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新帐号

  • 764阅读
  • 0回复

(速成素材)三大伟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葬在了一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长河
 

发帖
470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4-16


三大伟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葬在了一起





      请问:现代科学的主要定义人谁?(提示,一种食品)

       A.牛顿 B.弗朗西斯·培根 C.罗杰·培根

      请问:拿破仑除了是皇帝,还是个院士,请问是什么院士?

A.数学院士 B.哲学院士 C.社会学院士

       已故英国科学家史蒂芬·霍金的葬礼本月初在剑桥大学的圣玛丽教堂举行。霍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等约500人出席了这个私人纪念活动。


      当天剑桥下着零星细雨。为举行霍金的葬礼,教堂外的一小段道路实施了交通管制,被围栏围起来。

       3000余位民众早早聚集在道路两旁,隔着围栏在细雨中向这位科学家道别。伴随着教堂钟声,霍金的灵柩由6名护柩人缓缓抬进教堂。霍金于3月14日去世,享年76岁。教堂钟声敲响76次,象征这位科学家不寻常的一生。

         霍金的骨灰将会被安放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与牛顿、达尔文为邻。现在就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讲起。

1

牛顿的葬礼




     威斯敏斯特教堂,又叫西敏寺,位于伦敦西部的泰晤士河北岸,是一座有着一千多年历史的基督教堂。

      它平时的身份是修道院,高阶身份是英国皇室的加冕场所。不过它真正为人们所熟知的是它的墓园。除了作为王室的指定墓园,这里还沉睡着狄更斯、布朗宁、丘吉尔、达尔文这些享誉世界的英国人。
      
       其中最为著名,也是最受尊敬的,就是艾萨克·牛顿。

        公元1703年11月,艾萨克·牛顿被授予英国皇家学会会长之职,此时距离他的60岁生日,刚好过去10个月。而此前他的身份是皇家学会会员和皇家造币厂监督。

        2年之后,他又被女王正式封为爵士。

       牛顿先生在84岁的时候迎来人生巅峰——他的葬礼。因为牛顿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以科学家身份得到国葬待遇的人。

      伏尔泰目睹了牛顿的葬礼后,为之深深震动。

  “他用真理的力量统治我们的头脑,而不是用武力奴役我们。”


       牛顿的墓地位于威斯敏斯特教堂正面大厅的中央,墓地上方耸立着他的雕像,旁边还有一个巨大的地球造型以纪念牛顿在科学上的功绩。而在他的墓碑上则撰写着:

       此地安葬的是艾萨克·牛顿勋爵士。

他用近乎神圣的心智和独具特色的数学原则,探索出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轨迹、海洋的潮汐、光线的不同谱调和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学者以前所未能想像到的颜色的特性。

        以他在研究自然、古物和圣经中的勤奋、聪明和虔诚,他依据自己的哲学证明了至尊上帝的万能,并以其个人的方式表述了福音书的简明至理。人们为此欣喜:人类历史上曾出现如此辉煌的荣耀。

      他生于1642年12月25日,卒于1726/7年3月20日


       墓碑由威廉·肯特设计,麦克尔·赖斯布拉克雕做,所用材料为灰白相间的理石。石棺上镶有图板,描绘的是一群男孩在使用牛顿的数学仪器。石棺上方为牛顿斜卧姿态的塑像,他的右肘支靠处,绘列着他为人熟知的几项创举。他的左手指向一幅由两个男孩持握的卷轴,卷面展解着一项数学设计。背景雕塑是一个圆球,球上画有黄道十二宫和相关星座,还描绘着出现于1680年那颗彗星的运行轨迹。

         这位“近代物理学之父”“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最伟大的英国人之首”,几乎代表了科学家所能享受的最高荣誉,不过相比于他对于现代科学的开创性贡献,这样的礼遇完全不显得夸张。

2

科学最初的样子

       在牛顿一生的功绩塔上,有一本书是塔顶的宝石,这就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这是一部经典科学著作,几乎可以称为近代物理学的开山之作。其中的三大定律(并非在本书首次发表)以及万有引力定律,是我们每个上过学的人都听说过的称号。不过,今天这里要说的并不是定律的名字或者定律的意义,而是这本书的名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自然哲学”这个词现在已经甚少听到了。不过在16世纪前,这个词的分量相当重。

