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3378阅读
  • 0回复

(14届总决赛)谭蘅君:词正理备传承千年文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发帖
352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8-02

词正理备传承千年文宗
谭蘅君

尊敬的邱会长、胡主任,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亲爱的参赛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坐的地方,叫聚奎书院。什么叫聚奎呢?奎,是二十八宿之一的西方白虎宫的七宿之首的奎星,是掌管天下文运的大吉星。最初在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因此后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

巴蜀大地,崇尚文化。奎星祖庭,就在四川阆中,距我们今天坐的地方只有300公里。

聚奎,就是要聚集天下最优秀的文人。今天聚在这里的同学都是来自不同省市和学校的优秀写手,你们是小魁星。

既然是文化作文大赛,我想由奎星,说两个关键词:一是奎之曲,二是奎之脉。

所谓奎之曲,是指文章的写作学审美观。首先想到的是东汉宋均所说的奎星形象:“屈曲相钩”。传统文化为什么赋予奎星以“屈曲”之形呢?这暗示了中国文化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曲美。从《诗经》开始,就已发端。后世评价文章,有“文似看山喜不平”之说,既要让读者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也要有“柳岸花明又一村”的豁然。比如大清乾隆朝王翰林为母亲做寿,请纪晓岚即席做个祝寿词助兴,纪晓岚灵光一闪,当着满堂宾客脱口而出:“这个婆娘不是人。”老夫人一听脸色大变,王翰林十分尴尬。老纪不慌不忙念出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顿时全场活跃、交口称赞,老夫人也转怒为喜。老纪接着高声吟读第三句:“生个儿子去做贼。”满场宾客变成哑巴,欢悦变成难堪。老纪继续喊出第四句:“偷得仙桃献母亲。”大家立刻欢呼起来。

因为追求曲美,所以会写作的人,在传统中国,被称为文曲星下凡,而不叫文直星。这种曲美的另一种文化体现,就是传统文化的叙述方式:道古。什么叫道古呢?就是借古鉴今,以古事说今理。比如你问为什么当今房价那么高?很多人都会从政策角度、土地供应、货币发行、地段资源、城镇化进程等多角度去分析。但有文化的人会用道古的方式告诉你房价的历史走向。比如南朝刺史王琨在当时的三线城市广州买一处房,花了130万钱,是普通居民收入的上千倍。比如宋朝一线城市京城开封郊区的房子大约一万贯,而普通抄书人员一个月收入3贯多一点。也就是他不吃不喝需要270年,才能买得起郊区房子。比如在明朝,一个县令买一套小户型,也要不吃不喝十年。

至于贷款买房是在清代出现,而真正意义上的住房按揭,是到民国时代才有。

这就是道古。让你通过古今对比,理解高房价的历史呈现,从而正确认识房价的未来走向,把握机遇。

所谓奎之脉,是指文章的写作学脉络。我们当今的文学,无论通俗文学,还是纯文学,其实都不是中国的文章学,而是西方引入的欧式文学。中国的文章学,发源于《尚书》《诗经》,在政道治化、典制诰誓中闪现,在《左传》《史记》中流彩。曹丕《典论.论文》说:“文章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就是指跟治国有关的写作。当代的小说还能担此大任么?文章的血脉,是传承《尚书》《周易》《春秋》辞令褒贬的传统,是继续韩愈古文运动“文以载道”追求的文章正统,是讲究“词正而理备”的典雅标准。同时词及文赋,提倡诗意,追求文学之美,文字之韵。即便古之论文,也拒绝呆板,均是文学性极胜之佳作。

追求辞藻,是中国文章学的特征。比如昭明《文选》,追求声调之美、文采之丽。即使在经世明道之外,仍然保留着纯粹的文彩浮艳之翰藻。即,没有重大意义内容的纯粹美文,为汉语铸词炼语塑境,开辟了新的天地。

追溯奎脉,非常令人痛心,因为我们今天的教学,在文章主脉上,已经远离了中国,远离了传统。所以部分没文化的教授砖家对追求文采的写作进行疯狂围剿,对还没有来得及品鉴语言之美的学生,鼓捣他们进入毫无美感的所谓朴实文风之中。这种教风所扫,严重损害着中国的文脉和教脉精神。

今天坐在聚奎书院,我们自问:我们还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么?我们还是文章学意义上的中国学生么?我们还是教育学意义上的中国教师么?

教脉断裂,文脉式微,需要我们文化作文人肩负起历史与时代的使命,以文化的良知与责任,为晚清至今两百年来的文章之衰,文化之废,文笔之枯,尽我们每个人的绵薄之力。

希望有一天,聚集在这里的小奎星们,是真正中国星空上的文曲星下凡,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处句读,每一处平仄,都洋溢着中国汉语味。

最后,预祝大家本次竞赛取得优异成绩,心想事成,快乐安康。

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文化认知,丰沛的文化精神,较高的文化品位,鲜活的文化生态,时尚的文化前瞻,灵性的文化体验,独特的文化风情,生动的文化特质,丰美的文化语言,是文化作文千年追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