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971阅读
  • 0回复

(古诗词)史上最苍凉悲壮的一首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1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5-12


史上最苍凉悲壮的一首词,痛彻心扉!




       范仲淹出生后的第二年(公元990年)父亲范墉去世,母亲谢氏带着范仲淹将范墉灵柩安葬在老家苏州天平山范氏祖茔后,暂住附近的咒钵庵内,想要守灵三年。却因苏州范氏家族不接纳范仲淹母子,弃之不管,孤儿寡母,贫苦无依。

        万般无奈之下,谢氏改嫁给了时任平江府(今苏州吴县)推官的朱文翰。朱文翰是淄州长山县(即今山东省邹平县长山镇)人,于是范仲淹改姓名叫朱说。


        山东《邹平县志》记载:“四岁,随继父北归长山县河南村。”范仲淹随继父和母亲回到了长山县河南村,此后范仲淹就在长山县读书。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范仲淹知道了自己身世的秘密。原来他们母子俩这些年一直靠继父的照顾生活。范仲淹不顾朱家和母亲的反对,流着眼泪,辞别母亲,毅然离开长山,外出求学去了。

        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二十三岁的范仲淹来到睢阳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读书。他读书非常刻苦,“昼夜不息,冬日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那时,生活很艰苦,他每天只煮一碗稠粥,等粥凉了以后凝固在一起,就割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拌几根腌菜和醋汁,也就是后世所说的“划粥断齑”。不过,他对这种清苦生活并不在意,而是把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争取早日学有所成。

        范仲淹与李氏结成良缘,后生三子名范纯佑、范纯仁、范纯礼。他成婚的年纪大概是三十四岁。这位先立业后成家,自认“有客狂且淳,少小爱功名”的第一流人物,为官还真有些建树。在兴化知县任上,他与好友滕宗谅协力修筑通州、泰州、楚州、海州海堤,虽然颇多曲折,但是在二人的坚持与努力下,绵延数百里的悠远长堤,最终横亘在黄海滩头。

        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母亲谢氏病故,范仲淹回应天府宁陵县守丧三年,守丧期满后,在晏殊的推荐下,他被授予秘阁校理一职,可没过多久就被贬为河中府通判。



         仁宗皇帝亲政后,范仲淹被召回京师担任言官右司谏。范仲淹又因为郭皇后求情,被贬出京为睦州知州(今浙江建德市梅城镇)的诏书。一年多后,他改任苏州知州,因为治水有功,又被调回京师,并获得天章阁待制的荣衔,做了开封知府。

         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与吕夷简发生激烈争执,吕夷简指范仲淹及其支持者为“朋党”,最终吕夷简遭罢职,范仲淹也再次被贬知饶州、再贬润州,又贬知越州。就这样,范仲淹的政治生涯就在贬谪与回迁的往返中前行。

       景祐五年(公元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侵宋,而宋军也是军备松弛,一败延州,再败好水川,三败定川寨。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仁宗皇帝把范仲淹调自越州调任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陕西延安附近)与韩琦共同担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协助主帅夏竦平定叛乱。人们总是幻想着理想中的人物可以战胜岁月,永远保持着热血和激情。

        可是,已过知天命之年的范仲淹同样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而且作为诗人,他的情感更加敏感细腻。数十年的仕途蹉跎艰辛,意气风发的少年早已霜染鬓发。范仲淹在戍边时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

       边塞生活异常艰苦,敌人就在不远处,随时都要戒备。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随着号角声响起飘荡。低沉婉转的声调带动复杂苦闷的心情,才有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康定二年(公元1041年),好水川一战宋军遇伏大败,对西夏的军事战略也由进攻转为防御。先是在延北筑城,后又在两军交战地带,构筑堡寨。同时,淘汰老弱士兵,强化对士兵的军事训练,提拔狄青、种世衡等有才干的将领。对沿边少数民族,采取怀柔政策,严立赏罚公约。逐渐在西夏防线建起了一道坚固的屏障。最终,西夏在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与宋达成和议。

        再说庆历新政。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九月,范仲淹与富弼、韩琦等人提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改革建议,就是史上著名的《答手诏条陈十事》。轰轰烈烈的新政改革,并没有持续多久。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仁宗下诏废弃新政,范仲淹被外贬谪出京,辗转于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近花甲之年的范仲淹深知,自己的政治理想已经破灭,人生的终点也在不远处向自己招手。

        皇祐四年五月二十日(公元1052年6月19日),范仲淹病逝在从青州调任颍州的途中,终年64岁,后被追赠为兵部尚书,谥号“文正”,安葬于洛阳伊川万安山南麓。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