       自古典希腊哲思开始,一直到中世纪前,所有对于自然的思考,包括事件的发现、现象的分析、规律的总结、应对的方法以及哲学的解释等等,统称为自然哲学。

       在古典欧洲2000年的历史里,自然哲学就是我们对这个世界认知的总和。尤其是在希腊时期,诞生了一大批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家。

       泰勒斯,科学和哲学之祖,认为万物之源为水;

       赫拉克利特,第一个提出认识论的哲学家。认为万物都在变化,认为“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

      德谟克利特,爱利亚学派的代表。和他的老师留伯基创立的原子论(该学派强调强调存在的永恒和不变,而原子论就是这种永恒的最小单位。和我们现在认识到的物质基本组成单位是两码事儿);

        毕达哥拉斯,希腊版勾股定理的发明者,影响深远的数学家、哲学家,崇尚一切都可用数字来表达的理论。……

        从这些理论上可以看出,从古典时期哲学家们就已经开始从哲学意义上考虑世界的本质。这些考虑更多是基于对人类长期积累的自然理解的哲学抽象,但是其中确实蕴含着部分原始科学思维。

        等到了亚里士多德的时代,这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位真实存在的大博物学家,开始在思考方法上更进一步接近科学的雏形,尤其是运动学、光学、遗传学方面提出了非常多的理论和定律。

          亚里士多德的博学和创新在当时是超出时代很多的,他的理论其他人几乎无力进行辩论更遑论反驳。

        于是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以及他所创造的若干定义,成为权威思想,而且一直权威了快两千年,比肩宗教创始人和孔老夫子。

          在亚里士多德之后,开创几何学的笛卡尔,开创地理学的埃拉托色尼,开创力学、洗澡鉴国宝的阿基米德等希腊时期的大学者,都对后世数学、物理等学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阿基米德确实用浮力原理鉴定了王冠真伪,但是真心不是在洗澡的时候)

        但是他们在影响力上无法与亚里士多德相比,尤其是在基督教统治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论断几乎如同教义一样不可置疑,而沿着亚里士多德哲学直至中世纪的自然哲学思考方法,成为了对这世界进行认知和解释的唯一路径。

        但是无论这些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如何接近科学,甚至是更加实用的阿基米德派,和现代科学相比依旧有3处本质的区别:

  • 自然哲学更有形而上学的唯心趋势,而现代科学几乎是绝对唯物的;

  • 自然哲学更强调人类思考自然界而形成的哲学思想,而现代科学是关于发现发明创造实践的学问,它是人类探索研究、感悟宇宙万物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的总称;

  • 这一点尤为重要,现代科学更加强调事实,用实验来验证理论是必须的,也是唯一证明理论正确性的手段,怀疑精神是现代科学的基本性格,现代科学是绝对没有相信权威这件事儿的。这一点在自然哲学的历史中并未成为关键,否则亚里士多德只要多扔几次球,就不会说出重物比轻物下落快这种定律了。然后居然2000年没人反驳,直到伽利略跑到比萨斜塔上违规高空掷物
  • (当然,这个跟阿基的澡堂一样属于艺术创作,但是伽利略一定通过某种方式让当时的人们看清楚科学是不惧怕揭露权威理论的错误。在那时没有视频网站,伽利略的铁球应该抛出不止一次。所以这个故事在传播科学精神上是非常有益的)



3

科学的中心是如何转移的?

       曾经有人说伽利略的比萨实验是现代科学实验主义的代表。是的,伽利略是名副其实的现代科学的奠基人。

      但是现代科学还有更重要的定义者,他是弗朗西斯·培根和他的《新工具》

         培根成为享誉世界的美食哲学家之前,欧洲早已经闯进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是的,培根的真实属性是个哲学家)

        这个时候的欧洲早已发现了新大陆,在中国四大发明的作用下,欧洲已经在大航海、出版传播、战争殖民等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收益。欧洲处于一种亢奋的对外探索的阶段,对于凡是能加快进程或者提高效率的方法都表示出极大地热情。科技水准快速提升,催生了一批新的机器,这是以前所没有的新事物。

