穷无尽;我们不能叙述它,因为它没有固定的形状。我们想用文字来定义它,这就像要把空气抓在手里:除了不在手里,它无处不在。 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先生认为,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我非常认同余秋雨的这个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是一种时间的“积累”,文化有责任有义务通过“引导”移风易俗。在这个动态过程中,渐渐积淀成一种“集体人格”。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优秀民族,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我们的身体里遗传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我们的血液里潜藏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密码。甚至可以说,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蕴藏着炎黄子孙的文化含义、文化人格。正是基于此,我们认为:传承优秀文化,养育文化人格,是教育教学,特别是语文教育教学的应有之义;让文化走进课堂,将文化融入教学,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坚持文化立校原则,树立文化育人理念,是每一所学校当仁不让的义务;从文化的高度审视课堂,以文化的眼光评判教学,是我们努力追求的境界;推进教育文化化,培养中国文化人,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 来宾们,老师们,“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从诞生到现在,已经走过十一年的艰辛历程。十一年来,她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的精心呵护,得到了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得到了众多杂志社及新闻媒体的关爱帮助,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十一年来,她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名师,更重要的是更新了广大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力地推动了语文教育教学改革。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愿“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优质课大赛”越办越好,预祝第十一届高峰论坛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