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江津地域最早的县──乐城县
庞国翔
在今江津这块土地上,古代最早析置的不是江州县,而是乐城县。江津地至今有建县历史 1791年。如算上后来撤县设市设区这段历史,有1810年。江津不愧为历史文化名城。
东汉末期,朝廷为了加强统治,将全国分为13个州,这相当于今天的省。州下设郡,相当于今天的市或地,郡以下设县。时所设益州辖境大概为今四川、贵州、云南及陕西汉中区域。益州下设9郡,包括:汉中郡、巴郡、蜀郡、广汉郡、犍为郡、越隽郡、牂牁等(读“脏科”音)郡、益州郡、永昌郡。时江津地域属益州巴郡。
但这样的区划建制改革并没有使天下稳定,到汉献帝(刘协)建安六年(201年),天下大乱,益州牧刘璋将巴郡收缩改设为7县:江州县(重庆江北),枳县(涪陵),临江县(忠州)、平都县(丰都)、垫江县(合川)、常安县(眉山)、乐城县。乐城县就是现在的江津一带,但辖地比现在江津区域大得多。这是历史上在现在的江津区域内单独设县的开始,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件大事。
到了三国时期的建安十八年,张飞率兵由湖北荆入蜀后攻占巴郡,占领了江州(重庆)。不久,刘备在成都称帝,建立蜀汉。三国鼎立形成,但乐城县仍不变。刘备死后,胸无主见的后主刘禅在延熙17年(254年)搞改革,调整蜀国行政区划,将乐城县撤销,乐城县地回归到巴郡原江州县(重庆)辖区。乐城县在历史上只存54年时间。
乐城县治在什么地方呢?此有两种说法:一说在今天的油溪镇,另一说在今天的龙门滩镇。
史学家刘琳教授认为:乐城县内有乐城溪,乐城溪就是发源于今天璧山县南流的璧南河。乐城县治在璧南河尾,即是今天的油溪镇(见巴蜀书社1984年版《华阳国志校注》56—71页),《方舆纪要》卷六十九云:江津县西三十里有乐城溪,注入大江。刘琳教授认为:从地理上看,这乐城溪即是今天的油溪河,故乐城县县治在今油溪。
史学家邓少琴则认为:江津最古老的乐城县治在龙门滩。《方舆纪要》记载:江津县城西有乐城溪,流入大江,因有乐城溪,县因县城得名,县城因溪滩而得名。最早的《江津县志》(明朝中期版本)中,有一幅江津地图,地图中编制有乐城溪。这是一条小溪,在今天的龙门场附近注入长江。乾隆版本的《江津县志》又记载:乐城滩在龙门滩下。这与明代的《江津县志》中的地图吻合。虽相隔200多年,但图文一致。由此可见,乐城县治应该在龙门滩。
常说的江津县历史有1500年,这是不准确的。江津县是隋开皇(杨坚)18年(598年)由江阳县改名而成,至今1413年。如算到1992年江津撤县设市,江津县历史存1394年。但从建安六年益州巴郡在今江津地设乐城县治始到1992年江津撤县产设市,江津地有建县历史1791年,加上后来的市、区这段历史,有181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