        印刷机、起重机、钟表等等新机器又催生了新的思考方式。这种新的思考方式不迷恋于原有的既定事物,而是相信新的创造能带来生产力或者动力的质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并总结一定的规律和逻辑;相信不同事物间的规律和逻辑可以互通,可以移植并最终成为定理。

       最关键的,前所未有的相信,自然并不是我们思考和行动的终点,人类对自己改变自然的能力开始前所未有的自信!(基于这一点上,科学在欧洲最初的发展中,面临的最大敌人不是传统,而是宗教,因为科学让人类第一次动了上帝的花园)

       而这些新思维,正是在培根的《新工具》中得到了归纳总结。于是在这位大哲学家的天才创作中,新的科学观就这样站上人类思想的顶级舞台,并且一直领舞到现在。

     (所以开头的问题你get了吗?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也是一块培根,不过比弗朗西斯牌培根早了300年,那个时候神学是绝对的主导,这位神职人员就喊出了“实验是探求真理的唯一法门”这种离经叛道之语,并且大量进行实验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可能是因科学被宗教逮捕的第一人,他的名字叫罗杰·培根

        17世纪40年代,在《新工具》出版20年后——

      伦敦,一个由12位科学家组成的小团体在一起讨论培根在一部奇幻小说《新亚特兰蒂斯》中提出的新科学,并给这个团体起了名字叫无形学院。

        在1660年,随着新科学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想要了解并参与到科学事业中,于是初始团队的主要分支伦敦学会在得到国王的支持后,成立了皇家学会

       这时的英国,是世界上最富活力的国家,而这个时候的皇家学会也囊括了彼时最重要的科学家:现代化学奠基者波义耳、统计学创始人威廉·配第、以及细胞发现者罗伯特·胡克。当然,最重要的人物,还是文章一开头提到的牛顿先生。

         皇家学会的诞生让英国取代意大利成为了世界的科学中心。而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蒸汽机,以及后来成为工业革命标志的瓦特改良版蒸汽机,也同样诞生于英国。这样的进步跟皇家学会的成立有莫大的关系。

         而牛顿或者以皇家学会为代表的现代科学家之于人类的意义不仅仅是一些发明创造的推进,而是建立的这一套不基于人类社会经验,而是基于宇宙基本规律的、可以认知万物并改造自然的基本方法。

       也许是因为牛顿过于强大,所以在牛顿去世后,皇家学会日渐式微,而科学的中心在18世纪转移到了和大革命、启蒙思想引领的法国,法国也成为当时集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等方面的欧洲最强帝国。


         进入19世纪,德国进行了大学改革,把教学与科学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使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创立导师制的国家。德国全新的科研教育体制,吸引了许多世界最优秀的科学人才,成为科学研究的乐园。

       德国科学家不仅创立了细胞学说、相对论、量子力学等重大科学理论和学说,还为世界贡献了爱因斯坦、玻尔、欧姆、高斯、李比希、霍夫曼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

         这一势头一直到纳粹统治德国掀起世界战争才宣告终结,欧洲也正式把自己作为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让给了后来世界最强国——美国。

纵观科学中心的变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进入现代科学的时代,科学中心的转移和国家实力的转移完全吻合,并且往往是科学在先,而后带来国力的大幅强盛。

欧洲从15世纪开始就成为现代科学的诞生地,至20世纪的一战二战之前,一直是世界的科学中心,而这也正好和欧洲统治世界的时间相吻合。这就是在『年讲欧洲』开篇里写到的,科学的发现经常被认为是欧洲统治世界的根本原因。

4

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让我们把视线重新拉回威斯敏斯特教堂,绕旋转着楼梯走进地下室的墓碑林。其中,曾经有一块名扬世界的无名墓碑。

       据传这只是一块很普通的墓碑,粗糙的花岗石质地,造型也很一般,同周围那些质地上乘、做工优良的王侯将相的墓碑比较起来,它显得微不足道,不值一提。它没有姓名,没有生卒年月,甚至上面连墓主的介绍文字也没有。

          但是在这块墓碑上,刻着这样的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

         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

       然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感谢史蒂芬·霍金先生对这个世界的改变。







打造校园文化气场,养育学生文化人格,传承千年文化血脉。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